从海拔43米的首都北京到海拔4300米的拉萨当雄,是种什么体验?当古老的中医遇到神秘的藏医,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潘芳,北京市第9批援藏干部,鼓楼中医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挂职当雄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藏医科副主任。当雄县是北京援藏的海拔最高点,46岁的潘芳也是当雄县北京援藏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女干部。
“我是一个中医人,想做个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潘芳说。2019年7月,这位从未离家的北京土著,带着对神秘藏医的向往报名援藏,“就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在当雄县人民医院,潘芳既出门诊、也下乡巡诊,既做科研、也带徒弟。事实上,援藏医生一直有“师带徒”的习惯,潘芳便把藏医科的仁增多吉收为了徒弟。
由于当地藏民普遍不会说普通话,查房时,潘芳便把仁增医生带在身边,一边当翻译,一边传授问诊的经验。
“中医和藏医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潘芳利用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在藏医科门诊开展了针、灸、拔罐、耳穴埋压、穴位按压等藏医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的教授。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她还和藏医科的同事们讨论将中医藏医结合的治法,促进临床工作。
潘芳带着当地医生一起做中藏医结合的科研课题,希望通过一年的援藏交流,中藏医的结合能因为她的存在擦出一些火花,并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潘芳的第二个目标,是保证援藏团队的健康。这一轮东城区对口援助当雄县,共派出11名干部,其中有5名医生和6名行政干部。高海拔的生活,对援藏干部的身体造成了一些影响。于是,潘芳还当起了援友们的健康“监督员”。
她建立了一个“2019当雄自己人”微信群,每周让援藏干部汇报血压、血氧、心率等数据,不适症状、睡眠好坏等健康状况。她给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周记录一次、每个月汇总一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援友们则按照她的医嘱进行调整。
潘芳说,虽然她的援藏时间只有一年,但会把这项工作交给后来的医生,继续为援藏干部服务。
潘父潘润广今年75岁,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年前得知潘芳要援藏后,几宿睡不着。到拉萨采访前的7月中旬,记者专程到家中拜访了老爷子。
当时,距离潘芳一年援藏期结束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潘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也年轻过,努力过,知道潘芳不容易。她还剩53天回家,我天天盼着,但我更盼着她能完成任务。咱们干吗去了?不就是为了贡献嘛!”
在老父母眼中,从未离家的潘芳似乎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小棉袄”。去年国庆假期前,和家人通话时,潘芳告诉了老人要留在拉萨值守不能回京的消息,母亲安慰她说:“一年很快就过去,你是15日走的,我每个月15日领工资;我每领一次工资,你就走了一个月,妈数着呢。”
这一年,潘芳经历了很多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人瘦了20斤,但她从未向家人提起。
即便年逾不惑,潘芳也并不认为年龄是生命的界限,未来,她仍然愿意体验更丰富的经历,为推广中医做出自己的贡献。
“离别在即,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潘芳,援过藏,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