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从“心”开始,助力成长 ——湖南邵阳县石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中国早报湖南讯(通讯员:王可)
3月31日上午,从邵阳县心理健康教育赛课现场又传来捷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袁黄鹂荣获本次心理课赛课初中组第一名;本月26日吕婉媚老师荣获心理课赛课小学组第一名,本月23日李花老师荣获本次心理课赛课高中组第二名。张玉梅老师被邵阳市教育局授予“邵阳市优秀心理健康教师”。好成绩的取得,和这些年我校大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密不可分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坚持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工作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传统咨询与网络咨询相结合、心理游戏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学生自助相结合,综合产生教育效果,全面提高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大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干预了多起心理有严重疾病患者的学生,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跃上新台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生涯发展设计》等课程为补充,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构建满足初、高中学生不同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通过组织编写教材、教学比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师讲授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根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和建立课堂教学体系,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充分运用案例剖析、活动体验、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使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树立科学心理健康观念的主渠道。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心理老师每年会精心组织“5•25”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如小、初、高三学部的心理知识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团体心理拓展活动、心理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达5千多人次,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丰富精神生活,培养进取精神,在合作竞争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获取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舒缓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营造关心、关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活动渗透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正能量,用积极的过程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指导学生将积极的心态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完成积极的转化,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
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为学生心理减负减压,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向全校师生公布学校初、高中部心理咨询室地址、咨询或预约电话、服务时间等,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咨询预约和咨询服务,建立健全了心理咨询值班、预约、重点反馈和咨询人员工作制度,做到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经常开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主题的团体训练和咨询辅导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成长需求;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咨询服务实效。
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中小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比例虽小,但影响很大,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为了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初一、高一新生入校,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2017年以来,学校已为近20000多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为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转介了近20名学生到专业医疗机构治疗。建立了以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心理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使学生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对受危机影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有效防范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建立了心理危机事件案例分析制度,探索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处置的经验和规律,不断提高处置危机事件的能力,建立了有效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都在师资。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邀请名师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讲座等,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发现和处理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班主任队伍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有效整合两支队伍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通畅快捷的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渠道
建立了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任课教师”三层监控的心理危机监测、评估、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提高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针对性,减少了危机事件发生。及时总结心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特点,把握规律,不断提高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效,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完善学生宿舍、班级、学校三级预警体系,重点监控新生入学后、开学前后、考试前后、放假前、毕业生离校前、重大活动前、季节交替期间等“7个重要时段”,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性格内向、亲子关系、不健全家庭学生、家庭突发变故学生、言行异常学生、长期患病学生、遭受重大打击、考试成绩急剧下降、网络痴迷、有心理障碍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和防治;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特别是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做好日常监控,及时通知法定监护人,并根据专家评估意见,适时将学生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治疗或休学回家治疗。注重心理危机学生康复前后的跟踪调查,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及负面影响。
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文化环境。多年来,我校把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多种载体、多种渠道、多维空间,构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环境。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开展辅导和心理危机预警。采用游戏、音乐、心理剧、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让学生班级、宿舍、教室成为学生有归属感的、和谐的、友爱的场所。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形成自助与互助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问题筛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我校在大力推进实际工作同时,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丰富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提升教育水平,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外,高中部副校长彭峰老师,高中部德育专干、班主任王可老师,初中部德育副主任易琼芳老师等,全部通过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能有效服务于团体辅导、职业生涯咨询、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沙盘治疗、家庭治疗、危机事件管理与干预等活动。
2016--2020年学校先后投入20多万元,成立了初、高中部个体心理咨询室,备配了专业的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2021年春季再次投入近20万元,完善和充实了两部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阅览室、宣泄室、沙盘室、心理测量系统等,极大地改善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提升了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近些年来,学生群体多样性、差异性增大,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心理问题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教师队伍必须准确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主动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在体制机制规范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心理咨询人性化、危机预防与干预流程精细化上下功夫,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去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