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张书成散文《 讲述棣花人自己的故事》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讲述棣花人自己的故事

    文/张书成


       小时候我就爱听村里的老年人讲故事,常常痴痴地坐在夏天的大场里或冬天坐邻居的连锅炕上,听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从古到今发生的故事,有吓得人毛骨悚然的商镇街上的“墓生儿”(坟墓里生的孩子),有邻村三喜空手打大灰狼,有青岗坪村里神奇算卦先生,有村里的“二先生”智对国民党保安团长孙益俊,保护游击队干部……有时听得如痴如醉,不知肚子饥饿,也不知道身体热冷,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深深地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即使长大参加了工作,夜深人静之时,那些故事还会时不时的掠过脑际,浮现在年轻的心头,挥之不去。

      时光如水,岁月沉香。一眨眼,我已年过花甲,村里当年讲故事的人有的早已作古,尚在的也已经风烛残年,甚至步履蹒跚,行走艰难。那些流传在民间原汁原味的家乡故事,随着许多人的逐渐离去已无声无息地消失,想起来,我就一阵迷惘,一阵惋惜,家乡的影子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扪心自问:你能为家乡干些什么呢?整天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歌唱家乡,但你具体为家乡、为乡亲干过一样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事情吗?


        我是教书匠,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想来想去,自己能为家乡所做的事,只有把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事情搜集、挖掘、整理、撰写出来,并用文字记录成书,让家乡的后辈人和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品读、欣赏、回味、了解,让他们知道,棣花古镇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这里不仅有数不清讲不完的动人故事,还有无数个多才多艺、战功卓著、闻名遐迩的艺术家、科学家、电影明星、烈士和英雄,像李长华、贾平凹、陈发虎、巩德芳、张生财……他们像一颗颗闪烁在棣花天空的星星,为家乡增光添彩,福泽乡里,光耀后代。


     从2019年开始,我先后整理撰写了随笔散文150多篇,按写作要旨分为《棣花细语》和《棣花纪事》两部散文集,共计38万余字。并于2019年7月和2021年9月结集出版。书面世后,在古镇棣花引起了热切的反响,得到了家乡人普遍的热捧和好评,为棣花这片热土竖了一块小小的碑子。


      凭心而论,我既不是作家,又不是诗人,写作于我而言困难很多。加之现在的纸媒体早已落入低谷,出书是既赔钱又低贱的事情,对于这一点,我也是心知肚明,不言而喻。但是,想到家乡的对我的养育,想到那些熟悉又值得回味的故事,我还是无怨无悔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再艰难也要走下去。


    欣慰的是,家乡的乡党们很喜欢这两本书。他们打电话、上门、捎信要书,为北京、上海、西安的亲朋好友买书,有的把书放在床头随时翻看,有的在书上用红笔批注点评,有的请人诵读发在朋友圈让人欣赏,还有一个年近九旬的偏瘫老人坐在轮椅上翻看《棣花细语》,更让我感动的是邻村的一位已过古稀老人,坐在山坡路边上,身旁放了一本我的拙作……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一种说不出的安慰,一种宁静的喜悦,一种淡淡的幸福感觉。就像农民经过一番辛勤劳作后,收获了金灿灿的稻谷,或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经历了阵痛之后,听到了自己新生儿响亮的哭声……


     当然,世上的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我的耳边,也听到过逆耳的话语。有一个在文坛上自认为是个“人物”的“家”看了我的书之后,不值可否地说“一股子土腥气”;一个曾经和我共事十多年的“副县”站在鸡冠山上笑话我“闲的没事了,写外些东西不如去河边看蚂蚁搬家……”  ;还有一个戴着文坛乌纱帽的“官员”不屑一顾地调侃我“尽写了棣花的陈年旧事,一地鸡毛……”。


     人各有各的活法,作品各有各的写法。我不会打麻将,不会下棋,不爱打牌喝酒,只会写些 苍白无力的文字,看着心里的话变成文字,就高兴,就喜欢,就忘乎所以。所以,对这些反面意见,我还是认真地听了后仔细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对的一笑了之,嘴在人家脸上长着,说什么是人家的自由,但我还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尽量争取作品“更上一层楼”;坚持沿着自己所选的路,写下去。


     我是棣花人,讲好家乡的故事是我的责任。家乡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外地的人讲棣花的故事,有的胡编乱造,有的添盐加醋,有的凭空杜撰……我看不上,也不放心,用重庆卫视的一个节目语言结尾,那就是:讲述棣花人自己的故事吧!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