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名家专栏】冯积岐中篇小说《这块土地》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这块土地 

            作者 冯积岐

 

                            1

冯秀坤匆匆忙忙离开省城时天还没有亮透。妹妹冯秀菊打来的电话比他笔下制造的悬念更实在更揪心。电话是作协办公室小田接的。小田告诉他,妹妹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话:赶快回凤山县。为这句话,冯秀坤煎熬了半个夜晚。

下了汽油味很浓重的班车, 冯秀坤直奔妹妹家而去;没有顺车,他只好步行了。

树荫遮掩的村庄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他愈走村庄似乎离他愈远,五里多土路,他走了一个多小时。故乡这块熟稔的土地恍然变得有点陌生,缥缈而难以捉摸。

走进妹妹的家门,冯秀坤的心中暗生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愠怒。妹夫李宝成坐在门槛上,眼眶里盛着一片茫然;妹妹翕动着鼻窦,似乎自己跟自己生气。他并没有看出来有什么蛛丝马迹。

冯秀坤说,出什么事了?你们说呀。

妹妹叫妹夫说,妹夫将话题又踢给了妹妹。在两个人的相互推诿中,冯秀坤真想起身离去;我老远从省城回来,你们两个竟然是这样?

李宝成抬了抬头,漫无边际地说,地没了,我承包的四亩八分地没有了。

地咋能没有了呢?冯秀坤难解其意。冯秀菊将村民小组要收地的事给冯秀坤说了一遍。你就为这点小事给我打电话?冯秀坤的言语里露出了不悦。

这点小事?冯秀菊十分惊讶地看着大哥满脸的漠然:你以为这是点小事?妹妹很委屈。

一缕酸楚从冯秀坤的心头掠过:不太年轻的皱纹爬上了妹妹的面庞;稀朗的头发斑白了妹夫的四十岁。冯秀坤恍惚看见,妹夫委琐地跟在梁小五身后,恳求他给个道理。梁小五挥动着手中那把明晃晃的铁锨,道理仿佛就挑在凉气逼人的利刃上。一股无法遏制的激愤之情在冯秀坤的胸腔涌动着。

冯秀坤说,我去找牛荣要地。

那一刻,冯秀坤根本就没有想,他有没有替妹夫和妹妹要回土地的能耐。


                      2

冯秀坤握住了牛荣的手,两条手臂适度地摇晃着短暂的陌生和尴尬。牛荣忽然朗声而笑了,愉快的笑声将瞬间的窘迫冲得烟消云散。牛荣是善于制造气氛能够牵制氛围的。储存在冯秀坤印象中的牛荣是一个笨拙而腼腆的少年。少年的自尊心曾被一位历史老师无情地砍杀过:老师点名叫牛荣朗读课文,课文叙述的是完颜阿骨打统一中国的事情。牛荣捧起书本如端着饭碗一般,他那抖抖索索的样子木楔似的楔入了冯秀坤的脑海。朗读声如蚊蝇飞过:阿骨打统,一了中国。牛荣毫不含糊地肢解了完整的汉语之后,同学们便忍俊不禁。笑声雪花一般,大面积地覆盖了牛荣的少年生活。滑稽的历史老师用讽刺代替了纠正:阿骨打统同学,中国肯定会在你手里一了的。老师叫冯秀坤重新朗读了一遍课文之后问牛荣,那个蒙古人是不是叫阿骨打统?站着的牛荣比坐着还矮了几分。从此,牛荣就有了一个“阿骨打统”的绰号;这个绰号将牛荣和愚笨联系在一起。 二十多年珠子一 般滑脱了,时间的流水并未冲淡冯秀坤脑海中的少年牛荣。现在的牛荣毕竟不是“阿骨打统”了,他是五千多人口的村支书,一个真正的牛荣。

牛荣笑眯眯地坐在沙发上。他的客厅很宽畅。冯秀坤扫视了一眼那套家具,一股木的香味大模大样地在游走。

牛荣冲了两杯咖啡。杯中搅动着的小勺子毫无章法。

还是喝咖啡吧,牛荣说,我从电视中知道,你们当作家的整天喝咖啡。电视剧还不是你们这些人写的?你以后写文章就写当村支书的老同学也是喝的咖啡。

冯秀坤笑了笑。他只是笑了笑。

牛荣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斯文是经过化了妆的赝品。冯秀坤一眼能看穿:牛荣喝咖啡的姿势中烙印着农民式的粗俗。牛荣进了卧室打电话。冯秀坤顺手从沙发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书页和冯秀坤的心思一起翻动,牛荣还有心情读这样的书?冯秀坤的思绪是被走出卧室的牛荣打断的。

老同学,你是作家,你说说,中国的书,哪几本最好?

冯秀坤说,好书多得很。

好书不多,牛荣说,就这两本,《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教给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法。

冯秀坤说,我确实没有读过这两本书。

哈哈! 

牛荣笑了,牛荣的笑声意味深长。他问冯秀坤是不是回来熟悉生活的,冯秀坤说不是。牛荣便沿着这个话题向下说,如果你来找我熟悉村支书的生活,你就错了。 在你们作家的笔下,村支书比当年的地主老财阔多了,住高楼喝好酒抽好烟。对了,还得有个情妇,这才叫时髦,其实,你们不那么写,楼房照样住,好酒照样喝,好烟照样抽!要搞女人嘛,照样搞。

冯秀坤的心里在猛然抽动,牛荣的坦率和坦然使他吃惊;眼前的村支书并非当年的翻版。冯秀坤只有一个心思,用什么方式给牛荣说妹夫的承包地之事?

冯秀坤的思路被雨点似的汽车喇叭声摁得零乱不堪。紧接着,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走进了客厅,他毕恭毕敬地给牛荣说,准备好了。牛荣当即叫冯秀坤去村办水泥厂吃饭。牛荣说,按照你们城里人的说法叫便饭,吃饭就是吃饭,不在乎啥名堂,就是请老同学大吃大喝一顿,你不会写文章骂我,说我不廉政吧。冯秀坤方才明白,牛荣打电话是叫人准备酒席的,他说,牛荣,我来找你不是为了吃饭。牛荣说,不就是为李宝成那四亩八分承包地吗?小事一桩。饭还是要吃的。牛荣怎么知道我是为妹夫的承包地来找他的?冯秀坤虚眼看着牛荣,蜡住了一般,坐在沙发上。

村办水泥厂的餐厅里灯火通明。陪吃的有村委会主任马建兴和水泥厂的两个厂长。冯秀坤从记忆中翻出来的马建兴是一个很苦闷的青年农民。那时候,他们在同一个水利工地上拉架子车对付着同样的艰难人生。现在的马建兴眉眼中少了几分自卑多了几分狡黠,农村干部的那点派头极其老练。坐在酒席桌上冯秀坤才知道斟酒的年轻人就是梁小五。他对梁小五只一瞥,头脑里闪上来了梁小五十分刻薄的言语,当年政府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谁还给他们讲道理?妹夫李宝成唾了一口,并未唾出胸腔中的苦涩,现在怎么能和当年比?当年,他的父亲领头将梁小五爷爷的土地几乎分光与他李宝成有什么关系?冯秀坤从目光中剔除了梁小五,心中在翻腾:一个村民小组的组长能上村支书的酒桌,说不定故事就蕴含在两个人的关系中。

酒桌上有了斑斓的气氛全在于牛荣的煽动。牛荣他们有滋有味地划拳有滋有味地喝酒有滋有味地喧闹着,冯秀坤只能站在气氛热烈的边缘目睹。牛荣一看宛若局外人的冯秀坤就有些生气了。

牛荣说,老同学,你装什么?谁不知道你们这些人,一到乡下来就装得人模人样的给农民做样子,我就不信你在省城里不喝酒不玩女人。

冯秀坤吭地笑了。

你笑啥?是不是要陪酒的?牛荣给梁小五说,小五,去叫你们村组的李娟,听说那女娃把生意做到城里去了,叫她来陪陪我的老同学,钱,我给。

梁小五做出一副欲走未走的样子。

冯秀坤伸出一只手臂想拦住那火烧火燎的气氛。

牛荣说,李娟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你体验一下, 说不定比你们城里的女人有味儿。

冯秀坤急忙说,老同学,你不要胡来,你倒多少,我喝多少就是了。

牛荣说,一个人一个脾气,我只爱灌几杯酒,玩女人是你们文人的事,对了,马建兴也有这个爱好。

马建兴说,牛荣你说熊哩。你是亏你先人哩,牛荣。

你也是亏你先人哩,你以为你不亏你先人?咱都亏先人哩。牛荣抓住了冯秀坤的一只手臂说,我当支书就是亏我先人哩,我抬过人家的电视机,我装过人家的粮食,我拆过人家的房子,我只剩下睡人家的婆娘女娃了。我是当球支书哩。呜呜呜,牛荣哭了。

牛荣的放声大哭出其不意,酒桌上的气氛刹时间如糨糊一般。牛荣哭得真诚而伤感。马建兴似乎受了感染,他伸出大手将几只酒杯扫在了桌下,右手按住头,不住地干笑着。

酒气将冯秀坤的理智熏成了一张薄纸,他端起酒杯就灌。他的意识变得麻木而迟钝。后来,就浑然不知了。
                               3

冯秀坤睁开苦涩的双眼才发觉,他躺在自己家里的土炕上,睡在老人的身旁。溶溶的月光透过窗口活脱脱地伸进来,房间里均匀地抹着安谧和谐的白光;秋虫的低吟在院子里悠然飘荡。冯秀坤恍惚记得,是松陵村的小车将他送回了冯家村。

冯秀坤翻身坐起来点上了一根烟。 父亲拉动了日光灯的开关,屋子里亮如白昼。父亲披衣而坐。父亲问冯秀坤,是不是宝成叫你去找牛荣的?冯秀坤说是妹妹将电话打到了省作协。

父亲说,就为宝成那四亩八分地?冯秀坤说,我还没有顾上给牛荣说。父亲说,没说就不要说了,说了也是白说。不要说你是个作家,你就是咱周召乡的乡长,也不知道牛荣给不给面子?如今的牛荣不比过去了。

冯秀坤张眼一看,敞着衬衣的父亲胸脯干瘪如树皮一 般,肋骨清晰可辨,强烈的父子之情壅塞在心中,他的喉咙眼里有点堵,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父亲说,就是牛荣给了你面子,宝成的四亩八分地还是很难要回来的。这几年你没在乡下生活不知道,人心瞎透了。

冯秀坤猛抽几口烟,于烟雾中,他冷眼看着出自父亲之口的那句话:人心瞎透了?父亲说,全怪宝成,谁也不怪。我给宝成说,叫他去找牛荣,给牛荣低个头,宝成不去;宝成说,他爹在世时,牛荣是很巴结他们的,还说他给牛荣送过二千块钱。现在的牛荣还在乎二千块?松陵村开那么大的水泥厂,一年换一轮承包人,谁承包,不给牛荣送礼?牛荣家里的东西,随便捡一件都值二千块。

冯秀坤说,我和牛荣小时候是很要好的,你知道。

父亲说,你就是把牛荣说通了,马建兴也不会让步的,根子大概在马建兴身上。

冯秀坤没有想到,在父亲的眼里,妹夫的四亩八分承包地牵动着几十年的历史,牵动着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农村人给历史注入的内容和家族的兴衰荣辱分不开,将往昔作为昭示和界碑是许多农民对历史的观照,当然也包括马建兴在内。也许,马建兴越是活得滋润越是难以忘记过去,难以忘记冤死的母亲以及和母亲的死分割不开的另一个人物——李宝成的父亲。

马建兴的母亲不过是偷偷地外出要了几回饭,李宝成的父亲作为大队干部岂能容忍地主家的女人给社会主义抹黑?对女人的整治在当时来说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不堪凌辱的女人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她的生命,使简单的要饭吃变得复杂化了,马建兴对时代的记忆由此而加深。给死人开批斗会,以至尸体在初夏的高温中腐臭也不能入土。李宝成的父亲毫无顾及地采取革命行动的结果,使马建兴在失去母亲的同时失去了弟弟马建明,马建明精神失常之后一头栽进了大口井中结束了十六岁的生命。冯秀坤的父亲冯正玺总以为这两条人命是拴在李宝成父亲身上的绳索,无论如何是甩不脱的,尽管他已不在人世上了。由此,冯正玺后悔不该将女儿嫁给李宝成。冯正玺将女儿的四亩八分承包地和历史捆绑在一起完全合 乎他观照事物的逻辑。如果说马建兴坚持收李宝成的土地是一种报复,冯正玺甚至觉得,这做法并不过分。在冯秀坤的眼里,事情不会像父亲想的那么复杂,不就是四亩八分土地吗?能有那么严重?儿子的不以为然使冯正玺有了几份担忧,不是担忧李宝成的承包地怎么要回来,而是担忧冯秀坤的做人。

黎明在窗纸上聒噪之时,冯正玺才有了睡意。
                            4

冯秀坤第二次找到牛荣是在松陵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牛荣正在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冯秀坤觉得他来得不巧起身要走,被牛荣留住了。冯秀坤坐在松陵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耐心听牛荣分辨是非,并不是出自写文章的需要。

一个中年农民和一个青年农民大动干戈只不过为了三公分宽的宅基地。也许,在这两个农民看来,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人格就系在那三公分土地上。

牛荣一会儿动员青年人让步,一会 儿又给中年人说好话。冯秀坤忽然觉得,分辨事非的牛荣有点可怜;牛荣并不像父亲所说的那样咄咄逼人。牛荣越软,青年人的口气越硬,威胁的举措是现在就去挖中年人的墙根。他用脏话骂了几句牛荣,扭头就要走,牛荣哈哈一笑,你骂得好!牛荣说,我得告诉你,今下午叫你媳妇去乡卫生所做绝育手术。至于说不去怎么处理,前面有样子,你骂也不顶用。青年人一听,站住了。他换了一副卑怯的脸色恳求牛荣放脱了他们。牛荣跷起腿,悠悠然地抽着烟不再理他。中年农民侧目一扫,嘴角闪上来了几分得意。办公室里的沉寂使冯秀坤觉得十分憋闷。

牛荣拉开抽屉取出来一条“金丝猴”烟。他将烟向青年人面前一丢,嘲讽他:兄弟,我知道你并不富,就那一拃宽的地方,值得送礼?

冯秀坤只一瞥,只见青年人的脸变成了猪肝色。

牛荣冷笑一声:你不是会骂吗?你到乡政府、县政府骂去,就说我牛荣是个球支书。

青年人开口求情。

牛荣脸一黑,厉声吼道:滚!

青年农民和中年农民都颓丧地走了。两个农民走后,牛荣长叹-一声:实在是无法可施了!

牛荣说,过去有阶级斗争的法宝,随便掂一顶帽子给你头上一按,你会服服贴贴的。现在没有法宝了,什么事情都得靠钱说话;农民没有钱,咱总不能整天去装人家的粮食,去拆人家的房子,那不真成土匪了?

冯秀坤说,我看你处理这号事还是有办法的。

牛荣说,哪叫什么办法?我们这些人直接和老百姓接火,上面把矛盾推给我们,出了事,他们就装好人,我们心里并不糊涂。

牛荣问冯秀坤昨晚上是不是喝多了?冯秀坤说有点多。牛荣说,马建兴今早晨还说,叫你上车,你不上,你向马建兴要那四亩八分土地呢。

冯秀坤说,你看这事究竟咋办呀?

牛荣说,我给马建兴和梁小五做做工作,地叫宝成原种去。

冯秀坤说,只不过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何必转弯抹角的?

牛荣说,老同学,你们写文章的人有时候真像娃娃一样天真。你不知道,李宝成他爹在世时,对马建兴和梁小五一家的事情做得太过火了,现在一想, 不就是个地主成份吗?不过,你放心,马建兴和梁小五不会对这件事计较的,他们毕竟是村干部。李宝成那四亩八分地是我叫种的。当初说,一亩地交五十块承包费,十年不变。

冯秀坤说,梁小五要宝成现在一亩交五百块。

牛荣说,在松陵村是我说了算,还是梁小五说了算?

冯秀坤说,既然是这样,你现在把事情定下来,我明天就回省城了。

牛荣说,你真以为我是松陵村的土霸王?就算是土霸王也不能那样做。我要叫梁小五自己把话收回去;不然,他们会怀疑我和李宝成之间有些说不清。其实,我连李宝成的一支烟也没抽过。

牛荣忽儿慷慨陈词忽儿沉默不语忽儿开怀大笑。冯秀坤觉得,牛荣的挥酒自如里含有明显的表演意味,自己仿佛变成牛荣表演时的一件道具了。冯秀坤心里很不舒服。等离开松陵村时,冯秀坤忽然意识到:故乡之行,是不是白跑了一趟?

到了妹夫家里,冯秀坤将牛荣的话和盘端了出来。李宝成掂不来言语的轻重,他沾沾自喜,以为有他送给牛荣的两千块钱做砝码,天平自然会向他倾斜的。

冯秀菊当即奚落李宝成:牛荣对你那么好,你去找他,他为啥躲着不见你?

李宝成无话可说了。

冯秀坤说,当初不是有个合同书在你们手里吗?牛荣也承认是他签了名的。

冯秀菊说,大哥,你不知道牛荣的为人,到时候,他会翻脸不认账的。他给三组赵俊杰处理的地畔纠纷也是签了名的,不知为啥事和赵俊杰闹翻了,就眨眼不认账,叫赵俊杰赔了三百多斤麦子。赵俊杰冤枉得放声大哭。

现在的牛荣果真这样难对付?

冯秀坤想,就此回省城去,也许这一趟是白跑了;在凤山县等待,又不是办法。他左右为难着。

冯秀菊似乎看出了冯秀坤的心思,她说,大哥,你回来一下就算给我们壮胆了,牛荣在你面前不会食言的,你是有名声的人。过几天,叫宝成去找他们,看牛荣和马建兴是咋个说法。

妹妹是很明了事理的。冯秀坤心里有些怅然,当初那个秀丽端庄的秀菊早已被生活的漩涡卷走了,岁月的浊水毫不留情地将妹妹淘洗成为了生计而整日奔忙的农村妇女。作为农民,妹妹和土地一起生存,她依赖的是土地,土地养育着她。现在,丢失了土地的妹妹却无可奈何,而自己老远从省城回来并没有什么良策使妹妹和妹夫从对土地的忧虑中解脱出来。

行走在松陵村和冯家村之间的乡村土路上,凝聚在冯秀坤心头的内疚久久不散。天悬得很高。风是凉爽的。秋日的太阳延续着和煦和温顺。呼吸着澄清如水的空气,冯秀坤心情开朗了一些。他对牛荣还没有失望,既然牛荣答应了他,事情一定会得到解决的,他想。

第二天,冯秀坤就回省城去了。
                             5

李宝成找到马建兴是冯秀坤回到省城几天以后的事情。

李宝成满怀着希望去找马建兴要地,他相信,对妻哥的话,牛荣和马建兴不会无动于衷的。马建兴的态度生硬出乎李宝成的意料。李宝成自以为他占着理就扭动着脖子高声说,当初是说定了的,十年不变,我有合同书。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马建兴冷冰冰地说,现在的五块钱也抵不住当初的一块,给你追加承包费合情合理。

李宝成辩解道:合同书上没那么写,合同书上有牛支书签的名。

马建兴顺水推舟:我没签名,我不管。

你管啥?你和你老子是一个球样子,只管女人的裤裆!李宝成指住马建兴瞪眼怒骂。

马建兴没有料到,平日里见了他唯唯诺诺的李宝成会出口伤人,一条舌头横扫了父子两代。

历史曾经分派给马建兴的父亲两任松陵村的保长。他当保长总要想方设法把催粮票款之事压在各甲的甲长身上,他的心思和兴趣只专注于女人。他睡过的女人有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说,半斗麦子的数目总有吧。马建兴的父亲将松陵村人送给他的“马半斗”的绰号作为荣耀,从不遮遮掩掩。也许,马建兴的风流和老子相比是半斤对八两,可是,他的偷偷摸摸极其龌龊,还得时常提防有人戳破他的正经,因此,他在父辈面前就黯然失色了。李宝成几句话抓破了他的面具,毫不顾忌地怒骂使马建兴十分恼火。马建兴喘着粗气,恨不能用眼睛将李宝成挤碎。李宝成一看马建兴无言对答,更粗俗更解馋的话正在酝酿之中,村委会的年轻会计将李宝成连拽带推地推出了村委会大门。出了村委会,李宝成马不停蹄地去找牛荣。牛荣正在家里听秦腔戏,他一见李宝成立时拉下了脸。

李宝成的话软得如豆腐:你是村支书,我不找你,找谁去?

牛荣冷言冷语地说,我是个村支书?在你李宝成的眼里我还不如一根草!你找你大哥去,他是省上的名人,我算个球!你把冯秀坤抬出来是不是吓我牛荣?我不买他的账,量他姓冯的也没办法!

一股冷气顺着李宝成的脊梁嗖嗖地向上爬动,李宝成不由得一颤。牛荣这么快就翻脸!也许,连正在省作协奋笔疾书的冯秀坤也不可能想到,同学朋友这种关系在牛荣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根棍子, 既可以作为拐杖使,又可以用来打人。牛荣不比马建兴,没有人敢在牛荣面前出言不逊。松陵村的男女老少对牛荣的敬畏似乎毫无道理,而又不能不敬畏他;他的尊严似乎浸洇在浑身的每一个毛孔之中,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的震慑。

李宝成嗫嗫嚅嚅:我们知道,我大哥和你是同学朋友,才请他回来向你求情的.....

算了!牛荣冷笑一声:你们的好心我明白,我现在没有功夫和你说。

牛荣摆了摆手,示意李宝成出去。

怏怏地从牛荣家里出来,李宝成颓然地站在院门口,心境如灰。他低垂眼帘,忽然发现半块缺少棱角的红砖横在他的脚下就不假思索地拾起了它。李宝成抓住砖块,扭过身向牛荣的楼房上砸……砖块最终没有扔出手。那一刻,李宝成恍然看见,楼房上嵌满了牛荣的眼睛,细眯眯的眼睛仿佛一把把窄而长的刀子向他刺来了,他抽了一口凉气,丢下砖头,头也不回地走了。李宝成一口气跑到了自己的果园。他走迸简易房中抓起了一把斧头,掂着斧头钻进了果树之间。正在树下捡拾落果的冯秀菊一看有些疯张的丈夫,碎步跑过来,攥住了缺少理智的手臂。

你这是干什么?这叫啥本事?

人家收地是逼我毁果园,我把果园毁了,看他们还会给我想啥瞎心?

你就是把果园毁了,与四亩八分地有什么相干?冯秀菊的目光从果树上超越而过,她的语气平静而舒缓:牛荣和马建兴不管咱就去寻乡政府,乡政府不管就寻县政府,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李宝成一只手抓住果树的枝条,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日光步履轻盈地爬上了简易房的房顶。仲秋的正午残留着最后的燥热。三个孩子放学回到了果园里。本来,孩子们嚷嚷肚子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冯秀菊在劳作的忙碌中忽视了秋日的短暂,没有顾上做晌午饭。她端来落果是想叫儿女们充饥。三个孩子看着毫无生气的落果摇着头不肯下手,他们要吃树上的鲜果子。李宝成说了声跟我来!他扬起了一根木棍在果树上乱打;老绿色的叶片在棍棒的打击下纷纷坠落,成熟的苹果被打得遍体是伤。为四亩八分地奔走了好几天,李宝成似乎才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他出手很狠。三个孩子只顾低下头捡拾苹果,根本没有注意到父亲的棍棒中饱含的内容。李宝成手持木棍,愤然之情从脚下而生,一脚一个,将三个孩子踢翻在地。三个孩子趴卧树下,悲声大放。在牛荣面前低三下四的李宝成只能肆虐于他的儿女,他是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们就可以施以拳脚。而牛荣则是他的主宰,在他的主宰面前,他还不如他的孩子。即使在背地里咬牙切齿,四亩八分地的权力还是在牛荣手中,这才是最可怜最悲哀的。

李宝成站在果园里的坡坎上破口大骂:我日牛荣他先人!

我日马建兴他先人!

干嚎似的叫骂融入秋日的晌午融入广袤的田野显得苍白无力。李宝成扔下木棍沮然地坐在了土塄上。

 

那夜的月光幽暗怆然。李宝成坐在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下仰望夜空,清丽明净的月亮在云团的追赶下匆匆而逃,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云朵的压迫。果园里寂然如坟墓一般。

同样是在月色朦胧的一个秋夜,牛荣提着一笼子白萝卜走进了李宝成的家门。李宝成的父亲病卧不起,临终前只不过想吃白萝卜。那时候,平原上的萝卜尚未成熟; 牛荣闻讯,爬上了雍山,弄了一笼子白萝卜星夜赶回了松陵村。那时候,牛荣对李宝成的父亲的忠诚驯顺使作儿子的李宝成也有了几分汗颜。作为松陵村的一把手,父亲看准的是牛荣。牛荣在李宝成的父来的提携下得以发展自己。牛荣上任以后,将胜利渠的一段工程承包给李宝成,李宝成十分容易地赚了四千块之后出于感激,将一半送给了牛荣。牛荣的翻脸不认人如夏天的雷雨来得太迅猛了,使李宝成难以承受。现在,李宝成才看清了,牛荣取悦于父亲只不过是欺骗。人的可恶就在于会骗人,骗得天衣无缝。李宝成从果树下捡拾起几片落叶,干枯的落叶被他捏成了碎片。此刻,李宝成觉得自己犹如这黄叶,只能随风飘零,由风旋卷。

李宝成从果园深处走了出来。

冯秀菊蜷缩在土炕的一角。李宝成的脚步踩进了她的睡梦地里。朦胧中,冯秀菊抓住了手边头的一把镰刀;她睁开眼一看是丈夫,松开了握着镰把的右手。

李宝成说,秀菊,我想了半夜,还是你说得对,咱去寻乡政府,就是不为四亩八分地,也得争这口气的。我打算拿出三亩苹果的钱去和他们扳这个理。

冯秀菊下了土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她说,是呀,人家明明是欺负咱,看咱去年的苹果卖了些钱就想把承包地要回去,逼咱毁园还耕。今年交二千四百块承包费,明年就得交四千八。咱不交钱,地还要种,就是这主意。

女人的无所畏惧使李宝成有些感动,他对女人说,天一明,我就去寻乡政府。

夫妻两个睡意全消,他们激动不安,揣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扳回这个理,把四亩八分地要回来。
                              6

李宝成来到南堡乡乡政府的时候,乡机关干部正在吃早饭。李宝成从大门前的甬道上走过去,走到最后那幢平房那儿一看,机关食堂门前蹲着几个吃饭的干部,他向前走了两步又返回来了。他在甬道上愣怔地站了一刻, 前后左右看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又回到了前院里。

李宝成脱下一只布鞋向尻蛋子底下一垫,一只净脚压在另一只脚上,坐在房檐台上等待着早饭的结束。早饭竟是如此漫长。李宝成终于等到机关食堂的门被掩上了。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嘶哑的电铃声响过,乡机关干部们谈笑风生地走进了会议室。李宝成心中暗暗叫苦:谁知道会议要开多长时间?李宝成稍一犹豫,就穿上鞋,从前院挪到后院,坐在会议室门口苦等。太阳光从甬道旁荒乱的矮杆女贞树上平射过来,李宝成的身上被光线划得纷纷乱乱。老远看,会议室门口犹如栽着一根树桩。偶尔从会议室里钻出来的干咳声仿佛硬柴棒。等待着的李宝成忐忑不安。

当第一个干部从会议室里走出来的时候,李宝成惊慌失措地去穿鞋,他一慌张,布鞋没有蹬上,反而被踢出老远。从他身旁走过去的机关干部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只有一个女人看了一眼他的窘态吭地笑了,这个女人大概是妇联主任吧。李宝成急忙穿上鞋扑上前去拦住了一个干部说他要找乡长,被拦住的这个干部恰好是副乡长。副乡长问他找乡长有什么事?精明的副乡长以为李宝成找乡长是批宅基地的。这几天,到乡政府来找乡长要宅基地的农民不少;乡长将这个权力揽在怀里不放,使分管土地的副乡长眼馋而无计可施,他的所有本事就是瞅机会抓乡长一个受贿的把柄。李宝成将村民小组要收承包地的事说给副乡长听。李宝成还未说毕副乡长就决然地切断了他的话题:这事归民政干事管,你去找民政干事。李宝成问副乡长,民政干事是哪一个?副乡长就朝会议室里老魏老魏地喊。被喊作老魏的从会议室里走了出来。副乡长指了指李宝成,说,来了一个告状的,你给处理一下。老魏的眼睛被一本什么杂志占着, 头也没抬就问李宝成:你告谁?李宝成来的时候只是想,他是来乡政府要承包地的,没有想到要告谁。老魏这么一问,李宝成哑口无言了:他究竟要告谁?是告牛荣和马建兴?还是告梁小五?李宝成一时拿不准,就说,我告,我告社会。

社会咋啦?老魏敛住了笑:社会咋啦?社会不好?

李宝成说,社会不公平。

老魏上下打量了几眼李宝成,以为他有精神病,脸上又泛上了含混不清的笑,他捏住杂志封面上的那个美人儿就要走。李宝成向前蹭了半步,横在了老魏的前头,他说,我告松陵村的干部。

老魏说,松陵村大小几十个干部你都告?

告几十个干部,他告不起,也不想告。他一想,是梁小五收了他的土地,他就说,我只告梁小五。

老魏问李宝成:梁小五是干啥的?

李宝成说,梁小五是我们村组的组长。

老魏说,打官司要一级一级打,告村民小组长,去找你们村委会。

李宝成说,我还告牛荣和马建兴。

老魏干了几十年民政,还没见过李宝成这样的告状者,他看了看李宝成,觉得这人真有点怪,就说,到我的房间里去说。

李宝成跟在老魏的身后进了老魏的房间。老魏给李宝成倒了-杯水。李宝成端起水杯喝了两口;已是十一点了,他虽水米未沾牙并不觉得肚子饿。李宝成倒动了一下唾沫,开始给老魏说他怎么承包土场那块被生产队里废弃的荒地,怎么签了合同,梁小五怎么收地,牛荣和马建兴怎么处理.......老魏听罢,打了一个呵欠,他走到一副大挂历跟前去漫不经心地翻动着艳丽作态的美人。老魏的双目从挂历上挪开,他回过头来说,这事我本来想管的,也想给你主持个公道,我听来听去,已不属于民事纠纷了;你有合同书,又有果园证,这事应该归司法干事管。李宝成觉得老魏面目和善,说话也不恶, 还给他倒了 开水,就说,反正你们都是乡政府的干部,你给我管一管,我拿苹果来谢你。

老魏说,这事不归我分管,我就不能管。你去找司法干事,他会管的。

李宝成问老魏,司法干事住在哪里?老魏一想,说司法干事进城开会了,你明天再来。李宝成临走时,老魏叮咛他,不要给司法干事说是他叫李宝成来找的。李宝成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只是点头感激。

老魏将李宝成送到机关门口,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问他:你那苹果一斤卖多少钱?

李宝成说,八毛。

老魏莫名其妙地笑了笑。李宝成已离开了乡政府,忽然间意识到,老魏不是专门打听苹果价钱的。他应该给老魏说,你要苹果,我就给你送来。 他要返回去找老魏。李宝成真恨自己一时糊涂。他拧过身,又向乡政府走。走到乡政府门口,他看了看那块写着南堡乡乡政府的大牌,看了看两扇发着亮光的铁门,脚步挪不动了,他在门口踌躇着,徘徊着。李宝成叹息了一声,还是没有再进去。

村庄里做午饭的青烟袅袅升起之时,李宝成回到了果园。他走进简易房边啃着干馒头一边给冯秀菊说他找乡 干部之事。说到老魏,李宝成一句话就概括了他:是个好人。冯秀菊也跟着丈夫感慨:世上好人多的是,有好人作主,咱不愁要不回来承包地。夫妻俩由老魏说到了未曾谋面的司法干事老刘。他们暗自将老刘也归入了好人那一类,这样做的结果使他们告状的信心坚定如铁。

其实,李宝成和老魏说话的时候,老刘就没有进城去,只不过是老魏不好当面将李宝成推给老刘罢了。这是李宝成不可能想到的。

见到老刘,李宝成似乎觉得,如愿以偿并非易事。他将合同书和果园证拿出来叫老刘看,老刘在合同书上溜了一眼,问李宝成:这上面咋没有盖公章?

李宝成说,生产队长盖了他的私章之后我就去找牛荣,牛荣签了个名。我问牛荣盖不盖公章,牛荣说他的签名和盖公章一样管用,我就没有去盖大队里的公章。

老刘说,没公章,也没在公证处公证。这合同只能算是民间契约,你这案子也只能算是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由老魏分管。

难怪,老刘对公章和私章那么看重!李宝成一听,立时没话了。他没敢说他已找过老魏了,他只是求老刘按民间契约给他处理。老刘用一只手指头在桌面上弹了几弹,他端起一面小镜子一心一意地去拔嘴唇上那几枝可怜的胡子。李宝成说老刘只要你能给我把地要回来,至于算什么都行。李宝成说他的妻哥从省城里回来找过牛荣,牛荣说话不算数。李宝成是无意间说出冯秀坤的名字的。老刘对他的妻哥的名字十分感兴趣,反而使李宝成有些诧异。老刘问李宝成:冯秀坤真的是你的妻哥?

妻哥就是妻哥,还能有假?李宝成说。

老刘放下了手中的小圆镜子给李宝成泡了一杯茶递上了一支烟。老刘一声一声地将李宝成叫老李。情势大幅度地翻转,使李宝成如坠云雾之中。

老刘笑了:你原来是冯作家的妹夫!你妻哥和县委章副书记是老同学老朋友,你知道不知道?

李宝成说,不知道。

老刘说,章副书记是常务副书记,第二把手,分管组织工作,你不知道?

老刘似乎是昏头昏脑了,和一个农民谈起了官场的翻云覆雨,座次排第。

老刘将李宝成叫了一声老李,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帮个忙?

李宝成茫然了,他能给乡干部帮什么忙?

老刘说,你给你妻哥写封信,叫他给章书记说一声,把我的工作换一换,我在南堡乡干了五年,和我同年干司法的都提成了副乡长副书记,只剩下我一个原地踏步。老刘脸上是一副哭相。他说,现在要挤上去,一靠钱二靠交情,这两样咱都没有。老刘说得很可怜。

李宝成听出了话中的意味:老刘想通过他走县委章书记的门子,要一个官。就在那个秋天的晌午,李宝成一时变得出奇的聪明,他拿出主宰老刘命运的派头,就像牛荣在他面前拿出的派头一样,满有把握地允诺:行,行呀。我回去就给妻哥写信。

老刘也同样很爽快:我今晌午就去松陵村找牛荣和马建兴。

一踏上去松陵村的那条路,司法干事老刘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好。 欲念常常将很聪明的人折磨得愚顽不堪,思路变成了一条细线。老刘以为有李宝成牵线,他梦寐以求的副乡长或副书记就唾手可得,命运的转折似乎在瞬息之间。他气喘咻咻地蹬动着自行车。

乡党委在松陵村召开扩大会。老刘找到牛荣的时候会议还没有开始。乡党委书记杨明轩一看老刘满头大汗,就问他有什么事。老刘把李宝成告状的事说了一遍。杨明轩问牛荣:这事你们是咋处理的?

牛荣说,村委会的意见很明确,老刘大概知道的,如果乡政府要管,村委会就不再管了。

老刘说,村委会有偏见,不公道。当初你们说定一亩地交五十块承包费,为什么涨到了五百?

牛荣说,你知道李宝成一亩苹果卖多少钱?

老刘说,那四亩八分地不是苹果园。牛荣说,没那四亩八分承包地,李宝成就不会在责任田里栽苹果树。

老刘说,哪怕人家一亩地收入五千元,也不能改变契约。

牛荣说,村民小组随时都可以根据人口的增减调整土地,乡政府有文件,县政府也有文件。

老刘说,你是共产党的村支书,不是松陵村的山大王。

牛荣冷笑一声:你以为我是山大王?杨明轩一扫老刘, 摁灭了手中的烟,站起来,不叫老刘再争辩。杨明轩说,这事就按村委会的意见办。

老刘一听杨明轩的口气,方知事情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他抹了一把汗水就向外走。

老刘刚走到院子里杨明轩就跟着出来了。杨明轩在老刘肩上拍了一把,他说,你咋这么混沌?村上处理过,就该尊重他们的意见。牛荣是乡党委委员,能力不比咱们谁差。

老刘又想争辩,杨明轩打了个手势,堵住了他的嘴。杨明轩语重心长地说,怀汾乡缺个副乡长,我给县委章书记推荐了你,你去见一见组织部的黄部长。

老刘听罢,拉住杨书记的手,潸然泪下。

李宝成的聪明终究没有在老刘跟前使出去。两天以后,他去找老刘,老刘扳着脸说,这事本来就不归我管,既然你找到了我的头上,我就给乡党委作了汇报。乡党委尊重村委会的意见,你要种那四亩八分地就得先交二千四百元。

李宝成一听,两眼发直。他哪里知道老刘说变脸就变脸的端底:老刘只不过想把他作为一张木梯,既然没有梯子也能上墙,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李宝成抹了抹手指头,他想继续以假对假,就说,我现在就去给我大哥打电话,叫他给章书记说你的事。

老刘挤出一副笑脸来,他说,李宝成,你咋把我的淡话当真了?我为党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未计较过,怎么能搞那些没名堂的事情?

一时间, 李宝成弄不清老刘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李宝成看着一本正经的司法干事老刘,两腿不由得发软。
                            7

李宝成的脚步疲惫不堪。秋收的喧闹和生活的烦恼拧在一起 搅得他心中不得安宁。承包土场那四亩八分土地的时候,他的愿望简单而美好:在承包地里种粮食,在责任田里栽上苹果树。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可现在,一失去种粮食的土地,他的生活如同被砍去了一只臂膀。年轻的时候,他为缺吃少穿而整日劳累,心理上并没有多少重负。如今,他并不愁吃穿,可总是有一种担心一种恐慌;一颗心好像悬在半空中,心理上的重负压得他直喘气。这重负究竟来自什么地方,连他自己也懵懂不清。

他向乡政府跑了好多趟,好多次的诉说连他自己也觉得不耐烦了。说了等于没有说。如果说,开初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要回那四亩八分承包地;现在,目的已演变成为手段了。扳回这个理,争一口气, 已成为他唯一的目的。 使他寒心的是,在强者的眼里,道理只是权力的附属品。道理简直就是一个茅坑,谁都可以在里面拉屎,唯独他不行。这使他十分愤慨又毫无办法。

走过了两个村庄,李宝成踏上了松陵村的土地。他抬头望天,秋日的天很深邃很干净。天大得很。他想。他只所以没有绝望是因为他觉得,乡政府之 上还有县政府,县政府之上还有市政府......他就不信,天底下没有替农民说话的地方。天大得很。他还在想。

回到果园里的简易房中,只见冯秀菊正在默默地垂泪。女人的委屈一下子揉进了他的心里去了,他觉得很憋胀,情绪陡然变得很激愤,他对女人说,你哭啥?哭也不顶球用。咱去找县政府,找县上的领导去。

女人止住了泪。

李宝成抱住了女人的臂膀安慰她:我就是把这五亩苹果全赔进去也要和他们见个高低。

女人的泪脸贴在了李宝成的脸上。她一只手臂搂住了李宝成,一只手在摸索。有许多日子,他们没有温存过了。

上县告状成为李宝成和冯秀菊之间的主要话题了。他们不再考虑能不能告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到县城里去找谁。李宝成想到了司法干事老刘说的那个县委章书记:既然章书记和妻哥是同学加朋友,找他也许能解决问题的。冯秀菊一听,觉得不妥当,她说,咱不认识章书记,贸然去找他, 给了咱没脸面,还会说咱打着大哥的旗号讹诈他呢。

李宝成说,大哥是名作家, 就是大哥和 章书记不是同学朋友,他未必就不知道大哥的名气。

冯秀菊说,连牛荣也不把大哥放在眼里,何况章书记是做大官的。名人和当官怕不是一回事。李宝成也被冯秀菊提醒了,他说,你说得有道理,当干部的拿老百姓当猴耍,说不定老刘在哄咱,为啥老刘不叫我给大哥打电话?谁知道县委有没有姓章的书记?

冯秀菊说,咱直接去找县政府还不行吗?

李宝成说,我怕没熟人, 人家隔门把咱打发了,状就告不成了。

夫妻俩搜肠刮肚地将亲戚朋友翻了个遍,没有一个人和县上的干部沾边。

生活总是在你极其失望的时候,给你一线希望,带动着你向前走。连李宝成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个老师就在县委工作。消息的得来纯属偶然。

乡办中学的几个教师来到李宝成的果园里买苹果, 一个瘦高个子吃了两个苹果之后才认出来果园的主人是他初中时的同学。他们的话题自然由少年转向了成年后的人生,记忆中的同学和老师在生活的洪流中沉浮起落;他们的语文老师彭志义在县委农工部当副部长。李宝成听罢,不由得叹道,不知彭老师还认不认咱这些穷学生?瘦高个子说,咋能不认呢?我去县城开会,他还问到了南堡乡的几个学生。李宝成嘴里吱唔着,心里很感激同学所提供的消息。三十斤苹果,他只收了五块钱。

有一个当副部长的老师做背景,也许他的状会告赢的。李宝成相信师生之情的真挚和古老。上凤山县找彭老师!

怎么去见彭老师,给彭老师送礼不送礼?这是不容忽视的第一步,李宝成和冯秀菊不得不为这件事思虑劳神耗费心智。李宝成坚持不送礼。冯秀菊则说,如果不送礼,老师不认你,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来,怎么办呀?

李宝成说,如果送了礼,老师见怪,我的面子没处搁不说,事情也弄糟了。

冯秀菊笑了:当干部还有不收礼的?牛荣不就是样子?他们嘴上说的是一套,做出来的是另一套。

李宝成倒不怕送礼,就是叫他再送二千块,他也不会痛惜了,他恐怕送了礼使彭老师为难。

冯秀菊说,就算不是送礼,你多年不见老师的面,给老师拿一点什么东西,也是人之常情吧。

李宝成说,那就给彭老师拿几十斤苹果。

冯秀菊想了想,她说,使不得,几十斤苹果一大堆,拿到县政府去太显眼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把啥值钱东西送给了老师。当干部的最怕背受贿的名。

夫妻俩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商定:买两瓶西凤酒,两条“金丝猴”烟,都是土特产,不显眼,也不算礼薄。
                                 8

李宝成进城去找他的彭老师。临行前,冯秀菊逼他将那双只有过春节时才穿几天的黑皮鞋换在了脚上。皮鞋的体面并没有改变他的农民气,反而使他显得有点笨拙,走路的姿势别扭而可笑。他第一次觉得去县城的道路十分漫长,凹凸不平。

李宝成来到了县政府。门房的老头子问他找谁?他说他找彭老师。老头子说这里不是学校,你找哪个彭老师?他说,就是在农工部工作的彭老师。老头子明白了:你是找彭部长?李宝成说就是。老头子说,农工部在县委,没在政府。李宝成没来过县政府,也没去过县委,哪个部哪个局归哪儿管对他来说漆黑如炭。老头子走出大门给李宝成指了指去县委的方向。他朝老头子笑了笑;他被老头子的善良所感动,暗自窃想:县上的干部就是不一样。

到了县委门口,李宝成又被门房的另一个老头子拦住了。这一次,他不再说他找彭老师。在县政府门口,他就听见,从大门里出来进去的人都什么长什么长地称呼,他也换了一个语气,说是找彭部长。老头子从眼镜上面伸出来混浊的眼睛看了看他,说彭部长出去了。李宝成说他进去等一等。老头子蠕动着干瘪的嘴,吐出了两个坚硬的字:不行。李宝成多了一个心眼:“老师”在这个时候也许是管用的,他随机应变,是彭老师约我来的。老头子说,彭部长是你的老师?李宝成故意高扬了一声:是啊!老头子将一个小本子从窗口里丢出来叫李宝成登记。老头子在李宝成填好的登记簿上瞅了几瞅,将登记簿又撂出来了。老头子用干柴似的手抓过去圆珠笔,在“性别”那一栏戳了戳。李宝成这才发现,他没有写自己是男还是女。李宝成写了一个“男”字。老头子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登记簿,才放李宝成进去了。

进了县委大门,只见甬道两旁站立着一幢一幢肃然的平房。李宝成弄不清农工部在哪一幢房子里,他站在甬道中间东张西望。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个中年女人。 李宝成就问女人:彭老师在哪里办公?女人大惑不解,哪个彭老师?李宝成赶紧改了口:我找农工部的彭部长。一会儿是彭老师,一会儿是彭部长;恰如其分地转换称呼,李宝成似乎也学会了变戏法。女人招手向西边指了指。

李宝成走到了中年女人所指的房子门口敲了敲,敲门声仿佛跌进了枯井之中。他用手一推,门只是虚掩着,就推开进去了。房间里空空荡荡的,有一丝陈年已久的气息。李宝成心有些跳。他独自坐在沙发上等待。刚坐下,彭老师就进来了。彭老师依旧是幅宽边眼镜,依旧是那么深沉,只是有些胖。彭老师问他找谁。他说我找你呀。彭老师漠然地坐在办公桌前。

李宝成说,彭老师,我是松陵村的李宝成,你给我们教过语文课。

找我有什么事?彭老师垂下眼说。

李宝成将告状的事略略地说了一遍。彭老师说,这事归信访局管,你去找信访局。

李宝成一看,彭老师满脸的正经和乡干部没有多大区别,他将烟和酒从口袋里掏出来放在了沙发上。彭老师只一瞥,表情平静如水,没有责备的意思,也没有流露出对礼物的兴趣。

李宝成说,彭老师,你能不能……

拿材料没有?彭老师打断了他。

李宝成说没有。

彭老师说,回去写一个材料,写好以后,拿来见我。

老师毕竟是老师。李宝成咕地咽了一口,从食管里咽下去的泪水有点酸,也有点苦涩。

冯秀菊慌慌不安。她一见从县城归来的李宝成就迫不及待地问他:彭老师收下烟酒没有?

李宝成说,收下了。

从李宝成进县城的那一刻起, 冯秀菊就将心在手里提着,她以为只要彭老师将礼物收下,告状的事就算走了第一步。李宝成吃了饭,随之告诉女人:彭老师看也没看礼物,好像没当一回事。

冯秀菊还没顾上高兴,心中又平添了疑虑:礼物是不是白送了?她问李宝成:你没有给彭老师说告状的事?

李宝成说,彭老师叫咱写个材料。

冯秀菊长舒了一口气:这话你咋不早说?

李宝成已有二十多年不和笔杆子打交道了。抡惯了镢头和锄头的手,拿着一枝圆珠笔怎么也把要说的话写不到纸上去。他趴在了简易房的土炕上作践了半个晚上只写了一句话。冯秀菊从果园里进来的时候,李宝成拿牙咬住笔杆子发呆。冯秀菊拿起儿子做作业的小本子一看,字迹歪歪扭扭: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冯秀菊一想,这不是主席语录吗?她说,你又不是写批判材料?用语录干啥呀?

李宝成说,在学校里只学了些语录,一想,就想起了语录。

冯秀菊说,你就不是捉笔杆子的材料,咱找个人写写算了。于是,夫妻两个扳看手指头将村里的人挨个儿数了一遍,冯秀菊想起了“讲师”,她说,“讲师”人品好,又不煽事非,咱去找他。

李宝成说,不知道“讲师”能不能写材料?

冯秀菊说,他行,三彩离婚时,状子就是他写的。

李宝成就拿了十五斤苹果去找“讲师”。“讲师”曾经在省城里的师范学校当过校工,识文断字。老头子倒乐意代劳,他叫李宝虎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讲师”听罢沉默无语,半晌,才长吁了一口:状子好写,官司恐怕难打。“讲师” 用他的亲历告诫李宝成三思而行,他说,民国三十七年,咱县的绅士马公伯状告县长袁子青贪污受贿,官司暂且打赢了,袁子青丢了官帽;不出半年,马公伯就被新上任的田县长枪毙在雍山脚下了。他们给马公伯头上按了一个私通共产党的罪名。民告官,赢了也是输。往事如恶梦一般,“讲师”至今不寒而栗。

李宝成不以为然,他说,那是过去的事。

“讲师”说,古今都一理。

“讲师”劝李宝成去求牛荣,地能要回来就要,要不回来,就此罢休,息事宁人。李宝成态度十分决然,不容动摇,“讲师”一听就说, 你明日个来取状子。

李宝成将苹果倒进了“讲师”的竹笼里。“讲师”说,你留着去卖钱吧,打官司是要花钱的。李宝成说,十五斤苹果能卖几个钱,我打算花几千元告状呢。
                              9

李宝成和冯秀菊产生了错觉,他们以为,只要彭老师接到“讲师”写好的材料,当即就会做出裁决,四亩八分承包地随之就会稳操到手。彭老师接过李宝成手中的材料并没有认真地看,他随意翻了翻,说道: 拿上材料去信访局。李宝成一听,心凉了:还是要去信访局?彭老师说,你去,有一个姓祝的女同志会接待你的。进城时构想好的愿望宛如落地的风筝,李宝成在心中说, 彭老师,你是部长,这点事你都管不了吗?你看你,哪里有师生的情份?李宝成没有开口,只见彭老师一脸的严肃, 他咽下去了一点怨气,懊恼地走出了县委大门。

信访局的门很小,它紧靠着一个公厕。李宝成在公厕门前走了两个来回,以为那小门是公厕掏粪的偏门;他进去一看,有一张被雨水淋得发灰的木牌子,上面写着凤山县信访局的字样,才知道他没有找错地方。

李宝成一进办公室就认出来了,原来祝同志就是那天在县委大院给他指路的中年女人。他叫了一声祝同志。祝同志对李宝成一瞥。李宝成将材料双手捧给她。祝同志撮起两个白皙的手指头翻过去一页材料,嘴角的笑里溢出的味道不太纯正。她细声念道:

……为此不揣冒昧披沥陈词……我知道诸领导桑榆情殷,良心未泯,一定 能够肃法纪而效百姓……

这材料是谁写的?祝同志收起了笑。

“讲师”。

哪个学校的讲师?

不是学校里的讲师,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汉,“讲师”是他的绰号。

祝同志看着材料哧地笑了:你回去,我们调查调查。

李宝成难以克制心中的急迫,他说,眼看节气到了秋分,我现在没地种麦子呀!你没地种麦子能怪我们信访局?祝同志高扬的嗓门压住了李宝成的焦躁情绪:“如果不是彭部长搭了话,半年之内也轮不上给你处理。”

李宝成一听,话语软如面条:你们能不能,能不能快一点?

祝同志一只手拍了拍办公桌上那一摞子纸,说,这些材料送来一年多了, 还没排上队。全县几十万农民都像你一样来上访,信访局得有几百人。你不要“披沥陈词”, 我们会“效力百姓”的。祝同志一想起“讲师”材料中的那些言词吭地笑了,她一笑便止不住,整个办公室被漫延了;笑声中筛出来的嘲弄和戏谑雨点一般打湿了李宝成。

李宝成拔腿走出了信访局。

李宝成还得去找信访局的祝同志。这又是几天以后。

祝同志拿出来李宝成的材料抖了抖,她说道:经过局务会议第161次会议研究决定,这个案子转交给民政局民事纠纷办公室处理。

李宝成立时愣住了:啊啊?这县政府的干部原来和乡政府的干部是一个球样子!

我不去民政局,不去。李宝成似乎是自己对自己说,彭老师告诉我,我的案子由信访局管,你们想推也推不掉。

李宝成坐着不走。

咳咳!祝同志笑了:你的彭老师是个大滑头,农村工作部不管这些事管什么事?

李宝成说他要去找彭老师,祝同志喊住了他。

祝同志说,我看你惜惶,就给你亮个底,你的彭老师到市上学习去了,三个月以后才能回来;他哄人是有一套办法的,你上过三次当以后才会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

李宝成圆瞪着双眼,瞪着祝同志。一个人简直就是一个迷魂阵,即使你走进阵脚之中也未必看得清,何况李宝成尚在阵脚以外。他不知该信彭老师的话,还是该信祝同志的话;他不知该去民政局,还是该找彭老师。

突然,祝同志冷笑一声:彭志义!我太了解他了。

祝同志对彭老师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李宝成暗自吃惊:女人对男人恨到这种程度必定有深刻缘故的。

祝同志如化了妆的戏子一般,刹那间,她又变得和蔼而亲近。

听我的话没错,她对李宝成说,去找民政局,你的彭老师是靠不住的。

李宝成很气馁,他瘫坐在长条椅子上叹气,眼前似乎险象环生:假如他去找民政局,也许民政局会把他踢到县法院,而县法院必然要他去找民事厅。民事厅民事厅民事……——想起民事厅,李宝成双腿就打颤,心中如搁了冰块一般。他的表兄曾为合同纠纷状告民事厅,输了官司,花了五千块,表兄大病一场,险些送了命。民事厅他是不敢去的。李宝成心中翻腾如沸水。这一刻,他只想骂人,最好是站在县城街道 上由着性子大骂一通:究竟骂谁,他连对象也找不准,他也不想找,他只是想骂。这是最简单最解馋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李宝成走上了县城街道。喧嚣的市声挟裹着他,他被人们拥挤着左右晃荡,他没有一点儿力气挤人, 只能由着人们去挤他。他看着步态轻松面带笑容或勾肩搭背的城里人,想骂人的念头荡然无存了,他只是想哭,找个地方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他汗水淋淋地走出了县城,走上了田间土路,他再也憋不住。他哭了。他的哭声如同秋后的田野一般干枯而无光彩,哭也哭不出个大声来。既然哭不出声来,中年汉子只能左一把右一把地抹眼泪,他的眼泪越抹越多了……

回到果园里,李宝成躺在简易房的土炕上,冷眼望着布着蛛网的屋顶。冯秀菊问他是咋回事。他说,状怕是告不下去了。

屋外的秋风渐逼渐紧了。
10

果园生活由收苹果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收完苹果的晌午,冯秀菊从果园里向家走去。她是不知不觉走近了自己的承包地的。冯秀菊看见,有人已经在土场里的四亩八分地里种麦子了,她本来不想拦人家,地已划给了人家,拦是没有道理的。冯秀菊一看,地头坐着气壮如牛的梁小五,激愤的情绪火一般燃烧: 就算李宝成的父亲整治过你们,这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凭什么报复我们?她抬起脚坚定不移地走进了这块曾经归属于自己的土地。

为整治这四亩八分荒地,汗水浇透了冬春两季的每一个时日,身上仿佛褪下了一层皮。这块土地上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器官她都了如指掌。为这块土地他们劳作过忧虑过,土地将紧张忙碌和喜悦共同赐给了他们。他们和土地一起在人世间,土地才是他们的真正的主人。如今,这块土地坚硬如铁,沉甸甸地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你梁小五一句话,就使我们的土地得而复失?如果这块土地划给其他人耕种,冯秀菊大概是不会阻拦的,土地偏偏到了梁小五的名下,她就不可容忍了。冯秀菊上前去抓住了手扶拖拉机的手臂。司机急忙拉动了离合器,刹住了车。梁小五在地头锐声大喊,你开你的车,看谁能挡住?凭她的力气怎么能够挡住一辆正 在开动的拖拉机?司机一看脸色煞白双眼喷着怒气的冯秀菊,不敢开动了。梁小五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地里,他三两下把司机拨拉下来,自己上了车,拉动了离合器。随着拖拉机的吼叫,冯秀菊被摔脱了。她跌倒在地,翻了一个过儿,身上脸上头发上沾满了泥土。她趴起来,看着向前走去的拖拉机,泪水潸然而下。

冯秀菊回到家中,李宝成一看,她的双眼哭得又红又肿,头发散乱不堪,衣服污脏不整,只问了她两句,提上猎枪,要去找梁小五算账。我守不住土地,连保护自己的女人的能力都没有,还算个啥男人?冯秀菊死死地抱住了李宝成的腿,不叫他去。冯秀菊后悔自己不该去土场的承包地里。世事险恶如深沟,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李宝成如果鲁莽行事就会惹出大乱子。冯秀菊好言相劝。李宝成一脚蹬脱她,跌坐在了炕沿。

那个叫胖娃娃的能人是李宝成的表兄在李宝成走投无路的时候推荐给他的。

表兄来给李宝成推销苹果,李宝成将他告状的事说了一遍。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吃过亏的表兄出言和“讲师”相仿,他劝李宝成舍弃土地,息事宁人。

李宝成说,我今年让一步,丢了承包地,明年就连责任田也保不住了。

表兄说,县城北关有一个小伙子门路不少,只要给他花上钱,能打赢官司的。他把死命也能扳成活命,刘村刘大头的儿子戳死人那一案就是他给扳回来的;不然,那娃早就没命了。

李宝成说,那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表兄说,人都叫他胖娃娃。

李宝成当即要去找那个叫胖娃娃的,表兄说,我先去听听他的口气咱再作主张。

李宝成就说,这事我就拜托给你了。

李宝成在县城的岐阳饭馆里给胖娃娃摆了一桌饭。五大三粗的胖娃娃酒量和饭量一样的惊人。他的话语不多,每句话都像铁珠子一样有力。胖娃娃不在乎李宝成对告状前后的叙述,只在乎酒和菜。这是一个面目很恶的年轻人。李宝成想,如今办事就要靠这样的人,恶人早田禾,这话没错。庄稼要早下种,人要做恶人。他将两千元和材料同时交给胖娃娃当然很放心。

等胖娃娃走后,惶惑之感如丝丝冷气爬上了冯秀菊的心头。冯秀菊不可抑制地将胖娃娃的言谈举止和影视中的黑道人物联系在一起。冯秀菊看着胖娃娃留下的影子,心中发怵。李宝成讥笑女人的多疑和畏怯,他宽慰冯秀菊:人不可貌相,人家把死命都能说成活命,还怕要不回来咱们的几亩土地?两天以后,胖娃娃如期而至。他张口就要李宝成再拿出二千元来。冯秀菊一听,由惶惑继而后怕:五亩苹果总共才能卖八千多块,如果撂出去四千,官司打不赢,没地种粮食,连买口粮的钱也不够了。胖娃娃一看李宝成迟疑不决,就说道,我不强求你们,我是为了给你们扳个理,拿去的钱全送了人。两天以后再不拿二千元。拿去的也就白撂了。

胖娃娃留下的话如悬崖一般陡峭。

生活将李宝成和冯秀菊推向了十分为难的境地。冯秀菊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们向泥潭中拉,一只脚已陷进去是身不由己。冯秀菊的主意随之改变了,她不想再告状,是生活对她强烈刺激的结果。她劝李宝成就此撒手,白撂二千元,强咽下去这口冤气算了。李宝成决心铤而走险,他已不再痛惜几千元,仿佛一个赌徒,越输越要赌。他不只是相信胖娃娃本人的能耐,他相信一种力量,相信天下永远是恶人的天下,相信只有胖娃娃这样的恶人才能制服人。他甚至抱怨自己以前活得太善良太软弱了。

冯秀菊觉得,这个胖娃娃比当干部的更难对付。就在胖娃娃去送钱的当天,她来到了娘家。冯秀菊将他们告状的前前后后说给了父亲听。冯正玺听罢,破口大骂:狗东西!胡闹,简直是胡闹!冯正玺气得两眼发花,他给女儿说,秀菊,你要怪就怪你爹,怪我当初眼窝浅,图李家成份好,把你嫁给了那个狗东西;你这辈子跟那二杆子是过不上好日子了。冯正玺说着,便老泪纵横了。

女儿走后,冯正玺思前想后,坐卧不宁。他戴上老花镜给冯秀坤写了一封信,将女儿家里的事详尽地叙述了一遍,并盼望冯秀坤给妹妹想个办法。
                           11

读罢父亲的信,冯秀坤大吃一惊:牛荣不是说是小事一桩吗?为什么妹夫和妹妹为几亩土地弄到了如此难以收拾的地步?冯秀坤真想当面去质问牛荣。无奈,他正在省委宣传部参加会议,不能去凤山县。冯秀坤当即给牛荣写了一封信,信写好后,他默读了一遍,又将信撕成了碎片。当晚,冯秀坤给西水市的朋友打了电话,朋友在《西水日报》社任副总编。朋友在电话中给冯秀坤说,请他放心,这件事报社一定要插手的,不光是为了朋友,伸张正义是他们的天职。朋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没有想到凤山县的不正之风是这么严重!

《西水日报》社派了一个年轻记者到凤山县是冯秀坤后来才知道的。到了凤山,年轻的记者没在县城逗留,就直奔了松陵村。乡党委书记杨明轩陪同记者来到松陵村的时候,牛荣检查秋收秋播刚回来。牛荣是见过不少大记者小记者的,在牛荣的心目中,小报的记者只不过是靠写豆腐块那么大的吹捧文章换钱花的小文人。对于市报的记者他不屑一顾。牛荣只是轻淡地握了握记者的手就坐下来眯着眼抽烟。年轻记者从未受过牛荣这样的怠慢,牛荣的冷淡使也有些生气。杨明轩给牛荣说明了记者的来意。记者劈头就问牛荣:你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收去李宝成的四亩八分承包地?

牛荣说,人口有增无减,土地有减无增,调整土地是需要。

记者说,你们和村民签订了合同,为什么要中途变卦?

牛荣从容地回答:我们并没有毁约,只是调整了承包费用。

记者说,不是调整,是追加。

牛荣说,追加也是调整。

记者说,为什么要随便追加费用?

牛荣说,追加是需要,不是随便。这是村民小组和村委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和这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的。

牛荣回答记者的提问有理有据,他的凛然和威严在不动声色之中。

记者指住牛荣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儿错误?

牛荣哈哈大笑:你是记者,你说我们错了,就错了。

记者的脸刷地红了。牛荣的话如砖头一般砸过来,他恨不能一棍子打 下去牛荣的气焰。气氛变了,记者的角色变了,他似乎不是来了解李宝成的承包地之事的,而是来治服牛荣的。他说,你们没有错,为什么李宝成要三番五次地告状?

牛荣不再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的问话似乎和他无关,他站起来,离开了办公室。

杨明轩一看牛荣走了,就说,记者同志,我们以为,李宝成没有必要那样做,乡政府对他反映的问题正在调查之中,他就找到了信访局,使基层干部措手不及。

牛荣的不辞而别使记者更加恼火,他有失礼节地给杨明轩发号施令:去找你们的牛支书,走了人,走不了事。

杨明轩刚站起来,牛荣进来了。

牛荣说,为这点小事兴师动众,闹到报社去,我看就是小题大作。

记者说,照你这么说,我是不该来的。牛荣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全市十六个县区,每天发生那么多的事情,你们记者很辛苦,不必为这点小事耗费精力和时间的。

牛荣突然来了个大转弯,他对记者忠诚的恭维使记者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气氛又开始在变化,牛荣的话题转移到记者对乡村干部工作的支持上。杨明轩似乎深知牛荣的用意,也跟着帮腔。记者被他们二人说得面带喜色,他说他要见见李宝成,问一问情况。牛荣就出去派梁小五找李宝成。吃晌午饭时,李宝成找到了。

晌午饭是在村水泥厂吃的。

梁小五将李宝成领到席间的时候,记者已是醉意微醺了。让李宝成在这个时候见记者是牛荣一手安排的。

李宝成刚走进餐厅,牛荣就给李宝成拉了一张凳子,将李宝成按在了记者身旁。酒是梁小五给牛荣倒进杯子里的。牛荣首先端起了酒杯,记者随之应合,他们要和李宝成碰杯。李宝成放下了杯子要走,记者叫李宝成坐下,说是有话要问他。李宝成木然地坐在香气四溢的酒桌旁,他一看牛荣和记者十分亲近的样子,心想,完了,记者肯定是来找他的麻烦的。他恍然觉得,桌子上的酒杯变成了一根绳子将记者和牛荣他们串在一块儿。绳子是用来对付他的。李宝成幡然醒悟:在这个酒桌上,只有他是孤寂的。他孤身一人,哪里有力量和记者抗衡和这么多干部抗衡?李宝成连说一句话的力量都没有了,他的腿又在发软,起身要走;他仿佛听见记者说,李宝成,你将上访的事当着杨书记和牛支书的面说一遍。 李宝成看看杨书记又看看牛支书,他结结巴巴地说,地,地,地我不要了。

李宝成绕过凳子,拔腿就向餐厅外面跑。

记者一觉睡醒已是下午四点了。来凤山县之前,副总编给他交待过,他的凤山县之行,不但要给李宝成追回来土地,而且要写一篇有份量的内参。为什么李宝成突然提出来不要地了,当时,他就觉得有点蹊跷。他虽有了几分醉意,头脑尚清楚。李宝成的仓皇而走已使他从中感觉到了一点什么,他必须找李宝成谈一谈的, 不然,回到报社,怎么向副总编交差?记者从床上爬起来,觉得头还是有点晕。

牛荣进来了。牛荣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什么。记者要牛荣陪他去李宝成家里去找李宝成。牛荣爽快地说,好呀。

李宝成的院门上挂着一把乌黑的铁锁。记者推了推院门,陈旧的院门老人似的向后退了半步,闪出了一条门缝。记者从门缝里看进去,只见厦房的山墙斑驳灰黯。秋风从院子里的墙头上掠过,衰败的秋草瑟瑟发抖。记者扫视了几眼,心头怦然一动,一丝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于一瞬间似乎看出了农民生活的某些端倪。记者走出了村庄,走进了李宝成的果园。果园里空无一人,残留着收获后的颓败和空空荡荡。李宝成哪里去了呢?牛荣似乎看出了记者心中的疑窦,故意问道:咱们还需要去哪儿找?

你说呢?

他大概外出卖苹果去了。

晚上能不能回来?

很难说。

记者抬眼看了看,夕阳已收束了最后一缕淡红的光。他忽然想起来了,晚上八点半和西水师范的一个女学生在大富豪歌舞厅约会,为这个女孩儿,他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于是,他给牛荣说,我今晚上得赶回去参加个会议;我走后,你们要将这件事妥善处理,处理结果给报社做个汇报。

牛荣说,当记者就是辛苦。

当天傍晚,记者回到了西水市。
12

胖娃娃一见李宝成张口就要五百块钱。李宝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给胖娃娃递上 烟叫他慢慢地说。

胖娃娃问李宝成:报杜的记者是不是你请来的?

李宝成说,我哪里有能耐请记者?你就不想一想,记者能替咱说话?

胖娃娃就不知道,李宝成对记者是多么的畏怯。他从餐厅里跑出来,一溜风跑回了家。他给冯秀菊说了一遍记者的到来和其目的,冯秀菊也有点害怕了。他们就锁上院门,跑进村外的一片芦苇地里躲起来了,直到繁星满天街道上空无一人之时才偷偷地回到了家中。

胖娃娃说,听说你妻哥在省城,是不是他干的?

李宝成说,他请了记者,肯定会给我们打招呼的。

胖娃娃说,难道是牛荣请来记者,自己为难自己的?

李宝成说,究竟是咋回事?

胖娃娃说,事情本来办妥了,半路上杀出来个坏事的记者,白撂了四千块,叫我倒贴了五百块钱的饭钱。

冯秀菊听胖娃娃这么一说,哇地一声哭了。四千块钱对他们一家来说,确实是来之不易,每一分钱上都浸泡着劳动和汗水。冯秀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俯下身去,呕吐似的哭泣。

哭!你就知道哭?李宝成很窝火。

冯秀菊说,你要是个钢巴硬气的男人,谁还敢这样欺负我们?

一句话将李宝成激怒了,他抓起猎枪说,我撂倒两个赚一个。

冯秀菊一看怒气满面的丈夫,一把抱住了他。两个人在院子里滚抱成一团。

胖娃娃趁此机会溜走了。

冯秀坤在省城里接到了妹夫打来的电话。李宝成在电话中问冯秀坤: 《西水日报》的记者是不是你叫来的?

记者来过了?冯秀坤问李宝成。

来过了。是不是你叫来的?

是的。

还没等冯秀坤问处理结果,电话就挂断了。

13

李宝成从邮电局回到松陵村的时候,冯秀菊还在院子里淌眼抹泪。他没有给女人说他打电话之事。他出口就骂:你还哭?驴日的你哭!

李宝成勃然大怒,使冯秀菊难解其意。她张了张泪眼,细声说,你,你是咋啦?

咋啦?李宝成恶狠狠地说,全是你大哥干的好事,没有球本事,就不要狗揽八堆屎。我们李家的事,谁要他来管?

冯秀菊说,你白撂了四千块钱,和我大哥有啥相干?你敢说胖娃娃不是骗子?

你大哥才是骗子!李宝成说。

冯秀菊最崇敬的就是她的大哥;她宁愿自己被伤害,也不能容忍谁伤害她的大哥。她冷言冷语地说,怪不得我爹说你是个二杆子。

二杆子是农村人对无能无赖无廉耻的概括;李宝成最怕人说他是二杆子。原来,在女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个二杆子!一时间,李宝成恼羞成怒,抬腿在冯秀菊的尻蛋子上就是一脚。他抓住女人的衣领说,走,咱去找你爹,叫他说一说, 我为啥是个二杆子?

两个人拉拉扯扯地来到了冯家村。

李宝成一见他的岳父冯正玺, 二话不说叫冯正玺当即给他拿出四千块钱来。冯正玺一看女 儿泪迹未干满身尘土;女婿唾沫乱溅一脸凶相。 他说,宝成,有啥事,你说清楚点。

啥事?你问你女儿。

冯正玺问女儿为啥要叫他拿出四千块钱来。

冯秀菊一语未言, 泪水扑面。

你就知道哭?李宝成骂道:你和你大哥是一个球样子。还说我是二杆子?我是二杆子,你大哥就是球作家!叫我白撂了四千块,他坐在省城里倒安然了。

冯正玺本来就很讨厌李宝成的,现在,李宝成竟然当着他的面出口伤人,将儿子和女儿卷在一块儿来作践。冯正玺气得浑身哆嗦。他愤然骂道:你就是个二杆子!我儿子再没本事,不是你这个狗东西能比的。李宝成说,一分地没要回来, 叫我白撂了四千块,我不骂他,骂谁去?

冯正玺一听,女婿蛮横不讲理,就扑到李宝成跟前去,拿头碰他。冯秀菊知道父亲的心脏不太好,拦腰将父亲抱住了。冯秀菊的母亲一看情势,急忙将李宝成向院门外推。冯正玺不愿就此罢休,他撵着李宝成出了院门。一家人推推搡搡地到了村街上,惹了半个街道的人来看热闹。

就在妹夫和父亲吵吵闹闹的那一刻,冯秀坤正在省作协读一位 评论家给他写的评论文章。他为评论家给他送的一堆褒奖文字沾沾自喜。而在他的故乡,妹夫李宝成正站在村街上骂他是个球作家,是一个连村支书都不如的球作家。

后来,冯秀坤在写小说的时候,将妹夫骂他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他一点儿也没有责怪妹夫的意思。
                           14

冯秀坤拆开信皮一看,信是牛荣写来的。信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像眼睛似的瞪着他;牛荣的信写得很辛辣很讽刺,字里行间流溢着怨和怒。冯秀坤溜了一遍,又开始读第二遍。

冯秀坤同学:

我自以为我是熟读了《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的。做人如作战,兵法种种,我没有想到老同学竟然有这样一手:从背后踢来一脚!这就是你进城后学来的全部本事?我知道你做农民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不过,你就是把省城里的记者中央的记者请来也无济于事。记者不过是一个面具罢了,只有戴上这个面具,他们在生活中才能上下翻腾,舒展自如。记者也是人,人所具有的弱点他们都具有,也许更明显些。不瞒你说,这几年,我能将我的对手一个一个地打败,记者也就不例外了。况且,他们的面具是别人给戴上的,摘掉也就更容易。你就没想一想,我何必为难李宝成呢?在松陵村,在南堡乡,以至在凤山县他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原因很简单:他对我的做人没有任何影响,更不能造成威胁,连杨明轩也不可能威胁我的做人。你真的是为了那四亩八分地将记者请来的?不至于吧。也许你在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是个笨蛋,连一段课文都背不下去,如今,我人模人样了。也许,你是想叫记者来砍杀我的人模人样的。我一直这样猜想。我至今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给我来这一手? 如果说为了四亩八分承包地,就不必那样了。其实,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近人情,我正在给马建兴和梁小五做工作,说服他们丢弃恩恩怨怨。他们将李宝成的地收回去也能说得过去的,当然不收也行,因为没有严格的政策界限就事在人为了。你以为现在的农村就像报纸电视上所说的那样,人的观念都转变了?都去搞商品经济了?都忘记过去了?不!不是那样的。农民有他们自己的精神需求;他们常常为一个犁沟一拃宽的地界打得头破血流,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利益,也是为了精神。说农民有了钱就盖房子就搂着女人在炕上撒欢,这是你们作家的无聊言谈。 农民的家族观念很严重!往昔的事好多人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的, 当然包括马建兴和梁小五。他们用经济上的辉煌用家族的辉煌来弥补往昔人格上所受的凌辱,这是他们现在活着的意义所在。李宝成的父亲当年怎么样伤害了马建兴和梁小五这两家,你大概也知道一点。李宝成的父亲在世时,我曾得力于他,我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我讲良心。基于这个缘故,我心中是有李宝成的。但我周围必须有马建兴和梁小五那样的人,却不需要李宝成那样的人。李宝成对我的做人毫无用处,恕我直言,事实就是这样的。我只能在不伤害马建兴和梁小五的前提下不伤害李宝成;甚至宁愿伤害后者也不愿伤害前者。 在土地问题上,症结在马建兴和梁小五身上。我得说服他们,使他们顺从我而又让人看不出我和李宝成有过从甚密的迹象。做人的技法如兵法。看在你我的交往上,我是给他们做了工作的。就在你请来记者的当天,他两个已同意叫李宝成继续种那四亩八分地。可是,记者来了。事情只好交给记者去办了。你以为我会匍匐于记者的脚下?你错了。

老同学,你是名人。话说难听点,你这名人和我们老百姓之间毫无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不需要名人完全可以。既然你连老同学都想收拾,我还顾及你这名人干什么?你当你的名人,我当我的农民。

顺便告诉你,当年叫我“阿骨打统”的老师去年来我们村的水泥厂买水泥,老师有点难为情,我看得出,他想叫我优惠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对往昔的历史老师说,五吨水泥就算学生尽一点心意,一分钱也不收了;如果你盖房还需要支持就开口。老师被感动了,他一声一声地叫我牛支书。我说老师,不要叫我支书,就叫我阿骨打统吧。我看老师脸上挂不住,就笑着说,老师,你永远是我的老师。讽刺学生的老师未曾想到他日后的寒酸或潦倒。应该想到才是做人的上策。用做错了事作为解读人生的范本,那是下策,你说呢?

鞭子,每一句话就是一鞭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究竟哪些话是真的,那些话是假的,冯秀坤很难分辨清楚。

冯秀坤原以为熟悉牛荣熟悉故乡的农民,他突然发觉,熟悉,只不过是过去的概念。现在的故乡陌生如同路人。牛荣仿佛一座被大雾锁住的山峰,他连轮廓都看不清,山的脉络和筋骨更无法透视了。他想,有机会他一定要回故乡去住一段时日的。

冯秀坤还没有动身,妹妹来了电报。电报上只有两个字:速回。

悬念,又是一个揪心的悬念!

还是为了那四亩八分地吗?对冯秀坤来说,生活中的出其不意才是真正的诱惑。说不定那四亩八分土地之外又节外生枝。冯秀坤的思维跟着妹妹的电报旋转。
                               15

秋播的犁铧穿透了寒露。播种的潮水在清晨的寒气中渐次退去了,动手晚的庄稼人把最后一粒种子撒进了土地之中。李宝成的焦躁无法言说。作为农民,不种粮食无异于不务正业。李宝成倒不怕被这古老的遗训言中。他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五口之家守着五亩苹果等于走钢丝。被他送走的那些饥饿的岁月并不遥远。困难的日子不断地提示他:宁可没钱花,也要有粮吃。流逝的岁月不容李宝成再犹豫:砍掉苹果树,种上麦子。

冯秀菊看得出,李宝成是忍痛做出毁树种粮的抉择的。丈夫像自己一样痛惜果园,每当收果子的时候,她似乎能看见挑在枝头的汗水如霖雨一般。果树再好毕竟不能当饭吃。灾荒之年,有果子也是白搭,这是他们亲历的事实。不砍苹果树已是别无选择。砍掉果树岂能忍心?踌躇不定的冯秀菊很难接受这样的抉择。不接受也得接受,生活在迫使你。她已无心无力和李宝成争辩了。四亩八分地的官司使他们大伤元气,丢了地,贴上了钱且不说,两个人从松陵村闹到冯家村,弄得两个家庭难以安宁。现在,冯秀菊才想起了“讲师”的规劝,民告官就赢不了,赢了也是输。教训是用眼泪和苦痛换来的。最现实的路子只有一条:嚼碎牙齿向肚子里咽。做人是艰难的,做农民就更难了。不要说他们不富裕,就是富裕的农民还是农民。

砍树的日子潮湿而灰暗。

两个雇工和李宝成夫妻一起走进了果园。

凝重的脚步告诉果园:好端端的果园将毁于今朝。果园里的浓绿和生机就要成为一片凋零。

李宝成和冯秀菊的少言寡语使两个雇工深受感染,悄然无声地砍伐渲染得斧子声更加锋利。

一抡起斧头, 冯秀菊的眼泪就不可遏止。每一棵果树下都埋着她和丈夫的心血。去年这个时候,他和李宝成正不知疲倦地开挖深沟,填施肥料和玉米秸杆。一年之后,她朝自己栽植的果树举起了利斧!生活的迅猛变化使她防不胜防,难以捉摸其中的缘故!这究竟怪谁?她无法梳理也难以梳理其中的原因。接受严峻的生活才是至关重要的。黑漆漆的夜晚,夫妻两个枯坐在院子里相对无言。李宝成颤抖着手臂将县政府颁发的果园证丢进了火堆之中,她从燃烧的火焰中抢出来面目全非的果园证抖掉了残灰。果园证依旧挂在镜框旁边的老地方。残缺不全的果园证还能够证明这果园是他们的?还能够证明十几年不变的允诺上盖着政府机关的大印?果园将作为记忆留在心中。生活就这么翻过去了一页,这一页的翻动简直是揪心撕肺。默默的流泪变成了嘤嘤地低哭。四把斧子将果园里砍成了乱麻一般。冯秀菊的啜泣被砍得星星点点。

一阵秋风随 着黄叶的飘零而至。汗湿的衣衫和心一起在风中抖动。冯秀菊打了个冷颤。

李宝成回过头去,只见女人一面抹泪一面砍树。争一口气的想法早已荡然无存了,李宝成只祈求在霜降以前将麦子种进地里去。只要有粮食吃只要有衣服穿只要能把孩子养大成人——想法变得如此朴素而实在,是在他的告状以失败告终以后。生活是最忠诚的老师,生活教会他怎么做人。

父亲伤害了马建兴和梁小五,马建兴和梁小五报复了他,这就叫各得其所?如果说这是生活的裁决,他不服气。牛荣呢?牛荣为什么要对他这样?

李宝成举起了扳斧。碗口粗的果树告饶似的弯下了腰。

喳!

又是一斧子!

李宝成刚住了斧子就听见有人在低声细语的说话。说话声好像不是来自她的女人和两个雇工。他细听,分明是说话声,是发自人的口腔的那种声音。他丢下斧子,双手按住了一棵树。没错,一点儿没错,是说话声。说话声来自何方?他支起耳朵,屏声敛气。原来,说话声就来自他手底下的果树。李宝成十分惊诧,他的手松开了树身,想听一听果树在说什么。四周的果树都在说话!说话声连成了一片,只是听不清究竟在说什么。他惊叫了一声秀菊!他的喊叫被果树的说话声压得纹丝不动。他抬眼去看,女人正抱着一棵树哭泣。愤怒和懊丧从手底下而生,李宝成拾起斧子朝正在说话的果树狠狠地砍去。

喳!

随着一声惨叫,李宝成倒在了苹果树下。他失了手,斧子砍在了脚上。脚踝差一点被砍断;热血汩汩而流,脚下的土地被鲜红的血染得十分灼人眼目。在惨痛而绝望的叫声中,冯秀菊朝丈夫飞跑而来,她尖声怪气地呐喊两个雇工。两个雇工跑过来一看,李宝成的脚踝浸在了血泊中,血腥之气即刻弥漫了果园。

冯秀菊和两个雇工将李宝成送进凤山县医院之后,她给哥哥发了一封电报。
                             16

冯秀坤是在妹夫出事后的第十天才回到故乡的。冯正玺见到儿子还在抱怨李宝成。冯秀坤看着很削瘦的父亲,心里有点难受,父亲对儿女们做人的担优恐怕是埋进坟墓里去也不会熄灭的。冯秀坤能理解父亲的情感世界,他盼望妹妹能过上好日子,平平安安地做人,可是,现实生活往往离人的愿望很遥远。冯秀坤宽慰父亲,叫他不要再责备李宝成了;李宝成的做人像上千万农民一样很不容易,况且,如今已是雪上加霜了。

宝成现在怎么样?冯秀坤问父亲。

左脚锯了,听秀菊说还不行,还要锯。

冯秀坤匆忙赶到了凤山县医院。

冯秀菊一见大哥就抹眼泪,她告诉冯秀坤:医生说,李宝成的左腿是保不住了。

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不知道。

院长是谁?

是新调来的。听说是咱们乡上的杨书记。

医院的院长果然是南堡乡的党委书记杨明轩。冯秀坤在南堡乡广播站搞通讯报道的时候,杨明轩是宣传干事,他们彼此是熟悉的。

作家回来了。杨明轩搭上了一副笑脸。

南堡乡的父母官怎么到了县医院?

我真不知道组织上是咋想的,叫咱这个文盲来领导知识分子?杨明轩对冯秀坤一瞥,说道:调来调去还是个科级;不过,这是正常调动,不是记者把我撂倒的,量他《西水日报》社的记者也撂不倒我。

这话显然是冲着冯秀坤来的。冯秀坤苦涩地笑了笑:人除非自己把自己撂倒,谁也撂不倒谁。

作家的见解就是不一样。杨明轩有些尴尬,他说,听说你妹夫砍去了一只脚,要截肢。有啥困难尽管说,你放心,凤山县医院是有能力保住他的性命的。

谢谢院长。

从杨明轩那里出来,冯秀坤抬头一看,住院部楼房上竖立的鲜红的大“十”字,心里怦然一动:这招牌好醒目呀!

冯秀坤没有想到,他会在凤山县医院里见到马建兴。马建兴拎着一大包什么东西,只顾向后院里走,低头思索着的冯秀坤和马建兴撞了个满怀。两个人一愣,都笑了。马建兴转弯摸角地告诉冯秀坤:牛荣出任了凤山县乡镇企业局的副局长,在干部病房里疗养。不去看看你的老同学?马建兴问。

去,一定要去的。

冯秀坤上了住院部三楼,走进了妹夫的病房。李宝成脸色苍白极其衰弱。冯秀坤对妹夫说,咱转院吧,转到省城去。今天就走。李宝成的面孔呆滞而麻木,他拉住冯秀坤的一只手,只是流眼泪。

 

原载《当代》1997年1期

作者冯积岐 

                            1

冯秀坤匆匆忙忙离开省城时天还没有亮透。妹妹冯秀菊打来的电话比他笔下制造的悬念更实在更揪心。电话是作协办公室小田接的。小田告诉他,妹妹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话:赶快回凤山县。为这句话,冯秀坤煎熬了半个夜晚。

下了汽油味很浓重的班车, 冯秀坤直奔妹妹家而去;没有顺车,他只好步行了。

树荫遮掩的村庄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他愈走村庄似乎离他愈远,五里多土路,他走了一个多小时。故乡这块熟稔的土地恍然变得有点陌生,缥缈而难以捉摸。

走进妹妹的家门,冯秀坤的心中暗生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愠怒。妹夫李宝成坐在门槛上,眼眶里盛着一片茫然;妹妹翕动着鼻窦,似乎自己跟自己生气。他并没有看出来有什么蛛丝马迹。

冯秀坤说,出什么事了?你们说呀。

妹妹叫妹夫说,妹夫将话题又踢给了妹妹。在两个人的相互推诿中,冯秀坤真想起身离去;我老远从省城回来,你们两个竟然是这样?

李宝成抬了抬头,漫无边际地说,地没了,我承包的四亩八分地没有了。

地咋能没有了呢?冯秀坤难解其意。冯秀菊将村民小组要收地的事给冯秀坤说了一遍。你就为这点小事给我打电话?冯秀坤的言语里露出了不悦。

这点小事?冯秀菊十分惊讶地看着大哥满脸的漠然:你以为这是点小事?妹妹很委屈。

一缕酸楚从冯秀坤的心头掠过:不太年轻的皱纹爬上了妹妹的面庞;稀朗的头发斑白了妹夫的四十岁。冯秀坤恍惚看见,妹夫委琐地跟在梁小五身后,恳求他给个道理。梁小五挥动着手中那把明晃晃的铁锨,道理仿佛就挑在凉气逼人的利刃上。一股无法遏制的激愤之情在冯秀坤的胸腔涌动着。

冯秀坤说,我去找牛荣要地。

那一刻,冯秀坤根本就没有想,他有没有替妹夫和妹妹要回土地的能耐。

2

冯秀坤握住了牛荣的手,两条手臂适度地摇晃着短暂的陌生和尴尬。牛荣忽然朗声而笑了,愉快的笑声将瞬间的窘迫冲得烟消云散。牛荣是善于制造气氛能够牵制氛围的。储存在冯秀坤印象中的牛荣是一个笨拙而腼腆的少年。少年的自尊心曾被一位历史老师无情地砍杀过:老师点名叫牛荣朗读课文,课文叙述的是完颜阿骨打统一中国的事情。牛荣捧起书本如端着饭碗一般,他那抖抖索索的样子木楔似的楔入了冯秀坤的脑海。朗读声如蚊蝇飞过:阿骨打统,一了中国。牛荣毫不含糊地肢解了完整的汉语之后,同学们便忍俊不禁。笑声雪花一般,大面积地覆盖了牛荣的少年生活。滑稽的历史老师用讽刺代替了纠正:阿骨打统同学,中国肯定会在你手里一了的。老师叫冯秀坤重新朗读了一遍课文之后问牛荣,那个蒙古人是不是叫阿骨打统?站着的牛荣比坐着还矮了几分。从此,牛荣就有了一个“阿骨打统”的绰号;这个绰号将牛荣和愚笨联系在一起。 二十多年珠子一 般滑脱了,时间的流水并未冲淡冯秀坤脑海中的少年牛荣。现在的牛荣毕竟不是“阿骨打统”了,他是五千多人口的村支书,一个真正的牛荣。

牛荣笑眯眯地坐在沙发上。他的客厅很宽畅。冯秀坤扫视了一眼那套家具,一股木的香味大模大样地在游走。

牛荣冲了两杯咖啡。杯中搅动着的小勺子毫无章法。

还是喝咖啡吧,牛荣说,我从电视中知道,你们当作家的整天喝咖啡。电视剧还不是你们这些人写的?你以后写文章就写当村支书的老同学也是喝的咖啡。

冯秀坤笑了笑。他只是笑了笑。

牛荣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斯文是经过化了妆的赝品。冯秀坤一眼能看穿:牛荣喝咖啡的姿势中烙印着农民式的粗俗。牛荣进了卧室打电话。冯秀坤顺手从沙发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书页和冯秀坤的心思一起翻动,牛荣还有心情读这样的书?冯秀坤的思绪是被走出卧室的牛荣打断的。

老同学,你是作家,你说说,中国的书,哪几本最好?

冯秀坤说,好书多得很。

好书不多,牛荣说,就这两本,《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教给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法。

冯秀坤说,我确实没有读过这两本书。

哈哈! 

牛荣笑了,牛荣的笑声意味深长。他问冯秀坤是不是回来熟悉生活的,冯秀坤说不是。牛荣便沿着这个话题向下说,如果你来找我熟悉村支书的生活,你就错了。 在你们作家的笔下,村支书比当年的地主老财阔多了,住高楼喝好酒抽好烟。对了,还得有个情妇,这才叫时髦,其实,你们不那么写,楼房照样住,好酒照样喝,好烟照样抽!要搞女人嘛,照样搞。

冯秀坤的心里在猛然抽动,牛荣的坦率和坦然使他吃惊;眼前的村支书并非当年的翻版。冯秀坤只有一个心思,用什么方式给牛荣说妹夫的承包地之事?

冯秀坤的思路被雨点似的汽车喇叭声摁得零乱不堪。紧接着,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走进了客厅,他毕恭毕敬地给牛荣说,准备好了。牛荣当即叫冯秀坤去村办水泥厂吃饭。牛荣说,按照你们城里人的说法叫便饭,吃饭就是吃饭,不在乎啥名堂,就是请老同学大吃大喝一顿,你不会写文章骂我,说我不廉政吧。冯秀坤方才明白,牛荣打电话是叫人准备酒席的,他说,牛荣,我来找你不是为了吃饭。牛荣说,不就是为李宝成那四亩八分承包地吗?小事一桩。饭还是要吃的。牛荣怎么知道我是为妹夫的承包地来找他的?冯秀坤虚眼看着牛荣,蜡住了一般,坐在沙发上。

村办水泥厂的餐厅里灯火通明。陪吃的有村委会主任马建兴和水泥厂的两个厂长。冯秀坤从记忆中翻出来的马建兴是一个很苦闷的青年农民。那时候,他们在同一个水利工地上拉架子车对付着同样的艰难人生。现在的马建兴眉眼中少了几分自卑多了几分狡黠,农村干部的那点派头极其老练。坐在酒席桌上冯秀坤才知道斟酒的年轻人就是梁小五。他对梁小五只一瞥,头脑里闪上来了梁小五十分刻薄的言语,当年政府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谁还给他们讲道理?妹夫李宝成唾了一口,并未唾出胸腔中的苦涩,现在怎么能和当年比?当年,他的父亲领头将梁小五爷爷的土地几乎分光与他李宝成有什么关系?冯秀坤从目光中剔除了梁小五,心中在翻腾:一个村民小组的组长能上村支书的酒桌,说不定故事就蕴含在两个人的关系中。

酒桌上有了斑斓的气氛全在于牛荣的煽动。牛荣他们有滋有味地划拳有滋有味地喝酒有滋有味地喧闹着,冯秀坤只能站在气氛热烈的边缘目睹。牛荣一看宛若局外人的冯秀坤就有些生气了。

牛荣说,老同学,你装什么?谁不知道你们这些人,一到乡下来就装得人模人样的给农民做样子,我就不信你在省城里不喝酒不玩女人。

冯秀坤吭地笑了。

你笑啥?是不是要陪酒的?牛荣给梁小五说,小五,去叫你们村组的李娟,听说那女娃把生意做到城里去了,叫她来陪陪我的老同学,钱,我给。

梁小五做出一副欲走未走的样子。

冯秀坤伸出一只手臂想拦住那火烧火燎的气氛。

牛荣说,李娟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你体验一下, 说不定比你们城里的女人有味儿。

冯秀坤急忙说,老同学,你不要胡来,你倒多少,我喝多少就是了。

牛荣说,一个人一个脾气,我只爱灌几杯酒,玩女人是你们文人的事,对了,马建兴也有这个爱好。

马建兴说,牛荣你说熊哩。你是亏你先人哩,牛荣。

你也是亏你先人哩,你以为你不亏你先人?咱都亏先人哩。牛荣抓住了冯秀坤的一只手臂说,我当支书就是亏我先人哩,我抬过人家的电视机,我装过人家的粮食,我拆过人家的房子,我只剩下睡人家的婆娘女娃了。我是当球支书哩。呜呜呜,牛荣哭了。

牛荣的放声大哭出其不意,酒桌上的气氛刹时间如糨糊一般。牛荣哭得真诚而伤感。马建兴似乎受了感染,他伸出大手将几只酒杯扫在了桌下,右手按住头,不住地干笑着。

酒气将冯秀坤的理智熏成了一张薄纸,他端起酒杯就灌。他的意识变得麻木而迟钝。后来,就浑然不知了。
                               3

冯秀坤睁开苦涩的双眼才发觉,他躺在自己家里的土炕上,睡在老人的身旁。溶溶的月光透过窗口活脱脱地伸进来,房间里均匀地抹着安谧和谐的白光;秋虫的低吟在院子里悠然飘荡。冯秀坤恍惚记得,是松陵村的小车将他送回了冯家村。

冯秀坤翻身坐起来点上了一根烟。 父亲拉动了日光灯的开关,屋子里亮如白昼。父亲披衣而坐。父亲问冯秀坤,是不是宝成叫你去找牛荣的?冯秀坤说是妹妹将电话打到了省作协。

父亲说,就为宝成那四亩八分地?冯秀坤说,我还没有顾上给牛荣说。父亲说,没说就不要说了,说了也是白说。不要说你是个作家,你就是咱周召乡的乡长,也不知道牛荣给不给面子?如今的牛荣不比过去了。

冯秀坤张眼一看,敞着衬衣的父亲胸脯干瘪如树皮一 般,肋骨清晰可辨,强烈的父子之情壅塞在心中,他的喉咙眼里有点堵,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父亲说,就是牛荣给了你面子,宝成的四亩八分地还是很难要回来的。这几年你没在乡下生活不知道,人心瞎透了。

冯秀坤猛抽几口烟,于烟雾中,他冷眼看着出自父亲之口的那句话:人心瞎透了?父亲说,全怪宝成,谁也不怪。我给宝成说,叫他去找牛荣,给牛荣低个头,宝成不去;宝成说,他爹在世时,牛荣是很巴结他们的,还说他给牛荣送过二千块钱。现在的牛荣还在乎二千块?松陵村开那么大的水泥厂,一年换一轮承包人,谁承包,不给牛荣送礼?牛荣家里的东西,随便捡一件都值二千块。

冯秀坤说,我和牛荣小时候是很要好的,你知道。

父亲说,你就是把牛荣说通了,马建兴也不会让步的,根子大概在马建兴身上。

冯秀坤没有想到,在父亲的眼里,妹夫的四亩八分承包地牵动着几十年的历史,牵动着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农村人给历史注入的内容和家族的兴衰荣辱分不开,将往昔作为昭示和界碑是许多农民对历史的观照,当然也包括马建兴在内。也许,马建兴越是活得滋润越是难以忘记过去,难以忘记冤死的母亲以及和母亲的死分割不开的另一个人物——李宝成的父亲。

马建兴的母亲不过是偷偷地外出要了几回饭,李宝成的父亲作为大队干部岂能容忍地主家的女人给社会主义抹黑?对女人的整治在当时来说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不堪凌辱的女人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她的生命,使简单的要饭吃变得复杂化了,马建兴对时代的记忆由此而加深。给死人开批斗会,以至尸体在初夏的高温中腐臭也不能入土。李宝成的父亲毫无顾及地采取革命行动的结果,使马建兴在失去母亲的同时失去了弟弟马建明,马建明精神失常之后一头栽进了大口井中结束了十六岁的生命。冯秀坤的父亲冯正玺总以为这两条人命是拴在李宝成父亲身上的绳索,无论如何是甩不脱的,尽管他已不在人世上了。由此,冯正玺后悔不该将女儿嫁给李宝成。冯正玺将女儿的四亩八分承包地和历史捆绑在一起完全合 乎他观照事物的逻辑。如果说马建兴坚持收李宝成的土地是一种报复,冯正玺甚至觉得,这做法并不过分。在冯秀坤的眼里,事情不会像父亲想的那么复杂,不就是四亩八分土地吗?能有那么严重?儿子的不以为然使冯正玺有了几份担忧,不是担忧李宝成的承包地怎么要回来,而是担忧冯秀坤的做人。

黎明在窗纸上聒噪之时,冯正玺才有了睡意。
4

冯秀坤第二次找到牛荣是在松陵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牛荣正在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冯秀坤觉得他来得不巧起身要走,被牛荣留住了。冯秀坤坐在松陵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耐心听牛荣分辨是非,并不是出自写文章的需要。

一个中年农民和一个青年农民大动干戈只不过为了三公分宽的宅基地。也许,在这两个农民看来,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人格就系在那三公分土地上。

牛荣一会儿动员青年人让步,一会 儿又给中年人说好话。冯秀坤忽然觉得,分辨事非的牛荣有点可怜;牛荣并不像父亲所说的那样咄咄逼人。牛荣越软,青年人的口气越硬,威胁的举措是现在就去挖中年人的墙根。他用脏话骂了几句牛荣,扭头就要走,牛荣哈哈一笑,你骂得好!牛荣说,我得告诉你,今下午叫你媳妇去乡卫生所做绝育手术。至于说不去怎么处理,前面有样子,你骂也不顶用。青年人一听,站住了。他换了一副卑怯的脸色恳求牛荣放脱了他们。牛荣跷起腿,悠悠然地抽着烟不再理他。中年农民侧目一扫,嘴角闪上来了几分得意。办公室里的沉寂使冯秀坤觉得十分憋闷。

牛荣拉开抽屉取出来一条“金丝猴”烟。他将烟向青年人面前一丢,嘲讽他:兄弟,我知道你并不富,就那一拃宽的地方,值得送礼?

冯秀坤只一瞥,只见青年人的脸变成了猪肝色。

牛荣冷笑一声:你不是会骂吗?你到乡政府、县政府骂去,就说我牛荣是个球支书。

青年人开口求情。

牛荣脸一黑,厉声吼道:滚!

青年农民和中年农民都颓丧地走了。两个农民走后,牛荣长叹-一声:实在是无法可施了!

牛荣说,过去有阶级斗争的法宝,随便掂一顶帽子给你头上一按,你会服服贴贴的。现在没有法宝了,什么事情都得靠钱说话;农民没有钱,咱总不能整天去装人家的粮食,去拆人家的房子,那不真成土匪了?

冯秀坤说,我看你处理这号事还是有办法的。

牛荣说,哪叫什么办法?我们这些人直接和老百姓接火,上面把矛盾推给我们,出了事,他们就装好人,我们心里并不糊涂。

牛荣问冯秀坤昨晚上是不是喝多了?冯秀坤说有点多。牛荣说,马建兴今早晨还说,叫你上车,你不上,你向马建兴要那四亩八分土地呢。

冯秀坤说,你看这事究竟咋办呀?

牛荣说,我给马建兴和梁小五做做工作,地叫宝成原种去。

冯秀坤说,只不过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何必转弯抹角的?

牛荣说,老同学,你们写文章的人有时候真像娃娃一样天真。你不知道,李宝成他爹在世时,对马建兴和梁小五一家的事情做得太过火了,现在一想, 不就是个地主成份吗?不过,你放心,马建兴和梁小五不会对这件事计较的,他们毕竟是村干部。李宝成那四亩八分地是我叫种的。当初说,一亩地交五十块承包费,十年不变。

冯秀坤说,梁小五要宝成现在一亩交五百块。

牛荣说,在松陵村是我说了算,还是梁小五说了算?

冯秀坤说,既然是这样,你现在把事情定下来,我明天就回省城了。

牛荣说,你真以为我是松陵村的土霸王?就算是土霸王也不能那样做。我要叫梁小五自己把话收回去;不然,他们会怀疑我和李宝成之间有些说不清。其实,我连李宝成的一支烟也没抽过。

牛荣忽儿慷慨陈词忽儿沉默不语忽儿开怀大笑。冯秀坤觉得,牛荣的挥酒自如里含有明显的表演意味,自己仿佛变成牛荣表演时的一件道具了。冯秀坤心里很不舒服。等离开松陵村时,冯秀坤忽然意识到:故乡之行,是不是白跑了一趟?

到了妹夫家里,冯秀坤将牛荣的话和盘端了出来。李宝成掂不来言语的轻重,他沾沾自喜,以为有他送给牛荣的两千块钱做砝码,天平自然会向他倾斜的。

冯秀菊当即奚落李宝成:牛荣对你那么好,你去找他,他为啥躲着不见你?

李宝成无话可说了。

冯秀坤说,当初不是有个合同书在你们手里吗?牛荣也承认是他签了名的。

冯秀菊说,大哥,你不知道牛荣的为人,到时候,他会翻脸不认账的。他给三组赵俊杰处理的地畔纠纷也是签了名的,不知为啥事和赵俊杰闹翻了,就眨眼不认账,叫赵俊杰赔了三百多斤麦子。赵俊杰冤枉得放声大哭。

现在的牛荣果真这样难对付?

冯秀坤想,就此回省城去,也许这一趟是白跑了;在凤山县等待,又不是办法。他左右为难着。

冯秀菊似乎看出了冯秀坤的心思,她说,大哥,你回来一下就算给我们壮胆了,牛荣在你面前不会食言的,你是有名声的人。过几天,叫宝成去找他们,看牛荣和马建兴是咋个说法。

妹妹是很明了事理的。冯秀坤心里有些怅然,当初那个秀丽端庄的秀菊早已被生活的漩涡卷走了,岁月的浊水毫不留情地将妹妹淘洗成为了生计而整日奔忙的农村妇女。作为农民,妹妹和土地一起生存,她依赖的是土地,土地养育着她。现在,丢失了土地的妹妹却无可奈何,而自己老远从省城回来并没有什么良策使妹妹和妹夫从对土地的忧虑中解脱出来。

行走在松陵村和冯家村之间的乡村土路上,凝聚在冯秀坤心头的内疚久久不散。天悬得很高。风是凉爽的。秋日的太阳延续着和煦和温顺。呼吸着澄清如水的空气,冯秀坤心情开朗了一些。他对牛荣还没有失望,既然牛荣答应了他,事情一定会得到解决的,他想。

第二天,冯秀坤就回省城去了。
5

李宝成找到马建兴是冯秀坤回到省城几天以后的事情。

李宝成满怀着希望去找马建兴要地,他相信,对妻哥的话,牛荣和马建兴不会无动于衷的。马建兴的态度生硬出乎李宝成的意料。李宝成自以为他占着理就扭动着脖子高声说,当初是说定了的,十年不变,我有合同书。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马建兴冷冰冰地说,现在的五块钱也抵不住当初的一块,给你追加承包费合情合理。

李宝成辩解道:合同书上没那么写,合同书上有牛支书签的名。

马建兴顺水推舟:我没签名,我不管。

你管啥?你和你老子是一个球样子,只管女人的裤裆!李宝成指住马建兴瞪眼怒骂。

马建兴没有料到,平日里见了他唯唯诺诺的李宝成会出口伤人,一条舌头横扫了父子两代。

历史曾经分派给马建兴的父亲两任松陵村的保长。他当保长总要想方设法把催粮票款之事压在各甲的甲长身上,他的心思和兴趣只专注于女人。他睡过的女人有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说,半斗麦子的数目总有吧。马建兴的父亲将松陵村人送给他的“马半斗”的绰号作为荣耀,从不遮遮掩掩。也许,马建兴的风流和老子相比是半斤对八两,可是,他的偷偷摸摸极其龌龊,还得时常提防有人戳破他的正经,因此,他在父辈面前就黯然失色了。李宝成几句话抓破了他的面具,毫不顾忌地怒骂使马建兴十分恼火。马建兴喘着粗气,恨不能用眼睛将李宝成挤碎。李宝成一看马建兴无言对答,更粗俗更解馋的话正在酝酿之中,村委会的年轻会计将李宝成连拽带推地推出了村委会大门。出了村委会,李宝成马不停蹄地去找牛荣。牛荣正在家里听秦腔戏,他一见李宝成立时拉下了脸。

李宝成的话软得如豆腐:你是村支书,我不找你,找谁去?

牛荣冷言冷语地说,我是个村支书?在你李宝成的眼里我还不如一根草!你找你大哥去,他是省上的名人,我算个球!你把冯秀坤抬出来是不是吓我牛荣?我不买他的账,量他姓冯的也没办法!

一股冷气顺着李宝成的脊梁嗖嗖地向上爬动,李宝成不由得一颤。牛荣这么快就翻脸!也许,连正在省作协奋笔疾书的冯秀坤也不可能想到,同学朋友这种关系在牛荣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根棍子, 既可以作为拐杖使,又可以用来打人。牛荣不比马建兴,没有人敢在牛荣面前出言不逊。松陵村的男女老少对牛荣的敬畏似乎毫无道理,而又不能不敬畏他;他的尊严似乎浸洇在浑身的每一个毛孔之中,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的震慑。

李宝成嗫嗫嚅嚅:我们知道,我大哥和你是同学朋友,才请他回来向你求情的.....

算了!牛荣冷笑一声:你们的好心我明白,我现在没有功夫和你说。

牛荣摆了摆手,示意李宝成出去。

怏怏地从牛荣家里出来,李宝成颓然地站在院门口,心境如灰。他低垂眼帘,忽然发现半块缺少棱角的红砖横在他的脚下就不假思索地拾起了它。李宝成抓住砖块,扭过身向牛荣的楼房上砸……砖块最终没有扔出手。那一刻,李宝成恍然看见,楼房上嵌满了牛荣的眼睛,细眯眯的眼睛仿佛一把把窄而长的刀子向他刺来了,他抽了一口凉气,丢下砖头,头也不回地走了。李宝成一口气跑到了自己的果园。他走迸简易房中抓起了一把斧头,掂着斧头钻进了果树之间。正在树下捡拾落果的冯秀菊一看有些疯张的丈夫,碎步跑过来,攥住了缺少理智的手臂。

你这是干什么?这叫啥本事?

人家收地是逼我毁果园,我把果园毁了,看他们还会给我想啥瞎心?

你就是把果园毁了,与四亩八分地有什么相干?冯秀菊的目光从果树上超越而过,她的语气平静而舒缓:牛荣和马建兴不管咱就去寻乡政府,乡政府不管就寻县政府,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李宝成一只手抓住果树的枝条,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日光步履轻盈地爬上了简易房的房顶。仲秋的正午残留着最后的燥热。三个孩子放学回到了果园里。本来,孩子们嚷嚷肚子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冯秀菊在劳作的忙碌中忽视了秋日的短暂,没有顾上做晌午饭。她端来落果是想叫儿女们充饥。三个孩子看着毫无生气的落果摇着头不肯下手,他们要吃树上的鲜果子。李宝成说了声跟我来!他扬起了一根木棍在果树上乱打;老绿色的叶片在棍棒的打击下纷纷坠落,成熟的苹果被打得遍体是伤。为四亩八分地奔走了好几天,李宝成似乎才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他出手很狠。三个孩子只顾低下头捡拾苹果,根本没有注意到父亲的棍棒中饱含的内容。李宝成手持木棍,愤然之情从脚下而生,一脚一个,将三个孩子踢翻在地。三个孩子趴卧树下,悲声大放。在牛荣面前低三下四的李宝成只能肆虐于他的儿女,他是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们就可以施以拳脚。而牛荣则是他的主宰,在他的主宰面前,他还不如他的孩子。即使在背地里咬牙切齿,四亩八分地的权力还是在牛荣手中,这才是最可怜最悲哀的。

李宝成站在果园里的坡坎上破口大骂:我日牛荣他先人!

我日马建兴他先人!

干嚎似的叫骂融入秋日的晌午融入广袤的田野显得苍白无力。李宝成扔下木棍沮然地坐在了土塄上。

 

那夜的月光幽暗怆然。李宝成坐在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下仰望夜空,清丽明净的月亮在云团的追赶下匆匆而逃,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云朵的压迫。果园里寂然如坟墓一般。

同样是在月色朦胧的一个秋夜,牛荣提着一笼子白萝卜走进了李宝成的家门。李宝成的父亲病卧不起,临终前只不过想吃白萝卜。那时候,平原上的萝卜尚未成熟; 牛荣闻讯,爬上了雍山,弄了一笼子白萝卜星夜赶回了松陵村。那时候,牛荣对李宝成的父亲的忠诚驯顺使作儿子的李宝成也有了几分汗颜。作为松陵村的一把手,父亲看准的是牛荣。牛荣在李宝成的父来的提携下得以发展自己。牛荣上任以后,将胜利渠的一段工程承包给李宝成,李宝成十分容易地赚了四千块之后出于感激,将一半送给了牛荣。牛荣的翻脸不认人如夏天的雷雨来得太迅猛了,使李宝成难以承受。现在,李宝成才看清了,牛荣取悦于父亲只不过是欺骗。人的可恶就在于会骗人,骗得天衣无缝。李宝成从果树下捡拾起几片落叶,干枯的落叶被他捏成了碎片。此刻,李宝成觉得自己犹如这黄叶,只能随风飘零,由风旋卷。

李宝成从果园深处走了出来。

冯秀菊蜷缩在土炕的一角。李宝成的脚步踩进了她的睡梦地里。朦胧中,冯秀菊抓住了手边头的一把镰刀;她睁开眼一看是丈夫,松开了握着镰把的右手。

李宝成说,秀菊,我想了半夜,还是你说得对,咱去寻乡政府,就是不为四亩八分地,也得争这口气的。我打算拿出三亩苹果的钱去和他们扳这个理。

冯秀菊下了土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她说,是呀,人家明明是欺负咱,看咱去年的苹果卖了些钱就想把承包地要回去,逼咱毁园还耕。今年交二千四百块承包费,明年就得交四千八。咱不交钱,地还要种,就是这主意。

女人的无所畏惧使李宝成有些感动,他对女人说,天一明,我就去寻乡政府。

夫妻两个睡意全消,他们激动不安,揣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扳回这个理,把四亩八分地要回来。
                              6

李宝成来到南堡乡乡政府的时候,乡机关干部正在吃早饭。李宝成从大门前的甬道上走过去,走到最后那幢平房那儿一看,机关食堂门前蹲着几个吃饭的干部,他向前走了两步又返回来了。他在甬道上愣怔地站了一刻, 前后左右看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又回到了前院里。

李宝成脱下一只布鞋向尻蛋子底下一垫,一只净脚压在另一只脚上,坐在房檐台上等待着早饭的结束。早饭竟是如此漫长。李宝成终于等到机关食堂的门被掩上了。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嘶哑的电铃声响过,乡机关干部们谈笑风生地走进了会议室。李宝成心中暗暗叫苦:谁知道会议要开多长时间?李宝成稍一犹豫,就穿上鞋,从前院挪到后院,坐在会议室门口苦等。太阳光从甬道旁荒乱的矮杆女贞树上平射过来,李宝成的身上被光线划得纷纷乱乱。老远看,会议室门口犹如栽着一根树桩。偶尔从会议室里钻出来的干咳声仿佛硬柴棒。等待着的李宝成忐忑不安。

当第一个干部从会议室里走出来的时候,李宝成惊慌失措地去穿鞋,他一慌张,布鞋没有蹬上,反而被踢出老远。从他身旁走过去的机关干部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只有一个女人看了一眼他的窘态吭地笑了,这个女人大概是妇联主任吧。李宝成急忙穿上鞋扑上前去拦住了一个干部说他要找乡长,被拦住的这个干部恰好是副乡长。副乡长问他找乡长有什么事?精明的副乡长以为李宝成找乡长是批宅基地的。这几天,到乡政府来找乡长要宅基地的农民不少;乡长将这个权力揽在怀里不放,使分管土地的副乡长眼馋而无计可施,他的所有本事就是瞅机会抓乡长一个受贿的把柄。李宝成将村民小组要收承包地的事说给副乡长听。李宝成还未说毕副乡长就决然地切断了他的话题:这事归民政干事管,你去找民政干事。李宝成问副乡长,民政干事是哪一个?副乡长就朝会议室里老魏老魏地喊。被喊作老魏的从会议室里走了出来。副乡长指了指李宝成,说,来了一个告状的,你给处理一下。老魏的眼睛被一本什么杂志占着, 头也没抬就问李宝成:你告谁?李宝成来的时候只是想,他是来乡政府要承包地的,没有想到要告谁。老魏这么一问,李宝成哑口无言了:他究竟要告谁?是告牛荣和马建兴?还是告梁小五?李宝成一时拿不准,就说,我告,我告社会。

社会咋啦?老魏敛住了笑:社会咋啦?社会不好?

李宝成说,社会不公平。

老魏上下打量了几眼李宝成,以为他有精神病,脸上又泛上了含混不清的笑,他捏住杂志封面上的那个美人儿就要走。李宝成向前蹭了半步,横在了老魏的前头,他说,我告松陵村的干部。

老魏说,松陵村大小几十个干部你都告?

告几十个干部,他告不起,也不想告。他一想,是梁小五收了他的土地,他就说,我只告梁小五。

老魏问李宝成:梁小五是干啥的?

李宝成说,梁小五是我们村组的组长。

老魏说,打官司要一级一级打,告村民小组长,去找你们村委会。

李宝成说,我还告牛荣和马建兴。

老魏干了几十年民政,还没见过李宝成这样的告状者,他看了看李宝成,觉得这人真有点怪,就说,到我的房间里去说。

李宝成跟在老魏的身后进了老魏的房间。老魏给李宝成倒了-杯水。李宝成端起水杯喝了两口;已是十一点了,他虽水米未沾牙并不觉得肚子饿。李宝成倒动了一下唾沫,开始给老魏说他怎么承包土场那块被生产队里废弃的荒地,怎么签了合同,梁小五怎么收地,牛荣和马建兴怎么处理.......老魏听罢,打了一个呵欠,他走到一副大挂历跟前去漫不经心地翻动着艳丽作态的美人。老魏的双目从挂历上挪开,他回过头来说,这事我本来想管的,也想给你主持个公道,我听来听去,已不属于民事纠纷了;你有合同书,又有果园证,这事应该归司法干事管。李宝成觉得老魏面目和善,说话也不恶, 还给他倒了 开水,就说,反正你们都是乡政府的干部,你给我管一管,我拿苹果来谢你。

老魏说,这事不归我分管,我就不能管。你去找司法干事,他会管的。

李宝成问老魏,司法干事住在哪里?老魏一想,说司法干事进城开会了,你明天再来。李宝成临走时,老魏叮咛他,不要给司法干事说是他叫李宝成来找的。李宝成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只是点头感激。

老魏将李宝成送到机关门口,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问他:你那苹果一斤卖多少钱?

李宝成说,八毛。

老魏莫名其妙地笑了笑。李宝成已离开了乡政府,忽然间意识到,老魏不是专门打听苹果价钱的。他应该给老魏说,你要苹果,我就给你送来。 他要返回去找老魏。李宝成真恨自己一时糊涂。他拧过身,又向乡政府走。走到乡政府门口,他看了看那块写着南堡乡乡政府的大牌,看了看两扇发着亮光的铁门,脚步挪不动了,他在门口踌躇着,徘徊着。李宝成叹息了一声,还是没有再进去。

村庄里做午饭的青烟袅袅升起之时,李宝成回到了果园。他走进简易房边啃着干馒头一边给冯秀菊说他找乡 干部之事。说到老魏,李宝成一句话就概括了他:是个好人。冯秀菊也跟着丈夫感慨:世上好人多的是,有好人作主,咱不愁要不回来承包地。夫妻俩由老魏说到了未曾谋面的司法干事老刘。他们暗自将老刘也归入了好人那一类,这样做的结果使他们告状的信心坚定如铁。

其实,李宝成和老魏说话的时候,老刘就没有进城去,只不过是老魏不好当面将李宝成推给老刘罢了。这是李宝成不可能想到的。

见到老刘,李宝成似乎觉得,如愿以偿并非易事。他将合同书和果园证拿出来叫老刘看,老刘在合同书上溜了一眼,问李宝成:这上面咋没有盖公章?

李宝成说,生产队长盖了他的私章之后我就去找牛荣,牛荣签了个名。我问牛荣盖不盖公章,牛荣说他的签名和盖公章一样管用,我就没有去盖大队里的公章。

老刘说,没公章,也没在公证处公证。这合同只能算是民间契约,你这案子也只能算是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由老魏分管。

难怪,老刘对公章和私章那么看重!李宝成一听,立时没话了。他没敢说他已找过老魏了,他只是求老刘按民间契约给他处理。老刘用一只手指头在桌面上弹了几弹,他端起一面小镜子一心一意地去拔嘴唇上那几枝可怜的胡子。李宝成说老刘只要你能给我把地要回来,至于算什么都行。李宝成说他的妻哥从省城里回来找过牛荣,牛荣说话不算数。李宝成是无意间说出冯秀坤的名字的。老刘对他的妻哥的名字十分感兴趣,反而使李宝成有些诧异。老刘问李宝成:冯秀坤真的是你的妻哥?

妻哥就是妻哥,还能有假?李宝成说。

老刘放下了手中的小圆镜子给李宝成泡了一杯茶递上了一支烟。老刘一声一声地将李宝成叫老李。情势大幅度地翻转,使李宝成如坠云雾之中。

老刘笑了:你原来是冯作家的妹夫!你妻哥和县委章副书记是老同学老朋友,你知道不知道?

李宝成说,不知道。

老刘说,章副书记是常务副书记,第二把手,分管组织工作,你不知道?

老刘似乎是昏头昏脑了,和一个农民谈起了官场的翻云覆雨,座次排第。

老刘将李宝成叫了一声老李,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帮个忙?

李宝成茫然了,他能给乡干部帮什么忙?

老刘说,你给你妻哥写封信,叫他给章书记说一声,把我的工作换一换,我在南堡乡干了五年,和我同年干司法的都提成了副乡长副书记,只剩下我一个原地踏步。老刘脸上是一副哭相。他说,现在要挤上去,一靠钱二靠交情,这两样咱都没有。老刘说得很可怜。

李宝成听出了话中的意味:老刘想通过他走县委章书记的门子,要一个官。就在那个秋天的晌午,李宝成一时变得出奇的聪明,他拿出主宰老刘命运的派头,就像牛荣在他面前拿出的派头一样,满有把握地允诺:行,行呀。我回去就给妻哥写信。

老刘也同样很爽快:我今晌午就去松陵村找牛荣和马建兴。

一踏上去松陵村的那条路,司法干事老刘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好。 欲念常常将很聪明的人折磨得愚顽不堪,思路变成了一条细线。老刘以为有李宝成牵线,他梦寐以求的副乡长或副书记就唾手可得,命运的转折似乎在瞬息之间。他气喘咻咻地蹬动着自行车。

乡党委在松陵村召开扩大会。老刘找到牛荣的时候会议还没有开始。乡党委书记杨明轩一看老刘满头大汗,就问他有什么事。老刘把李宝成告状的事说了一遍。杨明轩问牛荣:这事你们是咋处理的?

牛荣说,村委会的意见很明确,老刘大概知道的,如果乡政府要管,村委会就不再管了。

老刘说,村委会有偏见,不公道。当初你们说定一亩地交五十块承包费,为什么涨到了五百?

牛荣说,你知道李宝成一亩苹果卖多少钱?

老刘说,那四亩八分地不是苹果园。牛荣说,没那四亩八分承包地,李宝成就不会在责任田里栽苹果树。

老刘说,哪怕人家一亩地收入五千元,也不能改变契约。

牛荣说,村民小组随时都可以根据人口的增减调整土地,乡政府有文件,县政府也有文件。

老刘说,你是共产党的村支书,不是松陵村的山大王。

牛荣冷笑一声:你以为我是山大王?杨明轩一扫老刘, 摁灭了手中的烟,站起来,不叫老刘再争辩。杨明轩说,这事就按村委会的意见办。

老刘一听杨明轩的口气,方知事情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他抹了一把汗水就向外走。

老刘刚走到院子里杨明轩就跟着出来了。杨明轩在老刘肩上拍了一把,他说,你咋这么混沌?村上处理过,就该尊重他们的意见。牛荣是乡党委委员,能力不比咱们谁差。

老刘又想争辩,杨明轩打了个手势,堵住了他的嘴。杨明轩语重心长地说,怀汾乡缺个副乡长,我给县委章书记推荐了你,你去见一见组织部的黄部长。

老刘听罢,拉住杨书记的手,潸然泪下。

李宝成的聪明终究没有在老刘跟前使出去。两天以后,他去找老刘,老刘扳着脸说,这事本来就不归我管,既然你找到了我的头上,我就给乡党委作了汇报。乡党委尊重村委会的意见,你要种那四亩八分地就得先交二千四百元。

李宝成一听,两眼发直。他哪里知道老刘说变脸就变脸的端底:老刘只不过想把他作为一张木梯,既然没有梯子也能上墙,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李宝成抹了抹手指头,他想继续以假对假,就说,我现在就去给我大哥打电话,叫他给章书记说你的事。

老刘挤出一副笑脸来,他说,李宝成,你咋把我的淡话当真了?我为党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未计较过,怎么能搞那些没名堂的事情?

一时间, 李宝成弄不清老刘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李宝成看着一本正经的司法干事老刘,两腿不由得发软。
                            7

李宝成的脚步疲惫不堪。秋收的喧闹和生活的烦恼拧在一起 搅得他心中不得安宁。承包土场那四亩八分土地的时候,他的愿望简单而美好:在承包地里种粮食,在责任田里栽上苹果树。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可现在,一失去种粮食的土地,他的生活如同被砍去了一只臂膀。年轻的时候,他为缺吃少穿而整日劳累,心理上并没有多少重负。如今,他并不愁吃穿,可总是有一种担心一种恐慌;一颗心好像悬在半空中,心理上的重负压得他直喘气。这重负究竟来自什么地方,连他自己也懵懂不清。

他向乡政府跑了好多趟,好多次的诉说连他自己也觉得不耐烦了。说了等于没有说。如果说,开初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要回那四亩八分承包地;现在,目的已演变成为手段了。扳回这个理,争一口气, 已成为他唯一的目的。 使他寒心的是,在强者的眼里,道理只是权力的附属品。道理简直就是一个茅坑,谁都可以在里面拉屎,唯独他不行。这使他十分愤慨又毫无办法。

走过了两个村庄,李宝成踏上了松陵村的土地。他抬头望天,秋日的天很深邃很干净。天大得很。他想。他只所以没有绝望是因为他觉得,乡政府之 上还有县政府,县政府之上还有市政府......他就不信,天底下没有替农民说话的地方。天大得很。他还在想。

回到果园里的简易房中,只见冯秀菊正在默默地垂泪。女人的委屈一下子揉进了他的心里去了,他觉得很憋胀,情绪陡然变得很激愤,他对女人说,你哭啥?哭也不顶球用。咱去找县政府,找县上的领导去。

女人止住了泪。

李宝成抱住了女人的臂膀安慰她:我就是把这五亩苹果全赔进去也要和他们见个高低。

女人的泪脸贴在了李宝成的脸上。她一只手臂搂住了李宝成,一只手在摸索。有许多日子,他们没有温存过了。

上县告状成为李宝成和冯秀菊之间的主要话题了。他们不再考虑能不能告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到县城里去找谁。李宝成想到了司法干事老刘说的那个县委章书记:既然章书记和妻哥是同学加朋友,找他也许能解决问题的。冯秀菊一听,觉得不妥当,她说,咱不认识章书记,贸然去找他, 给了咱没脸面,还会说咱打着大哥的旗号讹诈他呢。

李宝成说,大哥是名作家, 就是大哥和 章书记不是同学朋友,他未必就不知道大哥的名气。

冯秀菊说,连牛荣也不把大哥放在眼里,何况章书记是做大官的。名人和当官怕不是一回事。李宝成也被冯秀菊提醒了,他说,你说得有道理,当干部的拿老百姓当猴耍,说不定老刘在哄咱,为啥老刘不叫我给大哥打电话?谁知道县委有没有姓章的书记?

冯秀菊说,咱直接去找县政府还不行吗?

李宝成说,我怕没熟人, 人家隔门把咱打发了,状就告不成了。

夫妻俩搜肠刮肚地将亲戚朋友翻了个遍,没有一个人和县上的干部沾边。

生活总是在你极其失望的时候,给你一线希望,带动着你向前走。连李宝成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个老师就在县委工作。消息的得来纯属偶然。

乡办中学的几个教师来到李宝成的果园里买苹果, 一个瘦高个子吃了两个苹果之后才认出来果园的主人是他初中时的同学。他们的话题自然由少年转向了成年后的人生,记忆中的同学和老师在生活的洪流中沉浮起落;他们的语文老师彭志义在县委农工部当副部长。李宝成听罢,不由得叹道,不知彭老师还认不认咱这些穷学生?瘦高个子说,咋能不认呢?我去县城开会,他还问到了南堡乡的几个学生。李宝成嘴里吱唔着,心里很感激同学所提供的消息。三十斤苹果,他只收了五块钱。

有一个当副部长的老师做背景,也许他的状会告赢的。李宝成相信师生之情的真挚和古老。上凤山县找彭老师!

怎么去见彭老师,给彭老师送礼不送礼?这是不容忽视的第一步,李宝成和冯秀菊不得不为这件事思虑劳神耗费心智。李宝成坚持不送礼。冯秀菊则说,如果不送礼,老师不认你,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来,怎么办呀?

李宝成说,如果送了礼,老师见怪,我的面子没处搁不说,事情也弄糟了。

冯秀菊笑了:当干部还有不收礼的?牛荣不就是样子?他们嘴上说的是一套,做出来的是另一套。

李宝成倒不怕送礼,就是叫他再送二千块,他也不会痛惜了,他恐怕送了礼使彭老师为难。

冯秀菊说,就算不是送礼,你多年不见老师的面,给老师拿一点什么东西,也是人之常情吧。

李宝成说,那就给彭老师拿几十斤苹果。

冯秀菊想了想,她说,使不得,几十斤苹果一大堆,拿到县政府去太显眼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把啥值钱东西送给了老师。当干部的最怕背受贿的名。

夫妻俩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商定:买两瓶西凤酒,两条“金丝猴”烟,都是土特产,不显眼,也不算礼薄。
                                 8

李宝成进城去找他的彭老师。临行前,冯秀菊逼他将那双只有过春节时才穿几天的黑皮鞋换在了脚上。皮鞋的体面并没有改变他的农民气,反而使他显得有点笨拙,走路的姿势别扭而可笑。他第一次觉得去县城的道路十分漫长,凹凸不平。

李宝成来到了县政府。门房的老头子问他找谁?他说他找彭老师。老头子说这里不是学校,你找哪个彭老师?他说,就是在农工部工作的彭老师。老头子明白了:你是找彭部长?李宝成说就是。老头子说,农工部在县委,没在政府。李宝成没来过县政府,也没去过县委,哪个部哪个局归哪儿管对他来说漆黑如炭。老头子走出大门给李宝成指了指去县委的方向。他朝老头子笑了笑;他被老头子的善良所感动,暗自窃想:县上的干部就是不一样。

到了县委门口,李宝成又被门房的另一个老头子拦住了。这一次,他不再说他找彭老师。在县政府门口,他就听见,从大门里出来进去的人都什么长什么长地称呼,他也换了一个语气,说是找彭部长。老头子从眼镜上面伸出来混浊的眼睛看了看他,说彭部长出去了。李宝成说他进去等一等。老头子蠕动着干瘪的嘴,吐出了两个坚硬的字:不行。李宝成多了一个心眼:“老师”在这个时候也许是管用的,他随机应变,是彭老师约我来的。老头子说,彭部长是你的老师?李宝成故意高扬了一声:是啊!老头子将一个小本子从窗口里丢出来叫李宝成登记。老头子在李宝成填好的登记簿上瞅了几瞅,将登记簿又撂出来了。老头子用干柴似的手抓过去圆珠笔,在“性别”那一栏戳了戳。李宝成这才发现,他没有写自己是男还是女。李宝成写了一个“男”字。老头子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登记簿,才放李宝成进去了。

进了县委大门,只见甬道两旁站立着一幢一幢肃然的平房。李宝成弄不清农工部在哪一幢房子里,他站在甬道中间东张西望。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个中年女人。 李宝成就问女人:彭老师在哪里办公?女人大惑不解,哪个彭老师?李宝成赶紧改了口:我找农工部的彭部长。一会儿是彭老师,一会儿是彭部长;恰如其分地转换称呼,李宝成似乎也学会了变戏法。女人招手向西边指了指。

李宝成走到了中年女人所指的房子门口敲了敲,敲门声仿佛跌进了枯井之中。他用手一推,门只是虚掩着,就推开进去了。房间里空空荡荡的,有一丝陈年已久的气息。李宝成心有些跳。他独自坐在沙发上等待。刚坐下,彭老师就进来了。彭老师依旧是幅宽边眼镜,依旧是那么深沉,只是有些胖。彭老师问他找谁。他说我找你呀。彭老师漠然地坐在办公桌前。

李宝成说,彭老师,我是松陵村的李宝成,你给我们教过语文课。

找我有什么事?彭老师垂下眼说。

李宝成将告状的事略略地说了一遍。彭老师说,这事归信访局管,你去找信访局。

李宝成一看,彭老师满脸的正经和乡干部没有多大区别,他将烟和酒从口袋里掏出来放在了沙发上。彭老师只一瞥,表情平静如水,没有责备的意思,也没有流露出对礼物的兴趣。

李宝成说,彭老师,你能不能……

拿材料没有?彭老师打断了他。

李宝成说没有。

彭老师说,回去写一个材料,写好以后,拿来见我。

老师毕竟是老师。李宝成咕地咽了一口,从食管里咽下去的泪水有点酸,也有点苦涩。

冯秀菊慌慌不安。她一见从县城归来的李宝成就迫不及待地问他:彭老师收下烟酒没有?

李宝成说,收下了。

从李宝成进县城的那一刻起, 冯秀菊就将心在手里提着,她以为只要彭老师将礼物收下,告状的事就算走了第一步。李宝成吃了饭,随之告诉女人:彭老师看也没看礼物,好像没当一回事。

冯秀菊还没顾上高兴,心中又平添了疑虑:礼物是不是白送了?她问李宝成:你没有给彭老师说告状的事?

李宝成说,彭老师叫咱写个材料。

冯秀菊长舒了一口气:这话你咋不早说?

李宝成已有二十多年不和笔杆子打交道了。抡惯了镢头和锄头的手,拿着一枝圆珠笔怎么也把要说的话写不到纸上去。他趴在了简易房的土炕上作践了半个晚上只写了一句话。冯秀菊从果园里进来的时候,李宝成拿牙咬住笔杆子发呆。冯秀菊拿起儿子做作业的小本子一看,字迹歪歪扭扭: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冯秀菊一想,这不是主席语录吗?她说,你又不是写批判材料?用语录干啥呀?

李宝成说,在学校里只学了些语录,一想,就想起了语录。

冯秀菊说,你就不是捉笔杆子的材料,咱找个人写写算了。于是,夫妻两个扳看手指头将村里的人挨个儿数了一遍,冯秀菊想起了“讲师”,她说,“讲师”人品好,又不煽事非,咱去找他。

李宝成说,不知道“讲师”能不能写材料?

冯秀菊说,他行,三彩离婚时,状子就是他写的。

李宝成就拿了十五斤苹果去找“讲师”。“讲师”曾经在省城里的师范学校当过校工,识文断字。老头子倒乐意代劳,他叫李宝虎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讲师”听罢沉默无语,半晌,才长吁了一口:状子好写,官司恐怕难打。“讲师” 用他的亲历告诫李宝成三思而行,他说,民国三十七年,咱县的绅士马公伯状告县长袁子青贪污受贿,官司暂且打赢了,袁子青丢了官帽;不出半年,马公伯就被新上任的田县长枪毙在雍山脚下了。他们给马公伯头上按了一个私通共产党的罪名。民告官,赢了也是输。往事如恶梦一般,“讲师”至今不寒而栗。

李宝成不以为然,他说,那是过去的事。

“讲师”说,古今都一理。

“讲师”劝李宝成去求牛荣,地能要回来就要,要不回来,就此罢休,息事宁人。李宝成态度十分决然,不容动摇,“讲师”一听就说, 你明日个来取状子。

李宝成将苹果倒进了“讲师”的竹笼里。“讲师”说,你留着去卖钱吧,打官司是要花钱的。李宝成说,十五斤苹果能卖几个钱,我打算花几千元告状呢。
                              9

李宝成和冯秀菊产生了错觉,他们以为,只要彭老师接到“讲师”写好的材料,当即就会做出裁决,四亩八分承包地随之就会稳操到手。彭老师接过李宝成手中的材料并没有认真地看,他随意翻了翻,说道: 拿上材料去信访局。李宝成一听,心凉了:还是要去信访局?彭老师说,你去,有一个姓祝的女同志会接待你的。进城时构想好的愿望宛如落地的风筝,李宝成在心中说, 彭老师,你是部长,这点事你都管不了吗?你看你,哪里有师生的情份?李宝成没有开口,只见彭老师一脸的严肃, 他咽下去了一点怨气,懊恼地走出了县委大门。

信访局的门很小,它紧靠着一个公厕。李宝成在公厕门前走了两个来回,以为那小门是公厕掏粪的偏门;他进去一看,有一张被雨水淋得发灰的木牌子,上面写着凤山县信访局的字样,才知道他没有找错地方。

李宝成一进办公室就认出来了,原来祝同志就是那天在县委大院给他指路的中年女人。他叫了一声祝同志。祝同志对李宝成一瞥。李宝成将材料双手捧给她。祝同志撮起两个白皙的手指头翻过去一页材料,嘴角的笑里溢出的味道不太纯正。她细声念道:

……为此不揣冒昧披沥陈词……我知道诸领导桑榆情殷,良心未泯,一定 能够肃法纪而效百姓……

这材料是谁写的?祝同志收起了笑。

“讲师”。

哪个学校的讲师?

不是学校里的讲师,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汉,“讲师”是他的绰号。

祝同志看着材料哧地笑了:你回去,我们调查调查。

李宝成难以克制心中的急迫,他说,眼看节气到了秋分,我现在没地种麦子呀!你没地种麦子能怪我们信访局?祝同志高扬的嗓门压住了李宝成的焦躁情绪:“如果不是彭部长搭了话,半年之内也轮不上给你处理。”

李宝成一听,话语软如面条:你们能不能,能不能快一点?

祝同志一只手拍了拍办公桌上那一摞子纸,说,这些材料送来一年多了, 还没排上队。全县几十万农民都像你一样来上访,信访局得有几百人。你不要“披沥陈词”, 我们会“效力百姓”的。祝同志一想起“讲师”材料中的那些言词吭地笑了,她一笑便止不住,整个办公室被漫延了;笑声中筛出来的嘲弄和戏谑雨点一般打湿了李宝成。

李宝成拔腿走出了信访局。

李宝成还得去找信访局的祝同志。这又是几天以后。

祝同志拿出来李宝成的材料抖了抖,她说道:经过局务会议第161次会议研究决定,这个案子转交给民政局民事纠纷办公室处理。

李宝成立时愣住了:啊啊?这县政府的干部原来和乡政府的干部是一个球样子!

我不去民政局,不去。李宝成似乎是自己对自己说,彭老师告诉我,我的案子由信访局管,你们想推也推不掉。

李宝成坐着不走。

咳咳!祝同志笑了:你的彭老师是个大滑头,农村工作部不管这些事管什么事?

李宝成说他要去找彭老师,祝同志喊住了他。

祝同志说,我看你惜惶,就给你亮个底,你的彭老师到市上学习去了,三个月以后才能回来;他哄人是有一套办法的,你上过三次当以后才会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

李宝成圆瞪着双眼,瞪着祝同志。一个人简直就是一个迷魂阵,即使你走进阵脚之中也未必看得清,何况李宝成尚在阵脚以外。他不知该信彭老师的话,还是该信祝同志的话;他不知该去民政局,还是该找彭老师。

突然,祝同志冷笑一声:彭志义!我太了解他了。

祝同志对彭老师的愤恨之情溢于言表。李宝成暗自吃惊:女人对男人恨到这种程度必定有深刻缘故的。

祝同志如化了妆的戏子一般,刹那间,她又变得和蔼而亲近。

听我的话没错,她对李宝成说,去找民政局,你的彭老师是靠不住的。

李宝成很气馁,他瘫坐在长条椅子上叹气,眼前似乎险象环生:假如他去找民政局,也许民政局会把他踢到县法院,而县法院必然要他去找民事厅。民事厅民事厅民事……——想起民事厅,李宝成双腿就打颤,心中如搁了冰块一般。他的表兄曾为合同纠纷状告民事厅,输了官司,花了五千块,表兄大病一场,险些送了命。民事厅他是不敢去的。李宝成心中翻腾如沸水。这一刻,他只想骂人,最好是站在县城街道 上由着性子大骂一通:究竟骂谁,他连对象也找不准,他也不想找,他只是想骂。这是最简单最解馋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李宝成走上了县城街道。喧嚣的市声挟裹着他,他被人们拥挤着左右晃荡,他没有一点儿力气挤人, 只能由着人们去挤他。他看着步态轻松面带笑容或勾肩搭背的城里人,想骂人的念头荡然无存了,他只是想哭,找个地方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他汗水淋淋地走出了县城,走上了田间土路,他再也憋不住。他哭了。他的哭声如同秋后的田野一般干枯而无光彩,哭也哭不出个大声来。既然哭不出声来,中年汉子只能左一把右一把地抹眼泪,他的眼泪越抹越多了……

回到果园里,李宝成躺在简易房的土炕上,冷眼望着布着蛛网的屋顶。冯秀菊问他是咋回事。他说,状怕是告不下去了。

屋外的秋风渐逼渐紧了。
10

果园生活由收苹果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收完苹果的晌午,冯秀菊从果园里向家走去。她是不知不觉走近了自己的承包地的。冯秀菊看见,有人已经在土场里的四亩八分地里种麦子了,她本来不想拦人家,地已划给了人家,拦是没有道理的。冯秀菊一看,地头坐着气壮如牛的梁小五,激愤的情绪火一般燃烧: 就算李宝成的父亲整治过你们,这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凭什么报复我们?她抬起脚坚定不移地走进了这块曾经归属于自己的土地。

为整治这四亩八分荒地,汗水浇透了冬春两季的每一个时日,身上仿佛褪下了一层皮。这块土地上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器官她都了如指掌。为这块土地他们劳作过忧虑过,土地将紧张忙碌和喜悦共同赐给了他们。他们和土地一起在人世间,土地才是他们的真正的主人。如今,这块土地坚硬如铁,沉甸甸地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你梁小五一句话,就使我们的土地得而复失?如果这块土地划给其他人耕种,冯秀菊大概是不会阻拦的,土地偏偏到了梁小五的名下,她就不可容忍了。冯秀菊上前去抓住了手扶拖拉机的手臂。司机急忙拉动了离合器,刹住了车。梁小五在地头锐声大喊,你开你的车,看谁能挡住?凭她的力气怎么能够挡住一辆正 在开动的拖拉机?司机一看脸色煞白双眼喷着怒气的冯秀菊,不敢开动了。梁小五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地里,他三两下把司机拨拉下来,自己上了车,拉动了离合器。随着拖拉机的吼叫,冯秀菊被摔脱了。她跌倒在地,翻了一个过儿,身上脸上头发上沾满了泥土。她趴起来,看着向前走去的拖拉机,泪水潸然而下。

冯秀菊回到家中,李宝成一看,她的双眼哭得又红又肿,头发散乱不堪,衣服污脏不整,只问了她两句,提上猎枪,要去找梁小五算账。我守不住土地,连保护自己的女人的能力都没有,还算个啥男人?冯秀菊死死地抱住了李宝成的腿,不叫他去。冯秀菊后悔自己不该去土场的承包地里。世事险恶如深沟,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李宝成如果鲁莽行事就会惹出大乱子。冯秀菊好言相劝。李宝成一脚蹬脱她,跌坐在了炕沿。

那个叫胖娃娃的能人是李宝成的表兄在李宝成走投无路的时候推荐给他的。

表兄来给李宝成推销苹果,李宝成将他告状的事说了一遍。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吃过亏的表兄出言和“讲师”相仿,他劝李宝成舍弃土地,息事宁人。

李宝成说,我今年让一步,丢了承包地,明年就连责任田也保不住了。

表兄说,县城北关有一个小伙子门路不少,只要给他花上钱,能打赢官司的。他把死命也能扳成活命,刘村刘大头的儿子戳死人那一案就是他给扳回来的;不然,那娃早就没命了。

李宝成说,那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表兄说,人都叫他胖娃娃。

李宝成当即要去找那个叫胖娃娃的,表兄说,我先去听听他的口气咱再作主张。

李宝成就说,这事我就拜托给你了。

李宝成在县城的岐阳饭馆里给胖娃娃摆了一桌饭。五大三粗的胖娃娃酒量和饭量一样的惊人。他的话语不多,每句话都像铁珠子一样有力。胖娃娃不在乎李宝成对告状前后的叙述,只在乎酒和菜。这是一个面目很恶的年轻人。李宝成想,如今办事就要靠这样的人,恶人早田禾,这话没错。庄稼要早下种,人要做恶人。他将两千元和材料同时交给胖娃娃当然很放心。

等胖娃娃走后,惶惑之感如丝丝冷气爬上了冯秀菊的心头。冯秀菊不可抑制地将胖娃娃的言谈举止和影视中的黑道人物联系在一起。冯秀菊看着胖娃娃留下的影子,心中发怵。李宝成讥笑女人的多疑和畏怯,他宽慰冯秀菊:人不可貌相,人家把死命都能说成活命,还怕要不回来咱们的几亩土地?两天以后,胖娃娃如期而至。他张口就要李宝成再拿出二千元来。冯秀菊一听,由惶惑继而后怕:五亩苹果总共才能卖八千多块,如果撂出去四千,官司打不赢,没地种粮食,连买口粮的钱也不够了。胖娃娃一看李宝成迟疑不决,就说道,我不强求你们,我是为了给你们扳个理,拿去的钱全送了人。两天以后再不拿二千元。拿去的也就白撂了。

胖娃娃留下的话如悬崖一般陡峭。

生活将李宝成和冯秀菊推向了十分为难的境地。冯秀菊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们向泥潭中拉,一只脚已陷进去是身不由己。冯秀菊的主意随之改变了,她不想再告状,是生活对她强烈刺激的结果。她劝李宝成就此撒手,白撂二千元,强咽下去这口冤气算了。李宝成决心铤而走险,他已不再痛惜几千元,仿佛一个赌徒,越输越要赌。他不只是相信胖娃娃本人的能耐,他相信一种力量,相信天下永远是恶人的天下,相信只有胖娃娃这样的恶人才能制服人。他甚至抱怨自己以前活得太善良太软弱了。

冯秀菊觉得,这个胖娃娃比当干部的更难对付。就在胖娃娃去送钱的当天,她来到了娘家。冯秀菊将他们告状的前前后后说给了父亲听。冯正玺听罢,破口大骂:狗东西!胡闹,简直是胡闹!冯正玺气得两眼发花,他给女儿说,秀菊,你要怪就怪你爹,怪我当初眼窝浅,图李家成份好,把你嫁给了那个狗东西;你这辈子跟那二杆子是过不上好日子了。冯正玺说着,便老泪纵横了。

女儿走后,冯正玺思前想后,坐卧不宁。他戴上老花镜给冯秀坤写了一封信,将女儿家里的事详尽地叙述了一遍,并盼望冯秀坤给妹妹想个办法。
                           11

读罢父亲的信,冯秀坤大吃一惊:牛荣不是说是小事一桩吗?为什么妹夫和妹妹为几亩土地弄到了如此难以收拾的地步?冯秀坤真想当面去质问牛荣。无奈,他正在省委宣传部参加会议,不能去凤山县。冯秀坤当即给牛荣写了一封信,信写好后,他默读了一遍,又将信撕成了碎片。当晚,冯秀坤给西水市的朋友打了电话,朋友在《西水日报》社任副总编。朋友在电话中给冯秀坤说,请他放心,这件事报社一定要插手的,不光是为了朋友,伸张正义是他们的天职。朋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没有想到凤山县的不正之风是这么严重!

《西水日报》社派了一个年轻记者到凤山县是冯秀坤后来才知道的。到了凤山,年轻的记者没在县城逗留,就直奔了松陵村。乡党委书记杨明轩陪同记者来到松陵村的时候,牛荣检查秋收秋播刚回来。牛荣是见过不少大记者小记者的,在牛荣的心目中,小报的记者只不过是靠写豆腐块那么大的吹捧文章换钱花的小文人。对于市报的记者他不屑一顾。牛荣只是轻淡地握了握记者的手就坐下来眯着眼抽烟。年轻记者从未受过牛荣这样的怠慢,牛荣的冷淡使也有些生气。杨明轩给牛荣说明了记者的来意。记者劈头就问牛荣:你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收去李宝成的四亩八分承包地?

牛荣说,人口有增无减,土地有减无增,调整土地是需要。

记者说,你们和村民签订了合同,为什么要中途变卦?

牛荣从容地回答:我们并没有毁约,只是调整了承包费用。

记者说,不是调整,是追加。

牛荣说,追加也是调整。

记者说,为什么要随便追加费用?

牛荣说,追加是需要,不是随便。这是村民小组和村委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和这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的。

牛荣回答记者的提问有理有据,他的凛然和威严在不动声色之中。

记者指住牛荣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儿错误?

牛荣哈哈大笑:你是记者,你说我们错了,就错了。

记者的脸刷地红了。牛荣的话如砖头一般砸过来,他恨不能一棍子打 下去牛荣的气焰。气氛变了,记者的角色变了,他似乎不是来了解李宝成的承包地之事的,而是来治服牛荣的。他说,你们没有错,为什么李宝成要三番五次地告状?

牛荣不再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的问话似乎和他无关,他站起来,离开了办公室。

杨明轩一看牛荣走了,就说,记者同志,我们以为,李宝成没有必要那样做,乡政府对他反映的问题正在调查之中,他就找到了信访局,使基层干部措手不及。

牛荣的不辞而别使记者更加恼火,他有失礼节地给杨明轩发号施令:去找你们的牛支书,走了人,走不了事。

杨明轩刚站起来,牛荣进来了。

牛荣说,为这点小事兴师动众,闹到报社去,我看就是小题大作。

记者说,照你这么说,我是不该来的。牛荣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全市十六个县区,每天发生那么多的事情,你们记者很辛苦,不必为这点小事耗费精力和时间的。

牛荣突然来了个大转弯,他对记者忠诚的恭维使记者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气氛又开始在变化,牛荣的话题转移到记者对乡村干部工作的支持上。杨明轩似乎深知牛荣的用意,也跟着帮腔。记者被他们二人说得面带喜色,他说他要见见李宝成,问一问情况。牛荣就出去派梁小五找李宝成。吃晌午饭时,李宝成找到了。

晌午饭是在村水泥厂吃的。

梁小五将李宝成领到席间的时候,记者已是醉意微醺了。让李宝成在这个时候见记者是牛荣一手安排的。

李宝成刚走进餐厅,牛荣就给李宝成拉了一张凳子,将李宝成按在了记者身旁。酒是梁小五给牛荣倒进杯子里的。牛荣首先端起了酒杯,记者随之应合,他们要和李宝成碰杯。李宝成放下了杯子要走,记者叫李宝成坐下,说是有话要问他。李宝成木然地坐在香气四溢的酒桌旁,他一看牛荣和记者十分亲近的样子,心想,完了,记者肯定是来找他的麻烦的。他恍然觉得,桌子上的酒杯变成了一根绳子将记者和牛荣他们串在一块儿。绳子是用来对付他的。李宝成幡然醒悟:在这个酒桌上,只有他是孤寂的。他孤身一人,哪里有力量和记者抗衡和这么多干部抗衡?李宝成连说一句话的力量都没有了,他的腿又在发软,起身要走;他仿佛听见记者说,李宝成,你将上访的事当着杨书记和牛支书的面说一遍。 李宝成看看杨书记又看看牛支书,他结结巴巴地说,地,地,地我不要了。

李宝成绕过凳子,拔腿就向餐厅外面跑。

记者一觉睡醒已是下午四点了。来凤山县之前,副总编给他交待过,他的凤山县之行,不但要给李宝成追回来土地,而且要写一篇有份量的内参。为什么李宝成突然提出来不要地了,当时,他就觉得有点蹊跷。他虽有了几分醉意,头脑尚清楚。李宝成的仓皇而走已使他从中感觉到了一点什么,他必须找李宝成谈一谈的, 不然,回到报社,怎么向副总编交差?记者从床上爬起来,觉得头还是有点晕。

牛荣进来了。牛荣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什么。记者要牛荣陪他去李宝成家里去找李宝成。牛荣爽快地说,好呀。

李宝成的院门上挂着一把乌黑的铁锁。记者推了推院门,陈旧的院门老人似的向后退了半步,闪出了一条门缝。记者从门缝里看进去,只见厦房的山墙斑驳灰黯。秋风从院子里的墙头上掠过,衰败的秋草瑟瑟发抖。记者扫视了几眼,心头怦然一动,一丝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于一瞬间似乎看出了农民生活的某些端倪。记者走出了村庄,走进了李宝成的果园。果园里空无一人,残留着收获后的颓败和空空荡荡。李宝成哪里去了呢?牛荣似乎看出了记者心中的疑窦,故意问道:咱们还需要去哪儿找?

你说呢?

他大概外出卖苹果去了。

晚上能不能回来?

很难说。

记者抬眼看了看,夕阳已收束了最后一缕淡红的光。他忽然想起来了,晚上八点半和西水师范的一个女学生在大富豪歌舞厅约会,为这个女孩儿,他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于是,他给牛荣说,我今晚上得赶回去参加个会议;我走后,你们要将这件事妥善处理,处理结果给报社做个汇报。

牛荣说,当记者就是辛苦。

当天傍晚,记者回到了西水市。
12

胖娃娃一见李宝成张口就要五百块钱。李宝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给胖娃娃递上 烟叫他慢慢地说。

胖娃娃问李宝成:报杜的记者是不是你请来的?

李宝成说,我哪里有能耐请记者?你就不想一想,记者能替咱说话?

胖娃娃就不知道,李宝成对记者是多么的畏怯。他从餐厅里跑出来,一溜风跑回了家。他给冯秀菊说了一遍记者的到来和其目的,冯秀菊也有点害怕了。他们就锁上院门,跑进村外的一片芦苇地里躲起来了,直到繁星满天街道上空无一人之时才偷偷地回到了家中。

胖娃娃说,听说你妻哥在省城,是不是他干的?

李宝成说,他请了记者,肯定会给我们打招呼的。

胖娃娃说,难道是牛荣请来记者,自己为难自己的?

李宝成说,究竟是咋回事?

胖娃娃说,事情本来办妥了,半路上杀出来个坏事的记者,白撂了四千块,叫我倒贴了五百块钱的饭钱。

冯秀菊听胖娃娃这么一说,哇地一声哭了。四千块钱对他们一家来说,确实是来之不易,每一分钱上都浸泡着劳动和汗水。冯秀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俯下身去,呕吐似的哭泣。

哭!你就知道哭?李宝成很窝火。

冯秀菊说,你要是个钢巴硬气的男人,谁还敢这样欺负我们?

一句话将李宝成激怒了,他抓起猎枪说,我撂倒两个赚一个。

冯秀菊一看怒气满面的丈夫,一把抱住了他。两个人在院子里滚抱成一团。

胖娃娃趁此机会溜走了。

冯秀坤在省城里接到了妹夫打来的电话。李宝成在电话中问冯秀坤: 《西水日报》的记者是不是你叫来的?

记者来过了?冯秀坤问李宝成。

来过了。是不是你叫来的?

是的。

还没等冯秀坤问处理结果,电话就挂断了。

13

李宝成从邮电局回到松陵村的时候,冯秀菊还在院子里淌眼抹泪。他没有给女人说他打电话之事。他出口就骂:你还哭?驴日的你哭!

李宝成勃然大怒,使冯秀菊难解其意。她张了张泪眼,细声说,你,你是咋啦?

咋啦?李宝成恶狠狠地说,全是你大哥干的好事,没有球本事,就不要狗揽八堆屎。我们李家的事,谁要他来管?

冯秀菊说,你白撂了四千块钱,和我大哥有啥相干?你敢说胖娃娃不是骗子?

你大哥才是骗子!李宝成说。

冯秀菊最崇敬的就是她的大哥;她宁愿自己被伤害,也不能容忍谁伤害她的大哥。她冷言冷语地说,怪不得我爹说你是个二杆子。

二杆子是农村人对无能无赖无廉耻的概括;李宝成最怕人说他是二杆子。原来,在女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个二杆子!一时间,李宝成恼羞成怒,抬腿在冯秀菊的尻蛋子上就是一脚。他抓住女人的衣领说,走,咱去找你爹,叫他说一说, 我为啥是个二杆子?

两个人拉拉扯扯地来到了冯家村。

李宝成一见他的岳父冯正玺, 二话不说叫冯正玺当即给他拿出四千块钱来。冯正玺一看女 儿泪迹未干满身尘土;女婿唾沫乱溅一脸凶相。 他说,宝成,有啥事,你说清楚点。

啥事?你问你女儿。

冯正玺问女儿为啥要叫他拿出四千块钱来。

冯秀菊一语未言, 泪水扑面。

你就知道哭?李宝成骂道:你和你大哥是一个球样子。还说我是二杆子?我是二杆子,你大哥就是球作家!叫我白撂了四千块,他坐在省城里倒安然了。

冯正玺本来就很讨厌李宝成的,现在,李宝成竟然当着他的面出口伤人,将儿子和女儿卷在一块儿来作践。冯正玺气得浑身哆嗦。他愤然骂道:你就是个二杆子!我儿子再没本事,不是你这个狗东西能比的。李宝成说,一分地没要回来, 叫我白撂了四千块,我不骂他,骂谁去?

冯正玺一听,女婿蛮横不讲理,就扑到李宝成跟前去,拿头碰他。冯秀菊知道父亲的心脏不太好,拦腰将父亲抱住了。冯秀菊的母亲一看情势,急忙将李宝成向院门外推。冯正玺不愿就此罢休,他撵着李宝成出了院门。一家人推推搡搡地到了村街上,惹了半个街道的人来看热闹。

就在妹夫和父亲吵吵闹闹的那一刻,冯秀坤正在省作协读一位 评论家给他写的评论文章。他为评论家给他送的一堆褒奖文字沾沾自喜。而在他的故乡,妹夫李宝成正站在村街上骂他是个球作家,是一个连村支书都不如的球作家。

后来,冯秀坤在写小说的时候,将妹夫骂他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他一点儿也没有责怪妹夫的意思。
                           14

冯秀坤拆开信皮一看,信是牛荣写来的。信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像眼睛似的瞪着他;牛荣的信写得很辛辣很讽刺,字里行间流溢着怨和怒。冯秀坤溜了一遍,又开始读第二遍。

冯秀坤同学:

我自以为我是熟读了《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的。做人如作战,兵法种种,我没有想到老同学竟然有这样一手:从背后踢来一脚!这就是你进城后学来的全部本事?我知道你做农民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不过,你就是把省城里的记者中央的记者请来也无济于事。记者不过是一个面具罢了,只有戴上这个面具,他们在生活中才能上下翻腾,舒展自如。记者也是人,人所具有的弱点他们都具有,也许更明显些。不瞒你说,这几年,我能将我的对手一个一个地打败,记者也就不例外了。况且,他们的面具是别人给戴上的,摘掉也就更容易。你就没想一想,我何必为难李宝成呢?在松陵村,在南堡乡,以至在凤山县他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原因很简单:他对我的做人没有任何影响,更不能造成威胁,连杨明轩也不可能威胁我的做人。你真的是为了那四亩八分地将记者请来的?不至于吧。也许你在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是个笨蛋,连一段课文都背不下去,如今,我人模人样了。也许,你是想叫记者来砍杀我的人模人样的。我一直这样猜想。我至今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给我来这一手? 如果说为了四亩八分承包地,就不必那样了。其实,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近人情,我正在给马建兴和梁小五做工作,说服他们丢弃恩恩怨怨。他们将李宝成的地收回去也能说得过去的,当然不收也行,因为没有严格的政策界限就事在人为了。你以为现在的农村就像报纸电视上所说的那样,人的观念都转变了?都去搞商品经济了?都忘记过去了?不!不是那样的。农民有他们自己的精神需求;他们常常为一个犁沟一拃宽的地界打得头破血流,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利益,也是为了精神。说农民有了钱就盖房子就搂着女人在炕上撒欢,这是你们作家的无聊言谈。 农民的家族观念很严重!往昔的事好多人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的, 当然包括马建兴和梁小五。他们用经济上的辉煌用家族的辉煌来弥补往昔人格上所受的凌辱,这是他们现在活着的意义所在。李宝成的父亲当年怎么样伤害了马建兴和梁小五这两家,你大概也知道一点。李宝成的父亲在世时,我曾得力于他,我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我讲良心。基于这个缘故,我心中是有李宝成的。但我周围必须有马建兴和梁小五那样的人,却不需要李宝成那样的人。李宝成对我的做人毫无用处,恕我直言,事实就是这样的。我只能在不伤害马建兴和梁小五的前提下不伤害李宝成;甚至宁愿伤害后者也不愿伤害前者。 在土地问题上,症结在马建兴和梁小五身上。我得说服他们,使他们顺从我而又让人看不出我和李宝成有过从甚密的迹象。做人的技法如兵法。看在你我的交往上,我是给他们做了工作的。就在你请来记者的当天,他两个已同意叫李宝成继续种那四亩八分地。可是,记者来了。事情只好交给记者去办了。你以为我会匍匐于记者的脚下?你错了。

老同学,你是名人。话说难听点,你这名人和我们老百姓之间毫无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不需要名人完全可以。既然你连老同学都想收拾,我还顾及你这名人干什么?你当你的名人,我当我的农民。

顺便告诉你,当年叫我“阿骨打统”的老师去年来我们村的水泥厂买水泥,老师有点难为情,我看得出,他想叫我优惠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对往昔的历史老师说,五吨水泥就算学生尽一点心意,一分钱也不收了;如果你盖房还需要支持就开口。老师被感动了,他一声一声地叫我牛支书。我说老师,不要叫我支书,就叫我阿骨打统吧。我看老师脸上挂不住,就笑着说,老师,你永远是我的老师。讽刺学生的老师未曾想到他日后的寒酸或潦倒。应该想到才是做人的上策。用做错了事作为解读人生的范本,那是下策,你说呢?

鞭子,每一句话就是一鞭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究竟哪些话是真的,那些话是假的,冯秀坤很难分辨清楚。

冯秀坤原以为熟悉牛荣熟悉故乡的农民,他突然发觉,熟悉,只不过是过去的概念。现在的故乡陌生如同路人。牛荣仿佛一座被大雾锁住的山峰,他连轮廓都看不清,山的脉络和筋骨更无法透视了。他想,有机会他一定要回故乡去住一段时日的。

冯秀坤还没有动身,妹妹来了电报。电报上只有两个字:速回。

悬念,又是一个揪心的悬念!

还是为了那四亩八分地吗?对冯秀坤来说,生活中的出其不意才是真正的诱惑。说不定那四亩八分土地之外又节外生枝。冯秀坤的思维跟着妹妹的电报旋转。
                               15

秋播的犁铧穿透了寒露。播种的潮水在清晨的寒气中渐次退去了,动手晚的庄稼人把最后一粒种子撒进了土地之中。李宝成的焦躁无法言说。作为农民,不种粮食无异于不务正业。李宝成倒不怕被这古老的遗训言中。他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五口之家守着五亩苹果等于走钢丝。被他送走的那些饥饿的岁月并不遥远。困难的日子不断地提示他:宁可没钱花,也要有粮吃。流逝的岁月不容李宝成再犹豫:砍掉苹果树,种上麦子。

冯秀菊看得出,李宝成是忍痛做出毁树种粮的抉择的。丈夫像自己一样痛惜果园,每当收果子的时候,她似乎能看见挑在枝头的汗水如霖雨一般。果树再好毕竟不能当饭吃。灾荒之年,有果子也是白搭,这是他们亲历的事实。不砍苹果树已是别无选择。砍掉果树岂能忍心?踌躇不定的冯秀菊很难接受这样的抉择。不接受也得接受,生活在迫使你。她已无心无力和李宝成争辩了。四亩八分地的官司使他们大伤元气,丢了地,贴上了钱且不说,两个人从松陵村闹到冯家村,弄得两个家庭难以安宁。现在,冯秀菊才想起了“讲师”的规劝,民告官就赢不了,赢了也是输。教训是用眼泪和苦痛换来的。最现实的路子只有一条:嚼碎牙齿向肚子里咽。做人是艰难的,做农民就更难了。不要说他们不富裕,就是富裕的农民还是农民。

砍树的日子潮湿而灰暗。

两个雇工和李宝成夫妻一起走进了果园。

凝重的脚步告诉果园:好端端的果园将毁于今朝。果园里的浓绿和生机就要成为一片凋零。

李宝成和冯秀菊的少言寡语使两个雇工深受感染,悄然无声地砍伐渲染得斧子声更加锋利。

一抡起斧头, 冯秀菊的眼泪就不可遏止。每一棵果树下都埋着她和丈夫的心血。去年这个时候,他和李宝成正不知疲倦地开挖深沟,填施肥料和玉米秸杆。一年之后,她朝自己栽植的果树举起了利斧!生活的迅猛变化使她防不胜防,难以捉摸其中的缘故!这究竟怪谁?她无法梳理也难以梳理其中的原因。接受严峻的生活才是至关重要的。黑漆漆的夜晚,夫妻两个枯坐在院子里相对无言。李宝成颤抖着手臂将县政府颁发的果园证丢进了火堆之中,她从燃烧的火焰中抢出来面目全非的果园证抖掉了残灰。果园证依旧挂在镜框旁边的老地方。残缺不全的果园证还能够证明这果园是他们的?还能够证明十几年不变的允诺上盖着政府机关的大印?果园将作为记忆留在心中。生活就这么翻过去了一页,这一页的翻动简直是揪心撕肺。默默的流泪变成了嘤嘤地低哭。四把斧子将果园里砍成了乱麻一般。冯秀菊的啜泣被砍得星星点点。

一阵秋风随 着黄叶的飘零而至。汗湿的衣衫和心一起在风中抖动。冯秀菊打了个冷颤。

李宝成回过头去,只见女人一面抹泪一面砍树。争一口气的想法早已荡然无存了,李宝成只祈求在霜降以前将麦子种进地里去。只要有粮食吃只要有衣服穿只要能把孩子养大成人——想法变得如此朴素而实在,是在他的告状以失败告终以后。生活是最忠诚的老师,生活教会他怎么做人。

父亲伤害了马建兴和梁小五,马建兴和梁小五报复了他,这就叫各得其所?如果说这是生活的裁决,他不服气。牛荣呢?牛荣为什么要对他这样?

李宝成举起了扳斧。碗口粗的果树告饶似的弯下了腰。

喳!

又是一斧子!

李宝成刚住了斧子就听见有人在低声细语的说话。说话声好像不是来自她的女人和两个雇工。他细听,分明是说话声,是发自人的口腔的那种声音。他丢下斧子,双手按住了一棵树。没错,一点儿没错,是说话声。说话声来自何方?他支起耳朵,屏声敛气。原来,说话声就来自他手底下的果树。李宝成十分惊诧,他的手松开了树身,想听一听果树在说什么。四周的果树都在说话!说话声连成了一片,只是听不清究竟在说什么。他惊叫了一声秀菊!他的喊叫被果树的说话声压得纹丝不动。他抬眼去看,女人正抱着一棵树哭泣。愤怒和懊丧从手底下而生,李宝成拾起斧子朝正在说话的果树狠狠地砍去。

喳!

随着一声惨叫,李宝成倒在了苹果树下。他失了手,斧子砍在了脚上。脚踝差一点被砍断;热血汩汩而流,脚下的土地被鲜红的血染得十分灼人眼目。在惨痛而绝望的叫声中,冯秀菊朝丈夫飞跑而来,她尖声怪气地呐喊两个雇工。两个雇工跑过来一看,李宝成的脚踝浸在了血泊中,血腥之气即刻弥漫了果园。

冯秀菊和两个雇工将李宝成送进凤山县医院之后,她给哥哥发了一封电报。
                             16

冯秀坤是在妹夫出事后的第十天才回到故乡的。冯正玺见到儿子还在抱怨李宝成。冯秀坤看着很削瘦的父亲,心里有点难受,父亲对儿女们做人的担优恐怕是埋进坟墓里去也不会熄灭的。冯秀坤能理解父亲的情感世界,他盼望妹妹能过上好日子,平平安安地做人,可是,现实生活往往离人的愿望很遥远。冯秀坤宽慰父亲,叫他不要再责备李宝成了;李宝成的做人像上千万农民一样很不容易,况且,如今已是雪上加霜了。

宝成现在怎么样?冯秀坤问父亲。

左脚锯了,听秀菊说还不行,还要锯。

冯秀坤匆忙赶到了凤山县医院。

冯秀菊一见大哥就抹眼泪,她告诉冯秀坤:医生说,李宝成的左腿是保不住了。

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不知道。

院长是谁?

是新调来的。听说是咱们乡上的杨书记。

医院的院长果然是南堡乡的党委书记杨明轩。冯秀坤在南堡乡广播站搞通讯报道的时候,杨明轩是宣传干事,他们彼此是熟悉的。

作家回来了。杨明轩搭上了一副笑脸。

南堡乡的父母官怎么到了县医院?

我真不知道组织上是咋想的,叫咱这个文盲来领导知识分子?杨明轩对冯秀坤一瞥,说道:调来调去还是个科级;不过,这是正常调动,不是记者把我撂倒的,量他《西水日报》社的记者也撂不倒我。

这话显然是冲着冯秀坤来的。冯秀坤苦涩地笑了笑:人除非自己把自己撂倒,谁也撂不倒谁。

作家的见解就是不一样。杨明轩有些尴尬,他说,听说你妹夫砍去了一只脚,要截肢。有啥困难尽管说,你放心,凤山县医院是有能力保住他的性命的。

谢谢院长。

从杨明轩那里出来,冯秀坤抬头一看,住院部楼房上竖立的鲜红的大“十”字,心里怦然一动:这招牌好醒目呀!

冯秀坤没有想到,他会在凤山县医院里见到马建兴。马建兴拎着一大包什么东西,只顾向后院里走,低头思索着的冯秀坤和马建兴撞了个满怀。两个人一愣,都笑了。马建兴转弯摸角地告诉冯秀坤:牛荣出任了凤山县乡镇企业局的副局长,在干部病房里疗养。不去看看你的老同学?马建兴问。

去,一定要去的。

冯秀坤上了住院部三楼,走进了妹夫的病房。李宝成脸色苍白极其衰弱。冯秀坤对妹夫说,咱转院吧,转到省城去。今天就走。李宝成的面孔呆滞而麻木,他拉住冯秀坤的一只手,只是流眼泪。

   原载《当代》1997年1期


岐山籍著名作家冯积岐出生于凤鸣镇陵头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当代》《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花城》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部),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刊选载,多次入选各种优秀作品选集。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村子》《逃离》等14部,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多部,近千万字。作品曾多次获奖。挂职担任过中共凤翔县委副书记。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组组长,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