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自强不息:品味历史的良知与勇气一一杨舟平散文《方孝孺之死》与《三造共和之段祺瑞》比较
品味历史的良知与勇气
一一杨舟平散文《方孝孺之死》与《三造共和之段祺瑞》比较与赏析
文/自强不息
众所周知,杨舟平先生是凤翔文坛一张非常靓丽的名片,特别是他近年创作的许多很有份量的文化大散文,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都引发一定的反响。也许大家都注意到了,杨舟平先生在他《一城烟雨》这本散文集封面的重要位置竖印着“描写现实/体会人性/感悟人生/品味历史”这样四句小题记。如果说知名作家李喜林那句“温暖而博大的文化情怀”是对杨舟平先生整个散文创作内涵宏观而精准的高度概括,那么由这个创作“坐标系”所派生的这四个支点,就是支撑起他整个散文创作大厦坚固的基石。下面我就简要的谈谈杨舟平先生《方孝孺之死》和《三造共和之段祺瑞》这两篇文化散文的赏读体会。
大家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是非常纷繁复杂的,特别是对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定又是众说纷云,褒贬不一的。这样,作为一个作家在重新审视历史,品味历史时,就特别需要一种真诚的良知和超人的勇气。毋庸置疑,在这方面正是杨舟平先生最为显著的地方。
首先,在《方孝孺之死》这篇散文中,作者站在人类文明和人道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君思想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质凝和反思。很显然,这篇散文中宁可被明成祖朱棣诛灭十族也要誓死捍卫正统皇权思想的方孝孺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
正如作者所言:“说起方孝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的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是的,这个出生浙江宁海,明初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散文大家、著名大学问家宋濂的得意门生,因其人品和才学特别出众,便被明太祖朱元璋做为辅助孙子明惠帝朱允炆执政的一张“王牌”。后来的事实证明,方孝孺的确谨遵明太祖遗诏,不辱使命,为誓死捍卫正统皇权的统治,宁死不屈,不惜以“清君侧”为名而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诛灭十族”而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皇权思想典型的殉道者。想必方孝孺三次拒绝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而被颜面尽失,脑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处以凌迟刑的悲惨遭遇,读者都是非常清楚的。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是方孝孺这位大秀才遇见的还是朱棣这样统帅全军的大兵总司令呢。
虽然方孝孺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硬脊梁和人格气节,备守一代代读书人的推崇。但作者对他这种誓死维护正统皇权和自己的名节,丝毫不顾及被“诛十族”那上千个鲜活生命的冷漠人性和愚忠,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和无情的批判。
在这里,作者还特意借著名学者资中筠《士人风骨》一书的有关内容,将方孝孺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科学家布鲁诺作比较:“布鲁诺是为了“坚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一真理宁死不屈,终将被罗马宗教裁判处以火刑,他用生命捍卫的是真理和科学。布鲁诺虽然死了,但后面无数个科学勇士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科学一步步的取得了胜利,欧洲的振兴就是科学的振兴。而方孝儒维护的是什么呢?是朱元璋的孙子还是另一个儿子当皇帝,这是一个巅覆不破的真理吗?至少从秦代开始,中国一代又一代封建士大夫为帝王的“家事”操心,耗尽聪明才智,献出理想忠诚甚至生命,这种努力推动历史前进了吗?虽然封建社会士大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他们那种“绝不犯上作乱,竭力乃至献身维护皇权,否则就是“不忠不仁不义”的观念,显然是一种落后糟粕的东西。”从这个意义讲,方孝孺的死就不值,并且由于愚昧顽固的封建忠君思想作祟,导致千百个亲戚家人和门生被诛杀的生命于不顾,就是一种自私而凶残的犯罪!他有什么资格让那么多鲜活而无辜的生命为他的愚忠去殉葬!
但在作者《三造共和之段祺瑞》这篇文章中,同是朝廷重臣的段祺瑞却与方孝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是段祺瑞早年留学德国接受过先进思想启蒙的原因吧,他的从政理念和风格却与方孝孺截然不同,在此特举两例以作比较。
其一,大家都知道,作为北洋政府三杰之一,号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大清灭亡后,袁世凯窃国就任首届中华民国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袁世凯长段祺瑞十岁,段祺瑞称袁世凯为兄长,两人过从甚密。但就在后来袁世凯称帝这件事上,段祺瑞数次亲临袁府,屡屡苦心规劝无果之后,便理性而痛心的说:“袁公于我有知遇之恩,我不反他,但必反帝制!论公,我不参与;论私,我只有退休!”这就是段祺瑞,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为独立,舍小我顾大势,绝不因私情为开历史倒车的袁世凯做帮凶。假如时空倒转,換做只认“死理”的方孝孺,由于政见不同,各执己见,不啻将又会酿成怎样的朝堂血案。
其二,同样如作者文章所载,1917年2月,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时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坚决反对,因对德宣战问题府院发生激烈冲突,段祺瑞主战,黎元洪不同意,段祺瑞被罢免总理职务。段祺瑞走后,北京局势立时大乱,以致局面不可收拾。黎元洪万般无奈,只好又请段祺瑞出山复职。大义面前,段祺瑞不计前嫌,走马上任,又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从政作派,力助黎元洪平息张勋复辟闹剧,便很快稳定了政局。又假如換作“一根筋”,宁舍不弯的方孝孺,他会像段祺瑞这样能屈能伸吗?他那种固执而愚顽的秉性会为民族大义作出这种明智而理性的选择吗。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那种采取非暴力不流血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方式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无独有偶,巧合的是方孝孺和段祺瑞在人格与修为上同样是为后人所称道。前者是被明太祖遗诏中褒赞为“是一个品行端庄,应当一直用到老”的人才;后者则是严以自律,巅覆了人们对军阀概念认知,是一个心怀善念,颇具正义感并赢得“六不总理(不贪腐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的正国级领袖人物。他们在人格上几近完美,但在从政理念上却是如此这般的不同。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管哪种政权,只要在顺应民意,一切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的前提下,能推动社会向着文明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就是好政权,社会的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完全没必要效仿方孝孺那种迂腐和愚忠的思想,只为捍卫所谓的“正统皇权”效忠乃至献身。而且许多历史事例屡屡证明,凡是所谓“篡位”或以“不正当”手段成为帝王者,往往对社会进程推进的力度更大。例如明成祖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等。我这样说并不是在鼓动人们去篡位夺权,而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到底是像布鲁诺那样为维护科学而献身呢?拟或是像段祺瑞那样在关键时刻以稳定社会大局为重?还是像方孝孺那样为捍卫皇权的正统性而献身?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家虽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通过作品去影响社会,开启民智,这就是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而作家感悟历史和品味历史的目的,自然是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杨舟平先生以真诚的良知和非凡的勇气,品味历史,影响社会的创作态度是非常值得褒赞和提倡的。祝愿作者再接再厉,写出更多品味历史的文化大散文以奉献社会!
2022-8-18日
于雍州两忘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