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书香天地

谭亲梁散文︱苦乐笔耕

编辑:黎凯 发布时间:2024/09/05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谭亲梁


    夏秋是野外游泳的好季节。前不久在一个棋友微信群,大家饶有兴趣的聊起了游泳,有的说能一二千米,有的说能三四千米,却没人说能游五六千米的,我觉得有趣,自己很喜爱游泳,不由参与到聊天中,我说能游六千米,这确实有点吓人,自然没几人相信,我随后说:“在涟源这个小地方,我有两个小纪录,至今很少有人敢破,一是连续游泳6100米,二是已写散文240万字。”一位老棋友立即发了个短语音,我一听是“吹”声,并未生气但也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游泳“挑战证明书”和高过半米的一大叠创作本的照片发至了群里,这样大家真信了。

    666.jpg

    继而有棋友问我,是什么支撑着我笔耕近30年,竟然累积了240多万字?我说无他,只因为喜爱。其实他们还可继续问我:为何喜爱呢?我的答案是:笔耕有其苦更有其乐,这种苦乐支撑着我默默耕耘,笔耕不缀。

    555.jpg

    毫无疑问,笔耕首先是一件苦差事。人们常说的“爬格子”、“码字”,指的就是笔耕,写呀写,爬呀爬,伏案久坐,腰酸背痛。以前没有互联网,文学作品一般只能发表于报纸、刊物、杂志等,因而许多文字都无法顺利发表,这样就更没趣,笔耕之苦闷在笔者心里,让他们平添许多寂寞和孤独。若是以稿费为生的人,那其笔耕之苦更是普通人无法体会的。


    我是业余文学爱好者,写散文只是我的个人爱好,也就是说,我另外还有主业即本职工作,我的主业做得不错,三十四岁时干到单位副职,还要三年退休,今年又享受到了“五斗米”的工资待遇,因此我从事笔耕无任何压力。散文能发表,我当然开心;散文未能发表,我也无所谓。我虽然高中时是理科生,且初三到高三都是本班物理课代表,但就是喜爱写,尽管笔耕很苦,然而我陶醉于笔耕的苦与乐中,也许正如李清照的词:“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我长期伏案写作,导致颈脊稍有些不爽,前两年我本想放弃笔耕,可是挥之难去,情结难解,年年都在坚持。这就像一位老农,种了一辈子田,对田野有很深的感情,突然要他停下来、不种田了,那确实很难。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在内的辩证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苦乐年华》,我很喜爱,其实年华也罢,生活也罢,有其苦则必有其乐。笔耕也一样,一方面很苦,另一方面很乐,笔耕之乐让耕耘者沉醉其间,难以罢脱,不知归路。


    我曾写过两篇散文,一篇是《我把日记都写成散文》,另一篇是《我以文字编织着岁月》。我文章的大意是,用文字把自己工作、生活和爱好中的精彩、亮点和有意义的小事都记录下来,退休以后整理、编辑、出版,便成了我的回忆录。我认为,这就是笔耕的意义之一,当然也是笔耕之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古人所崇尚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能真正完全做到的就成了圣人。从古至今,人们公认的圣人只有“两个半”,第一位是春秋时期的万世师表孔子,第二位是明代的王阳明,第三位即“半个”是晚清的曾国藩。普通人永远成不了圣人,也不要奢望成为圣人,但可以向圣人学习,即见贤思齐。

    444.jpg

    普通人虽不可能立大德,但可以立小德;虽不可能立大功,但可以立小功;虽不可能立大言,但可以立小言。小德、小功易为之,小言更易为之。我认为,普通人可以通过不断笔耕,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人生若能正式出版一两本或多本自己的书,书中有感悟认知和思想情怀,这就是立言。近30年来,我笔耕不缀,吃苦不少,就是梦想以后出版自己的散文集,立一点言。虽谈不上著作等身,但两三百万字的书籍若叠加起来,也是有一定高度的。这正如沙堆,若沙子越积越多,最终就会成高塔。虽然只是沙子,但堆积如山后就是高大的沙山,任何人都不要在沙山前轻蔑,否则一阵狂风吹来,沙山可能将其淹没。显然立言是笔耕的意义之二,当然也是笔耕之乐。


    好的书画作品自然有人买,买就要付钱,即便是求,求者一般也会支付适量润笔费,不管是价钱还是润笔费,对作品创作者来说都很重要亦很有意义,因为书画家们也须养家糊口和不断发展。同样,好的文学创品或有稿费、版费或有润笔费,这不是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追求,但有总比没有好。以前几乎所有的单位都重视宣传、鼓励写作,发表了好的文章就有奖励,这对于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润泽。我笔耕近30年来,对单位给予的奖金没统计过,但估计已近10万了,另外我从报纸、刊物、杂志收到的稿费也不少。


宋代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让岳阳闻名天下,可见散文的魅力非同一般。一篇散文何以有这么好的宣传效果呢,那是因散文能巧妙地将宣传融入文学之中,这样人人喜爱。一篇好散文尤其是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散文,其宣传效果无疑是极好的。近十年来,我尝试、探索写宣传性散文,已有不少心得和收获,全国有些地方、单位或个人多次邀请我去做活动嘉宾或采风,并要我写些散文为之做宣传,若能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号或其它权威媒体,他们甚为高兴,往往会赠送纪念品或支付润笔费。当文章得到了认可并有润笔费、稿费、版费、奖金或纪念品时,自己内心还是很爽的,这就是笔耕的意义之三,当然也是笔耕之乐。


    我喜爱围棋,我的散文有不少是写围棋的;我喜爱参加围棋活动,我常把相关活动以散文形式记录下来;我把这样的散文称之棋文。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以棋文行天下》。乍看标题,似乎我在吹牛,其实我没吹牛。2019年和2021年,两届“攸州杯”湖南省县级围棋团体赛在株洲攸县举办;2019年7月,“钱江源杯”全国县级围棋团体赛在浙江开化举办;2019年9月,“陇原杯”全国业余围棋邀请赛在甘肃平凉举办;2023年9月,“宁县苹果杯”全国业余围棋邀请赛在甘肃宁县举办;2024年8月,“崆峒杯”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在甘肃平凉举办;另外还有一些全国围棋比赛;这些比赛的举办方都邀请我做嘉宾,并可带夫人同行。既包吃包住,又安排采风;既发比赛纪念品,也给适量润笔费;既可看棋,又可创作。感觉真好,但这种笔耕之乐是棋人独有的,我很享受。


    “书香门第”是人人喜爱的一个词语,人们希望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更希望自己后代出身于书香门第。然而要想成为书香门第并不容易,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断努力。若父母读书不多,那么我们这代为何不努力多读点书多写点文字呢?即使家庭并不富有,也不妨碍我们读书和笔耕。“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多读书、多笔耕,对子孙后代必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富不过三代,唯忠厚和诗书,才能让子孙后代永远兴旺。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半个圣人”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对于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说很有启迪意义。业余者,非专业也,其笔耕不可能有太大的收获,然而只要真的喜爱,那就默默耕耘,并持之以恒,这样就可从耕耘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写于2024年8月30日)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