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以香为笔烙史诗 丹心寄情抗战魂
——记山东省级非遗技艺传承者关晨馨与她的抗战长卷
中国早报山东讯(蒋文梅、马汝建)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东省卫视、潍坊电视台黄金时段聚焦一位焚香烙画非遗技艺传承者及她的作品:关晨馨,以燃香为笔,在14米宣纸上烙绘出中华民族14年抗战史诗。从“九一八事变”的烽火燃起,到“七七事变”的全面抗战爆发,从南京大屠杀的血泪伤痛,到军民浴血奋战的不屈抗争,直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的胜利时刻……她以满怀崇敬的笔触,将8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悲壮历程,在连续画面中细腻呈现。
14米画作长卷中,勾勒出历史的回响:东三省百姓流离失所,眼神里的痛苦与迷茫,似《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的旋律在耳畔回荡,瞬间将观者拉入山河破碎的年代;卢沟桥畔流泪的石狮,无声控诉着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屈辱;南京街头,母亲怀抱遇害婴儿仰天嘶吼,愤怒与绝望是对大屠杀的血泪控诉;军民与日寇搏杀的身影,透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必胜信念;日本天皇代表冈村宁次递交降书时的佝偻姿态,尽显法西斯从嚣张到溃败的丑态;而从天安门雄狮到改革开放、雅江水电站开工的场景,则昭示着民族崛起的荣耀。
执香为笔,烙痕为墨。关晨馨以精湛的焚香烙画技艺,将民族苦难、坚贞不屈与浴血重生的抗争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为创作出真实反映历史、致敬先烈的作品,她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作之路。翻阅海量史料、观看抗战纪录片,从细节中触摸血与火的岁月;向历史专家请教,力求还原抗战全貌。设计方案时,她多次推翻重构,反复打磨画面布局与情感表达,终以14米长卷对应14年抗战,分“局部抗战”“全民抗战”“抗战胜利”三篇章,完整展现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历程。
焚香烙画,始于西汉,是极具挑战的传统艺术。以香烛火头在薄如蝉翼的宣纸上烙色,凭火候深浅、点线构图呈现万物神态色彩,较电烙铁烫画更考验创作者的艺术技巧——近千度燃点,远则画面呆滞,近则宣纸焚毁。大学毕业后的关晨馨,师从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杨祖乾,凭借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坚韧毅力,潜心钻研三年,技艺日益精进。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她以这门古老技艺为媒介,用独特方式致敬历史、缅怀先烈,以艺术诠释对祖国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值班总编辑 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