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做勤俭节约公民
《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记叙: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不肯断气,是看见油灯里有两根灯草,点着烧油多了。他家财万贯,却吝啬到了如此地步,一辈子活得卑微,也死得窝囊!
一哥们特抠门,家里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一天他正在洗冷水澡,邻居吃惊地间:“你咋了?这么冷的天,家里又不是没暖气,你怎么洗冷水澡啊?”他说:“家里还剩两包感冒药,再不吃就过期了!”
——古往今来,从不缺吝啬之徒。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饥饿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劫不同程度出现了浪费现象。据《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为每年1700万吨-1800万吨,相当于3千万到5千万人一年的口粮。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都会被扔掉。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而世界76.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全球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被随意丢弃、吐掉的食物,对于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就是他们救命的口粮!
华社2月6日报导: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某饭店后厨垃圾桶里,成条的清蒸鲈鱼、未动几筷的东坡肘子与半锅佛跳墙混杂一起,服务员看了直叹气。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治理显现成效,但节假日期间,随着聚会宴请增多,餐饮浪费现象仍有发生,吃不完、不打包的情况值得关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争当“光盘楷模”, 推动“舌尖上的文明”!
我们嘲笑吝啬,它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而舍不得用。这种行为不仅限于金钱和物资,还包括情感、知识等方面。吝啬的人非常计较个人得失,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出行动,不愿意把这些资源奉献给他人、集体和社会,缺乏自我牺牲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反对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提倡的文明新风。 当然,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能光依靠节约,但是,违背人类道德认知的浪费行为注定无法塑造一个真正的强国。
广西新闻网作者刘文存在一篇题为《警惕“盛宴”变“剩宴”》的文章中说得好:中国的餐桌文化深厚,每当春节来临,亲朋好友围坐一堂,共享美食,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温馨的画面有时却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盛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变成“剩宴”,大量的食物被遗弃,令人惋惜。粮食不仅是生存之本,更是社会福祉的关键。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反思……长久以来,“有余”被视为富饶和吉祥的象征,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面子文化”,导致人们在宴请时过度点餐,以显示慷慨与殷实。实际上,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环境资源的无端消耗。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有余”的内涵,将之转化为珍惜与分享,而不是盲目攀比和炫耀。……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节约粮食的文化氛围,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让他们明白每一粒粮食都蕴含着辛勤劳作的价值。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要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携手,用节约的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有余”,让我们的餐桌充满温馨,同时也充满绿色与可持续的未来。
民问有句俗语,叫“当用不借堪”,即不必浪费的一定要省,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于家,如吃饭、看病、读书等,一点都不要“省”;于国,如民生大计、国防、教育、科技等,一点都不能“省”!
习主席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全社会付俱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公民!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