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黎评|校园配餐国标为学生“舌尖安全”筑牢防线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重磅消息,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诞生,犹如一颗“定心丸”,投入社会各界关注校园食品安全的湖水中,激起广泛热议,其意义不言而喻。
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46万所,涉及学生超2.37亿人,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 。校园配餐覆盖面广、环节多,是学校供餐的重要方式,却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领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乱象频发。从原料采购溯源不清,到加工环境卫生不达标;从配送时间把控不严,到餐食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不仅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也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批评。
此次出台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聚焦校园配餐全过程各环节,系统构建了覆盖“食谱编制—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备餐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与应急响应”的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填补了校园配餐领域标准空白,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标准化规范化指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人员管理上,要求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建立“每日检查、每周排查、每月调度”的风险防控动态机制,从人力与制度层面为食品安全加上“双保险”;原料采购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留存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做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特别针对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严格把关,从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图片源于网络)
制作环节更是亮点突出,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 + 明厨亮灶”系统,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让配餐过程在“阳光”下进行;对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分别留样,留样量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为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追溯依据。运输环节也不松懈,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配送车辆向主管部门备案,宜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保障餐食在运输途中的安全与卫生。
校园配餐国标不仅是对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规范约束,更是对全社会关心校园食品安全呼声的有力回应,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校园配餐服务企业将有章可循,监管部门的监管也将更加有法可依、有规可据,推动校园配餐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当然,标准的落地实施才是关键。后续需要供餐企业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学校加强对配餐企业的监督,积极与家长沟通;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家长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将校园配餐国标转化为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放心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