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革命老军人毕俊志
中国早报河北讯(李百超)征战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老革命军人,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也为了世界和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幸存者已成为共和国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习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毕俊志,1931年3月6日生,籍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渠河头乡温家庄村。1947年2月入伍,丰润县十间营冀东军区独立第十一旅33团2营2连战士,后被分配在营部当通讯员。
1947年5月,冀东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旅长萧全夫(曾用名萧全福)。1947年8月后,被编程在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中权。第十一旅改称第二十六师,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后来部队发展成为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不久部队先后进入东北地区,参加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
建于抗日烽火中的冀东一带,诞生于八十年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把冀东由敌战区相继变成抗日游击区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并最先出关进入东北作战,建立了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后来第二十六师入关进至五岭山,担任阻援任务,在五岭山顽强坚守两天一夜,挡住了敌人七个团的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围歼敌第四十九军争取了时间,并歼敌1000余人。最后,除敌军长王铁汉等百余人逃脱外,4000余名逃窜之敌全部被歼。
随后,九纵又进行了朝阳攻坚战、义西围歼国民党第九十二军等战役。在整个秋季攻势作战中,九纵在历时50多天的连续作战中,五战五捷:战斗类型既有山地防御战,山地进攻战,又有城市进攻战,夜袭破袭战,总歼敌1.1万余。在之后的冬季攻势中,九纵千里转战,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战斗和战役,共歼敌1900余人。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3月,又改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番号不变。
辽沈战役开始后,为保证三纵攻打义县,发扬“虎口拔牙”的大无畏精神,以突然的奔袭动作,直插锦州、义县之间敌纵深阵地,连续五昼夜抗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彻底切断了敌锦州、义县之间的联系!这便是四十六军军史上著名的锦北渗透战。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位于锦州北部两条公路交叉点上白老虎屯。
在锦州攻坚战中,九纵共歼敌1.5万余人,并活捉敌东北“剿总”上将司令范汉杰、兵团中将司令卢淩泉,为此受到了东野总部首长的表扬!得到“全纵队奋发努力,进步甚快”的评价,攻锦战役结束后,迅速投入到辽西会战,围歼廖耀湘兵团。
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2月7日进入冀东,后为执行毛主席“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敌逃跑”,和“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的指示,轻装急进,于12月18日插入天津军粮城,切断了天津之敌向海上逃跑的退路,随后又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对天津国民党军的战役合围。
1951年在湖南武商县剿匪,毕俊志隶属于第四十六军一三七师41团团通讯班。1952年9月,毕俊志入朝作战。1954年回国,1955年因劳累过度,大口吐血,得了甲型肺结核,不得已在哈尔滨尚志市一面坡陆军医院治疗。一年半后,因身体原因于1956年3月退伍。不能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毕俊志自叹留下终身遗憾!当兵9年,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方剿匪、抗美援朝战役等战役,立过多种战功,各类勋章15枚。毕俊志同志1959年退出现役后,在哈尔滨尚志市一面坡酒花厂工作。1990年退休。
冀东革命史研究会走访慰问并看望了原四十六军革命老军人毕俊志同志。并为他赠送书法作品“崇敬功臣”一幅表达敬意。玉田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冯玉强,县纪委领导张建彬等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
史研究会和玉田县委、县政府对毕俊志同志的光荣革命历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授予他老革命军人之家的光荣牌匾,并送上了慰问金。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李百超,男,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楹联协会会员、唐山市诗词协会会员;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特约记者、中国大众文学研究会会员等职。影视编剧。先后撰写出电影剧本《大唐曹妃》、《黎明前的落潮湾》、《钓鱼奇遇》、电视剧本《曹妃传奇》、《永不凋谢的玉兰花》等多部作品,其中电影剧本《大唐曹妃》、《落潮湾战事》已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获颁拍摄电影许可证。联系电话13831531316;通讯地址:曹妃甸区文苑花园西区。邮编:063209邮箱:thlibaichao@sina.com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