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第四届国学大典岳麓论坛:专家共论如何与世界对话
2020年8月20日,由凤凰网、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贵州心悠然酒业提供战略支持的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高峰论坛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华人学者、知名汉学家、跨界精英等共聚千年学府,围绕“文明互鉴:我们如何与世界对话”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中西文明对话的前提、原则与方法。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主持论坛,凤凰网总编辑邹明、敦和基金会杭州项目部主任曹玉骞等出席。
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在论坛上代表联合主办方致辞。谢赤在致辞中表示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交流对话历史悠久,但真正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上展开,是近百余年的事情,并且日益复杂化、具体化,地缘之间、政治或经济共同体之间,都有可能因各种利益的裹胁而衍变为相应冲突。如何避免将现实中的分歧和矛盾升级为国家的撕裂与文明的冲突,特别需要不同文明体之间展开理性的和良性的对话、交流与互鉴。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张西平以“中西对话:如何从文化交流走向文明互鉴”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张西平在演讲中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崛起,也并非源于所谓文明优越性,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历史和现实都昭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之道在于多元共存。
著名汉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档案馆馆长梅谦立(Thierry Meynard) 的演讲主题是“纵横之间:中西文明的对视与对话”。在演讲中,梅谦立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回顾了中西方交流史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他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它们之间比较深刻的交流只有四百年,其中真正频繁交流只有一百五十年,这意味着中西文化的相遇还在初步阶段。我们回顾过去四百年,就会发现彼此充满误会和误读,不过也有突破障碍的一面,创造过很精彩的认识和接纳,发挥了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不能放弃对话,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创造沟通的新渠道,因为只有开放的文明才有更好的将来。
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主要发起人之一、人本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亚先生担纲主持。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中山大学梅谦立教授,上海交大杜保瑞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同台论道。中国新艺术音乐歌者龚琳娜,新·民族音乐引领人阿朵,中国内地男歌手、实力唱作人霍尊通过连线的方式参与论坛。
圆桌论坛一开始,张国刚在主题发言中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内敛平和,对内包容,对外不追求输出,这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性形成鲜明对比。现今西方出现了一些不包容、排斥异己的声音,令人警惕。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文明互鉴,首先要做好自己,致敬国学,让中华文明的核心模式更容易被世界接受。
朱汉民表示,儒家从来不主张自我封闭,要推动交流对话,儒家的两大原则至关重要:忠恕之道与中庸之道。所谓推己及人,立己达人,各美其美,按照和而不同的儒家原则,其他文明也能一起提供多样的方法,达成美美与共的境界。
“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杜保瑞用《菜根谭》中的经典语录引出话题,他认为在当今国际交往中要有正确的对话心态,不要被历史的包袱所束缚。就像艺术没有高下之分,不同的文明间应该互相尊重,不应一味比较高下。一个国家,照顾好自己的国民,自然会令人向往,也自然会形成文化输出的效果。只有善待人,政治的问题才能解决。只有国民的素质达到应有的境界,国家间的交流才会有相应高度的境界。
特殊时期,一位法国外交官如何用唐诗“再创作”抒发情感?美国学者又如何感慨于“苏东坡的月亮”?在发言中,杨雨回忆了武汉疫情期间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的唱和,以及其他一些中外诗歌艺术的交流轶事。她认为,诗歌艺术有跨越文明的通感,而人类对美好的向往是超越利益冲突的。
隔阂与冲突之下的乐观与悲观
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间的隔阂与冲突似乎日益严重,这一情况究竟会延续多久,全球化的未来是否容人乐观?主持人李亚在圆桌论坛的第二环节抛出了这一问题。
梅谦立在回应中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愈加紧密的交流是大趋势,冲突和紧张终会过去。张国刚则表示一定时期内前景恐不容乐观,虽然只要有差异就会有交流,但政治力量往往会影响交流,某些西方政客自大和不包容,可能助长冲突的加剧。朱汉民也表示文明冲突的现状令人担忧,但坚信人类不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不同文明中的众多资源,总有可能让我们学会和谐共立。
杜保瑞更强调文明冲突也好交流也好,首先都要做好自身。华人很优秀,只要全世界的华人团结,则中国一定强大。应当包容批评,以开放的思路看国际政治,放眼历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但也要保持必要的谦虚。中国哲学有相当的高度,相信中国文化也一定有海纳百川的实力。
杨雨也表示,虽然文明之间和解之路尚长,但我们不应当悲观,应当放眼更长远的未来。
对立挑战下的应对之道
在对大前景的瞻望之下,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有哪些具有操作性的原则?这是主持人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对此,张国刚认为,西方当前一味追求的所谓“政治正确”以及一些制度上的缺陷会对其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与阻力,西方文明处在亟待反思的路口。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各国领导人需要共同商量,尤其应当充分考虑财富转移过程中不同国家与人群间的平衡。
朱汉民也认为,虽然西方带领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单面对今天的发展趋势,只靠西方的文化资源不足以应对,需要从其他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中寻找和平共处的智慧。
杜保瑞表示,历史已经证明,“锁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感受过全球化的好处之后,我们也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响应民之所好,做好自己的事,国家才能赢得本国乃至外国民众的拥护与向往。国际间的交流,不会因某些政治人物一时兴风作浪而被打断,所有的阻碍都是暂时的。
梅谦立则认为,面对某些国家的封闭政策,中国应当反其道而行之,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去应对。
龚琳娜、阿朵、霍尊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讲述了他们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一些领悟和思考,表示希望用音乐,让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在论坛间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与广州珠江云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梁国杰先生分别代表国学大典组委会与战略支持机构互赠了礼物。双方表示将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顺利进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
本次高峰论坛还特邀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张音悦女士与湖南省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柳黎香女士现场联袂演奏名曲《大漠孤烟直》《浏阳河》。以国风雅乐,为这一场思想交流的盛筵带来艺术的享受。
相关阅读:“致敬国学: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2020年5月至10月,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再度联袂主办“致敬国学: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贵州心悠然酒业提供战略支持。本届主题为“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希望当此非常之季,使传统文化去复古悬空之议,而有实用于当世;借新视角、新思维、新技术、新成果、新传播手段,拓展国学外延,砥砺青年后学,激活传统文化之一切有裨于今人者;以学术、传播、公益联动文旅、文创、文博等多方力量,激活文化资源,助力经济民生,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正向交流。
活动期间将设系列人文讲座、高峰论坛、全球华人国学奖评选、国学盛典等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学术机构、影响力华人媒体以及广大网友,共同评选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奖之“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新秀奖”、“国学传播奖”等奖项。
本届大典由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出任总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辞书学会等九大机构出任学术支持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