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散文 | 一览众山小
原创:谭文革
唐代诗圣杜甫登上东岳泰山后,作了《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经过努力攀登,终于爬上高山的最高处,伫立于山巅,向四野望去,周围远近的群山都显得低矮了,从而凸显人的站位很高,这种感觉自然是极好的。
(作者摄于花果山极顶)
诗圣这首诗,我在初三时第一次读到。那时的《语文》上有篇课文《泰山极顶》,文中引用了诗圣的《望岳》诗。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很喜爱,加之老师要求大家背诵,我很快背下了。时至今日,我还记得些许段落。
当时我尚未走出过涟源,去泰山极顶体验“一览众山下”的感觉,只能是梦想。不过,我家乡涟源有座稍有名气的龙山,海拔1500多米,是娄底和邵阳范围内最高的山。读高中时,我第一次登上了龙山,首次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良好感觉。
后来我去长沙读书,曾与同学们登上了岳麓山的最高处,整座长沙城和远处的众多小山尽收眼底,山下还有碧透的湘江和美丽的橘子洲,我眼前的不同方向全是美丽的画卷。很自然,我在山顶又有“一览众山小”的体验。
两年后我参加了工作,走南闯北,东奔西走,或出差或旅游,我走了全国很多地方。所到之处,只要有名山,且时间充裕,我就想去爬山。
二十多年前,十多年前,我正年轻,脚劲好。我喜爱爬山,一座华山我就先后爬上了三次,五大主峰我登上了四峰,特意留一峰未登,想以后有机会再去。
三次登华山,我两次徒步走“智取华山路”。那路又陡又险,没有勇敢、顽强的精神,恐怕很难通过考验,并登上山顶。幸运的是,我两次考验都通过了,到达了华山的主峰。因而我在华山多次体会了“一览众山小”。
2008年的一次,我与同事文才、刘德到山东济南、泰安等地出差,期间有个周六、周日,刚好可爬泰山。大家一拍即合,在周末时光兴高采烈地开始了登山。
对于泰山的“理性认识”,我是较多的,除初中读过散文《泰山极顶》外,高中又读了散文《雨中登泰山》,还读多首写泰山的诗。然而此前还没有“感性认识”,这次我就好好体验一下。
“十八盘”本是很难爬的,但在我们的脚下一点也不难,我们快步登了上去。究其原因,一是因我们都还年轻,体能好;二是我们想尽快登上泰山之顶,去体验“一览众山小”。
走上南天门,过了天街,我们很快就登上了泰山极顶。伫立于绝顶处,只见远处苍苍茫茫,远近之间的山并不多,几个山头都很渺小,与高耸入云的泰山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我想起了中学时读过的那两篇写泰山的散文,亦低声吟出了杜甫的《望岳》诗,激情澎湃,踌躇满志。静立绝顶,四野远望,我感慨良多,最为志得意满的是:我终于登上了泰山极顶,能俯瞰那众多的小山了。
二十多天前,我和家人到江苏休年假,登上了花果山的最高峰,其海拔只有600多米。这样的山,若在湖南甚至在我家乡涟源,那都是小山。在江苏,它却是名副其实的最高峰。在花果山顶上,我仍然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先后近20次登上了南岳衡山,在祝融峰上,我每次都有“凌绝顶”之感。
大前年我到新疆喀什,登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红其拉甫,虽是八月,但四野白雪茫茫。在那么高的山顶上,我竟然毫无“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何呢,因为附近还有许多高山,那些山比红其拉甫还高。
对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找不到,而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却找到了,真正原因是相对高度的不同。红其拉甫远近有更高的山,而花果山远近几乎都是平地,且地势低洼。
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应追求高度,然而更多的应追求相对高度,不必或尽量少追求绝对高度,因为绝对高度是很难达到的,而相对高度却相对容易。
我作为游泳爱好者,曾在192分钟的时间内连续游了6100米,这在湖南及全国又算得了什么呢?而在涟源这小地方,我却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真实感觉。很多年了,至今无人敢挑战我的纪录。
(作者摄于龙山极顶)
不惑之年后,我爱上了文学创作,并确立了人生目标,我计划出15部散文集,这在湖南及全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在涟源这小地方,当我的书如数出版后,我那时也许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追求相对高度是轻松、容易的,追求绝对高度确实很难,亦很累。
(写于2020年9月9日)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