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以形害意、有形无意是诗歌让人诟病的症结所在 ——许峰老师诗歌体裁之我见兼谈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作者:邹中海
许峰老师的诗歌因有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真情实感、个性鲜明、形象生动、通俗有趣等特质而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和追捧。《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报道等国家级媒体平台长篇累牍地推出,更被人们所熟知。笔者曾以《许峰老师的诗学思想探寻》为题,就他的诗学思想概括为“真、正、情、意、深“五个字,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也有一些争议的焦点随之而来,这个焦点,主要集中在许峰老师诗歌的平仄上。其中有一个市级文联主席竟曾讽刺许峰老师的诗是“格律诗的搅局者”。这个说法我认为极为不妥。姑且不论许峰老师是拥有几百万读者和大量评论的诗人作家,就以一个文联主席的胸怀格局来说也是不妥的,文学的繁荣要靠全体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对一些活跃在诗坛的诗人作家冷嘲热讽。为此,秉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得出一个结论,许峰老师的诗歌是没有问题的,是极少数对许峰老师诗歌有争议的朋友,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比较片面,笼统地把古典诗词都看成了格律诗写作。所以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够严谨,值得商榷。
中国的古诗,从《诗经》到魏晋风骨,格律都是较为宽松的。到了南朝永明年间,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周顺、沈约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才衍生出一种新诗体裁一一格律诗。但真正成熟,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才正式定型。
格律诗也仅仅作为中华诗歌文化中的一员,如果仅用一种诗体,来评述所有诗歌,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嫌。格律诗之所以出现,是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分娩,也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据有关学者考证,那时的诗已经纳入到了科举考试中,所以需要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规范和操作。但即使在格律盛行的唐宋,很多有名的诗歌也不一定是格律诗词。时代发展到现在,如果还按古代的标准,评价现在的诗歌,一则无益,二也不准确。现在的语言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古代“入声”的丢失,实则对格律诗的评价标准已不完全,况且古时的交流并不顺畅,方言浓厚,教育则靠口口相传,对字词的发音千差万别,所以就连唐宋时期的大诗人也都有出律的现象。
根据诗词界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没有注明是“绝句”或者“律诗”,一般都会按古风诗对待的。单以格律来论,中华也有四部韵书,即《中华通韵》《中华新韵》《词林正韵》和《平水韵》,公认但不通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以免作茧自缚。笔者特意花点时间,整理了一些有关格律诗的资料,和读者诸君共同交流探讨。
今天讲述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格律诗的起源;格律诗的规则和变格(词也有正格和变格,变格又能衍生出新的词牌或诗歌体裁。笔者注),以及对许峰老师诗歌的定性。关于格律诗中“四声八病”的问题,则不在此文中。
一、格律诗的起源
我们知道,格律诗经周顺、沈约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充分考辩了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生成的一种新诗体:“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称‘永明体’,讲究‘四声八病’,格守声律,务使声音平仄相错,高低相对,以求各种乐音相协的错综和谐之美。唐中宗时期的五言诗,大多平仄调谐,对偶工整,开格律诗体之先河,促成了五言、七言格律的普及。同时也为绝句、对联树立了音韵的标尺,生成了对称统一之古典美学。”(见陈历明《律诗尾韵声调“仄一平“模式考释》一文)
由此可以看出,平仄主要是对五言、七言格律诗词的约束比较严格,而对《诗经》《楚辞》、汉赋、乐府等古风古韵,则相对宽松。
要明白这个“平仄”入诗的情况,我们简述一下诗词的历史,或者了解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常识,根据王力的《汉语诗律学》的概述,中国古典诗词包括诗、词、散曲等多种形式,其中诗与词流行最为广泛。
诗是我国运用最广的一种韵文,门类繁多,体式广众。如以句式分: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我们分别就以句式举例。五言、七言很好理解,现在网络上以格律或古风写就的就属于此类。比如前些日子,许峰老师的一首火遍网络的诗:
《春节返粤列车上偶感》
文/许峰
年年春节归心早,奔南走北如候鸟。
问君几多乡愁在?双鬓已雪情未了!
一一草就于甲辰年正月初六从湖北返回广东列车上
这种诗歌体裁,就属于七言古风。五言类的诗,惠州市政协原主席、大书法家汤聘辉先生赠给后学的诗,就属于五言:
《与邹君诗酒为伴》
文/汤聘辉
题记:大凡能放低自己,高看他人者,皆是高人。读邹君谬赞诗,有感而和之。
邹君评诗章,尤彰许诗长!
哲思沉笔底,大墨寄情商;
推崇文载道,誉赞语留芳!
江湖融大俗,畅怀共飞觞!
杂言诗就是长短句。比如李白的《将进酒》等,属于此类。杂言诗后来又衍生出自由体、宋词、元曲,包括现代新诗等等。
四言诗以《诗经》居多,比如《小雅.釆薇》中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等。
六言诗古代也非常多,但以现当代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举例,是伟人写给彭总的: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以体裁而言,则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格律体就是现在的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其它体裁,统称为古体。那么,根据这些要义,格律诗仅仅只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而根据中华诗词界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诗人在诗题中没有注明“绝句”或者“律诗”的,一般都会按古风对待的。笔者作为许峰老师诗歌的研究者之一,从他多次重申和结合他出版的诗集来看,尽管有很多诗是合韵合律的,他都没有注明为格律诗,说明他一直把自己的诗定为古风,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情,他是不太喜欢用格律来抬高自己的。
诗本来就与情、趣、义、理相关,是灵空一动的感觉,如果在写诗之前,就把一个框框先套上,这样写出来的诗,能不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呢?我想谁都无法保证!
二、什么是格律诗词及平仄规律
什么是格律诗词?诗,是指唐朝以来形成的近体诗。词,是指宋代流传下来最经典的文学瑰宝之一,都是从古体诗中变化而来。古体诗起源于战国,先秦时期(或更早),鼎盛于唐朝。词则发源于残唐五代。流行光大于宋代。诗词源自民间,却名动朝野,诗词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格律诗词,在唐宋成熟。那什么是格律呢?简单地说,格就是格式,律就是规律。格律诗就是有格式和有规律的诗。不同的格律,构成不同体裁的诗词。大家都熟知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即是。(词牌有更多种体式,因与本文无关,先且略过)。
在本文的开头已说过,据有关学者考证,格律诗之所以严苛,和那时的科举考试有关。因为在当时,诗纳入了科举考试。通过了科举,就意味着能当官,所以需要一套标准来规范操作和选拔人才,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格律诗迅速爆燃。
为了讲解更透彻,我整理了两例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平仄韵律表,分别以两首非常有名的诗为例。
在这里再多说一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在唐代成熟定型的一种格律体诗。在句数、句式、平仄、对偶、押韵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近体诗按句数的多少可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类。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或长律。律诗的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横排五个字的称五言,七个字的称七言。格律诗中,不存在四言或六言。平仄是格律诗的本质特征。“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平声,分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是指古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入声在现在汉语中已消亡,但在许多方言中仍存在。)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主要有二:
一、是以平仄相间的原理调配每句诗中各个字的声调。也就是说每句诗中每间隔两个字或三个字替其平仄。近体诗的五言句平仄排列有四种格式:
1.(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仄
其七言诗句平仄排列也有四种标准格式:
1.(平)平(仄)仄平仄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平平
(注明:加括号者可平可仄)
二、是以粘对循环的原理组接每一首诗中的各个单句。所谓对,即指处于偶数位置上的诗句,其平仄格式必须与它的上一句对立。如第三句是“仄仄平平仄”,那么第四句须是“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第四句就应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要记住,后面三个字,绝不能出现“平平平”或“仄仄仄”,否则,就是出律,称为三平尾或三仄尾。
下面分别用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举例:
一、出塞
文/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平 )平 (仄) 仄 平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山居秋暝
文/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因为篇幅所限,所以只就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各举一例,读者朋友们可根据文中提示自行对照查找。
三、格律诗的变格与发展
格律诗中,还有一种体裁,叫“吴体”,原是江南民歌,被杜甫釆用后,成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格式与规律,就在“格律与非格律之间”,诗中可能会出现拗句,三平尾、三仄尾等情况,恣意而为,为情而达。比如诗圣杜甫的《愁》,就是这种情况。
《愁》
杜甫〔唐代〕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这首诗中就有两处三仄尾:“暗万国”与“得见否”。也正是这种自由,让这首诗在表达上更为准确、传神、贴切。
杜甫写这首诗说:“强戏为吴体”。可能是他感到归家无望,用一个“戏”来突出“愁”。因此才会选择这种诗体。并在题目与首句重复突出一个“愁”字。诗人之愁,其实与百姓之愁,国家之愁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个“戏”体“愁”诗,产生了很大的张力。同时也把他的家国情怀,悲悯古今的精神境界跃然纸上!
我在网络上,还找到一些诗人出律的诗歌,有的是变格(有意突破,故意为之),有的是本身咬词不清,故而不可一概而论。这里面包括唐宋时期的顶流诗人杜甫、白居易、元稹,苏轼等,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看白居易的,这首不是格律的诗,却成为千古名诗: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这首《夜雨》,通篇娓娓道来,就像平日里聊天,直白、大气又饱含深情,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大唐所流行的工整的近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地重复使用,也并不符合诗歌的习惯。全诗没有比、兴,没有用典,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再看杜甫的《雨晴》,其中风、红、空是一东韵,第二句农是二冬韵。二冬、一东是邻韵,古体诗可以通押,但是近体诗是不允许的:
《雨晴》
唐/杜甫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五言律诗,第二联不对仗,但三联对仗,黏连无误,第二联落韵了。对仗不严格的律诗,被严羽成称为古风使得律诗,在初盛唐比较多见。《沧浪诗话》还举例说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
下面这首是中唐元稹的绝句: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连用三个“宫”字,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重复语意气氛层层加重,一入宫门深似海,此处可以体会一下元稹的用笔。
苏东坡也有用邻韵作近体诗的例子,这类古风式的押韵结合近体诗的格律化并不多见。例如苏轼的《傅尧俞济源草堂》,第一句不押韵,第二句韵脚:庐,上平六鱼;无、图、雏折叠上平七虞。请看诗:
《傅尧俞济源草堂》
宋/苏轼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
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注:这里还要注意古人对仗的灵活使用,十年事,万金无,事和无的相对并不十分工整。做近体诗的对仗一定要善于使用宽对。(见《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知识 一一说说格律诗对仗的种类与前世今生》一文)
诗人郑兴东说得好:“在诗词写作中,要讲究韵律和节奏感,以及尽量运用对仗等手法,但如果过分地纠结于行间的平仄等古人的格式,则会影响到诗词的抒情性和对于美好景象的描写。”
四、许峰老师对当代诗歌的贡献
综上所述,古体诗与近体诗都是唐代形成的诗体概念,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前,写诗通常不讲究平仄和对仗,押韵也较宽松,每首诗的句式、句数等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唐人将汉代以前的这类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或古诗。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古风或古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着眼来界定的一个诗体概念。不能单以某首诗产生于唐代之前或唐代之后来区分,所以包括现当代,只要是具有古风古韵特质的都属于古体诗。唐宋以来,诗人们除写近体诗外,也通常写古体诗。如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及杜甫的《北征》等名诗名作,都属于古体诗。有的还杂有七言、五言之外的诗句,一般就叫七古或五古。
许峰老师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最有建树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承接了《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及唐诗宋词中的很多元素,诗融百家,自成一派。他的诗有诗型,整齐划一,七言四句,呈现的是中国式堂常正正的建筑美;有乐感、节奏,音律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呈现的是情感充沛的音乐美;有画面、有哲思,形象灵动,思想深邃,呈现的是一种美仑美奂的绘画美和意境美;有格律绝句的体型,但又不完全受格律的制约,开创性地融合了时代元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是当今独一无二的新时代诗歌,呈现的是古朴新韵的时代美。
时下很多作家、诗人,包括一些评论家和编辑,缺乏中国古典文学应有的素养,对浩如烟海的中华诗歌文化断章取义,又以一鳞半爪的知识,对打破了桎梏,有开创性的许峰诗歌,鸡蛋里挑骨头,这肯定是不妥的,也暴露了其水准。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也有思想上的故步自封。我们认为,守正出新,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学术和探索精神。在解放初期,伟人也就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因是旧体,怕谬种流传。”
许峰老师的诗,承接了伟人的观点,是新时代里最有指导意义的诗歌和诗观。而且他胸怀宽广,格局宏大,他并不反对格律诗,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许峰诗歌研究院,很多就是格律诗大咖。但他反对本末倒置、语言僵硬、胡拼乱凑、没有思想和意境的诗歌,否则,就是合律合韵,也会被他认为毫无意义的语言垃圾。
他和我说过:“无论写文章还是写诗,首先要确立它的主题思想,即先要明确你想通过文章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第二步才考虑写作特点,也就是选择文章或诗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这也是我读初中的语文老师、现已91岁高龄的陈观老先生和已经作古、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高元吉老先生教给我的知识。我后来长期从事军队新闻工作和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一直在行文时实践我中学时期两位老师的教诲,受惠至今!”
他认为:“行文意为先是写诗行文的要义!格律、古风、现代等体裁,不过都是诗的表现形式,以形害意、有形无意是当今诗歌被人民群众诟病的症结所在!”
为了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许峰老师的诗歌,本次把许峰老师不同时期写的、不同内容的三组诗放到一起,看看许诗的内涵和精神意蕴:
(一)、传统节气题咏
文/许峰
一、元宵节偶悟
人生兴衰皆缘定,莫怨世间惹红尘。
善修禅心度日月,淡看缘尽自安宁。
一一庚子年元宵节于惠州
二、今又清明
白幡青烟又清明,泪雨哀歌祭亡灵。
春风吹绿江河岸,涤静浊浪慰忠魂。
三、咏惊蛰
惊雷震荡天颜开,蛰伏生灵踏春来。
敢命苍茫重抖擞,青山绿水敞襟怀。
一一庚子年惊蛰日于惠州
四、桃李闹阳春
桃李挽臂闹阳春,红粉翻飞玉绢馨。
同艳人间献芳菲,不负暖阳沐浴恩。
一一庚子年阳春三月于惠州
五、织女叹七夕
一年苦盼等牛郎,凡间男女喜若狂。
鹊桥无奈伤心事,捞金悦己太无良。
一一庚子年七月七日于惠州
六、立冬行吟
风吹树静枝不静,倦叶纷沓似雨淋。
寒霜拂皱老夫面,飞雪引我向春行。
一一庚子年立冬应景之作
七、祭屈翁
辛丑端午节广东恵州一早天落蒙蒙细雨,有此一吟:
深穹哀丝落苍茫,似是天公祭汨江。
只待红日破云出,屈翁欣慰看朝阳。
一一辛丑端午节于惠州
八、母亲节随咏
寒窑豪宅生千叶,一脉织就子孙结。
儿女一声高堂应,胜过鸿篇颂娘帖!
一一辛丑年母亲节于惠州
九、中秋夜思
玉盘光耀团圆情,难为普天堰河清。
企望人间多善义,万家欢语伴箫声。
一一辛丑年中秋夜于惠州
十、圣诞节随感
丁酉年旁观部分无知、无智、无节的中国商家为赚钱数典忘祖策划过圣诞节有感。
卖祖求荣挟洋狂,胸无点墨媚外邦。
华夏汉奸古来盛,何时钟魁斩无常!
十一、“六一”儿童节感怀
蹒跚走过彩云间,浩渺憧憬入眼帘。
似水流年终不负,回首笑慰今生缘。
一一辛丑年“六一”儿童节于惠州一、
(二)、孝悌传家
文/许峰
一、怀念父亲
褴衣粗食一生艰,沥血育后奉薄田。
春秋易逝雏亦老,岁月不改是思念!
二、祝福母亲
幼孤篱下泪无边,暑去寒来有谁怜。
如今鹤发童心在,徜徉山水期百年。
三、纪念父亲
慈父独自天堂走,今生泪枯难牵手。
夜雨凄凄吹不回,来世尘缘再聚首。
四、祭祖随感
山坟背后多苍凉,嫡传不过一炉香。
劝君生前多孝道,胜过祭祀磕头忙。
(三)、水族咏叹调
文/许峰
一、武昌鱼
江湖水边皆旺生,形雅味美难出名。
伟人闲来诗一句,改名换姓享荣尊。
二、海龟
本是雍容华贵身,貌憨性温悦芳邻。
云游四海养精气,回归故里卵新灵。
三、清道夫
深卧泥淖良苦心,成命来世涤污尘。
只为乾坤清如许,披肝沥胆终其生。
四、泥鳅
窃喜污淤滑溜行,不羡阳光泥隐身。
自信阴穴能躲雨,难逃油㶽煎与烹。
五、螃蟹
膏肥壳厚霸无边,肆意横行舞双钳。
若遇铁手难逃劫,身爪终将煮沸泉。
六、小龙虾
貌似妄披红壳身,腹空无肉口水淫。
纵使孽生如旺族,沟塘岂有瀚海情!
七、金枪鱼
形似金枪逞豪横,无骨纠群躲强邻。
待到海面风浪静,窜跃翻腾捞美名。
八、红鲤鱼
世袭红妆裹自身,虚妄吉祥跃龙门。
肉糙皮厚无鲜味,霞帔难为玉食成。
九、青蛙
鼓腮空喊播噪音,宿夜咕哇意忘形。
腹空何来新曲吐,扰人清梦落骂名。
行文至此,请允许我再以中国语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的诗作为小结。李教授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他有一首诗,也是性情写作:
“语言处处有景观,达意表情传信澜。
住院岂只添医理,问学就在自身边。”
试想,如果我们过份强调平仄和韵律,那还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与豪迈吗?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美仑美奂的诗词吗?!
我们把许峰老师的诗定义为古风诗是非常准确、符合时代要求又有理论依据的。他“崇古但不固古”的诗观,是大智慧,改变了当下诗坛争论不休的大难题。让古典美与时代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假如我们这个时代,还完全按照古代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文化的倒退;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传统,也会造成文化的断层。所以许峰老师提出的这个观点和他自己正在践行的诗歌写作,有效地解决了古与新的矛盾:“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固古!”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作者简介:
邹中海,诗人、文评人。其散文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选进教辅;诗歌《粮仓九章》获湖南省建国七十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致敬钟南山》被关工委推荐推广,央视两次播发。有作品被中山市博物馆收藏,已完成了第一部《许峰诗歌研究》初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