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月是故乡明 :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第六章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4/09/17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许院.png 

    文/邹中海

 

中秋时节,丹桂飘香,月是故乡明。每一个游子的心里,都藏有一个月亮,一个故乡!但今天故乡这个概念,范围更广,含义更深,它已超越了纯粹的地理概念,有了我们更深的精神寄托和丰赡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在安土重迁的时代,意义更比寻常。故乡这片土地,已成为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而月亮,则是我们全球华夏儿女寄托情思的征象。当今天的留学潮、务工潮、探亲潮等人类大迁徙的现象风起云涌,但并没有阻挡游子们对故乡的情感皈依。走的,也仅仅是我们的脚步,不变的情感,永远是故乡的一轮圆月,它依然随着我们的情思升起,飞扬,在故乡,在他乡,美仑美奂:

 

一一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一一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歇后语)

 

一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诗歌)

 

一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

 

          那么,在大诗人许峰老师的心里,故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期将和您一起走进诗人的故乡,走进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红土地,欣赏这里的风土人情、山川美景。今天所讲的诗,有两大来源,既有《咏物悟道100首》中的作品,也主题诗集《四季如歌》中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出处,笔者都做了注明。之所以把这么多写故乡的诗,放到同一篇文章中品评,其实也是一大创举,特别是在中秋佳节,堪称一次别开生面的故乡之行、文化之旅。而且许峰老师这些写故乡的诗,也非常特别,不像以往大多数文人的作品,一说到故乡,就是泪眼汪汪、月光惨淡的那种。这个不能说不真实,但全都是这种作品,就会使故乡这个题材固化,难以出新,也不利于精神上的提振。现在人们的流动性,远非农耕文明时可比。故乡的概念,也不再仅局限于原有的村庄,还是已扩大到了以省、市为单元、甚至是以整个国家为单位。比如一出市,原市区就是故乡;一出省,原省籍就是故乡;一出国,整个华夏,都是故乡。原来的车马很慢,走到长安要数天;现在的车马很快,游遍全球,也不过是在弹指之间!所以现在的诗歌,境界要高远、格局要宏大,字里行间,气势磅礴或深情似海,否则,都无法表达出对故乡的情感和依恋,引不起共鸣。许峰老师的诗,不论在艺术上或思想上,都突破了这种“前尘式”“套路式”的抒写模式,用一刚一柔两条线,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美。

 

一、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

 

“书海泛舟竞风流,战将如云靖国侯。

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

 4.png

这是许峰老师《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的一首咏故乡黄州的诗,题目也是《咏故乡黄州》,见33页,有邓三君老师的点评。在第32页,有著名书画家、深圳永宝斋艺术馆馆长朱学明老师的诗配画,构图也很有特色,融古今人物于一图。图的左上角,画的是一位古代文士,左手持拐,右手拈花,背微前倾,冠巾汉服,清瘦长须,目光柔和,略显老态,颇有几分古代的儒生气;右下角则画了一个现代将军,天庭饱满,老式军装,双手放到背后,目光有神,注视前方,后面有士兵跟随,层次分明。两位古今人物的图像有大小之分,可能是画家有意拉伸时空关系,在画面中体现远小近大。将军后面的士兵釆用写意的笔法,增加了画面的意蕴、空间与张力,绘画语言非常成熟。将军图像的上方,有诗人的诗句:“文武一炉功盖世”。诗与画,很好地表现出诗里的人文与物情。

 

黄州是许峰老师的家乡,诗人把这首写得大气磅礴,豪迈顿生。使人读后,有一种“荡胸生曾云““一览众山小”豪情。这样的气势,尤其是在写故乡的题材中非常少见,一改文坛那种萎靡不振、柔肠百结的文风,颇得伟人毛泽东浪漫主义的传统和陈毅元帅“旌旗十万崭阎罗”的霸气。光这份霸气,就足以让人记忆犹深,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

 

           诗人在前置导语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浓墨重彩地介绍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黄州自古精英辈出。出过一批像李时珍、李四光一样的大科学家,出过一批像闻一多、胡风一样的文人,更有我国基础教育旗帜黄冈中学誉满华夏。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黄冈人创造的辉煌更是精彩绝伦!中共一大十二位代表黄冈占其二(董必武、陈潭秋);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八任国家主席黄冈占其二[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全国十大将军县黄冈占其三(红安、麻城、原黄冈县),走出了林彪、许世友等二百多名开国将帅;黄冈蕲春县;因20世纪50年代拥有二百多名教授被誉为“教授县”文人。纵观全国地级市;像黄冈这样众多文星武圣共聚一地的景象的确少见,故以短诗一首赞誉之!”

 

诗人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如此精心描绘故乡的风土人情,在许诗中也是不多见的。由此可以看出,故乡在许峰老师心中的地位之重。月是故乡明,这些故乡的印迹,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会使这种情感褪色,这就是诗人的乡土情结。在诗人的心里,故乡是最美的,因此才有如此的霸气之作。

 

正如邓三君老师所言:“许兄虽是军中文人,却有武官的豪气!尤其是诗中的后两句,把黄州的人文地脉和武功韬略表现得淋漓尽致,霸气冲天。”

 

许峰老师这首诗的气势,足可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媲美。每一句,都写得豪气干云,力逾千斤。诗歌里的气与势,是要笔力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出如此力透纸背之作。气与势,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概念,一明一暗,阴阳相济。就好比一幅书法作品,明面上看得到具体的每一个字的金钩铁划,就是“势”;暗流涌动,则是“气”,所以清代梁同书说:“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势在字行间。“

 

我们先来看诗人的首句,就有一股文气磅礴而出;第二句,仿佛有一股刀剑之声,一股劲风破空而来,这一气一势,力透纸背:“书海泛舟竞风流,战将如云靖国侯。”诗的后两句,更是把这种文气与剑势发挥到了极致:“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讲过许诗里的气与势,并以李白和其他诗人的作品举过例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在写故乡的题材中,能写出这般豪气的诗歌作品非常少。印象中,只有伟人写给父亲作品中的豪气,才有冲天之势: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二、满山浓雾罩林泉 斑竹枝枝泪珠连

 

许峰老师是性情中人,他情感一半是柔情,一半是火焰。所以他写故乡的题材也是两极分化,一半是文士的笔,一半是武士的剑,比如这组《故乡清晨偶拾》就是文士的笔,读罢让人柔肠百结,荡气回肠:

(一)

山鸡司晨百鸟鸣,野兔松鼠窜灌林。

夜来霜花摧叶草,朝霞挥洒四野清。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居

(二)

满山浓雾罩林泉,斑竹枝枝泪珠连。

谁解个中酸楚意,一声长叹和清弦。

(三)

常青惨遭霜冰凌,希冀红日早东升。

历过苦寒千般冻,方感暖阳沐浴恩。

(四)

几道土菜瓦缽蒸,足慰谗肠胜山珍。

离家仙游百般好,难忘儿时故园情!

(五)

百年古樟历沧桑,晨起敬奉三炷香。

心祈树魂青常驻,襄助林泉添绿装!

(六)

晨启门帘迎故人,顽童已是雪霜鬓。

相拥捶肩无休语,尽是儿时不了情。

(七)

冬雨沥沥到天明,蔫草残花乱纷纷。

本是甘霖润万物,陡增冷寒来袭身!

(八)

聆听晨读稚嫩声,犹忆当年搏功名。

华章写尽烟云散,墨汁仍留香余生!

(九)

身披晨曦又离乡,列车送我去南方。

前瞻后顾难两全,唯祈普世福安康。

 2.png

在我们的意识里,老家就是故乡。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温暖的“港湾”,也是身体和心理的栖身之处。只要有一个家,不论大小,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让自己感到放松和安全的地方,在这个家中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也可以肆无忌惮,回到自己的家,一切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和重担仿佛都消散了,只剩下了这个小小世界里的快乐、温暖和真情。诗人把这个小小的精神原乡,描绘得异常生动,倾注了真情实感。这些场景,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地气和烟火味,被诗人的笔,说了出来。

 

三、横刀虎贲扫千军 无愧华夏名将星

这一组《黄冈著名将帅题咏》,大气磅礴,气势如虹,延续了《咏故乡黄州》的气势和精气神。

 

(一)、传奇将军许世友

开国上将许世友,黄冈麻城人(新中国成立后其祖居地划入河南新县),一位有口皆碑的传奇虎将,其忠孝两全更为世人所称道。

 

横刀虎贲扫千军,无愧华夏名将星。

忠义铸魂堪世范,孝悌传家慰先灵。

 许世友.png

(二)、“航母之父”刘华清

 

开国少将刘华清,黄冈红安人(新中国成立后其祖居地划入孝感市大悟县)。以儿童团长身份自幼投身红军,数十年浴血歼敌灭寇战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毕生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矢志不渝、呕血沥血,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

 

百年屈辱海无防,将军筑梦在大洋。

猎得青铜锻利剑,深蓝国门拒恶狼。

 刘华清将军.png

(三)、少年虎将陈锡联

开国上将陈锡联,黄冈红安人,红军时期18岁任团政委,20岁任团长,是有名的少年虎将!抗日战争中率一团步兵夜袭日寇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一夜成名。解放战争时期作为高级指挥员组织指挥多次大型的战役,率部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蜚声国内外!

 

探师疆场少年郎,虎胆熊威震敌邦。

步歼空贼阳明堡,一战功成美名扬。

 

(四)、“旋风将军”韩先楚

 

开国上将韩先楚,黄冈红安人,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战功卓著,威名远播。更在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军尊为“旋风将军”。

 

白山黑水起狂飙,天涯海角伏蟒蛟。

但使旋风席卷处,定叫熊罴鬼神嚎!

 

(五)、“大刀”将军秦基伟

 

开国中将秦基伟,黄冈红安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战争年代身负一柄大刀、一挺机枪、一只手枪纵横疆场,以没有他不敢打的仗而著称,绰号“秦大刀”“秦大胆”是也。

大刀专斩硬骨头,杀虎劈狼写春秋。

恶战平定上甘岭,枭寇胆寒冠神州。

 

(六)、敢于亮剑王近山

 

开国中将王近山,黄冈红安人。在共和国建立前的整个战争时期,一腔热血,浑身是胆,以敢拼敢杀著称,人称“王疯子”。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九死一生,是经典电视剧《亮剑》男主角李云龙的原型。然而命运多舛,因多种原因他的后半生充满了悲凄,令人不禁唏嘘!

 

大别山鹰无畏途,血战连连气不休。

亮出青锋敌披靡,荣辱不惊志未酬。

 

上面这两组诗,全都出自诗人的主题诗集《四季如歌》。这两组诗的气与势,互为表里。古语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又云:“气为势之帅也,气,使之充也。”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可见,气是天地万物生存运动的原动力,气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如正气、志气、元气、意气、浩然之气等,而凌厉,则被看作“势“,比如“势如破竹”“横扫千军“等。固而凡物质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气,都是物质的。有气与势的好诗,一般都能给人带来开阔、舒展、安静、激越、凌厉、茂密、内敛、张扬、雄强、温和、高古、简净等感受,因此,诗歌的赏析与创作,离不开“气势”。当然也离不开柔情,正因为有柔情,才有刚正之气,破竹之势。

 

四、依水筑立蛇头山,千古歌赋冠九州

 

下面就是今天要讲的诗,是《咏物悟道100首》中的作品,见28一33页:

 黄鹤楼.png

其一、咏黄鹤楼

 

依水筑立蛇山头,千古歌赋冠九州。

黄鹤不知何处去,惟见夕阳染空楼!

 

其二、长江吟

 

跌宕起伏看沉浮,波翻浪涌向东流。

阅尽古今多少事,一路欢歌涛依旧!

 

其三、咏故乡黄州

 

故乡黄州自古精英辈出。出过一批像李时珍、李四光一样的大科学家,出过一批像闻一多、胡风一样的文人,更有我国基础教育旗帜黄冈中学誉满华夏。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黄冈人创造的辉煌更是精彩绝伦!中共一大十二位代表黄冈占其二(董必武、陈潭秋);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八任国家主席黄冈占其二[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全国十大将军县黄冈占其三(红安、麻城、原黄冈县),走出了林彪、许世友等二百多名开国将帅;黄冈蕲春县,因20世纪50年代拥有二百多名教授被誉为“教授县”文人。纵观全国地级市,像黄冈这样众多文星武圣共聚一地的景象的确少见!故以短诗一首赞誉之!

 

书海泛舟竞风流,战将如云靖国侯。

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

 

邓三君老师诗说:黄鹤楼是中国为数不多用禽类命名的名楼之一,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的歌赋如云,但千百年来又有谁见过黄鹤栖息楼中?不过是一座供人观赏的空楼而已!此诗其意并不只于此,诗人联想到如今的文学艺术界,明星大咖多如牛毛,但又有几个是真材实料、实至名归?大多是靠包装吹捧出来的“星”和“家”,其目的就是以虚名迷惑大众,榨取和吞噬善良人们的钱财。此乃诗之大意矣!

 长江.png

晨读《长江吟》,犹如昏睡不醒的脑袋被醍醐灌顶。这首诗一派大气,极具乐观主义精神。不是吗?长江波涛汹涌,阅尽多少古今事,看透多少世间情,却始终奔流不息,一路向东!这不是启示人们要冷静地看待人间和社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幸和不幸、荣光与欺辱、富贵与贫穷,积极、勇敢、不懈地追求我们本应向往的生活吗?!

 

对第三首,邓三君老师如此说:许兄虽是军中文人,却有武官的豪气!尤其是诗中的后两句,把黄州的人文地脉和武功韬略表现得淋漓尽致,霸气冲天!

 

笔者认为,这三首诗和上述的两组诗,一刚一柔,都是诗人抒写故乡的佳作。从上面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里的故乡之重和情感皈依,还可以看出诗人的传统观念之浓厚。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安土重迁,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人的流动性加剧,为生存计,多少人生在家乡,长在异乡的现象取代了原有的背景离乡;有的甚至直接是生在异乡,长在异乡,故乡只存在了父辈人的第三世界;有的则接连三级跳,出国潮方兴未艾,离故土越来越远。但是,与生俱来的情结,却仍然装满故乡。现代诗人施云说:“故乡真小/小得只剩下/两个字”,也很好地表达了故乡的主题!

 

五、阅尽古今多少事 一路欢歌涛依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然已远不是杜甫所处时代的那般光景了,但骨子里的月亮,依然能让我们触景生情,所以也会随时随地想到它。有它在,我们飞多高多远,哪怕如嫦娥奔月,也都能平安着陆。只不过离得远了久了,也有点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有一天我们回家,也会有心中的忐忑:“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许峰老师这些写故乡的诗,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性思考: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都是童年,几钵土菜,几句乡音,都能让我们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那是古代游子的心里话。今天的我们,尽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仍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情感皈依。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非常注重乡土情结的,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集中编辑成一辑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为您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不光是乡土情结的展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以一刚一柔所构成的两条文化带,相汇成长江与恵州城上的月光,融进华夏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化为许诗中动人的旋律,走进千家万户的门楣,怒放成别开生面、历久弥新的文化篇章。

“相拥捶肩无休语,尽是儿时不了情“。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一一写于2024年9月16日

  

 许峰照片3.png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邹中海图片.png 

评论家简介:邹中海,诗人,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作家代表,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有作品选进教辅、博物馆、央视播发和获奖。

许院领导名单(新).png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