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许峰诗歌研究院:世道人心 强劲内核
——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第九章
文/邹中海 图/王光兴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文学观非常正统,他认为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所以他非常反感那些闭门造车、胡言乱语或风花雪月般的“意淫”之作。他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我们这个时代里政治、良心上无脑马屁诗人太多了,有时看着那些风花雪月、不知所云的诗歌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对现实、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问题你可以不认识、可以不批判,但不要溜须拍马可以吗?”
而且他这个观点,坚持了几十年。这是什么?这已经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即坚持、坚守、坚定、坚毅的品格。早在1940年,毛泽东主席在《吴玉章寿辰致词》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流传非常广,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就是:“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关于许峰老师提出的这个观点,之前中国作协也曾组织一大批权威学者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并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推出一批反映乡村振兴和表现人文精神的作品。所以今天就借这个话题,聊一聊世道人心在许诗意境中的反映。
一、来无牵挂去无烟 尘缘何必苦相煎
如果不读懂许峰老师的诗歌,只会被他的文字魁力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只有真正读懂了许峰老师的诗歌,才会发现,诗里有他对生命的感悟、有他不断探索的宇宙观以及朴素的民本思想,尤其是现代人的一些境遇,其实也早就被他浓缩在一首首诗里。这是他作为诗人,在回望一生时,对自己生命中属于诗人片刻的真实记录。或许对他而言,这也才能体现出一个高水平爱国主义诗人的真正意义。
笔者在学习和研究许诗时,推敲过他很多的经典名句,发现每一句都有多重含义或有特殊指向,能抵达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哪怕是诗句中的几个字词、意象或者仅仅是一个标题,都能引起情感的波澜。有些诗句粗看不起眼,但细推之后,就会感到非常开阔,别有洞天!比如这一句:“来无牵挂去如烟,尘缘何必苦相煎。”粗看之下,每一句都只有一个“意象“,即“尘”与“烟”,其它的词组,则都是语言呈现。语言呈现在诗家语中,属于“说”的范畴,含义没有意象呈现的丰富。所以诗歌的语言,一般以意象展现为多。因为“意象“的呈现,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富有多元选择和含蓄美。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文心雕龙》提出:“隐义以藏用”;“精义曲隐,无伤其证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都可看成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指导条文。但如果诗歌的创作水平已达到了自然流畅、浑成天然的程度时,语、意结合则是最佳的选择。历史上很多大诗人的作品,恍若流水般顺畅,比如唐.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如此。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的境界。许峰老师这两句诗的情景结合,流水般顺畅,呈现出一种极富美感的动态美:“来无牵挂去如烟。”非常非常形象,可谓是“烟”字入,全诗出,让前面几个字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具象,仿佛一路烟雨,一路袭来,美仑美奂一一动态、画面、意境,都非常唯美;后一句的“尘缘”两个字,是虚实结合,让看不见的“缘”,也被看得见的“尘”具象化,组合成新的语义,加深了诗的意蕴空间。概括起来,言简意丰: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过程,后一句则是上升到了人文精神,以物观我,以我观物。带给人极大的启迪,这就是世道人心。
由静态的美转化为动态的美,不光能让画面活跃,充满生气,同时也是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我们常能从诗里感觉到诗人的情绪变化,比如:他高兴的时候,语言是欢快的;他愤怒时,语言是辛辣的;他充满同情或关爱时,语言又是悲悯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许峰老师的诗里,语言随着情绪的波动而产生节奏或气韵,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诗意体验。这是另外的话题,在这里只略作提示,以便所有喜欢许诗的读者,也都能根据诗里的语言节奏,领悟诗人层次分明、异常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创设出的丰富的有生命的艺术空间。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讲的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的,所以,意境也要体现出这种精神来,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我们在许峰老师的诗里,看到了他的忧患意识,看到了他的才华与博爱精神一一既有屈子、杜甫的家国情怀,也有陶渊明、苏轼等在仕隐之间的洒脱;还有李白、谢灵运等人的“云游八极”;更有王昌龄、陆游、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闻一多的凛然正气和拍案而起,所以他的诗里呈现出来的意境非常开阔,题材也非常丰富,这和诗人的博学以及军旅生涯的锤炼是分不开的。我们再以这两句诗为例,做一个设想,假如把这两句诗登堂入室,无论是放到儒释道文化的殿堂,还是放到法家、墨家、阴阳家的客厅,都不会产生违和感。
许峰老师早已功成名就,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就连他带的学生,很多也是文化大咖,所以他并不羡慕谁,也不会为了名利去写作。对他而言,写作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情怀的守护,更是对中华正统文化的弘扬,体现的也是一种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教化和士大夫的精神。尤其他很多的诗句,对官员有非常大的警示意义:为官者,如果不能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凡脱俗,就很容易被世俗的尘埃沾染,很难独善其身。许峰老师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有很大的领悟一一当众人都在忙忙碌碌,为“物质“而苦苦相熬时,诗人却能坦然自若,让精神升华。上文谈到的两句诗,尽管是以仙佛云道,展现的却是属于他尘缘里的平常心一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也是世间最难得的箴言。
二、五彩粉妆上九霄 源自操手任逍遥
许峰老师一生都在不断求索,不断超越,自春而秋,劳作不息。在这样忙碌却又充实的生活中,他的心与宇宙、与民生融在了一起,这样的“境界”,才使他的内核强劲,精神高远。也让我们明白,他的诗歌,并不是仅仅囿限某人或某物的空间,恰恰相反,在他的作品之中,每一种生命都脱开了“物性”,呈现出旷朗无碍的气息。这或许如陶渊明在《神释》中所言的“纵浪大化”的宇宙境界。下面几首诗歌,见许峰老师的主题诗集51一57页。有著名评论家邓三君老师的点评,著名书画家朱学明老师的配画。
其一、咏风筝
戊戌年夏日,看孙子和小伙伴们公园放风筝,联想到时下官场众多沉浮故事,有此一感:
五彩粉妆上九霄,源自操手任逍遥。
线断坠落尘埃里,方知德薄难舜尧!
其二、咏金桂花
在湖北蕲春的故乡草堂院中,有一棵父亲生前栽下的金桂花树,花开时节,每每坐在树下,沁人芬芳引人无限遐想,故拈小诗一首。
黄蕊点点叶中藏,不争不俏满庭芳。
真情倾献何须艳,亦花亦果口留香。
其三、赏纯音乐
《深山禅林》随感
深山幽谷布善音,慈航恩泽度众生。
山高水远承福惠,一声佛号沁禅心。
其四、祭诸葛武侯
羽扇纶巾出深山,三分天下一生缘。
掐指算尽世间事,无力逆天逐中原!
邓三君老师诗说:其一、一般把风筝比喻为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一个天空,一个地上,一线相牵。这首咏风筝的诗,别出一格,说明了一个人,尽管可能凭借一时的机缘走上重要岗位,大权在握,但是如果德不配位,最终仍会落得个人人唾弃的可悲下场。
其二、读了这首诗很容易让人想起毛泽东的《咏梅》和袁枚的《苔》,自然、亲切而温馨。尤其“不争不俏满庭芳”一句,意境高远,遣句平和,堪称一绝。此诗写出了金桂的特质,隐喻了父亲和自己为人处世的品质,令人玩味。
其三、有的禅歌虽然无词,却有深厚的意蕴,其是通过特有的音乐符号,转化成一种物象,润育人们心灵。萨顶顶是以唱佛歌成名的歌手,那特殊的韵律,仿佛上天布施给人类的甘甜雨露,无处不在。
其四、此诗虽寥寥四句,却对华夏尽人皆知的诸葛亮一生总结得精准到位、形象生动,语言顺畅,无钉无铆,近如白话,却提炼精当,手法高超,可谓大俗大雅之作矣。
读过这几首诗后,笔者想到了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人工智能写作,现在的网络发达,据说人工智能已能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但笔者认为,这类作品不应该看作“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是以人类命运与共的情感写作,说人话,写人事,哪怕写的是仙佛之流,其实说的也是人间事。许峰老师一直强调“文以载道”“真情实感”,他的作品宣讲的主题,是“世道人心”。所以作品自然能与时代共情,与民呼应。
人工智能写作,并非出于人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难以表现独特、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审美情感。那这样的写作,包括上文中许峰老师所批判的脱离了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有“人学”意义上的文学吗?还具有文学的本体性意义吗?这也是我们现在必须正视的问题。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所有的时代都一样,文学不可能仅仅是艺术,同时存在着比艺术的要求更崇高的利益。”这就启示我们,把文学作为艺术来对待和重视其艺术性并不错,然而归根到底文学不只是艺术形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真善美价值,这是更值得重视的。
三、黄蕊点点叶中藏 不争不俏满庭芳
许峰老师成名较早,写作也已超四十年。他不像那些“山头文化”“小圈子文化”等拉帮结派。他特立独行,却影响巨大,他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尽管他已在国家级、省级发表的作品或正式出版的著作,高达数百万字,但他没有加入任何协会。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读者自发组建了许峰诗歌研究院,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他的诗歌文化。这在当代诗坛是绝无仅有的,他也是当代诗坛少数几位真正的“常青树”。自许峰诗歌面世以来,热度就一直没有减过,这和那些靠拉帮结派起家的诗人有本质的不同。或许他的这两句诗,也能作为他出道即巅峰的诗意概括:“黄蕊点点叶中藏,不争不俏满庭芳。”
我们再回到他的几首诗中,继续探讨。这几首诗都写了不同的人生况味。但笔者感悟最深的,是这首《放飞筝》,引发了我的一缕乡愁。笔者在外漂泊多年,看到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联想。出门在外,时间越久,对故乡的一些人事,就会有怀旧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笔者也是诗人,多愁善感,每次读许峰老师的诗歌,往往能品味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他诗歌中强劲的内核和生活的感悟,带来的情感互动。但诗人这首诗的立意,并不是对乡愁的抒写,而是通过对风筝的描绘,以全新的角度,写出了风筝这个题材,在以往的作品中从没出现过的新观点。光这个切入点,就能让当代同质化严重的“诗家”们汗颜。
诗人长年在岭南从政,远离家乡湖北,写的却是对官场一些人事的沉浮。然生活的本质,有时候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或许也有某些“隐喻”。诗人在诗里的“线断”这个意象,是特指还是泛指,或者还有其他的用意,都未可知,因而充满诗意。虚实结合的意境美,就在于语意的不明朗。因为写得太明,只能绘景于万一,更多的需要读者去想象。笔者目前也处在五十多岁的年纪,正是非常容易“悲秋”的时候,所以感觉到意蕴非常深厚,期待您的互动参与。这样,诗歌的世界才会敞开,
四、三分天下一生缘 无力逆天逐中原
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一直都是非常正面的,甚至神化了。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也是有缺憾的,因为最终结果,造成了蜀汉无力角逐中原。虽然今天时代不同了,历史的尘埃已经远去,但诸葛亮的一些言行,依然影响着人们。因此也要引起重视,比如他的“躹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本是非常值得弘扬的,但如果过度劳累,透支身体,就会无法完成大业。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有身体,才会有一切。成大业者,身体是基石,养好身体,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真正奋斗不止。我们站在新时代,无意对前代先贤先哲的丰功伟绩做出新的诠释,但站在我们的角度,对先贤们言论的理解,是可行的。去粗取精,才能古为今用。所以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和我的评论,恰恰是对一个历史人物鲜活的形象再现。每一次新的观点,只会增加他们生命的长度与厚度,不会降低他们在人们印象中的任何形象。当然也只有像许峰老师这样的贤者、智者,才能在一大堆的赞美言论中,发出不流于世俗的真知灼见。我在网上也找到了诸葛亮的生平简介,一并交流展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来源见网络)
一首有意境的好诗好词,主要表达出作家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来温暖世道人心,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而不是对民生疾苦视而不见。现在有的诗,特别是很多老干体,多是高大上的口号,虽“意气”冲天,但“境”界全无。《后汉书》作者范晔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立意为先,以文传意”。明代哲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寓意则灵”等,都是古今大家经验之谈。若想写出主题突出、思想鲜明、情感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还必须现实生活中上下功夫,并化景物为情思,揉情于景中。总之,要用真实、鲜明、新颖的意境,道出积蓄胸中的情,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写出属于自己的诗。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一一2024年10月8日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许峰诗评集》7本书。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央视两次播发。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