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许峰诗歌研究院: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4/11/05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许峰诗歌院.png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十二章

文/邹中海  /王光兴

 

一、十月孕育含苞中,日月精华待隆冬

契诃夫说:“作家写作,第一是简洁,第二是简洁,第三还是简洁。”写作是脑力劳动,也是手工劳动,所以也提倡工匠精神,因此文章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现在已进入冬季,正值许院即将建群一周年之际,用许峰老师的 “十月孕育含苞中,日月精华待隆冬 “这两句诗,当作第一节的小标题,不但孕育着希望,也很适合于季节。

 开幕式33.png

作为当代诗坛旗手的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他的讲稿和写作,都是生动的教学范例,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喜欢诗歌创作的爱好者来说,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前几天听他讲诗,颇受教益,觉得他的讲解,抵达了诗歌的核心领域。为了更好地普及许峰诗学,回报广大读者对许院的支持,我们把他的诗学观点公开,让更多的诗歌创作者加入进来,少走弯路,写出新的名篇。他说:“我觉得诗的语言很重要。不能满篇大白话,然后一拍就说是诗。所以我对这一点,是最反感的。把白话,一排队就说是诗了。那就不是跟幼儿园一样,把小朋友排成队,就说是部队的列队训练了?是不是这个理?好的诗歌,应该要高出日常生活本身。”

 

许峰老师的话,是有针对性的,可以说是切中了当代诗歌的弊端。诗歌创作特别是新诗创作,把大白话当成诗的现象非常严重。回想古人创作,“两语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现代人写诗,虽不用到那个程度,但遣词造句还是必须讲究的。清人郑板桥有一幅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和表达的艺术主张:“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如同三秋之树,落去繁叶,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要摒弃繁杂多余的部分,使作品简洁、明晰,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创作者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展现独特的艺术。

 

知名文化学者尧山壁老师说:“诗歌不是照相、拓片,不能从头到脚,从根到梢,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生怕读者领会不了你的良苦用心。应像中国画一样,有节制,有节奏,有留白,留给读者想象、补充的空间,不能枝繁叶茂、密不透风,要有主次、远近、浓淡。中国画讲疏朗,疏朗也是一种美。果农都知道要剪枝、疏果。农民也有自己的美学:“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要小鱼里头挑大的,大的里头挑活的”“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作家孙犁.png

著名作家孙犁老师也有相似的论述:他说:“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他觉得自己“干净得有些洁癖,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孙犁进一步说:“单纯的形象是用顶简单的语言,表现完整的形象。为什么简单了又可能完整呢,作者不断地学习,使他能看出一个事物的最重要的部分,最特殊的部分,和整个故事内容发展最有关的部分。作者强调这些部分,突出它,反复提高它,用重笔调写它,于是使这些部分从那个事物上鲜明出来,凸显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思想明确,自然就会删繁就简。

 

许峰老师的作品,既有上述名家的观点,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丰富的写作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当代诗歌写作的方向,所以今天就先从简洁、形象两个维度来分析许峰老师的诗歌。

 

二、但等百花喧嚣去,伴梅斑斓立寒风

在分析之前,我们要搞清楚这两个概念:

(一)什么是简洁?简单地说,所谓简洁,就是言简意赅,不多余的表达方式或文字风格。在语言和写作中,简洁可以使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简洁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提高沟通效率,避免信息传递上的误解和歧义。我们先来看许峰老师的诗论:“不管是新诗还是古诗,不管句子的形式很散或跳跃,但都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应该首先在内部结构上要有一条主线,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层次与层次之间,都有它独立的一些小中心思想,一些小观点;第三个特点,在诗的语言遣词造句上,要比较讲究,上下前后都能协调。大致要有这个意思,才像这么回事是吧。”

 

许峰老师用带有反问式的三句话,就讲清了诗歌写作的基本要领,眉目清晰,要言不烦,一目了然,胜过很多作家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关于简洁这个概念,笔者还有一点补充。笔者认为,“简洁”是一个复合词组:“简”即简单明了,“洁”即清新干净,这两个特质,在诗歌语言中尤其重要。诗歌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俚语、炼语、生活用或固化的书面用语。尽管它是从口语上来,但经过了诗人作家的加工与锤炼,然后才有诗的美感和意境,才能形成诗的语言,产生诗意。检验一首诗的好坏,诗歌语言是关键之一。如基本上达到了信达雅的水准,才可以说是诗的语言。大白话入诗,不但破坏了诗歌创作的难度,也降低了诗歌的档次一一大白话人人会说,总不能说这些人全都是诗人吧,是不是!还有如果语言太粗俗,也无法让诗产生美感,反而让人反感。我们看古代那些大诗人的诗句,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而且没有时代的任何隔阂,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古代诗人的语言,经过了他们的千锤百炼而产生了独特的美感,具有独特的魅力,因而穿越千年仿佛如昨。在所有的艺术审美中,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不分古今中外,所以能历久弥新,产生共鸣。比如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才四十个字,却像画一样美。王维描绘的这般景致,不一定就是王维时代的情景,但一定是诗人内心的理想画卷。许峰老师的诗亦然,不但简洁,而且干净自然!比如咏《玉兰花》,就写得清新脱俗,如出水芙蓉:

玉兰花

文/许峰

青白相宜淡淡妆,微风轻拂送幽香。

若仙素雅谁裁出,真情自在满庭芳。

玉兰花.png

从上面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许峰老师不管是诗论还是诗歌,都能用极简的字词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画面。是真正能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大诗人。

(二)什么是形象呢?所谓形象,就是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也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如同高尔基所说:“文学把真理化为形象──人物的性格和典型”,便是指狭义的文学形象。网络上一个堪称经典的比喻:“鲁迅的文字像蚯蚓,把它斩断仍就是活的。”这就是形象。能把概念的东西具象化。

 

形象也就是印象,在文学创作中,形象是直接产生画面的关键。但现实中,很多心理活动或抽象的事物,无法直接生成画面,太抽象的东西,往往给人的印象就会模糊,所以要用通感、比喻、拟人等修辞,让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但比喻要贴切,避免牵强附会; 拟人要自然,避免生搬硬套;通感则要有功能转化的连接,以免脱节,让人不知所云,无法到达或构筑出美学的效果。我们用许峰老师的诗作的小标题,就较形象和妥切:“但等百花喧嚣去,伴梅斑斓立寒风。”“十月孕育含苞中,日月精华待隆冬。”

 

诗歌是很高贵的艺术,许峰老师又是资深的大诗人,他的平常用语,都像诗歌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他在上文中打的比喻,非常妥切,让人听后或读后记忆深刻。我们可从这些例子上展开思考,可以得出结论:形象与新颖是诗歌语言最起码的基础。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领异标新二月花。”

 

写诗还要有独特的风格和有自己的主见或思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大作家赵树理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好的文艺作品与地摊文艺,一个是茶壶,一个是夜壶,茶壶摆在桌面上,夜壶藏在床底下,不能颠倒了。“话语准确生动,让我读后,一辈子忘不了。梁漱溟95岁时谈为学的八重境界:一、形成主见;二、发现问题;三、融会贯通;四、知不足;五、以简驭繁;六、运用自如;七、一览众山小;八、通透。搞文学创作也如是。

 

我们对照许峰老师的诗歌,和他对诗的理解、对诗歌语言的描述以及对现代诗歌的评价,都是非常准确而新颖的。因此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名家,到了极高的境界,思考方式是完全相通的。基此,我们今天把许峰老师的语言特色,整理出来,和读者朋友们分赏。

 

但由于新体诗和古典诗,在诗歌的表述上存在着差异,许峰老师现在的创作,也是两驾马车,齐头并进。现在他既写古典诗词,也写新体诗,因此想结合许峰老师的新体诗和古典诗,分别谈一谈的语言特色。今天讲的是以许峰老师的古典诗为例。读者朋友们可结合《许峰诗歌研究》第一部的《语言随世俗 文章师古雅》和《炼词炼意炼典故一一许诗中的语言特色初探》和第二部《许峰诗歌研究》的某些篇章,一起赏析。

 

三、褴衣粗食一生艰,沥血育后奉薄田。

搞清了这些概念,我们的讲解就有了航线,至少不会“乱码“。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都是极其简洁的,我们追求的是用相对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道理,所以简洁的的语言就极其重要。当然这里的简洁指的是简短凝练,文学语言本就不同于生活用语,诗歌更是语言的艺术,鲜活、形象、新颖、准确、有味是最起码的要求;诗歌语言还是“寺庙的语言”,除禅诗之外,其它的诗歌语言也要有一定的禅性或悲悯情怀,托物言志、以情传神。我们先来看诗,见80—87页,邓三君老师的点评,朱学明老师的诗配画:

其一、怀念父亲

父亲许肇祥,字锦华,从小因家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跟着奶奶讨米要饭,七岁开始给富农放牛。新中国成立后虽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因国家长时期天灾人祸,父母亲抚育着我们四兄妹一直是艰难度日。改革开放后,我们四兄妹成家立业,生活开始富足,然父亲重病缠身直至仙逝。特作诗一首,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褴衣粗食一生艰,沥血育后奉薄田。

春秋易逝雏亦老,岁月不改是思念!

父亲.png

其二、祝福母亲

我的母亲陈牵娣,九岁丧母,十四岁丧父,幸得其叔父收养,在苦难中成人。新中国成立后嫁给放牛娃出身的我父亲,又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父亲一起养活一个七口之家,吃尽人间百苦!真应了“苦人天养”这句话。母亲性格开朗,加之晚年家庭条件不断改善,七八十岁还整天乐呵呵!今冬已 85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笑声朗朗,兴来还要走村串户,小酌几杯。

幼孤篱下泪无边,暑去寒来有谁怜。

如今鹤发童心在,徜徉山水期百年。

母亲节.png

 

其三、咏山茶花

十月孕育含苞中,日月精华待隆冬。

但等百花喧嚣去,伴梅斑斓立寒风!

山茶花.png

 

其四、酒泉吟

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军苦战得胜归来,汉帝特赐美酒至军中奖赏。霍想大胜来自将士性命,御酒岂可一人独享!然十万大军仅数坛美酒如何分饮!于是命人将酒倾入泉水井中,让将士痛饮掺了御酒的井水!甘肃酒泉因此而得名。

血染征衣犹在身,一汪清泉润众心。

深谙独木难支厦,功高不贪始为金!

 酒泉.png

邓三君老师诗说:其一、我等年岁之人的上辈,都经历了中国的经济困难时期,饱受苦难。改革开放后,当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他们撒手人寰,让我们晚辈徒生“子欲孝而亲不待”之憾。拜读此诗,联想父辈,暗自悲伤,嘘唏不已。

 

其二、读许峰这首诗,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50岁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83岁去世,寿虽近孟哲,但健康质量很差。她卧床三十余载,读书写作不辍,令我辈敬仰。兄母虽少年命运多舛,但老来得福,是为大幸矣。在此祝老人家:童心永驻,颐养天年!

 

其三、山茶花孕育花蕾十月后,于冬腊两月的寒风中绽放。此诗言明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无论干哪一行,必须苦练内功,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都能一展芳华。其告诫人们无须赶时髦,争风头,爱慕虚荣,更像山茶花一样,傲立寒冬吐芬芳。如此这般,更为世人所称道!

 

其四、诗人曾在酒泉从军,深受当地人文精神浸染,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他以历史人物为鉴定,告诫人们,一个人能力再强也要靠众人扶持辅佐才能干成大事。做成几件事,功是自己的,过是别人的,实非君子所为矣!

 

四、如今鹤发童心在,徜徉山水期百年

众所周知,许峰老师的笔力一直是特别犀利的,尤其擅长写时事讽喻诗,他主张注重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强调诗歌揭露、批评社会弊端的功能。比如组诗《反弹琵琶伎乐天》《“娘炮”的叹歌》《网络文痞画》《文娱圈里的“八骏”图》及偶感偶悟之作《昨夜暴雨》等,笔者认为是当代诗坛讽喻诗的登顶之作。其实许峰老师的诗从艺术性来说,他对诗化人物的描写和对情的抒发,境界更高!因为这些诗歌,融入了诗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情感依恋。比如他用诗刻画的历史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独具个性。他所叙的人,都赋与了人的真实性,摆脱了“脸谱化”和“旧套”。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许峰老师的诗歌有“有史书式的人物刻画。”而且用墨极简,形象鲜明。比如他写的刘备与曹操,非常传神。文学作品贵在“传神”。所谓“传神”,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得非常准确,心理活动及表象之外的特点,也展现得非常逼真、鲜活,让人读后产生出人物的多面性。

 

司哥特·菲茨杰拉德说:“先塑造一个个体,你会发现你已经创造了一类人;先塑造一类人,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创造。”许峰老师的诗歌,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塑造一个个体,然后创造了一类人。这是顶级高手才有的文笔。相反,如果是先塑造一类人,结果发现什么人物都没有塑造。能用诗来塑造数十人物形象,许峰老师绝对是“第一人”,这个功力,应该早在当新闻记者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下面两首诗,就是例子:

其一、刘备

自诩正统谋皇柄,假仁假义笼人心。

争得黄袍加身日,遍地饥民伴残兵!

刘备.png

其二、曹操

生为一己皇权梦,挟帝横征逆天穹。

三抔黄土枢囊处,江山易主两手空!

曹操.png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他写给父母的诗,初看情感非常真挚。细品我们能从他的诗中,看到父亲的艰辛与勤劳,母亲的乐观与豁达,而父母的品质,又同时能在许峰老师的身上显现,体现出一个和谐家庭的美好家风家学。

我们先看第一首,写给父亲的诗:

褴衣粗食一生艰,沥血育后奉薄田。

春秋易逝雏亦老,岁月不改是思念!

 

此诗从开头就写出了父亲的艰难“褴衣粗食”概括了父亲的一生;第二句“沥血育后奉薄田”,“沥血”这两个字非常动容,靠几亩薄田养活四个孩子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充满沧桑感。结尾两句抒发的是诗人的感慨,体现的也是诗人的孝心:“春秋易逝雏亦老,岁月不改是思念!”“雏”就是指诗人自己。整首诗有情有景有爱有人物有故事,却浓缩在二十八个字里,除了顶级诗家,能用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来表现,我想再难找出第二种方式。

 

我们再来看写给母亲的诗:

幼孤篱下泪无边,暑去寒来有谁怜。

如今鹤发童心在,徜徉山水期百年。

前两句同样交待了事项,后两句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以言传心,表达出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祝福。第三、四首,留给读者朋友们解读。

总而言之,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都是用心锤炼出来的语言艺术精华,有独特的美感和思想深度。他的诗歌语言,是经得起时空检验的诗家语,所以他非常反感那些随便把几句大白话排成行,就当成诗的“诗歌”。期待诗人们在学习了许峰老师的诗歌和诗观后,有所收获!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照片3.png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许峰诗评集》7本书。

 邹中海图片.png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许院领导名单(新).png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