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谭文革散文︱古镇梅城采风记

编辑:王光兴 邱天 发布时间:2025/01/13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谭文革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梅城是一座千年古镇,古为梅山峒地,系著名的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北宋熙宁五年即1072年,首建安化县,县衙治所就在当时的梅城。

 1谭文革.png

对于安化及梅城,我特别熟悉,骨子里有一种认同感。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许多次讲到了安化和梅城,也多次讲到陶大人即清代两江总督、太子太保、湖南经世派文化代表人物陶澍。后来我知道,陶澍任两江总督时曾来我家乡涟源古镇蓝田巡视过,他登上宏伟壮观的古蓝溪桥,心旷神怡,文思泉涌,欣然而作《蓝溪桥碑记》。

 

我参加工作后多次去益阳、常德办事时都经过了古镇梅城,但每次均是路过,未曾停留,更谈不上认真去看看,这确实有些遗憾。甲辰年冬月的一天,梅城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陈古堂收藏馆老板、红色文化收藏家陈立辉先生邀涟源收藏家定梅兄、华清兄去考察交流,亦请我和仪凡兄一同去古镇梅城采风,我们欣然前往。

 

2025年元月4日刚好是周末,上午九点半我驾车和仪凡兄一同从娄底城区出发,其他几人则于九点五十从涟源城区出发,不到十一点,我们几乎同时到达了梅城陈古堂收藏馆,立辉兄已在馆前热情迎接。

 

此馆位置极佳,前面就是著名的洢水。毛主席年青时即1917年夏天第一次到安化梅城游学,他看到清澈宽阔的洢水里有许多蓝色的长长的水草随着流水悠悠摆动时即兴而吟:“洢水拖蓝,紫云返照:铜钟滴漏,梅岭寒泉。”毛主席年青时曾两次到安化梅城,两次都经过了涟源伏口,可见安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我家乡涟源也是。

 

梅城陈古堂收藏馆虽面积不太大,但馆内藏品丰富且档次很高,文物收藏价值极大。陈古堂收藏馆远近闻名,陈列着许多古物、旧物,亦有一些红色文化的文档、照片、古籍和物品等,据立辉兄考究,其中有些还是孤品或存世很少。确实,这里许多藏品我是第一次看到。

 

展柜里有三张票据存根特别吸引着我,票据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湖南蓝田支行代收武器捐款存根”时间分别为:“公元1951年11月3日”、“公元1951年11月6日”和“公元1951年12月15日”,“捐款人姓名和捐款单位名称”分别为:“李樹元”、“李桂寿”和“久隆”,捐款金额分别是:壹拾叁万柒仟贰佰元、叁万肆仟肆佰元和肆万叁仟元,有两张注明是“购买战斗机”,有两张上有屹章“中国人民银行桥头河营业所”字样。显然,桥头河现在是涟源的一个镇。

 

这就是真凭实据啊,梅山文化里有可贵可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梅山人民包括我家乡涟源的父老乡亲在面对凶残的帝国主义侵略者时能挺身而出、敢于亮剑,或上前线英勇杀敌,或踊跃捐款捐物。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涟源籍指战员就有119位。而在另一份1951年的捐款单上,古镇蓝田的谭于英先生捐了壹万元,谭国樑先生捐了壹万元,可见涟源谭氏族人的爱国情怀之深。

 

展柜里还有一本《国际大势》讲义,主讲人是罗驭雄,边上印有“安化小学教师暑假讲班讲义”、“安化民生工厂代印”等字样。这位罗驭雄先生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罗老师一生献身于基层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令人敬佩。展柜里另有一份《大桥简报》,系“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三日”由“大桥公社党委办公室编”的第四期。这个大桥公社就是今天涟源湄江镇的前身。

 2.png

陈古堂收藏馆墙上挂有一个古老的雕刻木牌,上有镀金的”奉 旌表節孝”等文字。立辉兄告诉我,这是他很多年前从陶澍故里高价收藏到的,经考究应为清代道光皇帝嘉奖陶澍夫人的“旌表”。他一同收藏到的还有一块似乎更古老的木匾,上面刻有“书屋”两字,字体秀美,刚劲有力,“书屋”的浓浓书香翰墨仿佛正穿越200多年历史向我拂面而来。立辉兄说,“书屋”木匾的年代比“旌表”还要早,应为陶澍之父陶必铨之书屋或其祖父书屋之木匾。我觉得自己与“书屋”木匾特别有缘,我家大书房里正好缺一块“书屋”木匾。我喜爱文学创作,立辉兄喜爱文房收藏,两人各有所爱;若我为立辉兄写两篇文章,且以后编入我的散文集,并将我主编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清代书法拾遗》赠一本给他,立辉兄则将“书屋”古木匾半卖半送转给我,那么我俩各取所需,两全其美,相得益彰。我跟立辉兄一交流,君子之诺即成。

 

我早就听说安化梅城的美食很有名,然而百闻不如一品。中午,立辉兄热情地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品尝梅城地方风味,那清炖黑山羊、煎煮梅城鱼、煎炒米豆腐等菜特别好吃,色香味俱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亦因以前很长时间里安化、涟源是一家,两地山水相连,文化相通,饮食基本一样。

 

下午立辉兄陪我们去梅城红色文化展览馆参观。该馆是非常有名的红色文化展示场所,系近几年新建,占地很大,共有两层,这是立辉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独资建起来的红色文化展览馆或博物馆,立辉兄的此馆在全国民间场馆中,我虽不敢称之第一,但绝对属名列前茅。此馆陈列着2000来件珍贵的红色文化文物,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令人惊叹,这些红色文化文物是立辉兄20年来花费无数心血和资财,辗转全国各地精心收集而来的。

 

立辉兄一边陪我们参观,一边亲自讲解,并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一件件珍藏。这里有上世纪中叶最大标准印刷的伟人风采毛主席巨幅像,有1921-1949年多种毛泽东著作平行本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抗战、上改、军政等红色书刊和党史资料,抗美援朝各类珍贵文物文献,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百幅红色宣传画。其展厅宽敞、明亮、舒适,射灯照映着或立或卧、或长或方的玻璃罩陈列橱里,陈列着大量的旧书刊、报纸、照片、画作、枪弹、像章等,氤氲着红色、庄重、厚重的气息或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些难忘的、火热的年代。

 

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还有立辉兄从收藏的抗战时期文物中发现的1944年创作的一首反映安化人民包括我家乡涟源人们奋起抗战、誓死保卫安化、保卫从全国迁来安化及蓝田古镇的近三十所大学和中学的歌曲《保卫安化》,歌词威武雄壮,旋律气壮山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立辉兄功不可灭。

 

立辉兄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其实比我还小很多,今年只有五十。他对红色文化有很深的情结,积20年之功已收藏上万件红色文物,此展览馆展出的只有2000来件,其余的都珍藏在洢水之畔的陈古堂收藏馆。这么多年来坚持做红色收藏,他深有感慨的说:“红色文物能让我们知道万水千山来时路,了解一个伟大时代深厚的血脉来源,更加催生信念和力量,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和家园建设得更好。”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立辉兄的儿子也爱红色文化,其“三观”很正,学习成绩好,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国防事业,现正在部队服役,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

 

在这里,我又看到了一张“中国人民银行湖南蓝田支行”的“代收武器捐款存根”,捐款人是“大尘裕 肖瑞恒”,金额为“万玖仟贰佰元”,用途也是“购买战斗机”。我还看到一幅制作于“中华民国十九年”的“安化县图”,按图所示,现在娄底东至明镜井、祖师殿,西至冷水江的花桥,南至涟源的三甲、小冲、白水以及蓝田、六亩塘、石马山、安平、桥头河、七星街、古塘、伏口、湄江等地。当时都隶属安化。在这里,我还看到了罗盛教烈士生前的签名手迹原件和照片原件,还看到了罗驭雄先生所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原稿,还看到了一张1979年的《广西日报》,上有上将李卓成的英雄事迹,他当时是连长,杀敌有功,被授予“一等功”。

 

在一张一九六O年二月的“访问太原留念”合影前,我久久挪不开脚步。合影中的九位分别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李学义,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革命烈士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之一孙达德,十五次立功受奖的红军老团长方和明,著名杀敌英雄李秉壁,著名战斗英雄李来财,英雄子弟兵戎冠秀。我内心里向这些先烈、英雄或其父母们致以了崇高的敬意,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脊梁,永远不能被忘记。

 3谭文革合影.png

那个火热年代的一张张宣传画,是如此的精美简洁、热情洋溢、催人奋进,让人久久凝望,并引起我们对那个伟大时代、那些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很多都在变,但我要说,有些东西可变,而有些东西如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收入公平、平等互助、爱国爱家等是永远不能变的,现阶段及以后绝不能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等在华夏大行其道。因此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及其伟大精神,要牢记革命历史和传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让红色政权永远掌握在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手中,要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参观展览馆后,我们又回到立辉兄的陈古堂收藏馆品茶,在这里听立辉讲梅山文化和梅城故事。期间,立辉兄对我的散文有了浓厚兴趣,要我多写梅山文化、梅城的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其后我们又聊到了围棋。当知道我和仪凡兄很喜爱围棋时,立辉兄随即起身并找出一本民国三十二年由世界书局出版的《围棋与棋话》,编著为沈子丞,字数约60万。此书品相不错,我非常喜爱。立辉则继续与我的君子之约:我为他写宣传性散文,他半卖半送将书转给了我。

 

品茶、聊天、闲谈于洢水之畔,时间过得飞快,已是下午四点多,我们该启程返回了。立辉兄很客气,要留我们吃了晚饭才起,我们表示了谢意,坚持早点返程,路上安全些。立辉兄即各赠了三本有梅城乡土文化气息的本地书籍和杂志:《梅城擂茶》《梅山》《诗画龙安》。安化黑茶特别有色,梅城就是一座茶香悠悠的千年古镇,有深厚的梅山文化底蕴、悠久的红色历史渊源,从某个角度说,安化还是清代中后期以来湖南经世文化学派的开源地,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慢慢研究。

 

我与古镇梅城很有缘,过一段时间我还会去看看。下次去要重点了解梅城擂茶和安化黑茶,当然也欢迎立辉兄来涟源的千年古镇、有“小南京”之称、被宋代思想家张南轩称之“此地宜蓝”的地方蓝田看看,登上千年古桥蓝溪桥,走进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的故址,还可去湘军故里走走。(写于2025年元月6日)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