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谭亲梁散文︱家国情怀

编辑:张国强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 谭亲梁


在前不久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中表现最突出、成绩最优异的运动员无疑是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和男子4×100米混合接力等两块游泳金牌的浙江小伙潘展乐,有一次央视记者现场采访他时问:怎样庆祝自己几天后的20岁生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好准备比赛,先国家后个人。


当时正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和家人们都眼前一亮,这年轻人真的太优秀了,其三观很正,而他的回答其实还蕴含了家国情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优秀则国优秀,从潘展乐这一代富有国家情怀的年轻人身上能够看到中华民族未来的伟大复兴,这确实让人欣喜和欣慰。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少年非西汉初的霍去病莫属。霍去病十八岁时即为剽姚校尉,他率800名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之后任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后来又多次率部出击匈奴,歼灭和招降匈奴官兵共20余万人,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他曾跟汉武帝说过有一句极具家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微信图片_20250702091920.jpg

我们从古代的霍去病和今天的潘展乐身上,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的杰出年轻人并未丢掉宝贵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正在延续和传承。


伟人毛主席少年时的《七绝·赠父亲》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他立志为中华民族和天下苍生发奋学习、无私奉献的伟大家国情怀。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立志,亦表达了他的伟大家国情怀。

88毛主席.png

这种情怀是无比宝贵的。有这种情怀的人既特别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也特别爱自己的家庭和家人。这种人在国家有难、民族存亡时往往能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不顾个人安危,更不计个人得失。这种人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或潜在的脊梁,这种人最忠诚、最可靠、最坚贞、最不会变节。


长期以来,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抹黑或否定儒家文化和思想,认为儒家文化和思想过时了,我认为,儒家文化和思想绝对没有过时,儒家的许多文化和思想在今天仍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先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和思想将个人、家庭、国家、民族和天下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也说明: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国家和民族;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任何人若抛弃自己的家庭、国家和民族,则是忘恩负义之徒,必遭人鄙视。


家国情怀既是高尚思想情操,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祖国正急需人才之秋,在国外已享有丰厚待遇的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冒着各种危险,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最后都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绩,永远载入史册,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3钱学森.png

他们之所以回来报效祖国,是因为爱国思想的领引和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因此中国当今的教育不仅必须把爱国思想、家国情怀等列入教学范围,而且应列为重点反复地教育和培育。许多年以来,北大、清华两高校每年招收华夏许多顶尖聪明的学子,四年后许多人去美国留学,学成后大部分人却留美不归,其中一些人竟然为美国研制尖端武器,美国则以这些尖端武器威慑、遏制华夏。这是改开以来华夏教育的悲哀和失败,是时候该彻底转变了。

微信图片_20250702091926.jpg

近三四十年来,华夏先富起来的一些暴发户,其中不少人靠的是投机取巧、侵吞国有资产、走私贩卖、偷税漏税、开矿污染环境或官商黑暗勾结等起家,在积累了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财富后,迅速将全家或部分家人移民国外,同时将大量的财富转移出境。这些人思想上毫无家国情怀,心里没有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只有家庭和个人利益。一旦国家、民族有大难,他们立马用“第三十六计”即“走为上”,飞快地跑去了国外,贪图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因此我认为同时也建议,对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切实做好;国家用人尤其是选拔、任用中级高级领导干部时,一定要重点考察其是否具有家国情怀,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若有家国情怀,这样的人就很可靠,可以放心任用;若没有家国情怀,这样的人就极不可靠,不可以重用。(写于2024年8月27日)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