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月印无心烛诗魂
广东 吴妍俊
总有些人,注定要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若干年前,人称为“农民诗人”的叶小兵,用一首《致友人》轻叩诗歌的门扉;而今,他是释圣静——凭《月印无心》《乐道》两部诗集,在诗坛漾开圈圈涟漪的“佛门诗僧”。叶小兵与释圣静,两个名字,一种人生。前者承载着他在尘埃里开出的花朵,后者则凝聚了他在明月下照见的诗魂。诗与禅,在他笔下完成了最终的合流。
山里的月光记得,那个自幼丧父的少年,如何在姨母家的屋檐下,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四年级的孩子,本该在田野间追逐嬉戏,他却已沉浸在《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里;在《儒林外史》的世态炎凉中,一字一句地啃读着《文学概论》。“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多年后,他这样说道。那些借来的书,那些煤油灯下度过的夜,那些月光里写就的稚嫩诗句,都成了他通往远方的舟楫。
命运总爱开玩笑。五年级的课堂还没坐热,贫困就迫使他告别了学堂。可文字的魅力如此迷人,他不认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五十余年已过去了,那些在课本上读过的诗句,依然在他心中鲜活如初。不认识的字,他就靠着上下文去猜;不懂的意境,他就对着山间的云雾去悟。文学,成了这个失学少年最后的避难所。
十六岁那年,“奔腾诗社”的成立,如一束光,透窗而入,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徐志摩那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从此,他踏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这条路,走得何其艰难。退稿信如秋叶般纷至沓来,村里人的嘲笑声此起彼伏。“疯子”——这个称呼成了他的标签,总是跟随着他。就连亲舅舅也劝他现实些:“不如去做个算命先生。”面对这一切,他选择了沉默,把所有的委屈都化作笔下的诗句。为了生计,他扛过扁担做过“棒棒军”,收过破烂,擦过皮鞋。生活的苦难,反而让他的文字有了温度。
2001年,诗歌《致友人》获奖。这本该是狂欢的时刻,他却选择了沉寂。“书读得少。”他淡然一笑,背起行囊走进了河北当代文学院的课堂。从凭感情写诗到系统学习,他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蜕变。
然而,人生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到来。经历了世事沧桑,他最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剃度那天,他说:“出家之前,我是诗人;出家之后,我是僧人。”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诗风的升华。佛经的智慧如清泉般洗涤着他的心灵,也让他的诗歌有了空灵的禅意。
《月印无心》《乐道》的出版,让人们见识到"佛门诗僧"的独特魅力。但他没有停步,反而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文化传播。自费创办平台,担任编委顾问,创立"三湘文学"......他说:"一个人能量有限,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佛教题材的诗歌。"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慈悲之心。月薪仅九百元的他,却总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河南水灾、玉树地震、武汉疫情......他总说:“我是出家人,钱是施主给的,不如回报社会。”疫情期间, 他每日在寺中点亮一百二十六盏佛灯,为苍生祈福。这份情怀,恰如诗人许峰所赞:“善由心生自为佛,胜似梵音日绕梁!”
他写下诗歌,以表心迹:
“我本无我
我不是诗人
我不是作家
我只是一介比丘
说我追名也好
责我逐利也罢
我只想把路走
只想不忘初心
把佛文化天下传扬
问我何以出家
难忘剃度时
恩师重托
以僧家诗人身
把如来家业光大。”
诗作赏析:修行路上的心灵印记
细读释圣静的诗作,犹如聆听一位修行者的心灵独白。他在诗中写道:
“闭门常思己过,张嘴即念弥陀。
睁眼众生皆渡,内观唯吾多磨。”
这四句诗展现了一个修行者的日常功课:闭门思过是内省的功夫,张嘴念佛是修持的法门,睁眼渡众是菩萨的愿力。这种自我观照的坦诚,让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内观唯吾多磨”则道出了修行路上的真实体验——外在看似平静,内心却要经历无数磨砺。
另一首诗更是直指修行核心:
“皈依无量寿,慈父阿弥陀。
千百亿化度,莲花无尽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坚定的信仰。“皈依”二字道尽归命投诚的虔诚,“千百亿化度”则展现了佛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最后“莲花无尽佛”的意象,既是对净土的美好描绘,也暗喻每个众生本具的佛性。
最见其修行境界的是这一首:
“善种成佛报,早离生死轮。
法界任来去,无处不显身。”
此诗透露出修行者的大自在境界。“善种”既是修行之因,也是成佛之果;“法界任来去”展现了心无挂碍的洒脱;而“无处不显身”则道出了与法界融为一体的证悟境界。
这三首诗作,从修行功夫到信仰皈依,再到证悟境界,完整呈现了一个修行者的心灵轨迹。
他以一颗悲悯之心,菩萨心肠,来化度芸芸众生。身处红尘,却能看透“贪嗔痴怨,喜怒哀乐,到头来,皆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的真相。既然是一场空,又何必执着?这种超然物外的智慧,让他的诗歌既有文学的韵味,更有佛法的深度。
如今的释圣静,依然在文学与佛法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他以笔为舟,以诗为媒,在红尘中筑起一方净土,便是他对世界最温柔的回应。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不会明白,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疯子”,早已用整个生命,写下了一首超越世俗的诗篇。
月光还是当年的月光,照着他走过的路,也照着他正在走的路。回望这条通往心灵故乡的旅程,邹中海院长在《诗僧小兵》,恰似一个凝练的缩影:
寒山寺里钟声远
半卷诗章绝代才
这悠远的钟声,是他清寂的修行;这半卷诗章,是他不尽的才华。月光如水,钟声悠远,那位从尘埃里开出的花,已化作一苇渡江的舟。月印无心,江河影现,一位诗僧的修行之路,在诗、禅合一的境界里,默默向前。
附诗人叶小兵简介:叶小兵,名笔:释圣静,1971年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CCTV全球爱华诗词文化春晚宣传大使。歌曲(作词)《灵魂》曾在2023年本次晚会播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晋中市分会顾问,广东作家联盟副总编。月印无心莲花文化传播总编辑。美国华人诗学会巜诗殿堂》诗刊(汉英双语)头条主编。《三湘文学》杂志社总编辑。《精短小说》副主编。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在《中国早报》《人民基层在线》《中国农业网》等新闻媒体发布作品数十篇。(组稿:晓星 放飞)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