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谭文革散文│人到中年悟有无

编辑:黎兴旺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原创:谭 文 革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在哲学上是辩证关系,没有绝对的“有”,也没有绝对的“无”,“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老子的《道德经》有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相生,我的理解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存在。


昨天我在一个校友微信群中看到了精彩的聊天,校友们的对话很富哲理,我受益匪浅,当即有了创作灵感。

1619423154120117.jpg

一位说:“人们总是把幸福体现在ʻ有ʼ:有钱、有车、有房、有权、有势、有一切,然而真正的幸福体现在ʻ无ʼ:无病、无灾、无忧、无烦事。人活一世,最终会悟到:ʻ无ʼ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许多校友赞同他的观点,我也基本赞同。但我还认为,人生是一个漫长过程,至少分为三个阶段,即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三个时期。对于“有”与“无”,人生的阶段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青少年阶段,“无”是与生而来的。青少年无病、无灾、无忧、无烦事,生活充满阳光,人生充满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努力学习,锐意进取,执着追求的是“有”。


人到老年,有些东西已失去或正在失去。如权和势等,这些都与身份、职位有关,人迟早是要失去的;又如车子,人老了,终有一天开不了车,甚至坐不上车了,因而车子也迟早要失去。


然而有些东西,老年人不可失去,失去了就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没了尊严。如钱和房子等,老年人若没有钱,生活如何保障,拿什么去医院看病?若无房子,那住哪里?


也许有人说,人老了就靠子女。没错,子女确实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然而当今时代,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子女们也有难处。即使子女们富有、孝顺,然而靠子女养老仍不如靠自己的丰厚积蓄养老踏实,而且住着自己的房子也舒适些。


中年人想让自己人生精彩,生活体面,有尊严,有滋有味,必须既要有“无”,又要有“有”。“无”,就是无病、无灾、无忧等;“有”,就是有钱、有车、有房、有权、有势等。


有病、有灾的中年人是谈不上精彩、幸福人生的。因此中年人应有健康的身体,不能有大病,亦不能有大灾。无钱、无房的中年人也谈不上精彩、幸福人生,因此中年人必须有钱,并有自己的栖身之所。


常言道:“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由此可见钱的重要。没有房子,就会寄人篱下,寄人篱下的滋味肯定不好。因此中年人要想生活有滋有味,这些都必须有。


庄子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住的房子不必太多太大,只要住得下、住得舒适即可;人的钱也无需很多,只要足够用、衣食无忧就行。

1619423201145955.jpg

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栋梁,必须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分工,任何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希望在社会上有一席之位,希望有点权、有点势,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德位须相配,位高于德,人有危险;位低于德,人生不爽。


中年人,对“有”可以追求,但应适可而止,随遇而安;对“无”应该追求,但期望不宜太高,中年人希望自己绝对无病、无忧、无烦事,那是不可能的。


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既应从“无”的角度看,也应从“有”的角度看,任何时候,“有”与“无”都不是绝对的,人生也许亦然。

 

(写于2021年4月26日)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