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寻根祭祖

编辑:李亮 发布时间:2023/03/28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寒梅飞雪

我痛心被强行割裂的情感

譬如先辈无奈的迁徙,被硬性植入灵魂深处

面对祖先的灵位

我感受到旷世未有的离愁

站在先祖的牌位前

一边用历史撑起岁月伤痕累累的帐篷

一边将追寻的希望寄托在明天的太阳之上

而我用一柱清香

安抚漂浮的彷徨和不息的追寻        

———题记

 

远方,唤醒寻根的欲望

从2020年至今,新冠病毒以及它的家族们,铺天盖地般侵袭了全球。人们经历了恐惧,害怕,防控,封控,隔离,煎熬的三年漫长岁月的折磨,那些诗和远方的梦想早已被拍死在沙滩上。尤其从去年放开以后,很多老年人在新冠病毒的侵袭下,却再没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有些年轻人也在刹那间就被意外剥夺了活着的权利。我时常在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这么艰难地活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却还要拼命地在惊涛骇浪的艰难拍打下追寻那一、二的幸福。也许幸福的不只是那一、二,而是追寻的过程吧。


追寻的过程总是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元素,这些元素又掺杂着丰富多元的情感。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被这些情感所左右,为这些情感而活着吧。总觉得时间走得太快,留不住太多记忆。可一转眼,国际“三八”妇女节又到了。面前依然浮现着那年那天,我和母亲满满的陪伴。而今,不经意间,却渐渐淡远了,模糊了,一时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没有父母的日子,努力地记着父母的样子,却始终活在母亲的影子里。有时候,就怕一个转身,母亲的影子就淡化了,消失了。我头顶的那把伞,就再也找不到归宿了。我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找不到那份依赖的源头。搜寻记忆的深处,耳边总是回响着母亲的那句话。“我们的祖先是山西大槐树那儿迁来的。”这句话清晰地活在我少年的人生里,生长了将近50年。最近就越发想念母亲,想念一分深刻的追寻。恰在这时,接到了洛南女子诗社淑英社长的邀请,周末去参加洛南诗词学会组织的到山西大槐树的采风活动。母亲的念叨便在这一刻强烈起来,我寻根的欲望再一次被唤醒了。


探寻,深化迁移的情怀

据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对于当时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为了这份父辈延续的追寻,我们在2023年3月4日清晨,开启了寻根之旅。


三月的早晨还沉醉在寒气逼人的冬日恋歌中,一个转身,春就真的来了。5:00从洛南出发的时候还在纠结着棉袄和围巾搭档的关系,到了中午却是毛衣和长裤的最佳搭配。天空灰蒙蒙的,母亲的念叨清晰的点亮了早春的晨曦,慢慢地染红了天际。


许是母亲一生的遗憾便是未能到山西大槐树下来看看,才会念念不忘吧。那寻根的情怀表现得更加神圣。当车子进入到山西境内,我便有一种莫名的沉重之感。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深深的敬畏,这种敬畏也许来自对神灵的崇敬,对生命的一种探索,对祖先的一种敬重。每个生命诞生的时刻都是严肃的,都是庄重的,都是对父母生命价值和责任担当的一种延续和诠释。不由得心里潮潮的。

微信图片_20230328181014.jpg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槐树造型的根雕大门,古老沧桑,透着伟岸厚重之感,树枝虬劲有力,扎根地下。可以参悟出从大槐树下迁出的移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这里是我们老祖先的根,是大槐树儿女精神之源的精魂。穿过大门,是“根”字影壁。大大的隶体“根”字苍劲有力,浓浓的桑梓之情,思乡之意从这里氤氲而出,归乡游子的故园情节在这一刻又一次升华,心底里泛起深深的怀念。


走过槐香桥,似乎缕缕槐香荡漾胸中,萦绕口腔。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春天总要腌一大缸的槐花酸菜,父母从地里上工回来,先从缸里捞上一大筷子酸菜充饥。在那瓜菜半年粮的岁月里,这一大缸酸菜几乎能解了我们全家的饥荒。后来还把槐花淘洗干净,拌上面粉,放了葱、盐、油和调料,蒸熟出锅,浓浓香香的槐花麦饭也是我们的最爱。多少年来,母亲一直钟爱槐花麦饭和槐花酸菜,百吃不厌。槐花对于母亲,也许有另一种情怀吧。“槐香”谐音“怀乡”、“槐乡”,更有那怀乡情切。

微信图片_20230328181028.jpg

道旁的浮雕和迁徙塑像深刻的记录了祖先迁移时的艰难痛苦和撕心裂肺的恋乡场景。据史料记载:14世纪中叶,元朝统治者的野蛮征服和残暴统治极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反抗四起,朱元璋为平定天下,连年征战,天灾人祸致使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京、津、冀、豫、鲁、皖、苏等地之民十亡八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燹灾荒,涂炭了生灵,吞噬了中原。当一幕幕战争的悲剧在中原大地轮番上演时,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远离战祸的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政府为了振兴中原,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团结和安定,并决定将大槐树下的人们迁移到全国各地。明朝洪武二年至永乐十五年的56年间,有迁民记载的年份有41年,从山西迁民的记载达18次之多,人口近百万,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堪称旷古绝今。


为了顺利迁移,官兵用一根长绳把移民反绑联结起来,押解上路。面对骨肉分离,相见无期,人们心里似油煎锅煮般难受,一家人抱在一起,撕心裂肺的嚎啕痛哭,挥泪告别。有手足三兄弟,为了后辈相认,把他们唯一的一口铁锅摔成三半,兄弟各持一片。还有的在身体相同的部位纹着同样的图案,各种记号,不尽相同。

微信图片_20230328181042.jpg

据说百姓不愿迁移,官兵强迫百姓登记,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袜,在每只脚小趾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备有人逃跑。那种痛,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延伸在后辈的两半个小趾甲上。“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现在,凡是小趾甲上的有几道竖纹,好像是两个指甲的,同祖于大槐树下无疑了。我们很难想象,狠心用刀砍裂趾甲的痛苦,亲人自此分离的撕心裂肺,相见遥遥无期的寸断肝肠,那场景,那氛围,是如何的肝胆俱裂,万箭穿心啊!


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后来迁民们大多习惯背着手走路,其后代也沿袭了这习惯。路途遥远,押解长途跋涉,常有人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后来,逐渐变成“老爷,我解手。”“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我走路总是有意无意的背着手。小趾甲也是两半的样子。这一刻,我终于确认我的祖先就从大槐树下移民的。


祭奠,点燃明天的希望

心海早已泛滥,内在五味杂陈。走进祭祖堂,不觉已经泪流满面。1230个姓氏,我和老公的姓氏都在。擎一柱清香,怀满满虔诚,带着母亲的念叨、父亲的向往、老一辈人的念想和深深的怀念,下跪,叩拜,作揖,献花,祈祷。还有谁知道,这一柱清香承载了多少辈人的希望和念想?我似乎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那份释怀,母亲的期盼和遗憾在此刻却更加清晰和深刻。母亲的魂,是否已经回到了这里呢?


 一眼千年,泪湿心房。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这一刻钟,清空大脑的一切,只想和祖先一起静默。所有的繁杂琐事都化作清风,眼里心里都是那一份对祖先虔诚的敬重,肃穆而庄重的祷告。


《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突出祭祀礼的重要性。随着季节变化,月圆月缺,花开花落,人们触景生情感物伤怀,很容易想起故去的亲人,而表达这种思念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祭祀。《少仪》说:“祭祀主敬。”祭祀之礼,主于恭敬。祭祀祖先体现孝心,祭祀神祇主于尊敬。从我记事起,每初一十五母亲总是早早起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洗脸净手之后,万分虔诚地在神灵前燃一柱清香,默默祷告,愿神灵保佑,全家安泰,子女成才。母亲常告诉我,烧香时一定要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神灵才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在祭祖堂里,祖先的牌位面前,我感觉到我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堪。想起《酒干倘卖无》的歌词“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无论我们的父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磨难,我们都是踩在他们的肩膀站起来,身体里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延续着父辈的路走过来的。故祭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追寻了多少年,疑惑了多少年,今天终于站在了祖先的牌位前,似乎找到了我们的“家”,我们的“根”,却不由得泪水浸湿了心田。总以为只有心走得更远,就会到达远方,却未曾想,和祖先在一起的这种静默,才是心灵深处的最好的平静安详。

微信图片_20230328181113.jpg

又有旅游团进入了祭祖堂,来祭祖的人们越来越多。万分不舍地走出祭祖堂,脚步却不再轻松,多了一份重负和寄托。不知何年何月,还会有这身心合一的祭奠?我们承载着父辈的期望不断努力地走到今天,我们的后辈子孙又可知我们的希望和寄托呢?人的一生,内心会不断地产生很多希望。就像母亲,她义无反顾地供应了一辈子学生,一直希望我们姊妹七个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从未放弃过。虽然是一柱清香,却坚持了三十年。我也总希望女儿能超越我们,不仅在“术”上有一技之长,而且在灵魂上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看不见的是精神,看得见的是脚步。往往是精神的深度决定了脚步的远近。我们不要让看得见的物象阻碍了看不见的思想的发展。因为有了思想才有了奔头,有了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未曾说出的希望,而正是那些希望,才让我们感觉生活有意义。人活着,总该带着一些希望,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才有方向和目标。而今,我们对我们子孙们又畅想着怎样未来?怀着怎样的希望呢?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为了这一份追寻,我们走了几十年,几百年。这一刻,一枚清香安抚了几辈人漂浮的彷徨和不安。怀揣梦想,我们一路向阳。不管世界如何变样,我们都怀揣祖先的期望勇敢前往。那些曾经历经沧桑的,千疮百孔的,苦涩难熬的,单调乏味的日子里的悲伤凄凉,都在祖先的牌位前被清空,升腾起无数的希望,激发我们走向诗和远方。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