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贵州织金县白泥镇: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

编辑:路漫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贵州讯(邓江龙 高宇)白泥镇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西南面,距县城55公里,北与本县阿弓镇相交,东与普定县鸡场坡乡接壤,南与普定县马场镇毗邻,西与六枝特区龙河镇、新华镇接壤,素有“鸡鸣三市”之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铺就了坚实的底色。

白泥,一个走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小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社区)114个村名组三万三千余人,有汉族、穿青人、苗族、彝族等11个少数民族。国土面积67.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000亩、林地面积51000亩,平均海拔1447米,森林覆盖率达51%以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高粱、玉米、马铃薯为主,畜牧业以养殖黑山羊、生猪、牛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玛瑙红樱桃、皂角、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以种植水稻、高粱、小麦为主,年平均降水量1444.1mm,年平均气温14.1℃,日照时间长,属亚热带气候。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矿等。

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白泥镇因地制宜,深耕细作,让优质农产品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钥匙。白泥镇以小麦产业为先锋,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鼓励群众入股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量。2024年共种植小麦10000余亩。小麦采收后由镇合作总社统一收购,利益按比例进行分红,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小麦优选来自四川的蜀麦133与川麦93进行大面推广种植,从种子到餐桌,全程精耕细作,不仅优化了品种结构,更提升了技术服务与田间管理水平,确保了产销无缝对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蔚然成风。

白泥,这片被自然眷顾的土地,坐拥高原盆地的旖旎风光与丘陵地带的起伏多姿。五指山巍峨耸立,云雾缭绕间,仿佛天地间的一幅泼墨山水。经济林沙树林郁郁葱葱,为这片土地披上了绿色的华服。雨量丰沛,阳光普照,水稻、小麦、高粱、烤烟、核桃树等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尤其是那口感绝佳的白泥面条,远销省内外,成为食客们舌尖上的佳话。而猫猫山下的千亩樱桃林,更是夏日里的一抹绿色,尤其果收季节,千余亩樱桃树挂满枝头,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采摘,欢声笑语中,乡村振兴的活力四溢。

23432658603377996_5.png

(云雾缭绕的五指山)

据悉,樱桃主要分布种植在白泥镇新黔村猫猫山脚下,因山形貌似猫,又周边连绵群山,河流纵横贯穿,形成了一幅美丽画卷。白泥新黔村平均海拔1280米,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180天,以种植小麦、高粱为主要产业,其中经果林玛瑙红樱桃1000亩、蜂糖李50亩。辖区内种植玛瑙红樱桃颗粒饱满、颜色红润,香甜可口,蜂糖李果大香甜,每年带动就业岗位500人次,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切实为村民增收。该地充分激发村级经济活力,不断地提高当地经济作物生产种植。其中,水果因口感较好,远销六盘水、安顺、贵阳、黔南等地。

23433951621177096_5.png

(云雾缭绕的猫猫山)

23435703453970876_5.png

(猫猫山脚下的樱桃林)

白泥镇,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品质小麦种植,建设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打造“白泥面条”这一地域品牌,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机。未来,白泥将继续在烤烟、小麦、高粱等特色农业上深耕细作,以多元化、创新化的路径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2344114823101536_5.png

23461802815300085_5.png

(白泥面条生产加工地)

近年来,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和工商联帮扶优势,更为白泥镇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一是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等文件机遇,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和工商联帮扶机遇,进一步统筹整合优势农业产业资源,2022年起盘活双龙煤矿闲置资产,投资约20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余亩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二是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采取“政府+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领高权、李军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驻产业园区,通过面条生产加工、饲料加工、高粱烘干等吸纳农户就业、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种植高粱、小麦、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全镇15个村(社区)共种植特色产业小麦10000亩、高粱7000亩、食用菌600亩,亩产分别达到600斤、600斤、500斤,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脱贫人口就业,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收的美好愿望。

三是切实抓住“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机遇促进白泥面条提质升级。以“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活动为抓手,积极向外推荐“白泥面条”,提升“白泥面条”品牌效应。在活动期间,白泥镇通过县农投公司“线上”+“线下”双平台,向全国宣传推介“白泥面条”,大幅提升“白泥面条”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白泥镇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3463513137047089_5.png

(美丽白泥新画卷)

白泥镇水营村、联合村、新黔村等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尤其适合特色小麦种植。为大力推广特色小麦种植,白泥镇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借助东西部协作政策东风,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主导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建设“白泥镇粤黔协作农业产业示范园”,进行特色小麦精深加工,极大地推动了白泥镇特色小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23465090252622125_5.png

(白泥镇粤黔协作农业产业示范园)

今年以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织金小组深切关心园区生产经营情况,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园区建设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等工作。据了解,今年白泥镇种植小麦10000亩,亩产600余斤,可收成600余万斤小麦。按照今年市场行情计算,通过园区精深加工,每斤小麦可增值0.3元,600万斤小麦共增值180万元。从原材料小麦种植到园区加工生产面条全过程链条,共惠及农户8000多户32000余人。

234702876671778_5.png

(白泥一角)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白泥镇还致力于打造集文化传承、旅游促进、产业相融于一体的美丽乡镇。春节及节假日期间的篮球赛、山歌比赛、元宵晚会、樱桃节等活动,让这座小镇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文化的韵味。

来到白泥,特色美食让你流连忘返。既有独特的麻辣洋芋颗、臭豆腐、豌豆粉、粉面,又有来自深山馈赠的天然竹荪,刺梨,蜂蛹,天麻,杨梅,蜂糖李,桃子等,还有纯手工制作的粉面粑粑、冰粉、甜酒粑粑等街边小吃。其中白泥街上的洋芋颗、豌豆粉作为白泥的特色小吃,更是吸引了许多外来游客慕名前来品尝,甚至形成了“天天街上都有人吃洋芋颗,吃凉粉”的景象。

白泥坚持生态优先、经济适用,通过统筹新建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白泥稳步推进绿色环保建设,全方位构建生活、建筑、工业、农业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镇所有村寨均投放有垃圾箱,全镇建设有一个垃圾转运站,实现生活垃圾资源绿色化再利用,为其打造美丽乡村画卷采用多种措施。

23471550306267693_5.png

(俯瞰白泥)

白泥镇不仅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自然景观也美不胜收。万峰林景区、夹山大沟、石桂子溶洞、喻家大屯等地,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万峰林错落有致,从高处观望令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夹山大沟的水源丰富,夹山瀑布,瀑声铿锵,水花飘逸、让人沉迷,尤其洼地绿草如茵,适宜各种健身运动,此地却成了烧烤、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石桂子溶洞的岩溶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每年春节游览景点。喻家大屯的高山之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诗篇,更是历史与文化的又一次交融。

近年来,贵州省织金县坚持紧紧围绕民之所需,从生态城市、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着手,全面推进大美织金发展建设。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好家园,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白泥镇更是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依托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开拓绿色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