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2025顺德庭院节(第二季)碧江启幕: 破题村域经济,绘就水乡“碧玉画卷”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金秋送爽,庭芳满径。10月1日上午,“百年庭院·水韵花街”2025顺德庭院节(第二季)在顺德北滘碧江金楼正式启幕,为期4天的庭院文化盛宴由此展开。
本次活动在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北滘镇政府联合指导下,由碧江社区主办,顺德青企协妇联冠名支持,围绕“庭院经济”主线,以“样板展示、产业联动、文化赋能”为实施路径,融合岭南传统韵味与现代美学理念,积极探索村域经济发展新范式,有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地见效。从四月顺峰山公园的芳菲初绽,到金秋碧江古村的盛情绽放,顺德庭院节已逐步成为撬动乡村文旅、激活绿美经济的重要IP。
古院新生:百年庭院演绎岭南慢生活
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双重荣誉的碧江古村,以百年金楼为圆心,打造出“可游、可感、可消费”的碧玉小院文化空间。开幕式现场,市民李女士举着手机记录美景,镜头里,60余盆精品国兰与蝴蝶兰在百年雕梁画栋间绽放,清雅花香与古建韵味交织,构成一处“兰花秘境”。50余件盆景作品散布于庭院廊间,以“浓缩的诗画”诠释古村雅趣。香云纱旗袍秀在古筝伴奏中款款登台,重现旧时风华;金楼前那棵200年十叶龙眼树下,游客品茶赏景、拍照打卡,沉浸式体验岭南人家的慢生活美学。
村心涌畔的“水韵花街”同样人气十足。超过20个庭院绿植、花卉及特色文创摊位,近20组来自顺德各地及碧江本村的民艺手作、盆景展、水墨体验、醒狮巡游、榕树头音乐会轮番上演,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碰撞,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流连。“既能赏古建,又能逛市集,国庆来这里特别有味道!”带着家人打卡的游客张先生笑着说。
碧玉新貌:庭院“小美”绘就乡村“大美”
现场同步发布了“顺德碧玉小院风貌图”与10户碧玉小院样板,生动呈现“环境美、家风美、产业兴”的碧玉画卷。自今年4月,区农业农村局和区妇联联合启动“花开巷里·美丽庭院”十百千万行动以来,顺德持续将“美丽庭院”和“花开巷里”建设融入村域发展整体布局,以庭院之美、街巷之美助力乡村“大美”。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花开巷里 美丽庭院”路线20条,绿美空间9000多个,美丽庭院近3万户,逐步形成“一院一景、串珠成链”的乡村新貌。
三大赋能:激活村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开幕式上,区农业农村局与区妇联联合发布“筑巢计划”“乡村主理人计划”“乡村女创客绽放计划”三大举措,系统推动村域经济破局发展。
村域经济作为顺德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重点在于“破瓶颈、活资源、融要素、聚人才”。“筑巢计划”“乡村主理人计划”聚焦闲置资源盘活,通过加强乡村发展规划指引与项目落地需求的联系,活化农村沉睡资源,引入多元乡村主理人团队,带来新理念、新业态,赋能村居、提升乡村活力,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商业价值的乡村场景,推动集体经济增收与乡村振兴;“乡村女创客绽放计划”则着力挖掘女性创新创业潜力,支持她们在庭院经济、非遗传承、特色农业、电商助农、乡村文旅等领域绽放风采,探索以人才兴带动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方寸庭院,大有可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强调,庭院节是顺德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碧玉工程”和村域经济的生动实践,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打好“庭院牌”,以“小景观”汇成“大风景”,让庭院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二是打好“资源牌”,部门和镇街、村居联动发力,做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人才集聚,为村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理念、新业态、新场景;三是打好“文化牌”,深耕“文化+”模式,探索人文与经济共融的村域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全面发展。
邀您打卡:共赴一场庭院之约
碧江金楼作为顺德珍贵的人文地标,为本届庭院节注入了深厚文化底蕴。活动以“庭院+文化”“庭院+经济”为融合路径,打造庭院市集、民艺圩、百村版画展、乡村音乐会等多元体验场景,推动“文化+产业”“文化+餐饮”“文化+文创”“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
国庆期间,庭院节同步推出“传统服饰打卡赠礼”活动。市民身着汉服、旗袍或香云纱服饰可免费入园,在小红书或朋友圈带话题#庭院节碧江#我与百年庭院之约,并定位碧江金楼,即可兑换精美礼品。金楼门票还可现场抵用消费券,让游客在赏景之余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
这个国庆,无需远行,就来顺德北滘碧江金楼——走进百年庭院,漫步村心涌畔,聆听古筝悠扬,品味岭南茶香,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场域中,亲身感受顺德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与生活之趣。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