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农家温馨城镇通达 青海海东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早报海东讯(张雪峰)秋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湟水河上,沿岸的绿化带中,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从城区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间,青海省海东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牌楼沟村,村民马成龙不久前搬进独栋小二楼:“头一回住上了带冲水马桶的房子,高清电视、冰箱、电炕、节能暖炉一应俱全,家门口还有超市,闲了可以在村里的活动中心下下棋、跳跳舞,日子美得很呢!”
“家里新买了拖拉机、旋耕机、铡草机,干农活轻松多了。以前养牛遇到技术问题没办法解决,现在县乡常常组织开展养牛技术培训,有问题我和专家视频沟通,远程给我指导呢!”刚喂完牛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金星村村民马成军说。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按照城乡统筹新海东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力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今年,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并印发《海东市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高效工作格局,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并定期开展督查考核,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9月份,海东市修改完善村规民约1587个,实现1587个行政村清洁行动全覆盖,配备保洁员的村达523个,设置农村保洁员6417人,构建起常态化保洁体系。
城镇建设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海东市围绕“水、电、路、产、城”等重点领域,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24年年末,该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0.7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从2013年的17.11平方公里扩展至4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2.86万人,城镇化率为46.52%。
“以前我们小区的居民楼不仅外墙皮脱落,且缺少停车位,小区里的环境也乱糟糟的。”家住乐都区碾伯街道法院小区的居民李先生说。2021年该小区开始了改造之路,脱落的墙皮铲了重刷、外墙新增保温层、单元楼更换新的单元门、道路重新铺设……改造后的小区如今环境优美,管理规范。
在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七里店社区居民可以在智慧平台一键查询就业信息;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网格员走村入户收集民情;平安区平安街道化隆路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去刚办好的养老认证手续……
近年来,海东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矛盾化解、群众参与等多元举措,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青海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七里店社区曾面临搬迁群众融入难、社会治安防控难等问题。
对此,社区以标准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创新实施“六融”工作法,推行“1+6+N”社区治理模式——将居委会、警务室、医疗服务中心等6个机构纳入综治中心统一管理,300余名由社区工作者、村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服务队伍,分设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分队,为居民提供就业帮扶、矛盾调解等全方位服务。
为破解基层治理“效率低、响应慢”的难题,海东市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加速器”,从市级平台到社区乡村,智慧治理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此外,“海东快办”政务服务与网格治理融合模式,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试点的平安区和互助县划分1059个基础网格,配备3443名专职网格员,赋予其纠纷调解、信息收集、政策传达等八大职能。居民通过“海东快办”平台,可随时反映邻里矛盾、设施损坏等问题,也能在线查询社保、就业等政策。
据介绍,平台构建“接、转、办、督、访”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梳理诉求办理事项清单2700余条,其中,2600余条职能单位转办事项,129条网格员直办事项,实现了“一键直派网格、全程跟踪办结”,办结率达98.5%,办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
近年来,海东围绕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加强与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周边区域的合作,推进川口—海石湾、加定—天堂、官亭—大河家一体发展,持续深化青海民和—甘肃红古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实现甘青融合发展新突破。
西宁一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55项合作事项加快推进,开通2条定制客运旅游班线,6所医院实现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签约技术合作项目20余项。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