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热点聚焦

灼灼其华映故园

编辑:李凯 发布时间:2022/06/14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施耐庵第19世孙 施福明


近年来,国家提倡打造文明幸福城市,启动最美小区建设工程,安徽省固镇县教委退休干部徐维堂先生却派上了大用场,他四十多年来就喜欢养花种草,而在百花中又最偏爱菊。

去年金秋时节,我走进他宽敞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的各类菊花,足足有四五百盆,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花园里,如同一大块绣满花朵的锦缎,令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微信图片_20220615032608.png

徐老哥是196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固镇县,先后在一中、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党校和教委工作。他工作之余,喜爱养菊和摄影,多年来,他把个人爱好做成大家都喜欢的公益事业,达到一个人生高度,八十多岁的他,胸前佩戴着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光闪烁,他把耄耋之年玩成一个“老顽童”,令人羡慕,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他性格豪放,喜交各类朋友,他的朋友圈里,有作家记者、有书画家、摄影家、舞蹈歌唱家、诗词楹联爱好者,既有高级干部,也有草根百姓。眼下正逢午收季节,徐老哥给我寄来一本刚出版、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画册《菊缘》,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正如我的老乡称他是她的“文学创作和事业生活的摆渡人”那样,他“看似养菊花,骨子里却是在种两袖清风,养一身正气,在平凡中铸造不平凡,在普通中活出高贵与伟岸!”这对他由衷赞美者,就是原蚌埠市作家协会主席、高产作家金萍大姐。她在给徐老哥画册《菊缘》作序中说得太实在了。徐大哥就是这种‘人淡如菊’受人尊重的人。40年前,县文化局举办菊展,他精心培育的那盆“银针”,26朵花整齐鲜亮,令人动容,被评为特等奖,从此他年年养菊,没有间断。就像原县人大刘主任同我喝茶时夸赞的那样,“徐公的菊花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映耀小城,是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种花带动起花卉、摄影、诗词、书画、朗诵等多产业的发展。”  每逢菊花盛期,进入他的菊园如同进入仙境。他女儿咏梅是一位爱菊的书法家,每年菊展她都为菊花写吊牌,设计菊展背景墙等,父女从此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220615032716.png

徐大哥参观过全国许多菊花展,看到新鲜品种,就设法买回来种植,经过多年钻研,他学会自己繁育品种,学会菊花嫁接技术,学会搞各种菊花盆景造型,学会自制肥料和防病杀虫用药。几分地的小花园,逐步发展,他从无数次的失败中,不断探索,培育出一百多种菊花。他说这就是他的生活,他享受的是整个菊花培育过程,大家看的只是结果。每到菊花盛开季节,黄的、红的、紫的、白的。。。。。。色彩鲜艳,造型各异,整个院子花团锦蔟,格外漂亮。徐大哥爱菊,更爱爱菊的人,只要别人喜欢,他就赠送,从不吝啬,别管多么名贵的品种,有的还带盆赠送。去年,宣城一位养花企业家,前来攀谈,要高薪聘请他去宣城花卉产业园专门种植菊花,他谢绝了。

微信图片_20220615032706.png 

他整天乐呵呵的,每天忙活花,即活动了筋骨,又充实了生活,看着满园菊花满园人,他特别高兴,这样的多彩生活,人怎么会显得老呢?祝愿他带给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祝愿徐大哥身体倍儿棒,吃饭嘛嘛香,。他虽八十岁,但鹤发童颜,看上去只像六十多。有朋友问他养生的经验,他爽快的说,种花就是养心,心情愉悦,带着感恩党和国家的美好愿望过日子,就会高寿。

微信图片_20220615032702.png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