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名家有约:萨仁图娅:恢弘的丝路画卷 壮美的行吟诗篇 ——评王芳闻《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2/03/26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恢弘的丝路画卷  壮美的行吟诗篇

 ——评王芳闻《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

文/萨仁图娅


丝路千年,行吟咏叹;奏鸣时空,酣畅雄健。一组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的诗歌,一幅雄阔壮美的丝路画卷,一曲气势恢弘的诗意交响,一位不倦追寻灵魂行走的诗人,一种艺术化生存路径开拓的艺术精神!王芳闻的《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抒写河西走廊的丝路景观,鲜活生动地唤醒丝路记忆,诗意深邃地诠释丝路文化。

一幅恢弘雄阔的丝路画卷

中国丝路,壮美画卷;文明脐带,人类史诗。河西走廊是蜚声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王芳闻在《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中,以“梵铃声声,从老远就弹拨香客的心弦”的寺庙《双龙寺》;以“在大漠中站成了一种坚强的存在”的《龟城是一枕绝代风华的梦》;以“用碾盘和许多星星固定在这里”的《镇北堡》;以“黄昏,被一些模糊的水声牵引着”《走近了索桥古渡》;以“能把人的骨头叫出火星来,也能把黄河的浪花叫出火焰来”的《虎豹口古渡》;以“释放了囚禁了八百年的一位皇后,也泄露了西夏的天机,会行走的泰然之城”的《一个女人和一座王城》;以“在空旷的戈壁上建起了银色之城”的《祁连山下的龟城》;“拘起一捧沙土贴在心口处,烙得我生疼”的《在黄河边》……这是一幅雄阔壮美的河西走廊丝路画卷,是一阙八音阶的和谐乐章。

奇幻飘来,想象弥漫,一种美感浸润着心灵。王芳闻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了河西走廊多彩的心灵体验。如“我知道前世的前世/我的汉人曾祖带着我的基因来过/在刀光剑影的城外,曾奋勇嘶杀/冷月的夜晚,在箭楼的城碟里曾闻听羌笛胡笳/也曾牵着一队队骆驼,送来了长安的丝绸和茶叶//大漠风送来一声千年的叹息/我急切的要拥抱我的亲人,那怕是一块汉瓦/我想以一朵雪花飘在苍老的城楼上/或是成为一只羊,混进羊群/悄悄地潜入城内,给他们一个惊喜……(《祁连山下的龟城》)我想到海德格尔在《诗人何为》里写道:“诗人庄严地吟唱着酒神,追踪着远逝诸神的踪迹,盘桓在诸神那里,从而为其终有一死的同类追寻那通达转向的道路。”

主题清晰,韵律流畅;历史和地缘,诗歌与文化,王芳闻整合成一幅恢弘的河西走廊画面,让读者感受河西走廊的壮阔与雄浑。无论是对地理景观的诗写,还是对历史往昔的追忆叙事,她都是以沉潜的方式来“虚心涵泳,切记体察”,都是向内的诗思向度,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呈现诗意。

一曲壮美磅礴的丝路交响

诗意瑰丽,构思新颖,融合地理,衔接历史,王芳闻的《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大气磅礴之势与广阔丰厚之思,奏响一曲气势恢弘的丝路交响,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

由景入情,情随景生,自然浑成。于王芳闻而言,丝路行走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宿命,写诗乃是一种感情的自然喷涌。

在《一个女人和一座王城》一诗中,她写到:


“时间,踩裂了黑水城一座佛塔

释放了囚禁了八百年的一位皇后

也泄露了西夏的天机


“我蹲在潮湿的地宫里

听见了四壁回响的梵音,以及

大雁塔的风铃


玄奘背着自已干瘦的身影,提着马灯

点燃了长安一路走向大漠的星星

……

自古至今,从景到情,实现丝路景观的连贯性,其意象发挥了衔接作用,实现了诗篇隐 含的和深层的连贯,语言自然通俗、意境优美灵动,更要有真情实感。诗是心灵自然喷涌出来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世界複杂的感知和体验。“佛塔”“皇后”“西夏的天机”“潮湿的地宫”“梵音”“大雁塔的风铃”,尤其是“玄奘背着自已干瘦的身影,提着马灯/点燃了长安一路走向大漠的星星”,鲜活生动!她打开时空通道,重返丝路现场,进行穿越性的写作。

诗歌本是浓缩的语言珍珠,王芳闻是心灵通过语言历练思想的彰显,是其凝神笔萃的提炼,是心灵与自然物象融合的抒发。

由诗入史,由史证诗;诗史一体,文化一炉。王芳闻拂去远古岁月的尘埃,展现了河西走廊清晰的历史影像。

在《龟城是一枕绝代风华的梦》中,她写到:


“在龟城灿若烟花的星空,

捧起一掬流沙,

让风儿带向远方,

懈逅一场千年的繁华旧梦。


“恍若看到了一切,

天朝的商贾,

波斯的王子,

大夏的僧侶,

金樽交错,

在胡姬的旋舞中陶醉…


仿若听见了一切,

战马的嘶叫,

刀戈剑茅的博击,

金鼓震天响的雷鸣,

龟城的每一寸龟壳上都镌刻着历史的霜刀雨剑

……

荡气回肠,雄阔苍茫,王芳闻把“懈逅一场千年的繁华旧梦”化为张力的诗歌语言。

文章千古事,诗者寸心知。王芳闻秉承诗歌历史融合叙述理念而创作,将丝绸之路千年历史中具有特殊代表性的历史故事与诗歌完美结合,在追溯丝路历史的同时放飞想象,所传达的是大文化和大历史观的诗意抒发。我想到刘勰所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一位不倦歌者与一种跋涉探索的艺术精神

行走河西,探寻丝路,叩问历史,汲取诗意。王芳闻写《河西走廊丝路行吟组诗》,“只想以一朵红杜鹃的姿势站在烽堡上为牵肠挂肚的念想啼血”。

她“逮住了岩石上的明晃晃的夕光/ 点燃了一炷心香”。(《双龙寺》)

她“跪伏在母亲(河)身旁,把心掏出来洗净了/ 让汩汩的乳汁打湿我的脸庞/ 和着泪水一齐呜咽”。(《在黄河边》)

她“时间,骨骼/一切都被风沙裹挟而去/ 唯有我的影子/却被夕阳吊在豁口里/ 一只手撑着天/ 一半身子己埋进黄土/ 蔓延开了根系”。(《镇北堡》)

她以至“想以一朵雪花飘在苍老的城楼上/ 或是成为一只羊,混进羊群/ 悄悄地潜入城内,给他们一个惊喜”。(《祁连山下的龟城》)

她告白“秦时的火苗在我体内燃烧/ 在越活越矮的长城上行走,衣襟撩起大风/耳畔响起汉朝的驼铃,明朝的黄河号子…/ 这如烟的历史,似梦的人生/ 如果能做回黄河的一朵浪花/也无怨无悔了”(《黄昏,走近索桥古渡》)

……

韵味天成,感人至深;纯粹唯美,婉约清丽。向无限的诗意与美抵达。王芳闻的诗歌承载了诗歌所应该承载的,因而有了“厚德载物”的含义;也承担了艺术所应该承担的,因而有了卓尔不群的精妙。我联想到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过碛》中的诗句:“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驼铃声声,旅程漫漫,以河西走廊丝路的空间为经,以数千年历史沿革的时间为经,以生命的体悟感受为诗,王芳闻既超越了传统的局囿,又开阔了自我性灵的界域,以此确定了她诗歌的情感内涵、审美思维方式,以及独具个性的艺术风姿!在王芳闻行吟中,我体悟到一种不懈追求的诗歌艺术精神,想到回响不绝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追求。举凡有成就的诗人,都有崇高的审美追求。从行走中感悟诗意,在诗意里追寻梦想,王芳闻堪为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炽热血脉的诗人,一个执著追求不倦行走的灵魂。

人文情怀,诗意审美,在王芳闻诗性而灵动的文字里,我读出了温婉激情,学识积淀。凡是精品之作,必然寄寓美好的思想情感,饱含深切的人性关怀,彰显高尚的精神境界。

精练隽永,舒张开合,诗写眼中景,笔抒心中情,王芳闻人文情怀与智性审美统一,已形成了自己的丝路行吟的诗歌创作特色。歌德曾说:作家笔下的自然不是第一自然,而是“一种感觉过的,思考过的,按人的方式使其达到完美的自然”即“第二自然”。王芳闻丝路行吟诗,不惟写丝路之形胜,并传丝路之家国情,体现一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艺术精神。

品之动心,吟之回味无穷!纵观王芳闻的诗作,既有执著的锐意探求,又坚守诗歌内核;既有耐力行吟的豪放,又有魂牵梦绕的温婉。怀抱对丝路家园的向往,钟情于对诗歌艺术的情愫,在诗歌的跋涉路上,弹奏最震颤的华章,在诗歌生命的深度里行吟而歌,由此建构起来的诗歌世界,也必然因其丰富多彩而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诗歌写作!



萨仁图娅简介

国家一级作家、民族文化学者、骏马奖两次获得者,“百年新诗最具实力诗人”,是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八九十届人大常委、辽宁省文化交流协会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诗人笔会副主席、辽宁作协顾问、辽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广东东软学院客座教授等。

出版作品集40余部,有塞尔维亚语、蒙古文、英文等文本,以及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文版。

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台湾新诗学会颁“弘扬诗艺”金牌,蒙古国中央省授“议会90年奖章”、最高荣誉奖章,苏木荣誉市民,国际诗人笔会授“中国当代诗人突出贡献金奖”。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