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作家有约】何铃领散文《 余秋雨在宝鸡讲文化》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2/06/22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余秋雨在宝鸡讲文化(散文)

                    何铃领

 微信图片_20220622165431.png

    2019年的一个冬日,余秋雨先生在宝鸡的文化讲座开门见山、气势磅礴,主要从中国文化、宝鸡文化、旅游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征服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为主旨的演讲。讲座大厅楼上楼下座无虚席,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上聆听知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讲授文化倍感亲切,又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心灵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增强了树立文化自信的光荣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用脚步丈量中国文化的长度。余秋雨先生既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也是知名的文化学者,故而他的文化讲座既严肃又活泼,拿捏收放游刃有余,既如艰难跋涉又如行云流水。听他讲文化就知道了他是用脚步在丈量中国文化的长度,用热爱在拥抱中国文化的情怀,用心灵在感悟中国文化的厚重。他每到一个文化点去考察和访问,都是徒步行走在那片大地上,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文化痕迹,文化垂青他写出那么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与广大读者能够产生强烈共鸣!其实他的文化作品不仅仅是用手书写出来的,更多的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是用心灵与文化一点一滴碰撞出来的。他尊崇中国文化,所以每到一处文化古迹,他都不使用交通工具,努力地在中国文化大地上留下自己的文化足迹,这是他致力于文化事业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他曾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出发,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系统而深入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故而他写了耐人寻味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出版后广受欢迎,并很快在全球风靡华文读书界。人们对《文化苦旅》的广泛欢迎,回敬了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文化的苦苦追寻。

微信图片_20220622165427.jpg

    开始关注余秋雨先生,是在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担任团机关宣传股长的时候,因为余秋雨先生是散文大家,而我是个爱好写点散文的人,但并没有深度关注。后来的一次特别关注,是缘于一个渊源。大概是2015年底,在“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创作座谈会”上,我注意到余秋雨先生有一个很好的发言,他畅谈了阎肃老先生深受大众欢迎的三大原因。发言有理有据有感情很到位,我非常认同。阎肃是著名的歌词家,而我也爱写点歌词,我们都曾是人民空军的一员,并且我受到过阎老很多次的面对面的指导和教诲。我再次关注余秋雨先生,是他将要到宝鸡来,在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为大家讲一堂文化课。机会难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听一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人充满自信。余秋雨先生讲中国文化神采奕奕,言谈举止中充满了力量。他一泻千里般的豪言壮语来源于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以及他与中国文化广泛而又亲密的接触。他讲到中国是四个文明古国之一,但中国文化是唯一的不间断的,至今仍润泽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唯一的长寿者,这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和世界地位。余秋雨先生毫不隐瞒地向大家透露,他的立身之本是西方文化,但丝毫不影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研究,以及为之奋斗作出重要贡献。他走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把这一切加在一起,他就深知中国的穴位所在。他讲到,当他身处异国他乡,走进喜马拉雅南麓时,饱含着热泪深情地写道:“我在远离祖国的地方,认识了你——中国!”此时听着听着,我的思绪在他跋涉的世界和中国各地文化遗迹中忽隐忽现,好像心里最柔软处在紧紧地拥抱着文化和自己的祖国。除了走遍中国的文化遗迹地考察外,为了对比和中国文化年龄相近的其它文明,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身处战乱恐怖主义横行的人类古文明遗址去考察。在这里,他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恐怖主义和人类灾难。这个行动是一个壮举,而且弥足珍贵。是啊,几千年中国文化如同那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她滋养着中华大地和世间万物,她奔流到哪里,就把自己的恩泽惠及到哪里;中国,泱泱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她正在迈向伟大民族复兴之征程,即将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世界奇迹。这些也许正是中国文化能够长寿的缘故罢。

微信图片_20220622165423.jpg

    中国历来都是胸襟博大的国度。今天的中国,是个越来越开放的国度,她以博大的胸襟正在打造源于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并主张和世界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多年在国外各地的考察、访问和讲学交流,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延绵不断与其他文明古国是不一样的,她不重叠而且比较普及。中国文化主要蕴含着君子之道、礼仪之道和中庸之道,而有这“三道”的人便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是有脊梁的,正是许许多多有脊梁的中国人才能让中国顶天立地,才能让中国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发展。他还讲到,中华文明从来不“远征”。这是与中国人有着中庸之道不无关系。很中庸的意思就是非常平和,中国人崇尚以和为贵。我是赞成他的中国文化不远征观点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从没有所到之地就征战一处,霸占一方。但我又以为,中华文明历来就是向往并且有能力做到“远征”的,古丝绸之路就是铁铮铮的一例,它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了历史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先河。郑和下西洋也是如此,将中华文明“远征”到欧洲,彰显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过,它所到之处皆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为促进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复制的伟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才具有吸引力、普及性和包容性。

     中国因有我而更自豪。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有“中国因有我而更自豪”的意识,那中国就更了不起了。余秋雨先生也是位有着中国因有我而更自豪意识的人,他在国内外进行的奇迹般的文化苦旅就是最有力的诠释。还有,他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华文化为何长寿》,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崩溃论”。他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利玛窦的结论》,论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非侵略本性,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威胁论”等也是如此。当然还有很多事例可以佐证我的这个结论,如他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等学术著作;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文学著作以及他的环球考察、赴美巡回演讲和环中国台湾岛演讲等等,余秋雨先生是为中国文化和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文化考察、文化写作和文化讲学,以至于沉寂多年后,70多岁的余秋雨先生录制了一档音频节目《余秋雨讲文化》,又突然在公众视野里闪亮登场了,大家说他重出江湖。他则说“我不是重出江湖,而是从远方的江湖归来。”当他的许多书总有惊人的销量时,他则说他没有丝毫的自满,而感到更多的是责任,他惊喜于他拥有这么多的读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文化工作的使命从来没有停息过,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余秋雨先生觉得为中国人讲文化很有价值,因为文化是安身立命之本,他还要将现代中国文化置于全球性视角考量。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他说,余秋雨写散文是在诗化地思索天下;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字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他的作品优美、典雅、确切,兼具哲思和文献价值;他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宝鸡是中国文化源头之一。余秋雨先生亲口告诉大家,已有6500多万人听过他所讲授的中国文化,说明大家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对他拥有丰富中国文化的充分认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地方的许多领导邀请他去授课,帮大家解读中国文化,毕竟已有70多岁的余先生精力和时间有限,绝大多数都被他婉言谢绝。但他直截了当地说宝鸡是个例外,除了宝鸡人民的热情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宝鸡这个地方。他讲道,公元前21世纪中华文明跨进成熟门槛以后,进行了自我修炼的关键一站,这一站就是周,周王朝所在地就是宝鸡。余秋雨先生骄傲地讲到,周给予中国人最高的素质:哲学素质《周易》、行为素质《周礼》和艺术素质《诗经》。曾经有过的素养高度,这是宝鸡最优秀的地方。

     宝鸡因有我而更自豪。余秋雨先生告诉我们,如何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能够做到“宝鸡因有我而更自豪”就非常好了。他讲到,一个地方的古代文明程度是有标准的,其中就是要有青铜器,宝鸡是青铜器之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就在宝鸡。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有着显著的特征,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庞大、成套性之完整、冶炼技术之精湛以及样式层出不穷等等,代表了宝鸡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二字最早以词组出现就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上。在讲到地方文化的时候,余先生提醒到,对于地方文化不要丢掉也不要掩盖了,因为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宝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很多知名的地方,法门寺是一定要提及到的。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特别要提到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就生活在宝鸡,宝鸡张载祠里陈列了张载生平的石碑书法。余秋雨先生极度崇尚张载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历代先圣者的至高追求,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巨大的文化贡献。余秋雨先生称道它为大气魄、大文化和大精神,时间上是万世,空间上是天地的大格局。他讲到,这是值得宝鸡非常骄傲的地方。四为句在当代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了,对个人来讲必将受用一生一世,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中国来说必将战无不胜,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在进一步谈到继承和创新发展地方文化时,余秋雨先生极力主张不要有排它意识,不要有你争我抢的现象发生,要实事求是,不要自吹自擂。宝鸡要带头按照张载的教导,要有大格局意识。不要夸大其词,夸大了就侵犯了其他文化,侵犯了中国文化,也伤害了自己。在继承本土传统文化时,他谈到一个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他不赞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传统思想观念,要打破死记硬背的老把式,不主张背背背,而主张创造创造创造。他风趣的说会背菜谱的人一定不是好厨师,整天背古诗古文的人一定不是好的文学家。告诫大家不要做迂腐的孔乙己式的文化人,年轻时期是创新的时期,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中国文化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而不是河边的枯藤老树昏鸦的深奥道理就在这里。他饶有兴致地列举了两个事例,其一是李白、杜甫在自己吟出传世佳作时,并不晓得别人是怎么吟的,远古时代没有报纸杂志,没有电台电视电脑,更没有手机微信,无法晓得别人是怎么写诗的,全凭自己的创造。其二是自己不做学校领导了,专心致志搞教学,自己的学生却一批一批地出类拔萃的走出去了,很多的学生在国外获奖受到社会的追捧。总而言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不负我们的老祖先,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不负我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20622165415.jpg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先生在讲授旅游文化时,非常欣赏、推崇这句名言,用在旅游文化中恰到好处。他有个基本的想法,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不要把旅游文化看低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本来就是一件事,对他来说路就是书。在余秋雨先生的人生路上,尤其是在他的文化之旅中,的确走了很多的路。他说当前的机构改革将旅游与文化部门合并在一起,是完全正确的。

     旅游业讲求的是方便、快捷。余秋雨先生很高兴地讲道,听说宝鸡的旅游文化发展很快,受到国家的肯定,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强调陕西要想搞好旅游产业必须抓住文化的起点,同时还要搞明白供给侧经济学。他认为旅游业讲求的是方便、快捷,首先要解决行、吃、住的问题。一家老小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不会去看一个文化景点的。飞机有了高铁有了交通就好了,去了没有吃的,也住不成,那也吸引不了人,带动不了经济。他举例说,中国游客去的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因为喜欢日本的美食。这启示了我们,要搞好有一绝的宝鸡哨子面就非常好。他说在一个有文化的地方,交通方便之后,搞一些特色小镇让吃的好,住也好,来旅游感觉非常舒适,游客就会越来越多。

    有人说诗和建筑是最具有抵抗遗忘文化的工具。让所有的文化和遗迹变成景观,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文化不变成景观没法被欣赏,文化不变成景观没法留存,文化不变成景观缺少支撑下去的经济力量。那就只能放在书库里,只能慢慢地在谷子堆里腐烂。余秋雨先生认为要让文化变成景观,能够让老祖先惊叹才行,这是宝鸡需要做的。因为当代比远古的条件要好得多,我们有条件做得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品牌智慧。他讲了一个以智力题的形式来宣传宝鸡的小问题,对我们搞好宝鸡旅游文化很有启示性的大作用。如“中国二字最早刻在何处?答案是刻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为句出自何人何处?答案是出自生活在宝鸡的北宋理学家张载”等以智力题的形式来传播,让人们快乐的接受,既普及了也很智慧,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普及。

     礼仪是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如何搞好宝鸡的旅游,还要有与外域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宝鸡的礼仪要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一些,因为宝鸡是礼仪之邦,礼仪的发源地。余秋雨先生说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就是非常生动的一例,从记者的调查中得知,外国人对北京奥运会印象最深刻的是志愿者们的礼仪。他将做好礼仪理性的设计为简明、扼要和可爱。他说大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做好行、吃、住和景观以及礼仪的文章,今天的宝鸡一定会显现出礼仪之邦发祥地的魅力。

    我和我的祖国。主管文化工作的一位市委领导主持讲座,他盛赞余秋雨先生是位“文化守望者”,并讲到余秋雨先生对中华文脉的全景式梳理让我们更加坚信,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是文化复兴的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华文明必将大放异彩、璀璨夺目。他说余秋雨先生对周秦文明的创造性解读,这是一位文化学者对一座文化古城的期许,也是宝鸡人民在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进程中值得期待。

 

                              2019.12.4

1646054733181693.jpg

  何铃领  男,汉族,湖北随州人,曾在军旅20余载,青年作家。著有音乐文学集《中国梦 丝路情》、散文集《和爱一起奔跑》等,在央视《军事频道》《人民网》《解放军报》《科技日报》《词刊》《歌曲》等媒体发表作品400余篇(首),作品先后5次荣获国际、全国、全军大奖。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