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广东坪村紧扣执“农文旅”笔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早报陕西讯(通讯员 刘澎涛 彭建文)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离北宽坪镇六公里,是一个偏僻村,脏乱差,是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村内有刁姓、赖姓等客家文化及地下交通线红色文化。该村客家人共有颜、焦、罗、叶四大姓,其中颜姓为孔子学生颜回的后裔,颜氏祖宗发源地在由山东曲阜分布到全国各地,广东坪村客家人在400多年前迁移至此,开荒种田,繁衍生息。
如今,盛夏,走进广东坪村,满眼翠绿、丝丝凉意、阳光明媚、河水清澈、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便利,一排排白墙灰格子、蓝瓦红檐板的村庄民居掩映于绿树之中,群众房前屋后小花园、小菜园洁净整齐规范有序,木篱笆入户路“五美庭院”各具特色养眼十足,村委会周边水美河道景观文化广场夜景纳凉迷人,擂鼓台"遥看瀑布挂天川"游玩打卡游人络绎不绝……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一切无不印证着熟悉及到过广东坪村的人对广东坪村的评价看法:“广东坪村变化真的大呀……”。
近年来,广东坪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效途径,聚焦深化农村改革,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三个关键”,打通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将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初步形成集度假休闲、文化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村集体“样板”,推动“文旅+”与“农旅+”深度融合,谱写广东坪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紧扣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增力。广东坪村认真落实陕西省委“三个年”活动要求,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载体,开展“村两委干部每天早集体半小时学习、半小时干部作风工作能力微分享”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干部写、讲、思、谋能力。全面提升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通过两委干部分工抓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等工作周观摩等活动亮成绩、讲经验、谈感受,全面营造出“对标找差距、看齐促提升、争先当示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村两委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多方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在外英才,汇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围绕粮油药种植加工等内容培育出致富带头人及种植养殖能手,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紧扣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蓄能。聚焦“一企带四业”规划布局,以托陕西利盛源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大力发展粮食和油料、菊芋作物等短平快产业、高山有机中药材连翘和粮药套种传统产业,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务农就业增收。按照“山上山下、长短结合”的思路,在四广路沿线山地栽连翘,山下套种粮油药,低处坡地栽种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基本农田、房前屋后空闲地引导群众种植玉米、大豆等“短平快”项目。结合乡村旅游和“两转两改三促进”,做实“党建引领,文旅兴村,产业富村”的秦岭山水乡村工作抓手,以创建市级“康养旅游宜居乡村示范村”为契机,持续把发展乡村旅游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及产业振兴相结合,把“定红色基、打山水牌、走生态路、谋产业兴”作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工作目标,保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域推进“三抓三突出”良好的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势头不减,劲头不松。依托党支部“纽带”作用,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围绕“红色、客家文化,农文旅融合绿色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奋勇争先。乘势而为,应势而谋,借势商州区创建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时跟进,迅速行动,因地制宜制定四季有约、五谷丰登、六路大顺“四五六”的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转型、业态转型,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抓订单农业,保险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党员+企业+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氛围,打造出“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奔头、农村有看头”的广东坪村乡村振兴新局面。
紧扣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赋魂。围绕“读有书屋、学有指导”工作目标,丰富提升广东坪村村级阅览室,确保将党和国家的惠农方针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群众手中,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科学书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举办系列乡村旅游节文艺演出活动,以“人流”带动“消费流”,倒逼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环节整体再提升,从而实现三产带动一、二产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农户产业、人居环境先进典型”“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巧用文化墙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文化之花遍地盛开、沁入心田,全面提振广东坪村乡村振兴精气神。
下一步,广东坪村村两委以庭院文化带活庭院经济,按照“以点带面、以景治乱”的思路,通过聘请专业设计公司,选取环境面貌较差、土旧房屋较多的组为示范点,结合村落原有自然禀赋、建筑风貌、风土人情等特色,按照住宅区、文化休闲区、产旅融合区三大类别进行整体规划,将废地变为宝地,对闲置土旧房宅院进行合理改建利用,通过废旧宅院变“游园”、残垣断壁建“花园”、闲置宅地种“菜园”的“一宅变三园”模式,高效有序推进村庄建设。
四季有约。四季有约,看山望水有收获。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赏叶,冬踏雪的思路,依托现有山水田园等独特风光,让城市居民到广东坪来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留村现有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传承广东坪红色地下交通线及客家文化,做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
五谷丰登。五谷丰登,玩在小广东。挖掘“土特产”,因地制宜做好粮油、粮药间作套种,使广东坪村一河两岸形成“花溪谷”。打造寺一组擂鼓台周边粮油药套种,土蜂田园,形成“油菜药园花谷”;八亩坪组水美河道周边粮油杂豆间作套种,形成“黄豆红豆谷”;寺二组河道两边形成“玉米谷”;寺沟坡边、路边、地棱形成“二花谷”;党台形成“药海花谷”。
保粮食丰收,促农民增收。打造产业融合和文化创意,提升特色农业文化附加值。发展壮大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树立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从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出发,培育特色农业新业态,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提升产业附加值。注重赋予特色农业更多文化内涵,将文化创意与特色农业要素相融合,开发、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充分利用特色农作物景观,通过创新性系统设计,实现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结合,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挖掘农耕文化内涵,使特色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具有更多文化特色。
从产业价值链提升附加值,应围绕特色农业,创新营销业态,将技术、教育、人文等元素融入特色农业,发展共享农庄、体验农场、创意农业和庭院农业等新业态,通过新业态、新功能、新服务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
在“五谷”区结合农户“五美庭院”合理设置农耕体验区,市民田园区、共享菜园区,周末亲子田园区,一垄方寸土,几许农耕情;小小方寸田,浓浓乡愁来;给我一天,还你童年;耕作两小时,心系两代人。在农耕及涉农事劳作乡土味中品农趣、思乡情、忆当年、传农耕。
六路大顺。六路大顺,路路通保增收。广东坪村在为群众致富增收上出招数、想路数,千方百计保障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统领。做好基层党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活动日”等制度,抓实基层组织生活,推动党建责任高效落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态势,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的高度热情,将党的建设延伸到工作开展的任何一个角落,充分发挥“两个作用”,用党建“赋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发展特色产业。在充分调研、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将特色产业发展培育起来,实现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模式优势,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蓄能。
加强社会治理。社会环境足够安全稳定,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好,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片区会”“接边联席会”为抓手,做实推进社会治理工作,逐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旅结合。充分利用好蠎岭绿道4A级景区优势,不断提升现有“客家夜景文化广场”“擂鼓台瀑布景点”,挖掘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打造蠎岭绿道4A级景区串珠式特色旅游新景点。
加强引导促商,发展五小产业。利用村民说事“片区会”鼓励现有药材小商贩抱团发展,使群众的小编织、小木工、小加工等“自用”产品变商品,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为主农文旅融合,规范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商品流通中间环节,增加群众收入。
弘扬客家文化。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广东坪村“客家人”不怕艰险,善于探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客家文化传承发扬,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立足乡土特色提升村庄风貌,传承好历史记忆,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客家精神方面来促生内生动力,推进广东坪村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