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乡村振兴

合作共赢:一起书写“小艾草”的诗和远方 ——新泰考察团探访沂源艾草产业振兴新图景

编辑:梓艺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640_副本.jpg

    中国早报山东淄博讯(记者 张兆伟 通讯员 千山)盛夏七月,沂蒙山腹地的山东沂源南鲁山镇,绿浪翻滚的艾草田散发着独特的清香。7月8日,一场聚焦“小艾草、大产业”的考察调研在此展开。新泰市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省委外办礼宾处二级调研员秦波率考察团一行,深入沂源县南鲁山镇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调研如何将一株传统草药锻造成驱动乡村振兴、带动集体增收、农民共富的“金草产业”。县委挂职副书记,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牵头负责人裴娜陪同调研。

640 (1)_副本.jpg

    共富站点:家门口的“增收密码”。考察首站抵达车场村艾草加工共富站点,站点内,村民们正熟练地分拣、捶打、包装着艾草叶。“以前农闲就闲着,现在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有奔头多了!”一位正在忙碌的大婶笑着对考察团说。 

640 (2)_副本.jpg

     沂源县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向秦波一行介绍了南鲁山镇探索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富站点+农户模式。把艾草粗加工环节下沉到村,这样的站点,已成为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关键节点,让村民实实在在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龙头带动:从田间到高附加值的跃升。随后,考察团来到了山东艾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步入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景象与刚才的共富站点截然不同。轰鸣的机器将艾草转化为细腻的艾绒,再制成艾条、艾柱,更深处,是提取艾草精油的精密设备。    

640 (3)_副本.jpg   

    “我们一头连着基地的标准化种植,确保源头品质;一头延伸产业链,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省人社厅派驻南鲁山镇流水村的第一书记玄睦介绍“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和稳定订单,基地负责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订单种植获得三重收益。这解决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为村集体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640 (4)_副本.jpg    

     融合创新:艾香里的“诗与远方”。在流水村,一个将艾草元素与国防教育、乡村休闲巧妙融合的国防体育公园,让考察团耳目一新。第一书记玄睦:“我们不仅要卖艾草产品,更要卖体验、卖文化。”玄睦边走边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特色艾草产业,我们尝试打造这个集国防主题教育、艾草文化体验、田园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游客来了,可以学习国防知识,体验艾灸养生,品尝艾草美食,临走还能带上艾草伴手礼。‘艾旅融合’,为乡村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这种跳出单一农业,向三产融合要效益的思路,引发了考察团的浓厚兴趣。

640 (5)_副本.jpg       

     源头的守护:规模化种植筑牢根基。考察团来到三岔店村艾草种植基地。站在田埂上,眼前是成片长势喜人的艾草。艾草企业负责人苏童向考察团展示其品相:“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是产品质量的生命线。统一选种、统一种植规范、统一采收,确保了送到加工厂的原料品质稳定可靠。”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田野,正是整个产业链条坚实而活力的起点。

640 (6)_副本.jpg       

     交流互鉴,共绘齐鲁乡村新图景。以艾草产业为“金钥匙”,贯通种植、加工、销售、文旅融合全链条,有效驱动集体增收、农民共富的“沂源模式”受到考察团关注。此次新泰考察团的来访,不仅是对沂源艾草产业发展成效的一次实地检阅,更搭建起两地深化互学互鉴的桥梁。双方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产业链协作、乡村振兴路径优化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共同展望未来、合作共赢。

640 (7)_副本.jpg       

     从家门口的共富站点到现代化的精深加工,从田间的规模化种植到充满创意的文旅融合,沂源县南鲁山镇正沿着这片小小艾叶铺就的道路,扎实前行。而第一书记们,在穿针引线、链接资源、推动模式落地、联结企业与农户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角色。      

    这片土地上涌动的生机与活力,正是齐鲁大地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一个生动缩影。一片艾叶的共富之旅,还在继续延伸。

值班总编: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