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许峰诗歌院:别样视角 诗意三高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4/11/12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十三章

 文/邹中海  图/王光兴

许峰诗歌院.png 

一、不争月辉甘自守,相伴相随耀苍穹

何谓视角?我们先来看两首同样咏庐山的诗: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首是出自“性灵派三大家”的清代诗人赵翼之笔:“一重一掩隔红尘,深入方知景色新。山外何由见真面,东坡谰语究欺人。”

 

赵翼尽管没有苏轼这么有名,却也是与袁枚、张问陶并称的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一生著作恢宏,传世之作高达172卷。而且擅长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两位都是顶级名家,同样写庐山的诗,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赵翼甚至斥苏轼“谰语欺人”。这就是他们的视角不同所致。视角,就是看问题的角度。苏轼是以宏观的视角,“全景式”的观察庐山,所以他跳出了山外:“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赵翼则是深入山中,探幽猎奇,欣赏美景,所以才有“一重一掩隔红尘,深入方知景色新。山外何由见真面,东坡谰语究欺人。“之句。如果他也置身山外,当然无法察看内部景色,或者也就不会有此诗句了。然而,他是站在山中,以他的观察,因此对苏轼的情景描绘无从领略,是正常的。站的角度不同,学识不同,信仰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是当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叹宋江》,也是今天要讲解的诗:

小施恩惠为沽名,不惜金兰血染襟。

可叹梁山无好汉,愚昧盲从误终生。

 宋江1.png

我们知道,宋江在所有的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人设,历来被称为“及时雨”。他急公好义,救人于危难的事迹广为传颂。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才发现宋江的“好”,是因为需要而装的,属于利用性质。他的骨子里,想着的是“招安”,对兄弟们的“好”,其实也是想多筹些向朝庭要价的筹码。只不过他的“好”,很有伪装性,普通人很难识破,只有遇到像许峰老师这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愿随波逐流的大才,才能看到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传说与许峰老师的结论截然相反的原因。原因也有两个:一是他看问题的视角比较老辣,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看宋江是民间立场,从英雄侠客的视角来看待;而许峰老师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整个事件的走向来看问题,所以他看到的是本质,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表象。第二、许峰老师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洞察力、思考力,于是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且士大夫的良知,也促使他不愿随波逐流,接受那种表面的结果。这也就涉及到另外的一个问题,即眼光。尽管视角是眼光的一部分,但视角不等于眼光。视角是观察的角度,而眼光则是通过这个观察的角度,带来的是一种深邃的、全面的看法。是一种哲学思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家王充闾先生说:“哲学思想能够给人提供一种独特的观照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方法,具有穿透力、预见性、超越性,它所形成的眼光,能够摆脱俗见,探赜发微,识常人所不能识。”

 

纪东将军在评价许峰老师的这首诗说:宋江历来被民间话本和传说中颂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的大好人、“及时雨”。宋江坐上水泊梁山的头把交椅后,时刻想的就是招安,骨子里还是对朝廷的期盼。被招安以后,却不顾自家100多条好汉兄弟的性命,葬送在为朝廷镇压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途中,只是为了换取自身的功名利禄、高官显爵。可惜到最后,仍然不为朝廷所容,被高俅用毒酒杀害。虽然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博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诗人却从宋江以及108条好汉的聚义手段和目的剖析了他最终的悲烈结果,叹出了“小施恩惠为沽名,不惜金兰血染襟。可叹梁山无好汉,愚昧盲从误终生。”(摘自《许峰诗论》第9页)。

 

“宋江现象“或者“梁山现象“,在现在的社会中比比皆是。所以许峰老师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单纯的咏古抒怀,有更进一步的社会现实意义。这首诗的寓意,也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因为这首诗的结构,是由此及彼、连类生发的叠加。诗的结构,由两个镜像组成,前两句为第一镜像,后两句为第二镜像。这两个镜像,既揭露了人性之私,也是对社会中那些没有思考力的“盲从”者们的批判与叹息,非常深刻,入木三分。诗歌也因有了非常深刻的批判性,而有了高超的艺术性。我们看诗的后两句,其实比前两句更重要,被一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论结局如何,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所以可以这样说,诗的后两句,才是诗人抒发的重点。梁山好汉的愚昧、盲从,不但害了自己,也毁了梁山事业。在108位梁山好汉中,有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更有江湖大佬、棍棒天下无双的“玉麒麟”卢俊义……所以梁山不是说没有人才,相反是人才济济,可惜这些英雄好汉,都没有看透这些“人事”,成了“提线木偶”,被所谓的江湖义气左右,引发的思考具有启迪性和警示意义:“小施恩惠为沽名,不惜金兰血染襟。可叹梁山无好汉,愚昧盲从误终生”。诗的前两句是对宋江不顾道义,背信弃义的批判;后两句则是对梁山好汉们的惋惜。成事在人,谋事在人,人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事业的成败。这也是许峰老师这首诗带给人们最大的启迪。

 宋江2.png

这首诗的质感与张力,连类生发,一咏三叹,由此及彼,层层推进,有很好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思想价值。对身在红尘中的我们,如何在现实中保持不伤己、不害人的安身立命之道,都是生动的活教材。诗中的这些“基因“,构成了他诗歌中高远的意境;高古的质朴,以及高明的艺术手法的再现。在以下的章节中,我们再就高远、高古、高明这三个关键词,结合许峰老师的诗歌,进一步阐述。

 

二、兄弟同心抱团圆,筋脉相通酿蜜欢

 

今天讲的这组诗,见《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的88—95页。著名评论家邓三君老师点评,著名书画家朱学明老师的诗配画。我们先来看原诗原评:

 星星3.png

其一、读星星

珍珠撒遍银河中,荧光点点挂太空。

不争月辉甘自守,相伴相随耀苍穹!

雪莲花5.png 

其二、咏雪莲花

生长在雪域高原极寒之地的雪莲花,虽淡妆素颜,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被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各国、各族人民奉为仙药圣草。

雪域高原石丛生,不慕艳娇不争春。

甘受极寒凝真气,只为苍生送福音。

橘子8.png 

其三、赏年桔

兄弟同心抱团圆,筋脉相通酿蜜欢。

惹得人间年节庆,桔去吉来乐天喧!

 

其四、叹宋江

小施恩惠为沽名,不惜金兰血染襟。

可叹梁山无好汉,愚昧盲从误终生。

 

邓三君老师说:其一、《读星星》读懂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此诗阐述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何种职场,都要甘心和善于当好配角。只要一心为事业的发展,少点私心杂念,身居什么岗位都可以发光,都可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二、作者曾长期在大西北祁连山脉从军,对生长在雪域中的雪莲花特别珍爱。此诗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告诫人们应该像雪莲花一样,无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身份又是多么低微,力量多么有限,只要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会对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否则,即使你位高权重、家财万贯、呼风唤雨,也不过是一具自私自利的行尸走肉。

 

其三、诗人以“年桔”为喻,阐述了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团结和睦的重要性。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创造不出的幸福生活。

注释:

①桔,“橘”的俗称,因带“吉”字,为广东人所喜爱,取“吉利”之意。

 

其四、此诗抨击了狭隘的江湖义气。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却也泥沙俱下。一些心术不正的人,自封“大哥”“大佬”,以所谓的江湖义气为幌子,拉帮结派、违法乱纪、巧取豪夺,最终毁人前程。这些人同宋江一样,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都是些为了一己之私最不讲情义的恶棍。

 

三、雪域高原石丛生,不慕艳娇不争春

 星星4.png

《读星星》这首诗,如果只看题目,以为是一首童诗,因为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联想:“天上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诗题充满着童心童趣。但当我们接触到了内容,才发现是一首意境深邃的修身之歌。诗里,有诗人高洁高远的人生感悟:“不争月辉甘自守,相伴相随耀苍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非常高明,藏巧于稚。许峰老师多数的诗题,大都以咏叹为主。在这首诗中,诗人一反常态,用《读星星》为题,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可能是诗人考虑到了读者的“审美疲劳”,才打破了常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商品,吸引读者阅读欣赏和商家卖货的原理是一样的。网络时代,好的标题,就是吸引读者阅读的良方。在艺术作品中,“先声夺人”“以声代视”就是一种较高明的艺术手法,很能产生感染力或冲击力。比如在影视作品中,开头就出现悠扬的笛声、急促的马蹄声、刀剑打斗声或枪击声等镜头场景,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李商隐诗句中“留得残荷听雨声”,既有画面,又有声音,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许峰老师的“读星星”,用的手法是一样的,这就是通感。通感是一种功能转换的修辞,能增加诗的质感和灵动性。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有这么一个细节,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有他‘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很喜欢。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是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由此可见,通感的应用,是多么高明的手法,让不喜欢的人,都可能喜欢。

 

如果仅仅只有标题的明亮,还不能说诗歌之出彩。我们看诗人的前两句,绝对是大手笔:“珍珠撒遍银河中,荧光点点挂太空。”试想,谁有这样的能力能把“珍珠撒遍银河”呢?!诗人,诗人就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果只按普通的理性来理解,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是以浪漫主义的身份,从艺术的视角去观望,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寄托到了“星星”之上,达到了物我两忘、主客冥合的境界,产生出庄子那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的豪情,就顺理成章了。那是不是就只有诗人才有这般浪漫的想象呢?那也不完全是,浪漫的想象也是由胸怀、格局与眼光决定的。顶级的科学家也富有超强的想象。比如爱因斯坦看人看世界,就能跳出以“人为中心”的框架,达到与宇宙共通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诗人的第二句,“荧光点点挂太空”,这一句承接了上一句的诗意,使辽阔高远的意境进一步加强,谁能把荧光挂到太空上去,也源于诗人的想象。然而,想象不是凭空就能来的,是一种心灵的投射,也就是由诗人宏大的心境荡漾而来的灵感和高远辽阔的境界!有这样高远的境界,才有了后面两句的抒怀言志:“不争月辉甘自守,相伴相随耀苍穹!”

 

四、甘受极寒凝真气,只为苍生送福音

 

上面讲了许诗中高远的意境,高明的手法,接下来我们再讲一讲高古。什么是高古呢?先看百度的基本含义:高古指的是古代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

 

高古是由“高”和“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高”表示高尚、优秀,而“古”则表示古代。因此,高古这个词语形容的是古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它强调了古人的崇高境界和非凡才华。“高古”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因其对尚古审美的涵盖性,遂成为一个普适性概念,在诗书画各类艺术品评中使用频次极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高古来称赞那些具有卓越品质和非凡才华的人。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高古的艺术品味,或者某位领导的智慧和胆识达到了高古的境界。在《二十四诗品》中,高古犹如“黄唐在独”,是指高洁又具有古风气度的人。孔子说的“诗三百”“诗无邪”,也是相同的道理。《诗经》中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如春风拂面,音乐般纯真,是高与古的结合。我们来看许峰老师的这两首诗,是否可以看出诗人的高风亮节与古风气度:

 

“雪域高原石丛生,不慕艳娇不争春。

甘受极寒凝真气,只为苍生送福音。”

一一《咏雪莲花》

 雪莲花6.png

“兄弟同心抱团圆,筋脉相通酿蜜欢。

惹得人间年节庆,桔 去吉来乐天喧!”

一一《赏年桔》

 橘子7.png

说完了这些,意犹未尽。因为许诗的魅力,而远不止这些,他的文人风骨和军人血性,常常让他仗义执言,这些也是构成他人格魅力与人品的底色。我在写此文时,刚好听他在群里为一些民间艺术和草根歌手“打抱不平”,他说:一一不专业的比专业的唱得更有神韵!人民群众喜欢才是艺术存在的唯一价值!诗坛也一样,不过是被所谓“专业”的统治了而已,所以各位老师要有信心,那就是四个字:“做好自己”!与群里老师们共勉!

 

一一能干的不一定能上,有水平的不一定能红,这就是当前文坛、艺坛、以至所有“坛”的现实,幸好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给无背景的“草根”提供了一个“坛”,让我们好好珍惜,创造出让普罗大众认可的辉煌!

 

一一刀郎的火爆,狠狠打了所谓“专业”的脸!实际上所谓“专业”也都是从各个行业的“草根”登上某“坛”的,不过是有些“草根”自带背景,有些“草根”傍上了背景,才使他们登上了“坛”。而这些上“坛”之后的“住持”,很多以为自己就了不得了,可以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以自己的爱好和标准来衡量“坛下”的“草根”,不入法眼的“草根”就不准上“坛”,所以才形成了今天这种“草根”难上“坛”极不协调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仅是影响人才成长,更会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

 

高远、高古、高明,让我想起王充闾先生的一段文字:1918年,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准备出国留学,他的朋友、时年25岁的毛泽东题诗赠别,有句云:“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诗中祝愿远行人能够像《庄子》中的鲲鹏那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同时,劝慰他要有视宇宙如微末无比的稊米的高远目光,从而忘怀得失,不以“沧海横流”“世事纷纭”为虑。唐人白居易也曾诗云:“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正如黄庭坚的名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照片3.png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许峰诗评集》7本书。

  邹中海图片.png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  (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许院领导名单(新).png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