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少年的自悟与觉醒 ——滕梓菡作品集序
作者 娄义华
一位花季少年的文章呈现在我眼前,她叫滕梓菡,是长沙市南雅中学的一名优秀学生,她写了23篇文章,分五大板块,我读后,令我惊讶与感动。她用灵动的笔触在纸页间,勾勒出青春自悟、觉醒的轨迹。这些文字宛若五彩丝线,编织成当代少年精神成长的锦绣画卷。
第一篇章:墨韵书香。共收录了六篇她学习书法的文章,宣纸上的墨痕记录着这个少女与书法结缘的奇妙旅程。从外公的启蒙:“这是书法,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到喜欢上书法艺术,再到书写中遇到的“之”字书写难题,一度想放弃。外公、妈妈、培训班的书法老师巧妙地给予鼓励如春风化雨。外公说:“乖孙女,你觉得写一个字,比穿过枪林弹雨还难吗?”妈妈说:“孩子,我就知道你可以的。”妈妈的笃定筑起信心的堤坝。最终她顺利考试过关,如今已考过十级。这是无数个与墨香相伴的晨昏,印证着"成功永远藏在坚持的下一页"的生命体悟。作者在文中领悟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必须经过反复不懈的努力。同时,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长的鼓励至关重要,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篇章:成长足迹。共收录了五篇文章,涉及自己在家整理书籍,她学习话剧,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惑,然后联想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紧箍咒,“那个曾经大闹天宫的顽猴,最终在八十一难的磨砺中学会了用紧箍咒照见本心。就像我书桌上那支磨秃的金箍棒铅笔,见证了一个女孩在几何迷宫里的蜕变。”在成长的迷宫中,她将数学公式幻化成金箍棒划过的轨迹,几何难题恰似唐僧师徒的八十一难。
在《我的成功密码》一文中,作者学滑旱冰,掌握平衡需要反复联系,多处受伤却并未放弃,非常顽强地克服苦难。“我终于彻悟:所谓成功的密码,并非遥不可及的山巅,而是烙印在每一次跌倒后扬起的泥泞里,铭刻于被汗水与雨水浸透的足迹中。”旱冰场上的淤青成为她解读成功的密码本:"真正的胜利不是未曾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后扬起的发梢都闪耀着倔强的光芒。"
梓菡在《我不后悔》一文中,讲述她学习话剧遇到的种种困难,遇到问题,找内因,挑战自己。人生的舞台广阔却布满荆棘,但只要秉持“少抱怨,多做事”的信念,怀抱“选择所爱便无惧无悔”的勇气,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坦荡立于天地之间,向着认定的方向,喊出生命最强的回响:“我不后悔!”话剧舞台上的追光灯下,那句"我不后悔"的宣言,仿佛破茧而出的蝶翼震颤,彰显着少年特有的孤勇。
第三篇章:人间温暖。该章节共五篇文章。在《我的语文老师》一文中,作者对语文心生畏惧,南雅中学的语文老师说:“但我知道,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语文学习就像爬山,不能急于求成。”“你的基础很扎实,只是需要更多积累。记住:语文要读、要背、要记。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几句话鼓励了梓菡,她找到了自己的问题,随后,她发奋学习,终于迎头赶上,考出了满分的优异成绩。语文老师那句"语文是座需要慢慢攀登的山",将畏途化作通途。
在《不碎》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同学来访,不慎打碎了一个传家宝,作者并没有简单粗暴的责备同学,同学深感惶恐,一直在寻求弥补的办法,用胶水将瓷器碎片粘在一个画框中,作者题为:不碎。“碎的是杯子,又不是我们。”可见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同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珍贵友情。传家宝碎裂的瞬间,她以"碎的是瓷器,不碎的是情谊"的哲思,将意外升华为友情的试金石。
《我与她的二三事》《物理中的星光》两篇文章记述了与同学的友谊,同学团结友爱,帮助作者解答疑惑,作者铭刻于心。正如《礼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感恩》一文中,一篇文章触发了作者对感恩的思考,感恩要实际行动,要贯彻在人生的舞台上,悟到后,梓菡立即践行,回家后给妈妈捶背。看似这样的小事,实际就是感恩。“不仅要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帮助与馈赠,更要珍惜您用青春与岁月写下的、无声却深厚的爱。”感恩行动有捐款捐物的大爱,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一次次举手之劳。
第四篇章:山河感悟,共收录四篇文章。《心灯》一文记述了作者在一次物理考试中,“借鉴”了同学的答案,自己非常惶恐,担心老师发现。其实,难逃老师的火眼金睛,老师并未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送给作者一个台灯,并附上纸条:“电流不稳,是接触不良;学习不稳,是基础不牢。好好读书,更要好好做人!”我为这位物理老师的做法点赞,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教育了学生,让学生自悟自省,从根本上改变。同时,也要为梓菡点赞,你敢于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不足,直面自己不光彩的一些作法,并写出来,勇敢地呈现给大众,你的内心释然,并勇敢承认错误,检视自己,不要再犯,好样的!《增广贤文》有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是君子。”“人生长路迢迢,唯有以一颗澄澈的心为灯,以不灭的诚信为油。”物理老师馈赠的台灯照亮了诚信的道路,那纸条上的箴言如清泉涤荡心灵:"知识若没有品格的烛照,终究是暗夜行舟。"
《包粽子的智慧》一文讲述了外婆教作者怎样包粽子,不要太满,也不能太少,度的拿捏要恰当。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满则溢,盈则亏。事事留个有余不尽,不偏不倚。外婆包粽子时的叮嘱"七分满,三分空",成为她理解中庸之道的启蒙课。作者游庐山,回老家与外公一起插秧,庐山的云海与故乡的稻浪,教会她"最美的风景永远开放在汗水的枝头"。这些山河馈赠的智慧,恰似年轮般在她心田悄然生长。
第五篇章: 思辨之光。共收录三篇文章。《生活需要幽默感》这篇演讲稿中,让我看见作者是一位乐观的少年,没有细心的观察和总结,是不会列举出这么多在学校发生的幽默故事,令人捧腹。比如:投篮三不沾:“教练,这球走的是艺术路线啊!” 物理考试成绩出来了:“你这分数起伏挺大,像坐过山车啊,下次记得系好安全带!”接梗再抛回去:“那你就是安全员,得负责帮我系安全带啊!”被老师点名答不出题时,可以自嘲“我的大脑刚才去宇宙漫游了。”
《复仇的刻度与解剖的边界——读<法医秦明——第十一根手指>有感》一文是作者这个集子中比较深沉的一篇内容,敢于尝试,值得赞赏。作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用专业和信念告诉我们:死亡从不是生命的终结,真相的大白与正义的伸张,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单弦难歌,众弦共鸣》一文记述了作者曾经逞能,个人英雄主义,结果却被团队合作的成果比拼所打败。领悟到:“单绳易折,众木难摧。”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校园幽默的"艺术路线投篮",到对法医纪实文学"死亡是另一种开始"的深刻解读,这个少女展现出惊人的思维张力。当她在团队协作中领悟"独弦易断,众弦和鸣"的真谛时,我们仿佛听见了新时代少年拔节生长的声响。
滕梓菡出生在和平发展的年代,是幸运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发展中的魅力中国需要你们来接班,要让泱泱华夏屹立于世界东方,再创辉煌。需要少年们奋发努力,一代接一代的不断攀登,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少年强,则中国强!从梓菡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当代少年的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的缩影。从学习中的困惑,到各种兴趣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她都能够从中悟出解答问题的方法,这是值得欣慰和赞赏的。这是选择所爱,便无惧无悔的孤勇。
梓菡的文章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学习、生活、爱好、友情、读书等方面都有涉猎,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已较为广博。随着岁月的增长,观察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会更加深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个体很小,生活舞台很大。人生处处皆学问,需要带着一双发现的火眼金睛。去细心发现,只有比别人发现得更细,才能写出更为与众不同的韵味作品。
滕梓菡的文字,是露珠折射的七彩光谱,记录着当代少年在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文明熏陶下的精神蜕变。这些文字背后跃动着的,不仅是某个花季少女的成长密码,更是一个民族未来接班人的精神图谱——他们正以笔墨为剑,以思考为盾,在传承与创新的交汇处,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青春史诗。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