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他是殡葬改革的义务宣传员
中国早报河南讯(特约记者 郜泉州 ) 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宋国杰,是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宋岭村的农民,他从部队转业20多年来,除了在本市打工外,积极响应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坚持作殡葬改革的义务宣传员,并且做出了成效,受到社会与群众的高度评价。
坟墓占田不合算
宋国杰的家乡巩义市夹津口镇宋岭村,是个700多人的小山村,人均不足1亩地,仅有的400多亩田地均在村子东南山岭上,最大的地块面积仅有1亩左右,况且也没有几块,大部分都是半亩或几分。况且稍大的地块均有坟墓。复员回村的宋国杰看到这种状况后,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仅坟墓就有200多座,每座按3平方算,就是600多平方,恰好就是1亩地,这些零乱的坟墓如果平去,用来种粮食可解决多少人的生活呀。而许多人家将逝者的骨灰仍用棺木土葬,比原来更浪费土地。宋国杰认为,推进殡葬改革,是贯彻保护土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坟墓有增无减,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土地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久而久之,一定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自己是多年党组织培养的共产党员,又是受过部队教育的复员兵,还是地道的农民,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粮食如何增产、如何节约用地,宣传殡葬改革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他立即给村委建议:由于宋陵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一年四季打的粮食不顾农民半年消费,殡葬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大力提倡破除迷信,停止棺木葬,推广人去世后进行火葬,然后将骨灰盒埋到山上,种上树,绿化荒山,不占大田,坟墓占田不合算。村委根据上级的殡葬改革政策,出台了切合村里实际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条文,文中采纳了他的建议:“对于逝者生前有丧事简办要求的,所在单位、家属亲友等给予尊重和支持,严禁大操大办……”
倡导殡葬作宣传
为倡导殡葬新风,进一步推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低碳祭扫,营造全社会支持殡葬改革管理的良好氛围,宋国杰在村里党员会议上提出:“宣传推动殡葬改革的带头人应该是党员、干部,深化殡葬改革的每道程序,都需要党员、干部走在前列,率先垂范。”
由于受传统封建习俗的影响,殡葬改革在农村是个老大难问题。宋国杰觉得,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责任重大,有义务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的社会新风尚。每当看到亲戚朋友家里办丧事,他都要提前上门吊唁,一方面劝阻死者家属不要大操大办,要勤俭节约办丧事,一方面讲解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建议死者家属对死者进行火化,自己又跑前跑后为死者家属做好服务,为营造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的社会新风尚尽心尽力。
自己母亲做表率
前几年,宋国杰年近百岁的母亲突然病重去世,当亲友商议如何办丧事,自己家族人多,办不好怕人家笑话。宋国杰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为一名共产党员、复员军人,经常在村里宣传丧事不要大操大办,要勤俭节约,文明殡葬、绿色殡葬,不能光说不做。”同时,他耐心做亲友的思想工作,反复讲解勤俭节约,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的重大意义,终于达到了亲友统一思想的境地,母亲尸体进行火化,又从俭办丧事,文明殡葬、绿色殡葬,起到了推动殡葬改革的带头人。
牢记使命心不变
宋国杰从呼吁殡葬改革,到积极践行殡葬改革,处处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组织的赤诚之心。多年来,宋国杰成功引导数十名丧属参加节地生态葬,丧属采用鲜花替代燃烧纸钱和燃放鞭炮进行祭扫。面对社会的赞誉,宋国杰意义深长地说,作为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恒为党做工作,做殡葬改革的志愿者,义务宣传员这份差事我会一直干下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生态环境,切实发挥自己共产党员的作用。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