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河南省内乡县:加强培训 常抓演练 再显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新局面
中国早报河南讯(记者 常红伟 通讯员 张娟 靳立伟 黄红礼)4月20日中午,内乡县组织各乡镇主抓水利工作的副职和水利工作具体责任人、应急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相关人员,在板厂乡双庙村开展水利工程抢险、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暨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会。
县政府办、水利局、应急局、自然资源局、板厂乡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有板厂乡党委副书记余铎铎主持,县政府办副主任孙秀华作了重要讲话,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刘英豪对水利工程抢险、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行了培训,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王振红在演练现场作总指挥。
会上,孙秀华指出,去年全县强降雨频发,极端天气增多,连续遭受 “8.24”、“8.29”、“9.24”等6次累计降水1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面临着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打赢打好了水灾害防御硬仗,牢牢守住了全县水安全底线,但也暴露出比如“五预”措施落实还不够扎实、防洪工程隐患多、水毁修复任务重、河道影响行洪问题突出、实战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因此通过此次开展技术培训及实战演练,旨在提高各级水利部门工作人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确保群众在避险转移时“方向对、跑得快”,从而在最大限度降低或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全县人民顺利安全度汛。
孙秀华要求,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下步要开展好以下工作:一是夯实防汛责任。严格落实水库河道、电站、险工险段“三个责任人”和山洪灾害防御“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汛前完成责任人名单公告并全部培训,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千方百计加快水毁修复。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施工投入,加快水毁修复进度,务必于今年汛前完成全部水毁修复任务,确保安全度汛。三是加强预案修订完善。全面修订完善水库、河道、水闸等防洪工程和河道险工险段、山洪灾害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确保责任一律到人、人员一律上册、风险一律上图。四是深入开展防汛“查弱项、补短板”行动。扎实开展《河南郑州“7 ·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按照《内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防汛工作“查弱项、补短板”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逐项审视,举一反三,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逐项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汛期前要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五是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加快推进2022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及时修缮调试预警设备,确保汛期信息畅通,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工情、墒情等信息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农业、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六是切实组织好模拟实战预演。按照郑州“7·20”降雨洪水特点,对辖区内水库、主要防洪河道险工险段逐一开展溃坝和溃决风险分析,制定专题应对方案。七是做好防汛物资储备。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防汛料物储备定额,及时补充更新防汛物资,健全完善物资台账,加强物资管理,在交通不便的小型水库、病险水库和险工险段预置必需的物料,要完善抢险路线图,确保遇险情能够就近、就地保障抢险需要。八是强化防汛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及时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职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报送汛情旱情和灾情信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现象发生;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现象。九是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对目前已排查认定为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按照河南省总河长令(第4号)要求,基本完成阻水严重的违法违规建筑物、构筑物等突出问题,确保汛前整改到位。十是严格落实水库防汛“三个重点环节”。逐库逐项排查隐患,汛前逐一整改,结合实际落实水雨情测报措施,确保发现险情时能及时有效与外界通信沟通;同时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群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十一是科学调度防洪工程。一是调度权限。中型水库和唐白河干流主要防洪工程由南阳市水利局负责调度,其他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县水利局负责调度。二是调度原则。统筹水库兴利与安全,汛期要按照调度权限经审批的调度方案实施调度,预报洪水来临前,提前泄水,留足防洪库容,尽可能多的拦蓄洪水,降雨过后,在保证下游安全的前提下,尽快降至汛限水位以下,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确保安全度汛。
演练过程中,监测预警组人员认真准确传递雨水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抢险应急组人员有条不紊的把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医疗防疫组人员给受灾群众的伤情认真、细致的作了处理,并对伤情较重的群众进行了安全转移;安全保卫组实时对危险路段进行了封堵,并设立了警戒线;安置救助组人员按照转移群众需求,及时给转移群众发放了安置物资。
通过培训和实战演练,着力提升了县乡相关部门和村委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进一步检验了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抢险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和水平,为切实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献上一份完美答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