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热点聚焦

四川苍溪:“自强农场”筑牢残疾群体脱贫增收“双保险”

编辑:黎兴 发布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01029152457.jpg

中国早报四川讯(孙健   何龙)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苍溪县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力契机,针对残疾人的不同残疾情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实际,定制个人帮扶方案,按照户有“一个增收产业园、一名技术明白人、一条机耕作业道、一个抗旱微水池”的“四有”标准,动员鼓励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自强发展挖“穷根”。


不但有效破解了贫困残疾人家庭只能“输血式”扶贫难以“造血式”脱贫的老大难问题,还啃下了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走出了一条“户建自强农场、村带脱贫能力、县管稳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自强农场”已成为当地残疾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双保险”。


截至2020年,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残疾人“自强农场”1100余个,发展特色产业4300余亩,人均产业增收3600元以上,全县贫困残疾人由2014年的6034户下降为28户、贫困人口由6559下降为32人,贫困发生率由24.29%下降至0.13%。

解决“缺资金”问题

针对贫困户缺产业发展资金、土地“碎片化”严重、产业脱贫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创新“经营权抵押贷款+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农村保险”“债贷结合+拼盘整合”三大金融扶贫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猕果农贷”“肉牛贷”“惠农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发放各类贷款近3.5亿元,惠及贫困残疾人户9300余户。制定《“三大百亿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20余项产业扶贫政策,支持有建园能力的贫困残疾人户利用闲置地、边角地自建2—4亩“自强农场”,贫困残疾人户除可享受3000-10000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资金和1-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等国家政策外,还可享受县财政对自建3亩及以上“自强农场”户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并补贴75%的特色农业保险。近3年,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300余万元支持自强农场建设。


解决“无能力”问题

针对无建园能力的残疾贫困户,由村“两委”利用土地整理、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牵头连片开发村集体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建设规模产业园,再分块成1-3亩/单元低价返包倒租给贫困户经营,并抽取集体收益10%、20%、10%为其配置免费股、低价股、奖励股,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村集体再按照一个产业园、一个微水池、一个技术明白人、一套产品订单保单、一名帮扶干部、人均收入超一万元“六个一”标准帮助配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拓展市场营销等。文昌镇权家村残疾贫困户权映昌本人视力残疾,爱人腰椎脱落,家里两个孙子上学,全家收入主要靠儿媳妇打工。2016年起,其返包倒租村集体统建“自强农场”4亩,全部种上了红心猕猴桃,去年猕猴桃初产收益17000多元,还出栏生猪3头、跑山鸡50余只,家庭总收入达6万多元,全家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


解决“同质化”问题

针对产业同质化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产业”“一户一业一庭园”和品牌培育工程,按“产村一体”“园村一体”思路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的“1+4”特色产业,实现“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几何裂变。坚持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创新猕粮(药)、稻鱼(虾)套作和林下种养有效解决投产前无收益问题,全面推广“畜—沼肥—果(粮、菜)”循环经济,种养循环面积达90%以上。歧坪镇引进金瑞药业公司入驻三井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出猕猴桃林下套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同时种植皂角为猕猴桃中药材遮阳防晒的“上、中、下”立体种植模式,辐射带动全镇16个村938户在8700亩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2500亩,年产值可望达到1.1亿元,帮助该镇“自强农场”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0元。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