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热点聚焦

湖南:苦寻烈士下落数十载一朝梦圆 红军师长张辉后人 千里祭英烈 时隔85年,几代人的寻亲梦在甘肃天水实现

编辑:黎兴旺 发布时间:2021/05/25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中国早报甘肃讯(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兰芳  通讯员  赵安生)85年前,红军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在天水娘娘坝;85年来,秦州儿女以不同方式凭吊先烈、缅怀伟绩。5月19日,苦苦寻找张辉下落数十载的后人们不远千里从湖南来到天水,长跪于师长墓前潸然泪下,圆了几代人的寻亲梦。

 1621928250930469.jpg

1621928397202231.jpg

千里迢迢祭英烈

5月19日,从湖南辗转千里而来的张辉烈士儿媳邹女士、孙子张先生等人以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行,在天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先后前往秦州区烈士陵园、娘娘坝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并看望和慰问了为张辉守墓50余载的李逢春老人的儿子李鹏,以及坚持多年收集和整理张辉烈士相关资料的高维汉老人的儿子高虎平等人。

 微信图片_20210525151324.jpg

张辉烈士后人来到最早埋葬英魂的牡丹山祭拜

张辉烈士的孙子张先生等亲属在感谢信中说,一家几代人苦苦寻找爷爷下落几十年,最近终于有了收获,尤其是看到天水一家三代守墓半个多世纪的报道后,当即萌发了来天水寻亲圆梦的想法。

 

张先生说,家人最早得到的消息是,在江西吉安的一次战斗中,当时已担任团长的张辉身负重伤、壮烈牺牲。之后,家人在江西吉安寻找烈士下落多年,遗憾没有任何结果。1983年,平江县有知情人告诉他们,吉安一战张辉团长并没有牺牲,而是随部队长征北上,听说还当了师长。家人这才调整方向重新寻找,后来知道他牺牲了,但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牺牲,一直苦寻了几十年。

 1621928688118105.jpg

尘封往事浮出水面

阔别85载跨越千里天水寻亲   张辉烈士亲属圆梦李子园   2021年5月19日,这是一个平常而特殊的日子,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南山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经过一场大雨洗礼的苍松翠柏显得格外清新。上午9点多,来自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张辉烈士家属,以及家乡代表一行,来到秦州区烈士陵园祭扫张辉烈士墓,并在墓前敬献花圈。用张辉烈士家属代表张要林的话来说,从湖南到天水跨越千里的寻亲之路,终于圆了他们几十年的梦想,不仅寻找到了英雄张辉师长最后的战斗和牺牲之地,也使红军为人民打天下的的大无畏精神得以继续传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士还。张辉,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6年即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军西征。历任湘鄂独立团一营营长、副团长、十八师第54团团长等职。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十六师师长。率领全师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8月参加攻占腊子口战斗和陇南战役。9月在礼县马坞里镇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敌保安团,缴获军衣300套,长短枪60余支。南下攻克了两当省城,为红二方面军建徽、成、两、康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1936年10月,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根据地,挥师北上,十六师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到娘娘坝,了解到敌军驻有一连人,部队首先决定派一连队伍,夜袭娘娘坝敌军,为大部队打通前进道路。10月5日,张辉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首先消灭了街上少量敌人,然后就向牡丹山冲锋。山上大部分敌人驻在牡丹山庙里,筑了碉堡,易守难攻。再加上敌人从天水搬来一营援兵,红军腹背受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张辉即命令战士撤出重围。撤退到牡丹山脚下时,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张辉也身负重任。战士们掩护张辉撤离娘娘坝,黎明时分,到达李子园。由于伤势严重,光荣牺牲。在当地农民李逢春的帮助下,红军战士把张辉遗体埋葬在普华寺后山坡上。  在张辉烈士第二代守墓人李鹏的带领下,张辉烈士亲属来到了位于秦州区李子园的普华寺后山坡,脚下是这片浸润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耳边仿佛响起了过去战争年代战火纷飞的枪声,缅怀革命英烈,张辉烈士亲属眼含热泪,声音哽咽,他们心情激荡,对长眠于此地的亲人张辉烈士充满崇敬之情。


今年清明节后,一个令张先生一家无比激动的消息从天而降,天水市秦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英烈系统寻亲登录信息中找到了他们,尘封大半个世纪的英雄事迹得以浮出水面。

 微信图片_20210525151349.jpg

在烈士陵园祭奠

1621928943115512.jpg

张辉,字岳,号显辉,乳名八秋。1911年1月23日出生于平江县三阳乡小洞村半斗屋场的一个贫农家庭,有兄弟11人,张辉排行第八。4岁时,其父母携全家迁居本县双江乡晋坪村吴家冲虎山坳岳埠岭下,以耕田为生。张辉6岁入学,是全家唯一的读书人,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开始在家务农,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1925年,袁克歧在晋坪举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张辉主动参加。1926年9月,张辉担任晋坪乡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经张迈、张正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张辉调任红8军4师3团团长,曾参加中央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十六师师长,1936年8月率部参加第二次攻占腊子口战斗和陇南战役;9月在礼县马乌镇,全歼敌保安团,并南下攻克两当县城。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挥师北上,十六师侦察小分队得知天水娘娘坝有国民党中央军驻守后,决定夜袭娘娘坝守军,为大部队扫除障碍。10月5日夜,张辉亲率一个连消灭敌外围守军后,指挥部队向敌坚守要地牡丹山发起攻击,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5岁。

 1621929034198523.jpg

守墓半生慰忠魂

湖南那一边,张辉师长的后人们苦寻了数十载,情真意切;甘肃这一头,秦州区已故老人李逢春严守秘密一家三代守墓半个世纪。

 微信图片_20210525151404.jpg

时隔85年,张辉烈士“等来”家里人

李逢春老人的孙子赵安生说,爷爷在世时,每每讲起那一晚就热泪盈眶。1936年,18岁的李逢春是李子园小学的一名老师。事发当晚,他帮红军在普华寺后半山坡上掩埋了烈士后,一名红军战士对他说:“老乡,这里埋着的是我们红军的一位师长,你要记住,我们一定会回来迁走他的。”李逢春当即允诺,一定会守护好这座墓。此后,无论谁来逼问,他从不提起此事。

 1621929258845029.jpg

1986年9月15日,在李逢春的带领下,当地武装部、军分区等部门前往李子园,接上烈士遗骸后护送至天水市殡仪馆火化,之后护送至娘娘坝牡丹山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进行了安葬。1994年,迁至秦州区革命烈士陵园。

 1621929325178682.jpg

赵安生说, 1994年秋,张辉烈士墓迁往秦州区烈士陵园后,娘娘坝牡丹山实际就成一座空坟了。然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当地百姓自发凭吊张辉烈士。烈士墓每年仍在维护,祭扫活动也从未停止,乡亲们一直认为:只要心中永远装着英雄,英雄就永远还在那里,依然在他们身边,未曾离去。

1621929404144342.jpg 

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红色故事家喻户晓,娘娘坝镇老人高维汉在世时,曾耗时20多年四处收集与烈士相关的资料,自费印刷了《张辉烈士和红军入陇》《长征日记》《血染青山,浩气长存》等小册子,并自制150余幅图片展板前往当地部分乡镇中小学,义务担任烈士先进事迹讲解员。

 

多年来,每到清明时节,天水市各界都要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1621929476550766.jpg

赵安生说,2003年底,83岁的爷爷弥留之际“不忘英烈、年年凭吊”临终嘱托让他刻骨铭心。从事文化传媒事业这些年来,他一直四处搜集资料,为将红军长征经过秦州区的光辉历史搬上银幕做准备。2020年,一切筹备工作就绪,由他担任制片人的红色题材影片《守望》在娘娘坝镇张辉烈士陵园正式开机。同年11月,在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颁奖典礼上,《守望》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品牌作品奖。

 微信图片_20210525151500.jpg

“此片的拍摄也是红色故事对外讲述的另外一种方式,只为在缅怀中坚定信仰,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放光芒,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赵安生说。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