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黑龙江讯(刘连胜)这位来自大山的艺术家潘军,有着山里人的朴实、厚道、直爽的性格。1950年,潘军出生在黑龙江尚志市,如今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铄。走近他的工作室几缕飘动的墨香在四周悄无声息游荡;石质砚台在光阴磨洗中已经微微内凹了;笔架上悬垂的大小毛笔,毛毫疏落有致;而桌上刚写就的字帖墨迹未干,犹然散发着深邃幽玄的光泽。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1)

七十余载的岁月,宛如无声墨痕,悄悄渗透了老者灵魂深处。这位满头白发与皱纹、精神饱满若青铜古镜焕发光彩的银髯老人,与这方桌案上笔墨交融的小小天地,已然不可分割地结成了一体了。他专注凝视着宣纸,眼眸里沉淀了无言的沧桑底蕴,映照出岁月雕凿的艺术灵魂。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2)

墨池饱蘸之后,老人提笔而书,写篆书之时,手腕稳如山石,笔锋却如凿般,深沉而有力地刻划下去,一笔一画皆蕴着沧桑的古朴质感。那些圆劲挺拔的笔画如刀如凿般凝定在宣纸上,是金文那种久经岁月洗礼的雄浑凝重,更是石鼓文那份被风雨剥蚀后存留在原石上的亘古记忆与神秘讯息。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3)

此刻,墨色流淌出的线条不单是写意,亦并非简单的摹写,它竟如化石般成为永恒不变的印记,凝铸沉淀着的岁月厚土。宣纸上笔迹沉静肃穆地流动,仿佛让人听见远处远古铜器自遥远岁月传来的回响——每滴饱满浓黑的墨迹都含纳了从前的故事:那是埋藏地下许多年的器皿上的刻痕,是从岁月中凿出的历史脊梁,穿越浩瀚时空,沉淀成古意的墨色,刻在纸面。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4)

潘老师运笔写起隶书时,气氛则骤然变暖了。笔毫顿、提、转承,柔润流畅起来:蚕头起,优雅收锋;雁尾扬,舒翼飞去。字形不再拘于方正,竟自在伸展舒张:字里点画忽聚又散逸,笔锋时如春风初掠,时而似燕子展翅疾飞过纸端。那柔韧舒展的结字布局中,一种生动畅快的美扑面而来。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5)

这字虽古法为骨肉,却已然跳荡出灵动的生命——那些浑圆的转角与长横画出的飘逸波尾,悄悄显露着老人内心蕴含的轻松自在。当横画将尽处,他手腕灵巧一提挑锋而上,顺势送出——那飞出的波尾似真似虚,轻轻掠过纸面,犹如从生活的厚土中自由涌出,既踏实根基深厚,更流淌出盎然生机,仿佛在墨色浓淡之间流淌着自己的心跳节奏。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6)

老人写字时神态极其专注,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眼神却安详而深邃得犹如古潭静水。室内一片宁谧,除了墨香徐徐弥漫与笔毫摩挲纸张那窸窣幽微之音外,再无声息。他每每抬头欣赏着自己的字迹,那刻,嘴角便不自禁轻扬起来;笑容微微荡漾着,似乎每道线条都深谙心意,笔笔皆可寄寓灵魂相通的欢愉。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7)

他有时会停驻在那里,眼神出神地凝视着窗外,也许在品味人间烟火气息,又或是沉浸在生命经历的波痕——待得他复又提笔书写,那日常世界的林林总总,悄然流进笔端又无声融在墨海,点滴浸透进汉字疏密相间的骨骼缝隙里,让古老字迹饱含了生命的温度。这便是的篆书与隶书:古铜浇铸的篆书深沉厚重,承载着千钧岁月的回声;飘逸自然的隶书又仿佛有血液汩汩流通,跃然纸上映着生动的人世温情。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8)

日光西斜,淡淡薄光透过花窗洒落在书案上:老人正拈管凝气,那枝被汗水润透的斑竹笔杆泛着油润的幽光。墨色饱满,笔毫柔韧,他屏息静气——尚未写出的下一个字迹,仿佛酝酿着某种无形欲飞的姿势,蕴含了沉潜千年却又随时喷涌而出的势能,静寂中将欲穿破宣纸束缚……

书法家潘军的艺术人生(图9)

古老文字经由潘军老师执掌,被赋予活生生的血肉与灵魂的脉动。岁月长河中,当后人再次抚摩起一册册墨迹,那墨线盘结起伏的痕迹,其实亦将是老人执着追索又安之若素的魂灵显影——以笔为橹,载着心意驶过万重墨水波涛;蘸光阴作墨,从容渡入那静默而不朽的沧海深处,这难道不是比任何金石更坚定永恒的印记?书法艺术已不是纸堆里冻僵的符号——他一生心路,在每一道墨痕里从容起舞,亦让墨色得以真正浸透光阴,与无尽岁月一起鲜活涌动下去。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