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评论园地】杨焕亭:心路畅明芳草萋 ——读李振华文集《心路》
心路畅明芳草萋
——读李振华文集《心路》
杨焕亭
继把规模为十卷的《小楷书写<红楼梦>》和《李振华书法作品集》奉献给读者以后,李先生经过三年耕耘整理的文集《心路》,在年终岁尾之际以朴素、典雅的风貌走到了广大文朋诗友面前。拜读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本,走进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我沉浸在触及灵魂的感动和感喟中。一是感动于咸阳市老年学会会长卢太运先生多年来为老同志文化事业席不暇暖,宵衣旰食的满腔热情。二是感动于李老先生老当益壮,孜孜不倦的耕耘精神。一本《心路》,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位老知识分子追寻真理的雨痕足迹,一位老共产党人追求信仰的坚实步履,一位炎黄赤子与民族命运共振的家国情怀,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悠悠的乡愁情结。诚如老一辈革命家萧楚女所言:“人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这是一条闪耀着真理光华的信仰心路。作为一位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路风尘仆仆,走到新世纪的老人,李老先生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亲历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在八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家有过克艰历难的曲折历程,我们党也经历过在与各种思潮不断斗争的复杂历史,然而,让我感慕缠怀的是,作为处在时代变迁激流中的生命主体,李先生对信仰的白首不渝。那将参加开国大典庆贺视为“我人生中国最有意义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的青春激情,是被时代春雨催出的信仰枝芽。虽然遭际过50、60年代“左”的思潮泛滥(《自我的折转》)目睹过十年“文革”风雨霜雪,备尝磨詟淬励的人生况味,有过灼痛,有过思考。(《真切的记忆》)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那颗赤子之心,一直与党的命运共跃动。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一切,都凝结成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撰写的《见证七十年沧桑巨变》的真理性认知。作者通过故乡兴平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日新月异,热情讴歌社会主义、讴歌中国共产党、讴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作者满怀信心地写道:“不远的将来,一个行文明、新风尚的美好社会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一定会实现。”我想,这是《心路》带给今天年青一代最为珍贵的启迪。正如总书记所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读《心路》,我还发现,在李先生的价值天平上,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体现在个人修养上,有着相互关联一致性。收入这个集子中的《李氏家训》,以“修身治家”为宗旨,从“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多农经”、“隆读书”、“尚勤建”、“重敬贤”、“诚祭祀”、“禁非为”、“正人伦”等10个方面提出李姓子孙的修身原则。读来给人以启迪。生动地揭示了“一室”与“一国”、个人与社会的必然关系,从而把“齐家”“治国”统一于公民道德修养的时间中。
这是一条燃烧生命光焰的奉献心路。读《心路》,我常常被李振华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克尽厥职的职业道德所感动。从乐于当“猴儿王”到转做行政工作;从普通干部到领导干部,虽然非自致角色不断变化,然而,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矢志不渝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在时代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自我做起,从脚下走起,走出一条写满奋斗的人生之路。因此,在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三个教师齐心协力,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还暗下决心和附近一所学校开展竞赛,受到了上级表扬。”因此,在作者笔下,“一战宝鸡峡”、“二战三陈大填方”、“三战梅七线”、“四战‘治渭’”每一幕都是记载着人“诗意栖居”的峥嵘岁月,每一个故事细节都镌刻下作者奋斗拼搏的身影,每一行文字印证着作者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正如作者所言:“我总是抱着一个心愿,不忘初心”,“每一项工作,都全心全意,真心无愧地做完做好,让人民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所有这些,对于今天的年青一代来说,不啻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科书。
对于祖国和民族满怀深情的“大我”之爱与充满人性秀美的“小我”之爱,在李先生的审美视野上是协调而又统一的。我们透过作者那些写在故国神游旅程中的长歌短吟,感知先生徜徉祖国山水的智者之乐(《游安康》);释读他拜谒历史英雄时的心潮激荡;从《母爱》、《我家屋前的小花园》中读出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作家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对于生命的挚爱和拥抱。而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则永远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心头永远矗立着诗与远方,这似乎与年龄无关。
这是一条震颤着悠悠乡愁的情感心路。对于故乡的热爱,对于在故乡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牵念,成为李振华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从《我的家乡贠家村》、《屋后的柿子树》读出作者对曾经给予过他生命和精神的土地的魂牵梦萦,更从《孤独的老人黄明亮》、《怀念王斌书记》、《悼念白玉纯学友》中感触作者对于故乡“人”的关注。从美学意义上说,乡愁之所以让游子挥之不去,常常寄“浮云”和“落日”以抒情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的存在给予土地以充满生机的活力和历史的凝重。王斌书记“高尚淳朴的优良品质”、“坦荡宽阔”的胸怀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白玉纯“辛勤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事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缩影。这些充满质感的书写,也把李振华先生不尚浮华,追求真美的文风跃然纸上。正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所说:“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故乡在另一层面是人。”
这是一条镌刻着初心使命的思考心路。在《心路》中,收入了李先生因时感事而撰写的短论,其间有对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的阐发,有对人生修为的感悟,有读古籍而引发的新知。不仅有着沉甸甸的思想含量,而且文字清新,明快晓畅,读来如静夜品茗,有清心明目之愉。由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思考者的人生是有深度的人生,写作者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衷心祝愿李先生健康长寿,笔健文丰。
2021年12月19日
链接:
李振华,兴平市人,1934年生。中师学历。曾任中共兴平县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台办主任。现任咸阳市老年学学会顾问,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木研究院咸阳分院研究员、常务理事,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顾问,咸阳市文化收藏交流协会特邀顾问。
出饭有《李振华小榀<红楼梦>》(十卷本)《李振华书草诀歌》等作品。
作者简介:
杨焕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