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总编辑有话说|四川女校长诈骗充值游戏案:别让游戏从娱乐沦为生活“枷锁”
文/姜志雄
据媒体报道,近日,四川泸州女校长童敏涉嫌诈骗5000万、3000余万充值游戏一案二审开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曾经备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竟利用职务之便和亲友信任行骗,将巨额资金投入游戏,不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更让众多家庭的生活陷入绝境。这一令人咋舌的案件,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如一声警钟,在社会上空久久回荡,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游戏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从民生角度而言,游戏本应是生活的调味剂,是人们在忙碌之余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可在这起案件里,游戏却成了金钱的“无底洞”。那些受骗者的积蓄,或许是他们含辛茹苦积攒的养老钱,或许是为子女筹备的教育经费,又或许是改善家庭生活的希望,却因他人沉迷游戏而化为乌有。当游戏充值金额不断攀升,甚至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游戏的娱乐属性已被严重扭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沉迷游戏,为购买装备、皮肤一掷千金,严重影响自身经济状况,甚至背负上沉重债务。这无疑警示着我们,游戏消费需要保持理性,切不可让虚拟世界的短暂快感,透支现实生活的幸福。
从家庭层面看,游戏本不该成为破坏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在家庭中,亲情的维系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然而,如今许多人沉溺于游戏,对家人的感受置若罔闻。孩子沉迷游戏,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亲子关系紧张;成年人沉迷游戏,则可能对家庭责任不管不顾,夫妻矛盾频发。就像童敏,为了满足游戏的欲望,欺骗家人和朋友,最终让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也将多个家庭拖入痛苦的深渊。我们应当明白,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游戏不应成为我们与家人之间的隔阂。
再从社会维度来说,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是好事,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式,也创造了经济价值和大量就业机会。但当游戏沉迷现象泛滥成灾,一系列社会问题便接踵而至。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被浪费在虚拟世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游戏中的暴力、低俗内容,还可能对玩家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这起案件中,童敏的行为也暴露出游戏监管存在的漏洞,大量资金流入游戏却未受到有效监管,甚至可能涉及洗钱等犯罪活动。这无疑提醒我们,游戏产业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值得着重关注的是游戏对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游戏,危害不容小觑。长时间玩游戏,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视力、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还会导致社交能力退化,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在学业上,游戏成瘾使得青少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的情况。长此以往,他们丧失了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对未来的规划能力,国家的未来也将因此蒙上阴影。这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面对游戏沉迷带来的种种问题,监管部门绝不能缺位。要站在国家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一方面,要严格把控游戏内容审核,杜绝不良信息侵蚀玩家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游戏充值等消费行为的监管,防止玩家尤其是青少年过度消费。同时,也要督促游戏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研发更多寓教于乐、具有正能量的游戏产品。
游戏本身并无过错,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适度游戏,可以放松身心、锻炼思维。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过度沉迷,必然会带来诸多危害。我们呼吁大家,尤其是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学校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如参加体育运动、阅读经典书籍、学习艺术技能等,让游戏回归其娱乐本质,而非成为生活的主导。
希望通过这起案件,能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游戏沉迷的危害,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莫让游戏成为生活的“枷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让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本文作者姜志雄,系中央媒体地方部负责人、中国早报社顾问·百家媒体联盟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