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精准防控:破解山区防火盲区与清明火险治理困局
中国早报陕西讯(特约记者 周刚振)清明节前后,森林防火尤显重要。因近期天气干旱无雨,大风天气频繁,坡上的枯草易燃,加之农村传统的祭坟烧纸钱放鞭炮,其中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星星之火便会烧毁一座大山林。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隐患彻底从源头上消除掉呢?就必须建有一套完整的防火管理体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构建森林防火安全防线,确保森林安全万无一失。
一、破解"沟口困局":建立立体化巡查体系。如何破解"沟口困局"呢?1.沟口设立防火检查站不是摆设,做做样子。据说有个地方人在沟口值班,沟内坡着火了还不知道。为此,我们启动智能卡口升级:在传统防火站加装热成像摄像头与5G智能广播系统,配置带GPS定位的巡更打卡装置,确保巡查轨迹可追溯;2. 沟壑网格管理:按每3公里为单元划分责任网格,组建"护林员+村组干部+民兵"巡查队,重点时段实行早5点至晚8点动态巡护;3. 空天地监测网:租用民用无人机开展沟谷地带每日3次巡航,在林区制高点设置20倍变焦监控云台,构建"地面卡口+低空无人机+高点监控"三维监测体系。
二、清明火险治理:疏堵结合的创新实践。如何做好清明火险治理呢?1. 祭祀火源管控:推行"三定三换"机制。三定即定点、定时、定人。定点:设置集中焚烧池并配备消防水囊;定时:划分8:00-11:00集中焚烧时段;定人:每个坟场安排2名监督员;三换是 鲜花换纸钱:设立20个置换点提供免费鲜花;云祭扫换实地祭扫:开发村级网上祭扫平台; 电子香烛换明火:推广可循环使用电子祭祀用品。2. 火情即时处置:组建摩托车快反消防队,配备背负式灭火水枪、风力灭火机,确保接警后5分钟内抵达现场,力争做到“小火打早打小打了”,确保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责任传导机制: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如何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呢?1. 建立"三色预警"责任清单。即红色区域:村支书+乡镇领导双包保;黄色区域:村民组长+护林员双巡查; 蓝色区域:智能设备监测+随机抽查。2. 实施防火保证金制度:对连片林地承包户收取防火押金,无火险全额返还并给予奖励。3. 开发"智慧防火"APP:实现火情秒级上报、处置流程可视化追踪、责任倒查数据链存证(数据链存证是一种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保存和证明的过程,旨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四、本质安全提升:山区防火长效机制。防火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森林防火工作。1. 可燃物清理工程:实施"两清三改"即清理林缘30米范围内杂草; 清理墓地周边5米可燃物; 改烧秸秆为粉碎还田; 改传统祭扫为文化祭祀;改木质坟头碑为阻燃材料。2. 建设生物防火带:在重点区域种植木荷、茶树等耐火植物,形成天然阻隔屏障。3. 水源地网格化:每平方公里建设1处应急取水点,配置高压接力水泵系统。4.建立跨村联防轮值委员会。5.设立“防火节气”文化主题活动。
五、利用网络结合村庄院落两块阵地。组织村民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法律法规等宣传,村民积极响应:文明祭扫已成新风尚。“以前总觉得烧纸钱是传统,现在听了宣传才明白,一颗火星就可能毁掉一片林子。今年我们家改用鲜花祭祖,既安全又文明。”好多山区村民如此感慨道。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主动选择无火祭祀方式。许多群众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防火工作,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破解山区防火盲区与清明火险治理困局,需以科技赋能织密监测网络,用网格化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以文明祭扫倡导移风易俗。通过无人机巡护、智能火情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联动,构建"空天地人"立体防控网络;借力清明节点深化防火教育,推广鲜花祭扫、无火祭祀新范式。唯有将精准防控植入山林肌理,让防火意识沁入民生日常,方能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风险治理的智慧蝶变,筑牢生态安全与人民安康的铜墙铁壁。
值班总编辑 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