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京通铁路换梁工程的“中国速度”与“智慧升级”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京通铁路昌平至朝阳地区间7座桥梁的“空中转身”,不仅是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的既有线换梁工程,更是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929173535_347_1362.jpg(图片源于网络)


     这项耗时仅37天的“微创手术”,以毫米级精度完成桥梁拆除与更换,为既有铁路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技术攻坚:既有线改造的“绣花功夫”
     在既有铁路线上实施换梁工程,如同在运行的“动脉”上做心脏手术。中铁二十二局创新采用“整孔箱梁原位横移”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实现桥梁平移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这种“不中断交通、不影响运输”的施工模式,较传统方案缩短工期40%,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客货运输的干扰。正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专家所言:“这标志着我国既有线改造技术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经济赋能:激活区域发展的“黄金动脉”
      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后,昌平至朝阳地区列车时速提升33%,货运能力增加12.6%。这不仅缓解了东北与华北间的物流瓶颈,更让内蒙古煤炭、东北装备制造等资源加速流通。数据显示,改造后每年可减少内燃机车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60万棵云杉。这种“速度与绿色”的双重提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东北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模式创新:铁路升级的“破局之道”
     此次工程首次实现“设计-施工-监测”全流程数字化,通过BIM技术建立桥梁三维模型,结合北斗定位系统实现施工动态调控。这种“智慧建造”模式,使工程成本降低15%,质量合格率达100%。其经验已被纳入《中国既有铁路改造技术指南》,为全球铁路升级提供“中国智慧”。
      当京通铁路的钢铁脊梁完成华丽转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更是中国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的时代传承。从内燃机车到电力牵引,从60公里时速到80公里跨越,这条承载着时代记忆的铁路,正以全新姿态续写“交通强国”的壮美篇章。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