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锐评

黎评|国考放宽年龄:不拘一格纳贤才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评论员胡立成 
      2025年10月14日,2026年国考公告正式发布,报考年龄的调整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此次国考报考年龄首次调整为18周岁到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放宽到43周岁以下,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堪称人才选拔领域的一股春风。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对当下人口结构变化的有力回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不断上升,35岁以上的人群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此背景下,继续坚守35岁的报考门槛,无疑会将大量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人才拒之门外,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此次国考年龄限制的放宽,为这些人才打开了一扇通往体制内的大门,使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于人才发展而言,此举是对“唯年龄论”的有力纠正。年龄从来都不应是衡量一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唯一标准。硕士、博士研究生由于求学周期较长,步入社会时往往年龄偏大,但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在许多需要深厚知识积累的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让这些“大龄应届生”获得平等的报考机会,既是对他们多年求学努力的尊重,也有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为其注入更多的专业力量与创新活力。
 
      不容小觑的是,这一调整体现了用人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过去的“卡年龄”转向如今的“看能力”。在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公务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人才。将选拔的重点放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履职潜力上,无疑使选拔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


微信图片_20251016092857_502_1362.jpg(图片源于网络)


 
      国考,作为选拔国家治理人才的关键渠道,其政策导向具有强大的风向标作用。此次放宽年龄限制,向全社会传递出一个积极而明确的信号: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努力提升自己,都有机会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缓解社会的年龄焦虑、鼓励人们终身学习、营造包容和谐的就业环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它也势必会对其他用人单位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整个社会摒弃年龄歧视的陈旧观念,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用人新风尚。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破除就业年龄歧视并非一蹴而就,国考的政策调整只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要让“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与监管,鼓励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摒弃不合理的年龄限制,为求职者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2026年国考放宽年龄限制,是一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积极变革。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开放与包容,也让无数怀揣梦想的人看到了希望。相信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我们的社会将迎来更加公平、开放、充满活力的就业新生态,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