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谈“做官”与“责任”之感
中国早报网讯 (记者 车所有)适逢周末,一个人闲着无聊,就待在寝室里看看书、写写字,便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也成了我生活的全部。突然,就在发呆之时,不经意间就翻看徐文秀的一篇随笔《做人做事做官再“十悟”》,会有一种颇为新异的阅读体验。
从阅读中发现,作者用一种端庄质朴的政论手法,一个个严肃而饶有意味的话题贯穿全文,仅仅用三千多字的篇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讲述别致,旁征博引的大量事例剪裁得当、毫无堆砌之感,古今中外为我所用,娓娓道来,从容有力。文章里面主要描写,只有用心做人、真心做事、良心做官,真正让好人做好事、好事出好人,让做事的做官、做官的人做事,这句说得没错。而古往来,为官者千古流芳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既然做官,就得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官,做一个干净清白的官,不愧对自己手中这份权力与责任,不愧对组织和群众对你的期望,做一个令人信任和可信的领导干部。
我认为,做官与责任是相通并统一的。为官要守责为民用,守责是党和人民赋予你的,意味着你对党和人民担负了一定的责任,为人民办事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绝非把权力当作谋私利的工具。大家都觉得,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各自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能否当好人民公仆,检验的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忘记了这一点,“公仆”就会成为“老爷”,“责任”就会成为“私利”;为官要公道正派,“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干部群众看一个“官”是不是一个好官,首先看的也是这个“官”办事公道不公道、正派不正派。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赋予你的,是一种公共权力,必须公道正派地行使,偏离了这个方向,就违背了权力的本质。
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都纷纷提出以“两学一做”来规范的自己言行举止,只希望做一个合格党员,这个标准对于我们大多数干部来说,并不难,要求并不高。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品行。
做官的责任,有时是靠生命而不是靠言辞来体现的。春秋时晋国的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主持法律事务。他在审理一桩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人员的一面之词,将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但是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俸禄在这个机关里最多,也没有与下面的人员分过。现有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晋文公说:“你以为你有罪,我是领导你的,那么我也有罪了?”这一句话明明给李离找了一个最好的台阶下,可李离仍回答说:“国家对我这种官职有规定:错判人受刑,自己也得受刑;错判人受死,自己也得受刑。国君因为我能察微决疑,所以才让我到这个职位上来。今天我犯了错,罪当死,我赴死无悔。”他拒听晋文公的命令,伏剑而死。
简而言之,“官”是很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特征的标志性字眼,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醒目,“求官为上”“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探讨“做官”问题的著作数不胜数,而选择的角度不同、秉持立场的不同、言说的方式不同,看到的景致就会千差万别,产生的结果可能判若天渊。
所以,我们党员干部要讲政治、讲正气,时刻做到身正、行正、心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牢记党的宗旨,守护好心中的那一份责任咫尺,一定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为官自然清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