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湖南涟源人在泰晤士河畔探寻历史的痕迹
文/卢贤交
一一英伦见闻录
前向,是西方人的圣诞节快到了,女婿休假从香港来了伦敦,多少帮我们替补了些家务劳动,主要是分担了些遛娃的职责任务,也是我们为他供给足够的亲子时光,从而为我腾出了一天可以独自去伦敦街上遛遛的时光。
之所以要独自去伦敦街上遛一遛,绝非我要逃避老伴的什么监管,一是为了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感受一下生活的自在;主要的原因是,与老伴外出老是步调不一致。平时,我喜欢在街上走走停停,快走的时候,有时没顾及老伴是否跟得上,驻足停下来观看什么或发呆时,又没有留意她在那里等得不耐烦,有时难免让她产生小小的不快。
我小时候是个担脚出身的。放暑假时,有时在烈日下沙土路上挑着几十斤煤炭光脚行动,冬日里,有时挑几十斤红薯去蓝田街上中山街摆地摊,碰得不好,在凛冽的寒风中呆上大半天,一个红薯都无人问津,我又得挑回去,一趟往返就是五六十里。过去这种被生活逼出来的体能训练,打造了我如今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徒步走上二三十里仍然不在话下的功夫。但是,出身于干部教师家庭的我老伴,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挑战的,所以,这才是我想要一个人远距离徒步遛遛的根本原因。
想要独自一人去伦敦街上遛遛,我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且早已向老伴透露了意愿以此报备,而且陈述了下述理由,我说我上街徒步去遛达一天,不坐公交,不坐地铁,不打的。因为我是个现代文盲,去伦敦街上不会说英语,也基本听不懂英语,怎样选择公交地铁线路,怎样打的,要经过哪儿,目的地在哪儿,我无法用英语表述。
因为我有些轻度老年痴呆。怕走出去路径复杂了不晓得回家,于是我尽可能把行动方案的风险降到最低。考虑到我们住在泰晤士河南岸某社区,我想沿着泰晤士河往下游方向去,可以走出去三四十里都没问题,想要回家时,可原路沿河边徒步返回,实在走不动了,还是可以选择坐船逆流而上回家的,凭肉眼观察,找寻一下住处附近美国驻英国大使馆这一地标建筑,在离那大使馆最近的码头下来便可。
以住处为原点,沿着泰晤士河畔往下游走,不但是奔着市中心方向去,而且选择的的确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泰晤士河,是一条见证了英国无数历史变迁的河流,同时也是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就坐落在泰晤士河畔,那里如同我上海的外滩。伦敦泰晤士河上的每一座桥,河畔的每一栋老屋,都蕴含着许多的故事。那一天上午10点左右,我走出家门后,步行数百米,我就横过离家最近的兰贝斯桥,辗转来到了泰晤士河北岸。因为,英国议会大厦、国会广场、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圣保罗大教堂、伦敦白宫、老金融城、新金融城等重要景观都在河的北岸。我得以步行的方式走近它们,近距离地去瞧瞧看看,一是欣赏欣赏沿途的每座古典优雅的老建筑物,二是盘点一下从兰贝斯桥直到塔桥之间到底有多少座桥梁,三是一定要走上塔桥,去感受一下这座世界第一座开启式桥梁的历史韵味。
我是一个从贫困乡下长大的人,城市的高楼大厦,大江大河上的宏伟桥梁,始终是我梦中的诗和远方。几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长沙,下火车后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沿五一大道一直步行直至横过湘江大桥抵达溁湾镇,因为我这个乡里人是第一次进大城市,当时五一大道两旁的高楼大厦,长沙城横跨湘江的第一座大桥,于我而言就是美丽的风景。随后不久我第一次到武汉,到南京,我也是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就选择走上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去寻找“一桥飞架南北,天埑变通途”的现场体验,这是我的一种独特的个人嗜好。
从兰贝斯桥横过到泰晤士河北岸后,我便掏出了手机,在不停地捕捉画面,每抵近一座桥梁,每见到一栋古典优雅的老建筑,便把它们摄入手机里。只是当时的天气状态不佳,有些阴冷灰色,好多的画面没有蓝天白云的衬托,颜值自然就打了折扣,同时气温也比平时低,到伦敦后,我还是第一次看见飘下了几朵雪花,因双手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时间一久便有了冻僵感。
兰贝斯桥上面的三座桥,都在伦敦巴特西公园附近,因离我们住的地方近,平时去公园游玩时,我在那些桥上已横过路过。那天我从兰贝斯桥往下游方向去直抵塔桥时,一路数过来,共有着九座桥梁。
这些桥梁中,于中国人而言,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从兰贝斯桥往下游去的第三座桥梁了,叫滑铁卢大桥。因为滑铁卢大桥就是电影《魂断蓝桥》的故事发生地,以前的滑铁卢大桥有其独特的蓝色涂装,故人们又称它为蓝桥。1815年,英国人在滑铁卢战胜拿破仑,为纪念这一胜战将新建的此桥命名为滑铁卢大桥。滑铁卢大桥不只是交通纽带,后来被电影《魂断蓝桥》赋予了诗意与哀愁,因而成了无数人心中浪漫与悲剧的交织地,这里是让爱情得以绽放又骤然凋零的舞台。人们站在桥上,仿佛还能听见《魂断蓝桥》中女主角的轻叹,能感受到玛拉与罗伊那份跨越生死的爱恋。只是如今的滑铁卢桥已被翻新和扩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混凝土大桥,蓝桥衍变成了灰桥。
如果要论建桥历史最悠久的话,当数伦敦桥了,它就是伦敦塔桥上面的那座桥。最初的伦敦桥是一座木桥,始建于公元50年左右。当初以工程技术闻名于世的罗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头搭建桥梁,罗马人走后,木桥渐次破烂,其间得到多次维修乃至重建,然而在一千年以后(1014)年,英格兰国王为将入侵的丹麦军队瓦解,下令烧毁了伦敦桥,此后再将伦敦桥重建,再后来又毁于风暴之中,然后又再建伦敦桥,然而又再次被大火焚毁。直到1176年开始,人们开始用石头建伦敦桥,终于在1209年建成,耗时33年,有150多名工人为此丧命。当时的石头桥完全不对称,19个桥拱互不相同,桥中央还建了一座小教堂,桥南端还建有一座门楼,这坐石头桥经历过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因不堪重负,至1799年又被重建为一座优美的五拱石桥,其桥址往泰晤士河上游移动了100英尺,后来因桥身令基础难以承受,因其不断地下沉,于是乎在1967~1972年之间,最后建成了只有三个跨度的且有些乏味的水泥桥了,只是这个新修的桥更结实更实用而已。据说,原来那座旧石头桥出售给了美国商人,被拆卸用船只运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重新安装得以异地重生。
伦敦桥见证了英国2000年来的历史,从木桥到石头桥到水泥桥,伦敦桥屡兴屡衰,不变的是桥下滚滚的泰晤士河水以及“伦敦桥”这个名字。
伦敦泰晤士河上的每一座桥梁都值得人们去了解关注,但人们最关注的无疑是伦敦塔桥了。
伦敦塔桥建于1886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吊桥,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它是伦敦的象征,号称伦敦之门,是伦敦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伦敦塔桥的设计在力学上堪称杰作,标志着人类在建筑和工程技术上在当时的一个飞跃。日不落帝国曾经的工程技术人员运用科学原理,以工业革命时期的精湛工艺和非凡创意,为人类交通和工程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塔桥中间是可以开合的,整个塔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下层是车辆和人行通道,而且我感觉到下层两侧的人行通道很宽阔,两侧人行道上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当有巨轮要从桥下通过的时候,桥中间部分就会缓缓地向上打开,像一个巨大的嘴巴在打哈欠,那场面很是壮观。那振撼人心的机械运作,那巨轮的汽笛声,仿佛是工业革命时代的回响。而平时,桥面会稳稳地合在一起,供车辆和行人在上面来来往往。
伦敦塔桥是英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英国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伦敦的风风雨雨。从世界大战的硝烟到和平年代的庆典,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繁荣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塔桥都一一记录着。在一战和二战中,塔桥坚韧不拔,即使遭遇多次轰炸还是屹立不倒。如今的塔桥是伦敦人生活的一处重要场景,人们总喜欢把社区活动和节庆活动在塔桥附近举行,如音乐节、马拉松及各种文化活动,以塔桥来吸引人们的参与,所以塔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人们社交的一处平台。
从横过兰贝斯桥到泰晤士河北岸,沿着河边往塔桥方向一路前行,吸引人目光的远不止河上的桥梁,更有那河岸边一座座古典建筑,它们的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这河岸边的古老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英国议会大厦了。
议会大厦亦是伦敦一处醒目地标,地处伦敦的心脏地带,它是英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是英国一张国家名片和英国人政治生活的中心舞台,更是领略英伦风情,感知哥特式建筑古老与华丽的最佳去处。议会大厦恢弘磅礴,其雕刻装饰精致绝伦,充满着浓郁的英国古典气息,因为它而尽显日不落帝国都城的风范,这里是一处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议会大厦的“维多利亚塔”高98.5米,在1858年修建竣工时,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建筑。著名的大本钟矗立在议会大厦的另一端,它每天会准确报时,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处在议会大厦后面的国会广场,是一片开放式的绿地,这是一片四周被重要建筑物包围的地方。除议会大厦外,在它周边有着英国最高法院(也是有着百多年的二级历史建筑物)、财政部大楼、卫理公会中央礼堂等著名建筑。卫理公会礼堂是1946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举行地。
在国会广场立有多座雕像,大多是世界级名人。最醒目的是丘吉尔雕像,他柱着手杖紧裹风衣,微斜着肥硕的身躯,眼神坚毅,是英国人心目中挽救了自己国家于危亡之中的英雄。除此之外,还有着大卫.劳合.乔治以及帕默斯顿子爵的雕像(皆为英国前首相)。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还让我们看到了圣雄甘地(印度的前领导人,印度曾是英殖民地)和曼德拉(南非领导人)的雕像。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可是大英帝国最终分崩离析的最重要的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前的印度皇帝还是大英帝国国王乔治五世兼任的呢,从某种程度上说,甘地应该是大英帝国的敌人,但英国人却把“敌人”的雕像也树立在国会广场上,这确实是一种我们难以理喻的西方人的历史观。
人们漫步国会广场时,说不定可能会亲眼目睹议员们步履匆匆的身影,甚至会巧遇首相问答等公开活动,能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一下英国政治制度下的权力运作。
离开国会广场前往塔桥方向,一路上有着许多古典优雅的建筑。直到伦敦塔桥附近,我又见到了一座象是石头砌出来的古老城堡,面对这古老城堡的左侧街道上,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原来是要去里面参观的游客,我走近城堡门口拍了一张图片,特写了门上方的一个英语词组,翻译出来后才明白这里叫伦敦塔,原来这是英国人心目中的故官(也叫白宫)。
伦敦塔,是英国有着900多年历史的罗马风格时期的一座城堡式建筑,它曾经既是坚固的兵营要塞,也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当时是因军事需要而建,为防止敌人逆河入侵,但却从未在战争中派上用场。伦敦塔堪称英国中世纪时期的经典城堡,是英国文明进程中的一朵浪花,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伦敦塔里陈列有诊贵的各种文物,使之成为英国一个宝藏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藏在这里面的历代国王的皇冠和宝石都是闻名全球的稀世珍宝,直到1994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才宣布将里面的珍宝馆对外开放展览。
伦敦塔里最重要而且最古老的建筑是其中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它是用乳白色石头建成,故又称为白塔。十三世纪时期,英国人在伦敦塔外围接连建了13座塔楼,从而形成了一圈环拱的卫城。整个伦敦塔里有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天文台、教堂,也有避难所甚至监狱。曾经的伦敦塔是英国宫庭阴谋和王室斗争的地方,一些王族先后被囚禁在这里面的监狱并被处死。作为监狱,主要是用来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伦敦塔的确是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狱”。电影《伊丽莎白》中有一个阴森森铁门的画面就是这里面的监狱门。当然,在许多个世纪里,伦敦塔里既有残暴和痛苦,也有盛大庆典,不少国王是在这里面完成他们人生伟业的。曾经英国的数代国王都在这里面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成了一种惯例。詹姆士一世(1566-1675)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一天的游历,脚步所丈量的土地总之是有限的。在伦敦塔桥下游方向,还有许多我想去看看的地方。但是伦敦的冬天,白天的时间很短,我是上午十点出发的,最后走上伦敦塔桥时,尽管我有些流连忘返,但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此时夜幕即将降临。我打开手机微信运动,显示步数已突破两万多步,按步幅计算,行程已近三十华里,其实,从家门口到伦敦塔桥,直线距离才不过十华里左右,但我一路上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东瞧瞧西看看,走走停停,在各路口、街巷、桥头、广场迂回穿插,所以其行程比直线距离翻了一两番。此时,我也始终没忘记我这个家政工作人员职责,得赶紧回家弄晚饭了,于是乎,我选择在伦敦塔桥上游最近一处码头乘船回家。
徒步从上午遛到傍晚,一路上,我目光所及的泰晤士河畔的每一座桥梁,每一栋古老的建筑,都在诉说着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日不落帝国如今已沦为了世界二线强国。而今天的东方睡狮已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我们中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要说桥梁的话,咱今天中国珠江口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万里长江上一座座气势恢宏的铁路公路桥梁,还有我中国内陆的宏伟的湘西矮寨大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桥桥都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就建筑物来说,我北上广深的摩天大夏,论数量和颜值,对比西方世界已经是压倒性优势了,“基建狂魔”中国,便是大国崛起的生动注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