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广州最大水产品加工项目在南沙正式投产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 通讯员 陈婷 肖晓霞)食在广州,鲜看南沙。5月16日,广州市南沙区举行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重点项目“蓝色渔港”正式投产仪式、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开业典礼。活动当天,主办方同步举行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先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合作交流展示平台主体揭牌仪式,并同优品南沙、京东、菜洋洋等平台及半天妖、外婆家等头部餐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签约。
该项目的投产,是南沙区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沙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打造大湾区“蓝色粮仓”的具体实践。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渔业生产国,海洋渔业总产量超过7000万吨,占全球40%以上;是全球最大海水养殖国,养殖量超2000万吨,占全球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远洋捕捞国,拥有2500艘远洋渔船,年捕捞量2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水产消费国,消费量超过6500万吨,占全球40%,出口贸易额达400亿美元,全球第一。广州南沙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海洋牧场,耕海牧渔的今天,要担当作为,要强化站位、明确定位、科学错位、提高段位,形成南沙核心竞争力及独特贡献力,探索建设市场共享、生产共享、仓储物流共享、科研创新共享的南沙海洋渔业“四个共享”合作平台,在种业研发、产品研发、业态研发及海洋渔业金融保险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渔业高地。
近年来,南沙区坚持践行大食物观,利用万亩美丽渔场资源禀赋,发展大水面生态化养殖,聚焦产加销全环节、全链条持续发力,“良种良养良销”打造湾区“蓝色粮仓”,动作频频,成效显著。
延链补链,建强产业链条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珠江出海口,水域面积超60%,拥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鱼塘超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9万亩,是广州最大的渔业“菜篮子”基地,渔业资源得天独厚。
这里有万亩美丽渔场,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中央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区。南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正式被省政府列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并连续多年在南沙东涌·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举办水产种业博览会,搭建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水产种业平台。
种业作为现代渔业的“芯片”,是南沙渔业发展的核心。为了夯实“蓝色粮仓”,南沙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规划建设国家级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核心引领区,引进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创设“政产研”合作模式。落户首家建立在鱼塘上的渔业研究院,并成功突破南沙青蟹人工繁育技术,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15亿元。“穗丰鲫”等优质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推广。 “良种” 培育成果丰硕,湾区种业创新标杆初见成效。
此次蓝色渔港项目的投产,是南沙区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重要产业支撑,项目旨在集聚南沙种业、渔业、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优势,做足做活从塘头到餐桌的水产品全产业链文章,守住“食在广州,鲜在南沙”的舌尖鲜味。据介绍,该项目由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直属国企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投资建设,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5亿元,集成水产精深加工、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等七大功能模块,预计水产品加工年产量可达3.5万吨,冷链仓储能力将超过8000吨,是目前广州市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离池塘最近的水产品加工基地,达产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
龙头引领,打造产业集群
活动当天,作为项目运营主体,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同步开业。据悉,该公司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恒兴集团与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旗下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深度融合恒兴集团30年水产全产业链运营经验与南沙国企的区位政策优势,旨在充分利用南沙区在水产品养殖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产业,致力打造大湾区标杆性智能化中央厨房式水产加工基地。
科技创新是产业集聚升级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南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绿色高效的“良养”模式。大力推广诚一“1+6”生态养殖模式、“345”养殖体系以及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2024年,南沙水产品总产量超12万吨,年渔业产值超42亿元,渔业是南沙最具特色的产业,在南沙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提出在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千亿、百亿与十亿元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其中,南沙青蟹、南沙鱼苗、南沙观赏鱼上榜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立足南沙资源优势,近年来,南沙区以建设渔业、丝苗米、预制菜和特色油脂加工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重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3家,形成以水产养殖、现代种业和预制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南沙渔业产业园与预制菜产业园的“双园”协同发展机制,水产品精深加工,将成为南沙下一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
政策牵引,强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南沙区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给足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国家及省市各项重磅政策落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2023年12月,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农业农村部正式认定,是时隔6年后唯一获批的试验区。获批以来,部、省、市高位推动建设,《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在去年7月重磅出台,支持南沙试验区打造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高地、支持打造RCEP农业合作交汇区,支持政策制度先行先试。
去年10月,海关总署再次出台20条支持广州南沙创新发展新一轮措施,指出支持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
在工业企业培育发展方面,南沙出台《广州市南沙区推动工业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产值倍增、上规模发展、产值突破、市场开拓、单项冠军认定等5个维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施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等方式,促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效益,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双倍增。
在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方面,出台并修订《关于支持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细化预制菜产业园实施主体扶持措施,引导产业园预制菜企业发展壮大。
下一步,南沙将继续依托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建强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农业贸易、农业文化,筑牢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整合“种业研发—生态养殖—智能加工—全球贸易”关键节点重要资源,为大湾区三产融合发展贡献“南沙力量”。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