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社会新闻

河南内乡桃溪镇:解读本土故事 追溯红色记忆

编辑:黎兴旺 发布时间:2021/04/16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中国早报河南讯(赵茜璞)4月16日,桃溪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史教育专题党课《追寻桃庄河精神》,该党课由副镇长赵茜璞主讲,采取嘉宾访谈的形式,解读本土故事,追溯红色记忆。

 

在全党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个重要时期,桃溪镇桃庄河村成了县内外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必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接待县内外各单位四场次左右。

过去的桃庄河村是“旱天找水涝排洪、灾荒讨饭人家穷”。为改变现状,桃庄河人在五六十年代拉开了“战天斗地”的大幕,坚决地提出“改天换地”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响亮口号,秉持着“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高喊着“哪里艰苦哪里干”的口号,最终给“九岭十六山”披上了绿装,把“深沟五十三”改造成了沟坝地,把“涝地十七洼”变成了苇子园和蓄水塘,让“曾经的干河滩”变成了“如今的米粮川”,带来了桃庄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而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感天动地”的“桃庄河精神”。所以,也有领导总结“桃庄河精神”就是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感天动地的“天地精神”。

1969年和1970年,时任该村党总支书记的李士兴,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代表,分别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得到两位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的“桃庄河精神”,自此成为传续至今的红色基因。

桃庄河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在当今,“桃庄河精神”对基层组织担负的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全党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桃庄河的故事、桃庄河的精神,更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奋发的动力。

桃溪镇就地取材,用本土典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履职本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开展好生态领域“大走访、大排查、达化解”活动,聚焦热点难点,办好民生实事。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