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记述河洛韵 乡情百代留----晋铁祥书画艺术赏析

编辑:李亮 发布时间:2023/10/19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郜泉州

晋铁祥,男,1953年生于巩义嵩山北麓山脚下的鲁庄镇北侯村。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村体裁的绘画创作,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书画大展中获得奖项,曾任巩义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巩义市书画院副院长。被授予巩义市“德艺双馨书画家”、《厚德泽教》艺术家。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时光如箭,转眼百年。百年前农村的老前辈们,已变为看不见的烟云,要想留住这些可爱的烟云,除非用文字、摄影和图画等文化艺术的手法,才能保存。因为诗文相融,书文相通,文心即诗心,文心即画心,文心即书心,留住烟云痕迹。当后代们看到这些东西,会对了解农村的社会历史、农村的发展和农耕文明的进程有很大帮助。翻开晋铁祥老师的《岁月留痕》画册,就会惊奇地发现,饱经沧桑的农村民舍,淳朴无华的生活场面,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农耕文明的历史画卷。

晋铁祥老师的画册,全册绘出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历史。不仅反映了农村生产过程的变革,彰显农村农耕文化的历史画卷,清晰地记述文脉延续,让年轻一代看到过去的农村,留住了将要消失的记忆,传承人文精神,传播华夏古今文明,歌中华大美,颂盛世煇煌。并且还被保鲜的活龙活现。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吗?

笔者认为,乡愁,是一碗窖藏多年浓烈的醇香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乡愁,是一场过时难忘五彩缤纷的梦,时时萦绕在脑海。乡愁,是一幅幅的陈年老画,虽然退了色,却依然留有闪光的痕迹。乡愁,又是一束束闪亮的光阴,一闪一晃而过,却遗憾地难以抓住。而河南省巩义市农民画家晋铁祥却抓住了,而且抓的令人服气,让人惊叹。他,成功了。大凡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人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走过的道路,不就像通往嵩山岭上的十八盘道路,曲曲弯弯吗?

鲁庄文化厚底蕴

鲁庄——这个河南省巩义市西南边垂小镇,南依嵩山,西邻偃师,因其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滞后,但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不仅有“子晋升仙”之观,“春秋胥靡”之邑,“商汤祷雨”的历史典故,更有“稽含著书”的真实历史故事。特别是“苏秦刺股”刻苦学习,终于成才,成为披戴六国帅印的纵横家、军事家的动人故事,成为历代的传说榜样。鲁庄,这种特有的文化渊源,始终感召着一代又一代鲁庄人。使鲁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批经济实业家、政治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汇聚于此,演绎了许多掌故传奇。新中国成立后,这块风水宝地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作家、诗人、书画艺术名家。已逾古稀之年的晋铁祥老师,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书画人才。


兴趣爱好扎下根

上世纪五十年代 ,晋铁祥出生于巩义市嵩山北麓山脚下的农村,小学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他天生好动,尤其喜欢书画,帮父母干农活之余,总喜欢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即是在学校下课之间,也总是用老师扔下的的粉笔头在墙上、地上、课桌上练习写画,就连刚发的新课本上也画满了画,为此,没少受老师的批评。但是,在学校每年组织的书画比赛中,他都能轻易夺冠。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晋铁祥在绘画的同时,课余时间还用钢丝磨成的刻刀自己琢磨刻章雕画。一次,为了学刻毛主席像,他趁父母不注意,把家里唯一的一块切菜板偷了出来,在上面学刻毛主席像,母亲做饭时找不到切菜板,非常着急,最后发现是他拿走时,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村里的乡亲知道他会刻章,有需要就来找他,尽管刻的不是太好,但是他总是有求必应,高兴地免费为大家服务,当时村民使用的图章,相当一部分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免费雕刻的。

图片1.jpg

在上中学时代,他被村里专门从学校抽调出来,协助一个外地画家在村头墙上创作巨幅毛泽东像,一个多月下来,自己也跟着那位画家学了很多绘画技巧。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村里写时政宣传标语,国庆、元旦节日宣传画,都离不开晋铁祥。优越的环境,使他在广阔的田野、在万紫千红的艺园里展翅飞翔,突飞猛进。


1974年参加工作后,虽然在商业战线忠心工作,但他仍不忘记自己绘画的爱好,工作之余,千方百计搜寻巩义市出版的报刊杂志,把上边刊登巩义市国家级书画家陈天然、谢瑞介、徐小龙、李振东的书画作品,像宝贝一样保存起来,反复模仿练习,然后带上自己的习作,向陈天然、徐小龙、李振东和巩义名书画家李铁钉大师们请教。来充实自己的书画技。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单位里写宣传语办节日专刊,都会派他前来帮忙。虽然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大家风范,因而每次写完之后,都受到大家的好评。领导和同志们的们赞许的口吻,羡慕的眼神,更加坚定了他染指丹青的信心和勇气。


晋铁祥虽然在绘画上暂露头角,他仍然觉得自己理论和实践的水平,离名家们相差距离还是太远。他求知若渴,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系统学习了中国书画理论知识。在徐小龙和李振东二位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很快。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书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其书画作品《壮大供销社经济》,在《河南合作经济日报》刊登并选为优秀作品。

 梅花香从苦寒来

 晋铁祥有股牛劲,看准了书画这个目标,他就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去实现。晋铁祥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纵深探索须躬行。于是他不辞辛苦,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寻找大自然带给他的灵感。因此他特别重视写生,因为写生是熟悉生活、积累素材、锻炼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写生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不是对物象的外形和色彩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认真观察物象的神态、熟悉其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表现形式,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剪裁、取舍、夸张和改造,表现出物象的内在性格使书画艺术突飞猛进 。他走遍了家乡的条条山沟,涉足了山村的道道山岭,丈量了山野的层层梯田,就连田间的条条阡陌小路,沟壕的丛丛花草,山坡丛林棵棵大小树木,他都装在眼里,藏在心头。不仅绘出了美丽的青山绿水,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更衬托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他的锲而不舍,执著追求书画艺术的意境与神韵,习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使书画作品技巧循序渐进,书画作品数次刊登于《中韩美术交流》《河南合作经济报》《巩义日报》《河洛潮》文艺杂志等多种媒体杂志。他先后参与了《巩义市河洛景观带艺术设计》及评审、《杜甫故里雕塑》《巩义市东区文化广场雕塑》、巩义市第一、第六等多座小学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制作工程。他的画,不仅画出了乡愁,画出了历史前进的脚步,画出了乡村的变化,画出了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里敢于担当,领导人民战天斗地,克服困难,兴修水利,造田种粮,为民造福的大无私奉献精神,为世代立下了不朽的丰碑。同时,他的中国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用故事去理解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历史。把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用故事讲述出来,同时在故事中与古人对话,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不仅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成长,在乡愁的书画中受到教育,而且灌输了“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优良传统思想教育。

 精细作画入人心   

由于晋铁祥功底扎实,故在国画创作中,他不拘一格,自主创新。突破以人物山水花鸟分类的传统模式上,大胆地以客观场面的基准,把三者融为一体。使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淡雅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醇厚朴实。构图奇异不奚落,笔酣墨饱,力健有锋,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既有写意又有写实,既有抽象又有具象,意境深远。在他无数幅的习作中,可窥见其画面灵秀之信息,类别之多样:花鸟;菊花、牡丹、玉米、谷子、麻鹊;动物:猫咪、奔马、牛羊等等。其国画牡丹花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他对技法的探索精神,图画里有山乡的村魂,有生活在乡土的村民生活,有趣的文艺活动,栩栩如生的骡马牛驴、小巧玲珑的鸡鸭飞鸟等动物,活龙活现的的花鸟草虫图画,饱经沧桑的老屋古树,数千年的青山泉水河流,一幅奔马的画面,用截然不同的笔墨处理方法,线条勾勒、水墨晕染、墨线交融、没骨挥洒,他的治学方略之严谨性、研究性、探索性、正确性、深入性、提高性的高度统一,吾以为宜推而广之,填补了巩义市画坛上的个别不足之处。晋铁祥老师笔下的山村民舍,民风民俗,以山村的自然为师。他常说,画山村必须先爱家乡,爱家乡必先深入家乡,观家乡则必须亲自深入底层。只有通过爱人民、爱山村、爱青山绿水,热爱大自然的灵性,对自大然和农村人物景观的充分理解,才能胸藏千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景纳入毫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览圣哲之学,通古变今,兼容并蓄,守正创新在他的写生稿中,那饱经风霜的山山岭岭,不仅默默地向世人吐露着精气神,也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进一步彰显了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一片情结和高超的笔墨技巧。通过不断的写生,不仅在大自然中摄取素材,同时也赋予了他创作上的灵感,真正做到物境、情境、意境的融合,使自己的绘画创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书画是辛苦的,也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晋铁祥目标专一,痴心丹青,不怕吃苦,以苦为乐,为此,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便在昏暗的灯光下孜孜不倦的求索。夏天的夜晚,酷暑闷热,没有空调电扇,为了降温,他端来一盆凉水放在桌子下,两脚泡在里边降温。针对山村乱飞乱咬的蚊虫,他身裹床单,戴上一顶只露两只眼的马虎帽子,避开了蚊虫的叮咬。虽然汗水流进眼里,酸涩不好受,他耐心忍住,用毛巾搽后继续作画。大雪纷飞的寒冬夜晚,他两只脚冻裂了,浸出了血,他用面筋糊一下,止住了血流,仍然痴心作画。正因为晋铁祥把自然看做是艺术之源,把家乡这片热土看作是灵感的母体,把农村的土地当做流之不涸的山泉,成为他孜孜一生创作动力的源泉。更是他的的画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巩义市著名作家杨西景老师在观赏晋铁祥的画后,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来赞誉晋铁祥老师的画作。


  晋铁祥老师由于从小在牲口院长大,参加工作后又在畜牧经营处工作,所以他对牲畜的喜怒哀乐性情十分了解。特别是为了深入掌握牲畜的生活习性规律、犟驴的性格,骏马的威武。晋铁祥竟住到饲养室20年,和饲养员同床,同牛马骡驴交朋友,喂牲畜草料和饮水,梳理牲畜鬃毛,使牲畜依偎他,使他对牲畜竟如痴如醉地观察,非常细致地写生。为了画好犟驴,细心观察毛驴的静态与动态形象,观察毛驴的吃喝拉撒,注重毛驴的喜怒哀乐及不同状态及变化,做到深解其意,胸有底蕴,脑海定格,挥洒自如,一笔珂成,使一头头毛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胸藏墨香绘锦绣

    图片2.jpg

天道酬勤,晋铁祥老师随着临摩写生的凝练和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笔墨耕耘,书画水平实现新的跨越。但是,他并不满足,虚心向中国著名书画家陈天然、徐小龙求教,他认真研究陈天然大师的版画《山地冬播》、《牛群》、《套耙》、《赶船》等在全国影响巨大的作品,研究徐小龙老师参加第四届国际版画展并获SPONORS奖作品的《沙场秋点兵》版画:他反复研究,细心琢磨,他以传统为基,既求先贤之道,又破先贤之法,勇于创新,使他的画作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他以深厚书法功底把书法艺术融入绘画之中,使他的绘画线条雄强质朴,灵动飘逸,并通过疾涩、轻重、疏密、聚散、浓淡枯润等诸多变化,保持着彼此的对比和和谐。他以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把当地常见的玉米、毛驴、蝈蝈等表现的活灵活现。把山川、河流、壑沟、梯田、风土、地貌刻画的栩栩如生,传承着农耕文化。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大胆创新,并且把西画中的块面光影技法,融入画中,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更使得画作有厚重、润和之感。他的幅幅作品都极富变化之妙,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形成清新、秀逸、劲健的艺术风格。真正做到了胸中藏锦绣 笔墨自生香。由于他的画被农民喜爱,被农民亲切地成为“农民书画家”。细观晋铁祥老师的幅幅作品,在细腻的线条绘描中,人物形象丰满,动物植物外在形象栩栩如生,感染力极强,更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由使观赏者亲临其境,思绪万千,耐心品味,默默赞叹。我不仅从中悟到,一个成功的画家,血汗中有着独特的生活观察。他们都具有厚实的生活基础,不仅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而且有现实的生活积淀,才能绘出自信的图画,晋铁祥老师何尝不是呢?晋铁祥的国画,作品清雅秀丽、意境深邃、超逸传神,花鸟、人物、山水均造诣颇深。虽然以山村人物、山村动物、家禽飞鸟、山村树木花草、古建筑为主,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以古人为师。晋铁祥长期学习徐渭、石涛、郑板桥等古人画法,但又不拘其法,活学活用,“师其意,不在迹象间”。晋铁祥在长期的画作中领悟道,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在光影中穿梭。青砖黛瓦间,小巷蜿蜒处,道不尽的时光和故事。


晋铁祥老师始终坚持 文化艺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践行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责任,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用手中画笔,创作了大量有份量、有激昂、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反映主人翁、弘扬真善美,催人奋进,鞭打假恶丑,铲除社会恶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


德艺双馨社会赞


晋铁祥的“德艺双馨书画家”的荣誉,也是名副其实的,在如今经济大潮的社会,他不追求名利,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活动。晋铁祥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常说,中国画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包含着我们民族的底蕴和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们的艺术瑰宝,为了给孩子美的艺术熏陶,不能忘记给孩子接触中国画。用绘画记录山水,记录生活,寄托信仰,为关心下一代少年儿童画画绘画的兴趣,他主动为全市面积最大、学生最多的巩义市第六小学、第四初级中学,义务进行校园文化墙的策划。由于成绩突出,巩义市教体局颁发了”徳泽教育”的奖杯。在晋铁祥任美协秘书长期间,经常下基层送文化下乡,义务为农村建设作了大量的文化策化工作。每年春节前夕,都下农村义务为农民写春联,数年来,为芝田镇芝田村、八陵村,大峪沟镇大峪沟村、鲁庄镇等村写对联,受到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在叶岭村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几十次到该村进行文化策化和指导,为叶岭村打造成全国敬亲孝老模范村作出了贡献。同时,义务为乡村市区中小学生讲述书法图画课,志愿为社会公益活动出力流汗,为慈善活动捐款捐物,为贫困山区贫困农民捐资救助,特别是在四川大地震、2020年 巩义市遭受百年一遇洪水灾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的关键时刻,晋铁祥慷慨解囊 ,尽自己所能进行救助。2013年,年逾花甲的晋铁祥老师从单位退休,但他仍不辍笔,持之以恒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他义务为巩义市老年大学授课,每年春节期间志愿到南河渡、康店、沙渔沟、鲁庄等镇的偏僻山村,自备笔墨纸砚,为农民义务写春联。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腊月二十六的一天下午五点钟,在离市区30公里的康店镇赵沟村一个自然片,一位80多岁老人,看到晋铁祥对联写得好,又是义务为大家写对联,不好意思地对晋铁祥说,我家买的有红纸,没有拿来,离这里有一里远,来村里一趟不容易,能不能到我家写十来副对联?我家的几个子们在外地打工,回不来。晋铁祥听后,立即拿出桌下写好的诗几副对联,交给老人说,老人家,我们是免费写对联的,这些够不够?够,够,就是不会贴,分不清上下联。晋铁祥二话没说,拿起对联和透明胶布,跟着老人到老人家,把十几副对联贴好。由于离市区远,回到家里已是夜里九点多钟。晋铁祥的举动,受到巩义市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一些人对晋铁祥义务为社会作贡献的行为不理解,说些让人伤心的话语,晋铁祥却说:“艺术不能只为赚钱,如果能把自己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艺术构思贡献出来,并且能得到实施,不仅能提升社会文化品位,还能让社会尊重艺术,尊重这些艺术家们。”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刘建友曾高度评价晋铁祥:“绘画是作者心灵的表达 ,更是作者个性的写照,铁祥同志怀着对家乡山水的真挚热爱,一草一木的无尽情怀,为农村鼓呼,为农民放歌,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大潮中,不为利逐,不为名动,潜心于农村题材的艺术创作,确实难得,他的精神,必将会在艺术领域里有所作为。”


老骥伏枥奔不休   

图片3.jpg

在晋铁祥老师送走了一个古稀之年的时光,也终于迎来了自己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书画大展中获奖,书法作品曾连续入选河南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群众书展,美术作品《竹雀图》、《山情水韵》分别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第十三届美术新人新作展,《登高注目》获河南省第十四届美术优秀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晋铁祥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是,他身体刚健,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画技纯熟,雄心仍在。拿他的话说,向天再借五百年,多画中国好江山,共产党领导人民奔小康,幸福生活万万年。    


采访结束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同晋铁祥老师告别,并祝他在百岁之年,画出更多更好的国画,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华。并赠拙诗献给铁祥老师 :酷暑严寒时光飞,瞬间孩童变古稀。梅花香从苦寒来,星光闪亮在豫西。(巩义市在河南省西部地区称为豫西)


最后,我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古野(张鑫琦)先生,阅览晋铁祥先生的《岁月留痕》画册后写的诗作为文章的结尾吧:铁祥家南侯,画作一品秀,记述河洛韵,乡情百代留。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