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生活大树摘诗果 --- 阅读农民诗人郜志举《戍边壮歌》体会点滴
作者 郜泉州
“边疆卫国写诗篇,退伍半世笔不闲。胸佩党徽践宗旨,少年梦想耄耋现。”这是作者采访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泘沱村农民诗人郜志举时,在现场赠给诗人的诗。
笔者认为,每个人的生活 ,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果树,果树靠人培育滋养。每个人在果树上都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目标,有目标就要付诸行动,就要立下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心壮志,披荆斩棘勇猛前行,不达目标誓不休。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泘沱村农民诗人郜志举,就是这样的勇士。
80余岁的老人,近60年的党龄,曾经服兵役数年,退役后毫无怨言在农村当农民、当村干部。深入生活,扎根农村,在农村坚持一辈子,这不是传奇,但也算得上传奇,郜志举,几十年如一日,在生活的果树上採摘着诗果,用诗歌的形式寄托着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思,表达着一个老兵对革命军人的持久致敬、对绿色军营的深深眷恋,绵绵情怀沉浸在每首诗篇,洋溢在字里行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一生一世伴着农民的苦辣酸甜而生活着,经历着日月星辰,四季更替,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春华秋实。同时盯着农村、农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目睹着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跟踪着农民的喜怒哀乐,无形中用手中的秃笔,以诗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厚积薄发的诗卷《戍边壮歌》,成为农民公认的“农民诗人”。
《戍边壮歌》是一本厚重的诗卷,全书共700余页,大致分“启蒙成志”、“投军报国”、“故乡情深”三大部分十个章节,集中了诗人摘选的近3000余首诗。
“启蒙成志”一集的开头,诗人这样写道“青春梦似花,立志绽奇葩。人有良知责,报国德品佳。”刚步入青年的诗人,血气方刚,常做万花似锦的梦,就初步规划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那就是立下壮志,以良心为基准,以道德为重责,以现身祖国、报效国家为目标,忠于党和人民。
诗人报效国家的目标,在“布谷崔征”这首诗里显现出来:“匆匆边报传风雨,年少捍疆身欲许。更是羞闻布谷催,遍遍叫我戍边去”。虽然梦想和目标已确立,如何报效祖国?究竟选择哪个行业合适?当时那个年代的有一年,祖国边疆传来外国敌人入侵祖国的信息,许多有志的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当时诗人正在读高中,听到敌人入侵祖国的信息,又目睹青年人纷纷报名参军,正犹豫不决,突然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催他去当兵,羞的捂起耳朵,怕听见布谷鸟讽刺他的催叫声。于是,诗人斥责自己,少年理想去当兵,当了当兵年龄再不去,不就是失去目标了吗?于是下定决心,报名参军。在诗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更是羞闻布谷催,遍遍叫我戍边去”拟人的手法,衬托出当兵的希望。
当兵通过报名、填表、体检、调查、政审等一些列程序,诗人全部合格,梦想当兵的希望成为现实,正等待发下部队的通知,就可以穿上军装入伍了。诗人在等待通知中,心情焦虑,饭吃不下,觉睡不宁,写下了“军书未至郁心头,正为边关安患忧。年少早知身血贵,但求慷慨为国流”。诗人当兵的目的,正是为了边关安全忧虑。诗人深知,当兵打仗,必然会流血牺牲,更知道青春少年的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甘愿走上前线,端起枪杆,插上刺刀,冲向敌群,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甘洒热血,把宝贵生命献给党和祖国。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但求慷慨为国流”,不仅抒写了军人宽广的胸怀,更突出了军人为国为民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诗人参军后,在部队数年,写下许多刻苦练兵学技术的诗篇,特别是在边防站岗岁月里写的诗,比较动人。某年8月,台风夜袭,他值班的总机房顶被卷走,无奈蒙住被子接转电话直到天明,对于此意外情况,他写下了一首词《鹧鸪天.明江台风夜》记载:仙雨神风闹四更,雷霆万韵震宁明。蛟龙扰地翻波浪,赤龙飞天闪电红。分贝乱,耳嘈声,一眸水柱似盆倾。三伏节里熬寒夜,蒙被值机待早晴。这只是特殊情况下他工作的一个缩影,但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的边防线上。顶风冒雨守边疆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如:“愿君报国”这首诗:“边防万里银铺山,英雄豪杰云雾钻。热汗感动银花舞,钢枪捍卫红江山”。可以说,这首诗歌是诗人在部队数年里的代表作,因为,诗人在数个大雪纷飞的寒冬,云里来雾里去,同战友们一起在边防线上驻扎、站岗、巡逻,严守边疆,严防外来之敌,感动地雪花为他们伴舞。虽然战士们生活艰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祖国人民,紧握钢枪,捍卫着红色江山。同时,让读者深深感到,谁是最可安的人?人民解放军战士就是第一个可爱的人。
《戍边壮歌》诗卷里,描写军营的诗歌就占三分之二,青年时代和退伍之后当农民的诗歌,仅占了三分之一,可见诗人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对部队的生活也是留恋的。
诗人响应国家号召,复员到家乡,脱下军装,当起了农民,毫无怨言做起了农活,学诗人的话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回农村操起了旧业,仍然笔耕不辍,不仅熟悉了春种秋收,科学种田,更写出了田园诗篇。如:“春播苦,秋收甜,风霜雨雪雾雹繁。桑田沧海一双手,丰衣足食享两全。”诗人在农村数十年的历练中,不仅虚心学习先人的经验,又学到了科学种田的经验,真实地写出了农民春天耕作播种的辛苦,撒下的种子、出土的禾苗,辛苦的管理,庄稼经过暴风骤雨侵蚀,寒霜的冷冻,冰雹的打击,终于熬过来了,秋天丰收时农民的欢乐,享受丰衣足食的心情跃然诗中。
纵读郜之举的诗篇,不仅为一个农民诗人的持恒精神所感动,近三千首诗词,那得多少血汗才能换来的呀?何况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四季劳作,风里来雨里去,家庭里老少十多口人的生活经济负担,那是需要多大的重力和耐力,才能开动这艘大帆船?竟然写出了数千首诗篇。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诗,没有纯粹的技巧,没有斧凿的痕迹。诗是诗人心灵的真实写照,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诗人生命的印记。诗不是写出来的,是从内心迸出来的,是瞬间创作的灵感爆发出来的产物,所以“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橫读郜之举数千首诗,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固定的模式框框,没有呆板的规矩套套。也确实是诗人从内心的灵感爆发出来的,非常适合农民的口吻和阅读,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一些诗过于随心所欲,以致形成重复性的句子较多。其次,个别叙事的长诗,在安排次序上有点混乱,以致造成一首诗的整体形象不完善。其三,个别诗过于土语化,没有稍作提炼,造成阅读时像说平常话语,让人心里感触不深。本拙见,仅供诗人参考。总体看来,整卷诗还是比较成功的,值得读者去阅读品味 。
夕阳无限好,彩霞更美丽。郜志举虽然年已80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学他的话说,托共产党的福,越活越年轻。郜志举老人此时正值晚霞光辉灿烂,诗树旺盛,诗果满满。我们期待郜志举老人创出更多更美的好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