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许峰诗里的学问和诗艺人生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探索
文/邹中海 图/王光兴
今天本来想继续讲《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十六章》。但由于许峰诗歌研究院已正式创建,人员增多,气氛活跃、学术氛围非常好。为了让更多的诗友了解许峰老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处世、诗路历程和诗里的知识,所以决定先写一篇《许诗里的学问和诗艺人生》。
一、近来也常有朋友说我在做学问。其实对于“学问”这个词,我是有点诚惶诚恐的。因为做学问意味着是在从事相关的学术工作。我除了较为系统地在学习和研究许峰老师的诗歌外,其它的我就只零零碎碎地写过一些文论,虽然原来写过《诗论三十篇》,但最终没有出版,所写的论文也只不过零零碎碎地发表过几篇,算不上学术专著,心想离学问还远。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是那么回事,因为做学问,可大可小。小到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大到一生都在学术上探索。
尽管有“许诗邹评”的雅号,但我的学问和许峰老师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我的学问很浅,许峰老师的学问却很深。他几十年的修为,所产生的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像我等后生小辈,是无法轻易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这也是我从事许峰老师的诗歌研究以来,最大的感悟。
二、许峰老师有一句至理名言:“写文,写诗,生活是第一要素。”这一句话,引起强烈的共鸣,说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他的学问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广、博、精、深。广是指他涉及到的领域很广;博是指他的知识渊博,天文地理、儒、释、道文化等都有涉及;精是指他精通新闻学、文学,同时对音律和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深是指他的思想深邃,思想深邃原来又曾以五个字概括:真、正、情、意、深。
单以学术而言,他也有很大的建树,至今已出版了七本专著,发表的文章达上千篇,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其中他的新闻类著作《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社会反响尤其强烈,有多位学者建议选进大学新闻系里当教材,这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推荐的。他退休后写成的数百首诗歌作品,已由羊城晚报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三本诗集,一本诗论,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学问一一许峰诗学!
做学问做到这个份上,可称得上是奇才和大学问家了!他的格局宏大,心胸宽广,在他的支持下,我们创建了许峰诗歌研究院。研究院中集结了两百多位名家大咖和文艺爱好者。群内打破了诸多限制,既尊重名家,也提携新人。诗人们可以这里畅所欲言、谈诗论道。笔者本是草根,因与许峰老师的诗歌结缘,一发不可收拾,写了几十篇评论。在文艺界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有几篇文章值得我终身骄傲一一阅读量均过百万;两百二十万以上的也有一篇。这放到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著名诗人、文化学者余斯文先生说:“诗的美妙之处,是在平凡小物景或小事中悟出哲理智慧和行为准则!"我们仔细品味许峰老师的诗歌,都能以小见大,寓意深刻。诗里的情,诗外的景,包罗万象,映照成许峰老师的诗艺人生。他三观极正,家国情怀浓厚,都已渗入到他的学术体系中,探究许诗里的学问,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加上许峰诗歌研究院的创建,实则已为文艺的繁荣和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诗意栖居地。许峰诗学和他的人格魅力,如闪着金光的招牌,正焕发着无限的风釆!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穷困时便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 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曾引这句儒家经典。在这里我也不妨引用,许峰老师用大半生的付出和奉献,凝结成的才学,反哺了他、成就他、塑造了他的中华文明,诠释了什么才是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都市头条》的一位主编告诉笔者:“几年前就开始接触和编发许峰老师的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在头条上一发表,阅读量都是上百万、有的高达几百万点!”现在他把自己的流量,化做了涓涓细流,让更多的诗友受益,推动了一方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品德之高,由此可见。
三、许峰老师求学经历,可追溯到的学生时代甚至是儿童时期。学问离不开环境的塑造,诗人的家乡蕲春,是有名的教授县。良好的外围环境,为诗人的求学播下了良好的种子。从军后,他从部队的报道员干起,后来又到解放军报当见习编辑、在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当战地记者,随后又在南京政治学院系统地学习新闻学。回到地方后也是从事相关的文字工作,多年的修为,早已积累了广博的知识;特别难得的是,他的知识,又产生了新的学问。比如他的老战友、在解放军总部工作的白勇大校在看过他的组诗《水族咏叹调》之后,马上附和一首诗,字里行间,有对许峰老师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取得的艺术成就高赞:
读许峰先生水族咏叹调有感
白勇(北京)
(通韵)
水族咏叹六弦声,吟唱群生歌众灵。
褒贬裁别见识异,小中寓大显高名。
一一2024.4.18.
这种唱和诗,在古代很流行。但在现当代,则非常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诗歌走向了没落,看诗的人少了。那么现在许峰老师诗歌的意义,就不是简单的抒情言志了。他的诗歌,还承担了一份责任,让已经没落的诗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从现在的影响力来看,他已经成为了诗坛的一面旗帜。所以唱和的诗友也多。连老前辈鱼志清先生,也随白勇先生的韵律附和一首。
四、做学问离不开文武兼修。古时如关羽,因夜读《春秋》,文武双全而被称为武圣,有人说关羽乃一介武夫,抛开他感情用事之外,其实关羽也是文武兼修的,古时能称为“圣人”者,都是文武双全的人;又比如吕蒙因读书好学而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称谓。古时士子的来由,最先指的武士。武士就是有文化的军人。古时候的“武士”,是否等同于现在的“军官”,“士官”,笔者则无法考证。但古时候士的划分,就是由学问而划分的等级制度。士在战国前属于贵族阶层。当时的士子,一般是指接受过正规教育、特别是军事教育的人。后来管仲把士、农、工、商分为四业,并把士排到四业之首,那时的士子,还是以武士为主。到了战国后期,武士开始向文士转变,所以后来又诞生了工、农、商、学、兵五业。
学问这东西,必须去钻研,才能触摸。学问这东西,可大可小。大到对宇宙的探索,生活的感悟,或从事相关的学术工作以及对信仰的执着与追求。小到一篇论文,几本书籍,都可看作在做学问。《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虽然那时的书,不一定是指现在的书籍。古时候的书籍,没有现在的便捷。“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那时的书是很难翻动的。大都以甲骨文、竹简、木简为主,份量很重,少数以锦绣为文,这是天字号的了。所以尽管那时的书,并不等同于现在的书,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学问的推崇。墨子称文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认为这就是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一类人,这些人也是被历朝历代所推崇的有学问或读书人的了。我们从历史的渊源看,很多武职就是开宗立派的大文人:曹操、诸葛亮、岳飞、辛弃疾、王阳明、曾国藩,以及如享誉中外的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等,都是亦书亦剑,能上马杀敌,下马为文。即使完全以文称著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也是文武双全的人士。李白有《侠客行》的豪章,杜甫有《从军行》《兵马行》等诗歌的灿烂,都体现出古时士子们的文武之道。许峰老师出身军旅,受过良好的教育,底蕴深厚,如果进行对应,是完全不逊色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问更有了无穷的延展,几乎涵盖了一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再从这个方面看,学问这个词,就包括了为人处世和钻研精神。所以说我尽管对“学问”这个词,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但因我在研究和学习许峰诗学、许峰诗歌,故而也可以看作是学问。做学问离不开先选题。许峰老师做的是大学问,世事洞明,包罗万象。我做的是小学问,所以必须慎之又慎。试想,如果选错了题,那不是白干了吗?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做学问也是如此,所以我在选题方面,是慎之又慎的。搞了八九年的诗歌,见过成千上万的诗人,真正让我着迷的,就只有许峰老师,无论是他的人格魅力、精神风貌、人生经历、学问文釆,都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高度,我相信这个选择,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所以我的选题,就是许峰诗学。做学问当然离不开钻研,因为许峰诗学,我查了很多典籍,触类旁通,也增加了很多的知识点,比如: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教传统,历代帝王都兴文教,重视并倡导读书读史。有诗称“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不正确的。刘邦尝为吏,秦朝文吏是有知识的人,“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汉文帝说:“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汉景帝说:“夫吏者,民之师也。”项羽虽学书学剑皆不成,但他爱学兵法,兵法有书传世。否则,刘项二人如何能各自写出《大风歌》《垓下歌》。经过学习,我也初步明白了许峰老师的网名“大风歌”的来源。
五、来看他的一组诗,这组诗也是引爆了网络并被多位诗友唱和的《水族咏叹调》
一、武昌鱼
江湖水边皆旺生,形雅味美难出名。
伟人闲来诗一句,改名换姓享荣尊。
二、海龟
本是雍容华贵身,貌憨性温悦芳邻。
云游四海养精气,回归故里卵新灵。
三、清道夫
深卧泥淖良苦心,成命来世涤污尘。
只为乾坤清如许,披肝沥胆终其生。
四、泥鳅
窃喜污淤滑溜行,不羡阳光泥隐身。
自信阴穴能躲雨,难逃油㶽煎与烹。
五、螃蟹
膏肥壳厚霸无边,肆意横行舞双钳。
若遇铁手难逃劫,身爪终将煮沸泉。
六、小龙虾
貌似妄披红壳身,腹空无肉口水淫。
纵使孽生如旺族,沟塘岂有瀚海情!
七、金枪鱼
形若金枪逞豪横,无骨纠群躲强邻。
待到海面风浪静,窜跃翻腾捞美名。
八、红鲤鱼
世袭红妆裹自身,虚妄吉祥跃龙门。
肉糙皮厚无鲜味,霞帔难为玉食成。
九、青蛙
鼓腮空喊播噪音,宿夜咕哇意忘形。
腹空何来新曲吐,扰人清梦落骂名。
从这组诗里都可以看出,许峰老师为人之刚正,他从不回避现实中的瑕疵。这组诗正反立意,褒贬不一,一切都遵循内心的表达。有人问,学问是什么?简单地说,学问就是知识、智慧、道理、人生感悟!
六、做学问离不开谦卑的心,许峰老师功成名就,贵为大咖,却能礼贤下士,对每一个普通读者或乡邻都礼遇有加,我们从他的言谈举止、实际行动和他的诗文中,都可以看出他的人格魅力,更可以看出他的品学修养。试举一例,在他几本诗集的序跋中,都是《答谢诗友》和《感谢诗友》!下面这段文字,就摘自他的《答谢诗友》:“我知道自己的诗作选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承蒙各位“大咖”的恩泽与拍举,惠州市东江公共文化研究所发现这一现象后,主动提出结集出版。他们的意见是,这些评论文章从立意、意境、风格、手法、胸襟、语言、作者经历等方面对我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评析,总结了我的诗歌特色特点,对现在的诗歌创作和后学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和示范作用。对于他们的说法我不置可否,但我倒觉得,这么多“大咖”能够对我的诗歌从各个方面评析论述,实属我的荣幸,能够结集出版,当然视为荣耀。出版这本书,是否能对他人有指导作用,我不敢说,但是作为我诗歌创作的一个足迹,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成果,与朋友们交流倒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要感谢惠州市东江文化研究所,你们对文化的关注,对文化现象的追踪,对匡正诗歌风气的执着与坚守令我钦佩与感动。”
做学问到了一定程度,使人感觉到既有儒雅之风,又有凌厉之气。举手投足间,都是哲思哲理,轻轻一句话,也便是至理名言。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中说:“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这和许峰老师所说的“写文、写诗,生活是第一要素”大体一致。人生与学问,本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七、人生的经验从何而来?著名学者邱锋先生做了精彩的解答。邱锋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权威中的权威。看一下他的简历,就非常敬佩。
邱锋,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江西兴国高兴上密人。老一辈革命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第一书记陈云同志秘书,1987年,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老年报》创始人常务副总编。先后兼中国毛泽东研究院执行院长、《人民文艺》创作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和中国记者协会老年新闻工作者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养生嘉言》、《老年学向导》和《老年康寿丛书》《中华老年光彩人生》文库的主编.北京五洲华夏文化研究院院长、伏羲文明国际展会副主席,国际长寿中心发起人。国际慈善基金会授予“爱心大使”、国际教育基金会授予“和平大使”称号.连续八年参加全国“两会”。2001年为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非洲两国,受到国际媒体的采访报道和书面表彰。
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大咖老师,对许峰老师如此青睐有加,也足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映衬出诗人的优秀,他说:人生的经历从何而来?当然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参与。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据邓三君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绍,许峰出生在新中国最困难时期的农村,缺食少穿,在家庭的子女中,他又是老大,自然有上惜父母,下怜弟妹的孝敬孝悌责任。他总是利用学习的空隙,想方设法为家庭多做些事情,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缓和家庭的窘迫环境。参军后,他将每月仅六元的津贴,自己只用一元,把五元寄给父母,帮扶家庭。他的《酒的叹歌》《中国高铁咏叹》等诗文中的部分内容就是那段艰涩凄苦日子的真实写照。所谓鉴别能力,就要把稳政治方向之舵。许峰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深谙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的道理。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心明眼亮,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许峰正是懂得了人间苦世间难,练就他吃苦、忍耐、通达的性格,并能在艰苦的,境中勇于和乐于历练,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工作经验,培养了他拿捏事物本质、采善砭恶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为有了丰富的经验,他显得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再加上他天生的灵性,就成就他“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料虎来"明察秋毫的敏锐能力。正是有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他的诗歌创作触角才那样敏感而准确。在诗歌创作的选材上,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抓住最敏感的社会问题下笔发声。因此,他的诗歌创作,从来没有无病呻吟,空穴来风,而是社会现实在他心灵映照的真实情感反应。
故而,他的诗歌一经亮相,便得到许许多多读者的共鸣,获得极大反响。这也许就是文学作用于社会的功能所在吧!如:“又是一年除夕到,唯盼儿孙早归乡”(摘自《岁末农村见闻》)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担忧;“更有蝇蛆附腐肉,堪忧巨龙少骨铮"表达了诗人对现今文化怪象给中华民族强盛带来隐患的忧虑;“自感虚名噪天下,无奈翻书不识丁”(摘自《文娱圈里"八骏"图》之1) 表达了诗人对不学无术,混迹文娱圈艺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培养的不齿;“昔日黛绿仙境地如今岭秃浊水溪”(摘自《叹故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贻害子孙后代,给乡村发展带来无穷后患的忡忡忧心。
人类历史中凡是立大功、图大业、成大家者,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才能有怜悯天下,关顾百姓之心。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说:“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文学创作亦不例外。从许峰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问是体验来的,本领是磨砺来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邱锋先生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
今天的讲解,初步探讨了许峰老师的学问与诗艺人生,这些大学者的评价,无疑是加分项。他长年的修为,艰难苦困的生活经历和天赋异禀,锻炼了他博学多才的学识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所以在各行各业,都是精英和领跑者。如今他树起诗坛的旗帜,又成了新时代的风尚标。许峰诗歌研究院和他的诗歌诗学,肯定会越来越好!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邹中海 王光兴 )
编辑:王光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