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南风又染荔枝红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4/06/24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许院.png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二十三章
     /邹中海  /王光兴

   许峰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诗歌风格,受屈原、杜甫、苏轼、陆游等诗人的影响很深。他的个性鲜明,快意恩仇,却有一种本质的善良和洒脱;他的诗学观点,则是受伟人的影响非常大。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他洒脱的个性、忧国忧民的意识,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许峰诗学。许峰诗歌研究院的建立,也是建立在许峰诗学的基础上的,自组建以来,深受好评。

大梅沙童趣.png 
一、万千藜庶赛苏翁
     上一次章节,我们讲了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诗与人的“互文”关系,人文研究者的主要对象是“人”,作品是其人品的代言内容之一,所以诗人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是作品的立足之本,也是无可撼动的精神内核和坚实基础,更是能够代代相承的气韵长河,是崇山峻岭般的脊梁,继往开来的文脉;也讲了上古流传下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在许诗中的应用和王国维先生提出的“隔与不隔”的审美观点,并结合许诗的风格,融合笔者的某些见解;还讲了恵州是人文高地,更是诗人许峰老师和苏东坡先生的三大重合节点之一。两位古今诗人都在恵州留下了不少佳作,恵州对两位诗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地,他们都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许峰老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诗歌诗论,都是在恵州完成的,包括他直接为恵州抒写的《恵州四咏》《咏罗浮山》《罗浮山随感》《荔枝红》等名诗名作。本文的标题,就选自《荔枝红》诗歌中的首句,看着就大气和喜庆。诗句中的一个“染”字,形象鲜明,富有质感,多重含意,带来的不光是层林尽染的图画,更是沉甸甸的丰收喜悦。许峰老师是非常务实的诗人,他把浪漫主义的情怀都蕴含在其现实主义的笔调中。所以他的诗歌不管是喜欢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人,都很认同,纷纷叫好!他有很多写其它地方的诗歌作品,也融入有惠州的一些人文意象的影子,尤其是苏东坡先生,多次出现在许诗中。足见东坡先生对许峰老师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恵州对许峰老师诗歌诗学的成型,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研究许峰诗学的目的,也是为恵州正面赋能,为恵州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增加厚度,增加光彩。下面的这首《荔枝红》,就为他的情怀、文釆做了生动的注解:
      荔枝红
      文/许峰
南风又染荔枝红,万千藜庶赛苏翁。
酣畅甘甜享惬意,笑对名利转头空。
一一辛丑年夏于恵州

荔枝2.png


    诗人许峰老师写罗浮山的荔枝,用了一个“又“,是否算得上是两位诗人跨越时空的“握手“,以不的题目抒写同一主题,有一种立意不同,主体相同的意境。两位古今诗人的作品流传度都非常广,都是佳作中的佳作,为恵州这片土地,做了生动的推广与宣传,其价值不可估量,把它们放到一起展示交流,不是对比,还是更好地传承。同时,探讨古今两位诗人的立意构思、行文方式和语境的变化,对我们的诗歌创作,有借鉴作用。我们再来看许峰老师的《咏罗浮山》:

    咏罗浮山
    文/许峰
罗浮洞天摆道场,葛翁垒炉炼丹忙。
位列仙班空虚幻,济世方助民乐长。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惠州

罗浮山2.png


      许峰老师的绝大多数作品,所宣写的主题,大都与家国情怀,忠与孝,义与情等这些传统思想、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有关,尤其是他的忠孝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很多学者在评论中,对许峰老师的诗歌高度认可。并认为他的诗歌守正出新,具有很高的价值。格外令人称道的是,许诗里的这些元素,就是从我国历朝历代的先贤先哲的人文精神汲取而来并经过了诗人的甄别、提纯和去粗取精,是典型的中国元素,所以更能融进时代,融进社会,不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未成年人,都有极高的教育意义。他在这一首诗中,倾注了极深的情感,特别能体现为民服务的思想。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是“以虚写实”,其中最关键的落脚点,就是在最后一句;“济世方助民乐长”,诗歌的前三句都是铺陈渲染。比如诗人通过神话与传说的意象,写出的却是济世之声,本诗在艺术性上带有一种魔幻和空灵的色彩,在思想性上又带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以这首诗的艺术高度,堪称超一流的极品。
      许诗中的葛翁,就是指道士葛洪,在广东很多地方,一直被尊为道教祖师。他曾在罗浮山练丹,悬壶济世,他的练丹术,是否能使人长生不老,尚无证据支撑。但他练出了很多与科学息息相关的“丹“,而且很多无法用科学来解答。许诗用玄学来解读科学,或者更有想象力。有人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比如刘心慈提出的“三体”,引发了大科学家霍金的联想。许峰老师以神话传说和葛洪这个意象入诗,在文字上,就有了神秘色彩。以神话入诗,又增加了故事性,使罗浮山的神秘色彩而赋予更空灵的想象空间,为罗浮山这座人文名山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恵州之所以是人文高地,就是文脉能代代相传。前有苏东坡先生的写实“食荔枝”,后有许峰老师的《咏罗浮山》的写虚。两位诗人,都是恵州人文的推动者。上述两首许峰老师的诗歌,也可看作一虚一实,《荔枝红》写实,《咏罗浮山》写虚,构成了罗浮山的多梭镜像。今天的恵州,人文底蕴更为丰厚,加上许峰诗歌研究院的创建,肯定会带来了更为磅礴的人文厚度!

二、自此道火燃不休
      为了更好地解读诗人的题旨,笔者特地查了一下在关葛洪的资料(节选)。因为葛洪道士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紧密,就连我们现在打豆腐用的石膏,就来自于葛洪的练丹术所产生的结晶。许峰老师有一首《罗浮山随感》,写的也是葛洪,更能加深我们的理解:
    罗浮山随感
     /许峰
葛仙初点炼丹炉,自此道火燃不休。
心念长寿福禄在,奈何人间无岁售。
一一壬寅年春日于惠州
    这首诗同样与葛洪有关,常言道,自古道教人才辈出。传说中的道教仙人,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像吕洞宾、钟离权实为道教内丹学的关键人物。各大道教宗派的创始祖师也是一时人杰,如张天师、王重阳等。在这些灿若星河的道士群体中,东晋的葛洪算得上一位全能型道士。
     在道教理论创建方面,葛洪提出了神仙道教理论。要知道,在此之前民间道教的教义,那是要“去乱世,致太平”的。因此用道教组织起来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对道教恨得牙痒痒,打压起来也就不遗余力。神仙道教理论,从关心“去乱世,致太平”转变为企求“长生久视”、“度世延年”。整个道教发展方向为之一变,从而获得了上层贵族的支持。
     葛洪的理论集中于《抱朴子》。《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内篇讲道家修仙之学,外篇为儒家治世之学。修道不能脱离人世,不能“废生民之事”。当然,作为一个道士,葛洪认为道为本、儒为末,道高于儒。

名医葛洪.png


      在道法修炼方面,葛洪为金丹派的代表人物。道教修炼分为两大流派: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以龙虎山等三山符箓为代表,后者从外丹发展到内丹,一直为道士修炼的主流。葛洪修炼的是外丹。为了炼丹,他自请担任句漏县令,只为那个穷乡僻壤出产上好的炼丹原料--丹砂。后来葛洪到广东罗浮山炼丹。广东、香港流行的南茅山捉鬼一派,便是奉葛洪为始祖的。
      在医药学方面,葛洪撰写了《肘后备急方》。古代道士多多少少都懂一些医药学,一来道士入深山修行,自身需要懂一些救治知识应急;二来为了吸收信徒,治病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葛洪是医道中的高手。现在经常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即《肘后备急方》提到了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单方,直接启发了屠呦呦女士。经过屠呦呦女士的刻苦研究,终于可以方便地从青蒿中提纯青蒿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能不赞叹葛洪的智慧。
     在化学方面,葛洪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炼丹的原料为丹砂,也就是硫化汞。硫化汞与炭加热还原,可提炼出水银。水银加热成氧化汞,经升华之后又可变成丹砂。这实在是非常神奇的现象,“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古人的科学知识是没办法理解的。葛洪作为炼丹的大家,在炼丹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的化学知识。这其中包括炼金术,即将丹砂炼成黄金。
     葛洪炼出来的黄金称为“药金”,只是一种铜化合物。但汞确实可以变成黄金,上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奔布利芝博士采用中子流轰击汞,成功将其转变为黄金。因此道教的炼金术也并非无稽之谈。
     此外,火药极可能是葛洪的发明。一般认为火药是唐朝道士药王孙思邈的发明,但也有道书记载,小仙翁葛洪发明了火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火药的发明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多半从葛洪开始便打好了基础。

     作为全能型的道士,葛洪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才能。例如文学方面、军事方面、政治方面,他都取得不了俗的成绩。不仔细研究,很难想象一个道士可以厉害到这个程度。对很多无法理解的牛人,我们只能献上膝盖,奉上两个字:天才。还有,我们现在打豆腐用的石膏,据说就是葛洪练丹时留下的产物。一个道士,做的贡献,远比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更全面,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

    许峰老师的诗,之所以写不尽,就是他的知识面涵盖广泛,博大精深,有如百科全书似的内涵意蕴。而且主题明确,形象正面,倡导了一种新文风,故而生生不息,如江河之水,可大书特书。

三、只图长润大地春
    今天要讲的这几首诗,可以用上述的观点来印证,这几首诗见许峰老师《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主题诗集164页至171页。第82一85首,方寸老师、张在永、邓三君三位点评。
猫儿山2.png

   其一、咏猫儿山
两江之母猫儿声,名不遐迩有乾坤。
潺潺细流汇江河,只图长润大地春。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惠州

   其二、咏火焰山
赤岭千里飞鸟绝,猴王三扇焰成交。
凶险难挡取经路,携得满园果香归。
一一辛丑年初夏于惠州

   其三、咏鸣沙山
沙浪滚滚孤烟情,月牙莫高鸣古今。
暴尘善念存胜境,洪荒细柳承福荫。
一一辛丑年初夏于惠州

   其四、咏石所山
春拜石竹祈美缘,冬叩九鲤求灵签。
山河湖海皆乞遍,不如自省福无边.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惠州
    猫儿山位于广西东北部,是广西最高山脉越城岭的主峰,《山海经》第一山,因山形如猫而得名。猫儿山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根基。境内山高林密,夏凉冬暖,环境优雅,风光如画,自然景观兼具雄、险、幽、秀、野。猫儿山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猫儿山留下红色足迹。

     方寸老师诗说:这首诗歌颂了猫儿山润物细无声的高尚品格。猫儿山为华南第一高峰,是“《山海经》第一山”,漓江、浔江、资江的发源地,但是她从不张扬,一直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滋养着广西各族人民。也正因为低调,猫儿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实人也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谦卦是《易经》中唯一一个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的卦。谦卑貌似弱势,实则强大,只有君子,能够终生坚持谦德。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东西走向,长100多公里。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妁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火焰山2.png
      张在永老师诗说:火焰山,因《西游记》而闻名,妇孺皆知,是阻挡唐僧师徒获得真经的障碍之一。此诗以山的凶险衬托悟空的无畏,意在阐明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掌握正确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鸣沙山地处甘肃省敦煌市。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被鸣沙山环抱的月牙泉,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张在永老师诗说: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因与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而著称于世,并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诗人当年曾有半年时间随部队参加抢修敦煌党河水库,有幸多次游历月牙泉和莫高窟。在诗人看来,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连肆虐的暴尘都存善念,在洪荒的大漠中给我们留下一汪清泉,一处胜境,作为人类更要加倍珍惜,保护好月牙泉,才对得起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福荫。

     石所山,即石竹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山上石竹寺建于悬崖峭壁之上,仰望犹如空中楼阁,那绿丛中的橙瓦飞檐,凫绕于香烟之中,蒸云吐雾,确如仙境。石竹寺建于唐代,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刹,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宋代朱熹、明代徐霞客及清末陈宝琛等名人都到此游览过。石竹寺的另一奇观是祈梦文化,民间有“春祈石竹梦,冬求九鲤签”的谚语。

      邓三君老师诗说:石所山,即今日的石竹山。山间隐有诸多自晋以来的古剃,历来信众到此祈福。徐霞客曾有诗云:“春游石所,秋游鲤湖。”本诗:告诫人们,祈福只是形式,重要的是要正心念。正所谓心怀芝兰,福气自来矣。

四、猴王三扇焰成交
     青年评论家、音乐家方寸老师在解读《咏猫儿山》时,引用了《山海经》中的文字和《易经》的“谦卦”。讲了德须配位才能避开灾殃的人生哲理。我认为解读得非常深刻。许峰老师这首诗的张力之大,大到家国,小到个人,都很有启迪。原国民党堪称一党独大的霸主,因德不配位,失去了民心,所以兵败如山倒。而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纪律严明,鱼水情深,所以迅速成长为威武之师。从诗人对猫儿山细腻描绘的简介中也可看出,诗人是在通过山写人,这首诗是诗人对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下的朱毛红军的深情回顾。表达了对红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歌中,作者通过红军长征时翻越第一高山猫儿山老山界,以雄、险、幽、秀、野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雄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与红军“万山千万只等闲“的精神遥相呼应,象征着红军给人民带来的希望和新生。
    
     诗歌还特别写到了“两江之母猫儿声“,一语双关,这里既是两江的源头,也是红军长征时所征服的第一座高山。诗人在简介里提及了老山,我想这首诗对诗人来说,还有其特别的意义,因为诗人虽然没有参加过长征,但作为共和国的一位老兵,老山也是诗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对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什么这么深情,就是他为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很多的血汗!
    
    诗的后两句:“潺潺细流汇江河,只图长润大地春!”,这是诗人心中最大的愿望一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展现的就是长征精神延续,反映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寓意红军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历史的回忆,更是一首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正能量和人文关怀,是对长征精神的一种颂扬和传承。

    第二、三首都由张在永老师解读,非常细腻形象,评论家深入了诗的内核和诗人想要表达的题旨。张在永老师也是在诗人这本《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主题诗集中,第一次出现的评论家,开局不凡,颇为佩服,说明许峰老师的身边,才子佳人非常多。从诗人平时的链接留言中也看可以,许峰老师的诗歌,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再生力,也聚集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文化精英。
海边童趣.png
     火焰山是《西游记》里最经典的桥段之一。位于甘肃与新疆交界的吐鲁番盆地的戈壁滩上。干旱少雨,阳光日照长,夏季最高气温可达七八十度,整个戈壁滩上,都会冒着蓝色的火焰。《西游记》把唐僧四人取经必须经过的火焰山定为九九八十一难,可见其生存条件之艰!许峰老师也写了火焰山的生存环境:“赤焰千里飞鸟绝”。但依然难挡“取经路。”其实是象征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排除万难后:“携得满园果香归。”这个“归”字用得非常好,既是取经路上的回归,也是满园幸福的归处。吐鲁番是新疆三大名产胜地之一:“哈蜜瓜,和田玉,吐鲁番的葡萄甜如蜜!”吐鲁番的葡萄还同时与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哈蜜的瓜并称为新疆四大名特产,远销海内外!

鸣沙山非常神奇,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许峰老师的诗歌前置语和张在咏老师的诗歌解读透彻,所以就不再补充,留点空间给读者朋友们自由发挥。在这里只引经据典,说明鸣沙山的神奇和名称来源。由于沙山与泉水共处,沙动有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鸣沙山因沙子发出的鸣响得名。传说中,这里的沙子会发出各种声音,如同雷鸣、风声、人语等,让人不禁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得名。

   第四首为邓三君老师点评,他的讲解是毋庸置疑的,对诗人了解,对诗歌的各种风格熟悉。而且他解读的“心怀芝兰,福气自来矣。”与本人的开头所说的人品福缘相呼应,更与许峰老师倡导的日行一善的理念非常吻合,故就作本文结尾。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一讲许峰老师诗歌中的善与爱,请持续关注!

许峰照片.png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