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谭 文 革︱神奇的董志塬(散文)
作者 谭 文 革
初到甘肃宁县,听当地朋友讲到董志塬时,其实我还不熟悉,尤其当他们讲到“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的有趣故事时,我当时根本就不相信,因为陕西的“八百里秦川”我去过多次,那里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心想甘肃哪有这么大的一块肥沃平原呢?
不妨先说说那个有趣故事。据说有一年河南发饥荒,大批逃荒者西入陕西关中即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关中虽地域宽广、物产丰富,但愿意施舍的人家并不多,即便有也不大方。这些逃荒者只好向北翻过著名的子午岭,进入甘肃庆阳的平地董志塬,董志塬虽面积不如秦川大,但土地肥沃、人也大方,逃荒者每到一家宛若到了自己亲戚家,家家都给好饭好菜,不仅可以吃饱,脸色也好看,逃荒者们肺腑里不由感慨:“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
这次我在宁县、庆阳游历了六天,在当地朋友们陪同下多次深入董志塬腹地采风。回到湖南娄底后,我又饶有兴趣地反复了解、研读董志塬,现在我完全相信了那句话。一方面可以肯定,董志塬确实宽广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富裕;另一方面也说明,董志塬的老百姓乐善好施、热情大方、民风淳朴。
董志塬是《诗经》的故园,被《诗经》反复吟唱,如《小雅·六月》云:“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即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从此诗可解读出,董志塬那地方既祥和安宁,又位置重要。如回溯历史,则可上溯至20万年前,早在那时董志塬上就有人类活动。如回溯文明史,则至少可上溯至5200年前,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人文始祖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就是董志塬,当然也包括董志塬边的子午岭。黄帝驾崩后,其真正陵墓就在庆阳正宁县,而在不远处的陕西黄陵县有其衣冠冡,也就是现在的黄帝陵。
在庆阳期间,在庆阳市围协振华主席夫妇陪同下,我和夫人去离市区不远的南佐遗址实地察看过。据初步考究,那里应是黄帝部落都城和宫殿的故址,其精巧、合理的设计布局,确实令人惊叹。用现代科技手段探测,南佐遗址的真实年代介于公元5200至4750年前,而这与黄帝及其后人颛顼、帝喾、尧和继任者舜等五帝的年代完全吻合。虽然南佐遗址还处于发掘和考据中,其场馆正在建设,官方并未正式宣布那就是黄帝及以后历代的首都和宫殿,但我相信那是真的。
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八位人文始祖中排第四,是“五帝”之首,在他之前还有“三皇”,即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但燧人氏、伏羲氏未能代代相传下来,炎帝则被黄帝打败了,只有黄帝不仅开创了文明史,而且得以很好延续,如黄帝禅位于孙子颛顼,颛顼禅位于儿子帝喾,帝喾禅位于儿子尧,尧禅位于女婿舜。
黄帝时期的都城在董志塬的南佐,其子孙即后来的四位人文始祖的都城大概率也是那里,可见董志塬真的神奇,中国上古的八位人文始祖中竟然有五位是以董志塬为活动核心区域,凭借宽阔无垠、物产丰富、生态良好的董志塬统辖当时的华夏大地,威服天下,让四方来朝。
董志塬是一方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五帝”之后,其神奇仍在延续。周代的开国王是文王、武王,文王的祖父是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和百姓从甘肃宁县一带南迁至陕西西岐,由此可见,周人先祖此前在董志塬上生活和繁衍,从那里兴盛。事实上古公亶父之前还有九代先祖都在董志塬活动并埋葬在那里的九龙川,当年迁到宁县的第一代先祖是公刘。《诗经·大雅·公刘》言:“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首领公刘率族人和百姓迁至宁县后,宁县大部分处于董志塬上,公刘教人生产耕作,经济不断繁荣,百姓生活富足,一派祥和景象。
公刘的曾祖后稷即弃,后稷被尊称为周人始祖。后稷被尧帝封为相即主管农业的官,他善于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常教民耕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贮备粮库和实行畎亩法的人,系农耕文化的始祖,被后人尊为稷王、农神、耕神、谷神等。后稷是帝喾长子、黄帝玄孙,周代继承了黄帝血脉,发扬光大,不断进步,引领时代向前发展。后稷之子不窋失农官后,率族人和百姓迁至庆城,从他开始,开启了周族建立周王朝前的发展史。周王朝共有近八百年国祚,是中国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可见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这八百年和此前的二千多年里,作为“五帝”活动核心区、周人故园的董志塬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可替代。周文王之子周公在先人训典的基础上整理出《周礼》,而儒家学派是孔子在《周礼》基础上创立的,由此溯源,董志塬称得上中华文化的源头。商代传说中的神人彭祖很长寿,据说活了近八百岁,他曾生活在彭原镇,而彭原镇也属董志塬,这说明那时董志塬自然环境好,有利于养生。秦帝国从周代战国时期兴起,秦穆公灭十二国曾在董志塬会西戎各诸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次北巡即经过了董志塬。此后中国疆土不断扩大,虽出现过多次的“分”,但“合”的年代更多更长,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从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度和对后来的深远影响来看,董志塬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么为何有如此多的神奇呢?依我看,一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虽处于黄土高原,但恰好位于胡惟庸气候线上,雨水较多,植被茂密;二是黄土层厚达200米,塬面平整,是高原上的平原,且主要为黑褐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有利于耕种;三是南面有子午岭,翻过子午岭就是关中平原,黄帝依靠富饶的董志塬威服天下,周先祖及其后人建立的周王朝依靠董志塬和关中平原统治华夏。
民以食为天,任何部落及朝代的兴起首先必须让百姓吃饱饭、裹满腹,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大力推行耕种,而耕种离不肥沃广阔的土地,同时还必须有先进的耕种技术。刚好董志塬一马平川、沃野千里,从黄帝以来到后稷、不窋、公刘、古公亶父等都很重视农耕,周人始祖后稷、不窑本就是农业专家。这一切决定了董志塬具有不可替代的农业基础性地位,亦决定了其在一定历史阶段里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董志塬南北最长110公里,东西最宽处50公里,是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原面,是世界最高的一块黄土原面,也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垦的一块黄土地,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是汉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董志塬虽地处黄土高原,但它绿色满原,生机勃勃,瓜果飘香,宛若江南,董志塬的苹果特别好吃,被誉为“人类第四个苹果”。董志塬有厚实、宽阔、肥沃的土地,更有纯朴、厚道、善良的人民。董志塬是神奇的地方,我喜爱董志塬,亦赞美董志塬。
相关推荐